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农牧山区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教学工作条件差、师资队伍单薄、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迫、学生素质低等情况仍有存在,但是往往这里的汉语教师责任性强,能摆脱困境、用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倾注党的教育事业,谱写着一篇可歌可泣的汉语教学的奇迹。
关键词:农牧山区;基层;民族小学;汉语教学;获取汉语资源
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是少数民族学生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汉语教师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进行训练和巩固。但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些个训练必须靠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在民族小学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来自山区、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读书能力差,学习吃力、效果甚微,它无形地中为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障碍,所以少数民族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汉语教师在日常的汉语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将重点放在训练课文、词语朗读、对话等方面,为了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差的现状,学校和汉语教师必须与家长达成一致并给予有力的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汉语教师希望家长重视、督促、检查孩子的汉语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汉语表达能力,学校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平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预习新课文,指导孩子朗读课文。假日里,引导孩子阅读汉语儿童著作、背诵诗词、用汉语讲故事、长汉语歌曲、观看汉语影视片、写汉语日记等,让孩子在假期实践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学校汉语教学尤其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综合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农牧山区民族学校和汉语教师理应注重汉语兴趣的培养环节,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少数民族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汉语,是学习和运用汉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汉语教师应启发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平等汉语对话的形式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方法,使少数民族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汉语教学与学习变成少数民族学生爱学乐学的真正动力。当然来自乡镇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浓厚,学习能动性强,学习效率高。汉语课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汉语教师充分利用这种愉快的心境,使得全体同学们都会沉浸于汉语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中,同时也见缝插针地组织少数民族积极动脑、思考汉语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兴趣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创新理解汉语课文、词语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课堂汉语教学事半功倍的效用。
汉语教师改变以往老师灌输式教学方法,给少数民族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课前规划、组织少数民族学生“扮老师表演”等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一会汉语老师,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备课授课教学”,改变传统的师生间单项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少数民族学生由以往的学习的客体完全变为现场学习的主体的转换,完全进入自问、自查、自答、自悟的自学汉语状态。可以肯定少数民族学生因此所得到的比他们原先想要学的要多得多。其次,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的汉语教学气氛氛围,授课时少数民族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已掌握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评析问题、各抒己见,体现了一种“自我实现”的创新。
汉语课堂教学可以依托表演活动展开讨论活动,汉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前提,组织讨论当然是最重要的参之一与。汉语课堂教学中,汉语教师可以抓住少数民族学生在自学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抓住最富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抓住少数民族学生间不同见解的焦点,借助各种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组织讨论活动,以实现自主学习的最大发展。汉语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汉语综合性学习资源。汉语教师应有强烈的汉语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1)能从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中获取汉语资源:汉语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极为广泛,也极具个性化,不同地区可以开展不同的研究,每一个地区,甚至每一所学校,都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2)能从自然景观中获取汉语资源:生活中的汉语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汉语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些汉语资源在少数民族学生眼里是那样真实,是那样亲切,增添了学生学习汉语的乐趣,密切了汉语和生活的关系。美妙的大自然陶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操,愉悦了他们的身心,使他们的心变得敏感而美好。
(3)能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汉语资源: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树立起汉语教学观,多元化教材观,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涉猎汉语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汉语学习的契机,并善于抓住汉语与生活的关联,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汉语、用汉语、真切地感受汉语,提高汉语基本能力,让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中“看、听、想、说、些、感悟、内化汉语知识和汉民族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新疆农牧山区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所倡导的汉语综合性学习就是以汉语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汉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汉语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少数民族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汉语知识综合运用,尤其是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汉语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汉语学习与实践活动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就其特点而言,“小学汉语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体现“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学习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汉语现实学习环境中,基于少数民族学生自己的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学习形式和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玉萍.新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现状调查.《语言与翻译》,2011年04期
[2]昌盛.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怎么学好汉语.《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11期
[3]高雪静.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模式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第4期
[4]宋芳.新疆農村少数民族小学国语教学中的体会.《赤子杂志》,2013年 第10期
关键词:农牧山区;基层;民族小学;汉语教学;获取汉语资源
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是少数民族学生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汉语教师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进行训练和巩固。但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些个训练必须靠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在民族小学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来自山区、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读书能力差,学习吃力、效果甚微,它无形地中为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障碍,所以少数民族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汉语教师在日常的汉语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将重点放在训练课文、词语朗读、对话等方面,为了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差的现状,学校和汉语教师必须与家长达成一致并给予有力的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汉语教师希望家长重视、督促、检查孩子的汉语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汉语表达能力,学校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平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预习新课文,指导孩子朗读课文。假日里,引导孩子阅读汉语儿童著作、背诵诗词、用汉语讲故事、长汉语歌曲、观看汉语影视片、写汉语日记等,让孩子在假期实践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学校汉语教学尤其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综合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农牧山区民族学校和汉语教师理应注重汉语兴趣的培养环节,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少数民族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汉语,是学习和运用汉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汉语教师应启发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平等汉语对话的形式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方法,使少数民族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汉语教学与学习变成少数民族学生爱学乐学的真正动力。当然来自乡镇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浓厚,学习能动性强,学习效率高。汉语课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汉语教师充分利用这种愉快的心境,使得全体同学们都会沉浸于汉语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中,同时也见缝插针地组织少数民族积极动脑、思考汉语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兴趣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创新理解汉语课文、词语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课堂汉语教学事半功倍的效用。
汉语教师改变以往老师灌输式教学方法,给少数民族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课前规划、组织少数民族学生“扮老师表演”等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一会汉语老师,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备课授课教学”,改变传统的师生间单项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少数民族学生由以往的学习的客体完全变为现场学习的主体的转换,完全进入自问、自查、自答、自悟的自学汉语状态。可以肯定少数民族学生因此所得到的比他们原先想要学的要多得多。其次,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的汉语教学气氛氛围,授课时少数民族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已掌握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评析问题、各抒己见,体现了一种“自我实现”的创新。
汉语课堂教学可以依托表演活动展开讨论活动,汉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前提,组织讨论当然是最重要的参之一与。汉语课堂教学中,汉语教师可以抓住少数民族学生在自学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抓住最富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抓住少数民族学生间不同见解的焦点,借助各种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组织讨论活动,以实现自主学习的最大发展。汉语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汉语综合性学习资源。汉语教师应有强烈的汉语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1)能从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中获取汉语资源:汉语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极为广泛,也极具个性化,不同地区可以开展不同的研究,每一个地区,甚至每一所学校,都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2)能从自然景观中获取汉语资源:生活中的汉语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汉语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些汉语资源在少数民族学生眼里是那样真实,是那样亲切,增添了学生学习汉语的乐趣,密切了汉语和生活的关系。美妙的大自然陶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操,愉悦了他们的身心,使他们的心变得敏感而美好。
(3)能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汉语资源: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树立起汉语教学观,多元化教材观,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涉猎汉语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汉语学习的契机,并善于抓住汉语与生活的关联,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汉语、用汉语、真切地感受汉语,提高汉语基本能力,让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中“看、听、想、说、些、感悟、内化汉语知识和汉民族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新疆农牧山区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所倡导的汉语综合性学习就是以汉语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汉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汉语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少数民族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汉语知识综合运用,尤其是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汉语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汉语学习与实践活动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就其特点而言,“小学汉语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体现“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学习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汉语现实学习环境中,基于少数民族学生自己的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学习形式和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玉萍.新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现状调查.《语言与翻译》,2011年04期
[2]昌盛.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怎么学好汉语.《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11期
[3]高雪静.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模式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第4期
[4]宋芳.新疆農村少数民族小学国语教学中的体会.《赤子杂志》,2013年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