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派摇滚设计青年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就住在建外SOHO附近的张驰,从小就在北京城东三环边上撒欢打滚儿,无忧无虑度过了童年,在蓬勃成长的青春期便匆匆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英国6年,意大利2年,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北京的东三环边上的建外SOHO,2008年7月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Chi Zhang。
  张驰身材清瘦,该是Hedj SIimane塑造下Dior homme的理想身形,穿着他自己设计的胸前带粗条拉锁线条装饰的短款西装站在纯白色的工作室里。鲜明而含蓄。话语间偶尔夹杂的英文术语与手势的恰当表达,呈现出的是想法新锐,活力十足的青年风范。
  2002年,张驰进入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时装设计学院(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时装设计专业学习,3年后,他又申请到意大利马兰欧尼时装设计学院(Jstituto Marangonj)继续深造。这两所大学,两个城市给他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英国的时尚文化与意大利的时尚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英国学习服装设计期间是张驰服装风格初步显性的时候。英国的时尚风格是全开放式的,就跟伦敦这个城市的性格一样,非常具有包容性,他们的思维没有局限性,不受任何束缚。然而到意大利之后,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意大利的时尚有着一整套所谓传统的审美体系。意大利人正是坚持这种传承下来的美学感念。才让意大利时尚风格鲜明、突出,成为时装强国,这一点让张弛深信不疑也感触颇深。
  之前从英国的开放式的创作马上进入到意大利的传统模式,张驰一时不太适应,但很快他的设计风格有了一些转变,以前的自由发挥逐渐在很多地方有了收敛,把泼出去的想法慢慢收到细节里。毕业后,他进入意大利Energie品牌工作,尝试了一些街头风格的设计。但张弛骨子里受英伦文化的影响,非常热爱摇滚,他想把这种些风格元素在自己的设计中尽情发挥,收放自如。就这样先后遭遇了两种文化与时尚观念的碰撞,经过了多次的学习和实验性的过程之后,使得他自身服装风格急速成形和巩固。
  如今,在纯白色的工作室里,靠墙两侧挂满了张驰设计的男装,比较之前几个系列的五彩斑斓、夸张极致,甚至乱七八糟,这个系列受2008年的影响有了很多黑色的主题,但仍然感受到风格华丽、性感,剪裁夸张,运用许多装饰性的手法与元素。他喜欢运用面料混搭的设计,利用很多新鲜的材质拼接、混杂,把许多元素有条理地混合在一起是张驰最快乐做设计的时候。但很难想象在北京街头穿上这些衣服的情形,比起在伦教,人人都可以标新立异,有自己的时尚主张,勇于尝试新的事物,街头的朋克装扮更是花枝招展,妖艳无比,70多岁的老头可以全身文身,照样身着皮夹克、大铁链挂在腰间,而张驰自己也经常穿着有些戏剧夸张的服装在伦敦地铁里出没。但在北京就不会了,毕竟环境、文化有很大差异,而此时眼前的这些时装不得不让我们好奇张驰在国内做设计的初衷。
  选择回国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起初他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接受程度,担心人们觉得他的服装设计过于装饰性,少有机会穿着,或是觉得过于夸张心理上不能接受。但张驰认为这种现状是在迅速改变的,一边是市场年轻力量在高速成长,一边他自己的设计也在逐渐成熟。即将发布的2009春夏系列,就是以他非常典型的喜好来创作,来针对出席盛大派对,演唱会这些特别隆重的场合。长到一定程度的动物羽毛、拖地的长尾蓬裙,不同形状的服装——可能像蘑菇云一般的形态也可能是飞翔的翅膀……“男人也可以很装饰性,很性感,很多变,这是一种趋势”。而他的这些服装特点吸引更多的是一些艺人。选择和艺人的合作是张弛能把他很多夸张的想法能尽情表达出来的一个捷径。
  年轻的张驰,计划在国内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去到英国,把这个品牌扩大发展,真正做到在英国市场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北京和伦敦都是他难以割舍的家,“我想我就是在不断实现我在每一个地方的梦想,中国服装市场如此之大,但最缺的就是本土设计师,期待有一天中国也有国际品牌出现”。
  
  《淑媛》:你参与了年前刚刚结束的英国新锐设计师作品展。情况如何?
  张驰:是我和两个朋友(也是在英国留学的华人服装设计师)一起举办的一个小型的设计展,也是我第一次以静态的形式展览我的作品,展览非常成功,我们感到很开心。
  
  《淑媛》:如今海归设计师数量是越来越多,他们与在本土成长的设计师在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就你自己的学习经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驰:设计文化跟设计师生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不同文化中成长的设计师对设计的美学认识不同,海归设计师可能从更多的角度了解服装设计,所以理念上会和本土成长的设计师有很大差异。
  
  《淑媛》:你的2009春夏作品自己是怎么定义的,灵感又是来源于什么?
  张驰:2009春夏的collection叫Transformers灵感来源于电影《变形金刚》,我从小就很喜欢变形金刚的动画片,现在自己还有很多珍藏的变形金刚玩具,看到多年后被搬到大银幕,童年的记忆又被回想起,所以打算把Transformer的元素带到我的时装中来。
  
  《淑媛》:在你的设计道路上有什么人或是什么事件对你的影响重大吗?
  张驰:我个人而言,我的母亲对我影响很大,她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在设计创作方面,看到我的客户穿着我的衣服,等待我做出更多的设计,给了我极大的支持。
  
  《淑嫒》:在国内创立个人品牌才刚刚半年,对于在国内做设计有什么感触?
  张驰:国内的朋友和媒体给了我很多的支持,也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创作立场。
  
  《淑媛》:你觉得你的服装区别于其他设计师的优势在哪里?
  张驰:我很注重面料与人气质上的融合,使穿着我服装的人气质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
  
  《淑媛》:耳前为止,在你的作品创作中有遇到过怎样深刻的挫折与困难吗?
  张驰:因为一些工艺的原因会遇到一些成品和效果图不一样的困难,这也是每个设计师最懊恼的。
  
  《淑媛》:你怎么理解女人的优雅?
  张驰:我认为优雅是女人的最高境界,她是一种融在女人骨子里的精华,女人的优雅来自干一种生活态度。
  
  《淑媛》:最近有什么新动向?
  张驰:4月中旬会开自己的个人作品发布会,正在紧张的筹备中。
其他文献
温煦的阳光,把刚萌发出来的清冷春色柔化得暖意融融……
期刊
米莱是我的一部分    很多观众都是通过电视剧《奋斗》中的米莱认识王珞丹的,这个年轻女孩像忽然蹦出来的一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珞丹说拍《奋斗》像是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和青春交上一份答卷,对于剧中米莱这个角色,她也有着自己的认识。  剧中的米莱年轻、时尚、多金,死心塌地地爱着陆涛,用宽容包容了爱情和友情的双重背叛。很多看完该剧的男人都说,要是我一定娶米莱。王珞丹听了笑笑:“她身上有很多女孩子值得
期刊
“一个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是注定要死去的。这个结局实际上很合理。”  ——近日,风靡一时的美剧《越狱》终于迎来了大结局——精神领袖米帅最终在救下爱人萨拉之后,于2005年因脑瘤离世。虽然很多美剧迷表示:“很伤心!不知道以后没有《越狱》的日子该怎么过!”但也对这个幸福中透着伤感的结局表示理解。
期刊
5月17日,现任欧盟委员会预算委员达利阿·格里包斯凯特(Dalia Grybauskaite)以绝对优势赢得了立陶宛总统选举,从而引起了世人瞩目。这颗波罗的海明珠的首位女总统,在就职时宣誓以自己的“美丽,仁慈和智慧”来拯救深陷经济衰退的祖国。    “作为立陶宛公民,我有责任在危急时刻为国家出力。我在布鲁塞尔可以(向欧盟)提出批评和建议,但这远远不够,我必须回来。我恭贺立陶宛人民所作的决定,但我知
期刊
自2008年末开始到今年,一股强劲的推理小说之风从日本海峡的对面席卷而来,轻松地占据了内地图书市场日本文学领域的半壁江山。新星出版社推出岛田庄司作品和道尾秀介作品、南海出版社推出东野圭吾作品、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京极夏彦作品,此外当代世界出版社推出的伊坂幸太郎作品也在蓄势待发……看看这些书的名字:《嫌疑人X的献身》、《占星术杀人魔法》、《姑获鸟之夏》……颇有些“名”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这些作品打推理
期刊
LV2009年春季发布的“涂鸦”手袋系类,是由The DietchProject艺术廊穿针引线,向2004年因肺癌去世的斯蒂芬-斯普劳斯(Stephen Sprouse)致敬的作品。这位头发油腻,眼珠灰蓝,嘴角倔强的涂鸦大师此刻也许正在火星点头微笑!    是谁让Marc Jacobs奋力一“脱”?    Marc Jacobs一直是斯蒂芬的忠实“粉丝”,现在他已经与斯蒂芬台作了两次:一次是在斯蒂
期刊
2009年的春天,年仅23岁的艾米罗森(Emmy R0ssum)俨然变身为空中飞人——中国台湾、首尔、东京、曼谷……把亚洲一网打尽后又回到美国各地 为3月份陆续在全球公映的《龙珠,全新进化》做宣传。在沉寂3年后、《龙珠》成为这位“美国甜心”的归来之作 当年一部席卷全球的灾难大片《后天》让她晋级好莱坞主流女星之列,又一部《歌剧魅影》让她华丽转身为文艺片玉女,而这部从开拍起就饱受争议的《龙珠》不知
期刊
试想,如果2009春夏T台没有亮白来点睛,多少妆容会变得混沌一片,暗淡无光?它就好像仙女魔法棒尖熠熠闪烁的星光,让普通面子L瞬间化腐朽为神奇!
期刊
世间的万物都是在发展中成长的。本着这一原则,我们也关注着我们所报道过的女性故事、全球热门事件、文化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与时俱进。    芬兰总理万哈宁终于挽回面子    在第22期的报道中,52岁的芬兰总理万哈宁在2008年3月忍无可忍地将昔日的恋人苏珊·库罗伦连同她的新书《总理的新娘》告上了法庭。因为,在《总理的新娘》中,苏珊·库罗伦大曝了两人交往时的隐私,详尽地描述了她和万哈宁之间的浪漫史,从
期刊
或许再没有人比Claude Cartier更懂得驾驭色彩了,这位著名的室内设计师在自己的家中,正在以一种无声而多变的姿态,将设计理念和美感传达给房间中的每一个观者。  没人能怀疑白色是所有色彩中最干净纯粹的一个,Claude cartier又将这份纯粹在自己的房间里挥洒得淋漓尽致。就像所有明星都会在奥斯卡红地毯上有个完美的亮相一样,cIaude cartien殳计的客厅在初见时就会给人惊艳的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