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监测基坑的竖向位移数据, 及时反应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1 引言
通过变形监测,取得精确可靠的变形(沉降量、沉降速度和沉降发展趋势等)数据,获得基坑围护结构在各施工阶段随时间的变形规律,了解地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随时间的变形规律,有效监测特定观测目标的稳定性,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为本工程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六街东侧、双金锯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侧、大连LS产电有限公司西侧、辽河西三路北侧处。
2.2 方案设计
控制网布设严格按照规范中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布设。高程控制网为精密水准网,精密水准网精度为二等水准测量,严格按照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作业,观测工作采用同一控制基准。
基准点是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设置于远离建筑物沉降变形区(大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又不宜过远(以免引起较大的引测误差),且车辆、行人少,便于保存、便于观测之处。
在监测过程中,基准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点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基准点及工作点的埋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中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要求进行。
布设点位时,加护筒和盖子给予保护,并定期复测,定期巡视,做到所有基准点的完好无损,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点,根据工程的监测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相应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依据规范及以往工程案例,一般基坑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基点。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稳固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
2.4 基坑竖向位移监测
(1)监测仪器
观测仪器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为0.3mm/km),配合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瓦水准尺作业,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观测。
(2)监测实施
①围护桩(坡)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埋设
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围护桩(坡)顶部,监测点水平间距15-20m。
监测点是固定在待测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保证施工期间和基坑支护有效期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基坑结构的变形情况。
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埋设方式:在围护桩上用Ф14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12mm的强制对中预埋件放入孔中,周围用膨胀水泥填充使牢固。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监测点实例见图2.4-1。
②测量方法
本工程拟使用精密水准仪配合专用铟瓦水准标尺,严格按照规范对精密几何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平差计算、整理成果。
施测时,按照二级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进行基准点之间、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往返观测,即控制测量;按照二级精度要求进行沉降监测点间的观测,构成几何图形,每次觀测时应保持相同的几何图形。
水准控制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各站观测的测站观测顺序:
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前、后、后、前
返测时,奇、偶测站观测顺序分别与往测的偶、奇测站相同。
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每次观测由固定测量人员、固定仪器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至0.01毫米,计算及结果至0.1毫米。其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在监测点稳固后进行。
首次观测的沉降监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施测时用精度0.3mm/km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并且每个监测点首次高程在同期观测3次后决定。
2.5监测频率
根据工况合理按排监测时间间隔,做到既经济又安全。根据设计单位要求,参考以往同类工程的经验,本项目基坑监测自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开始,直至±0.00标高,拟定监测频率。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利用专业的清华山维2007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监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数据记录及平差处理: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记录和手工记录进行,可提高工效,防止出错。所有观测数据,均按规范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内业中,利用合格的外业观测数据,用严密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积沉降量。
从表图3.3-1发现,基坑监测点位移值有变化,个别监测点变化明显。即本阶段的施工对基坑维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据分析主要是因本阶段施工及降水等因素影响,个别监测点变化较大,基坑已回填,所以未对基坑安全造成影响。累计最小值为-2.7mm,最大值为-8.6mm,未达到报警值,基坑已经回填至±0.00。
4 结语
通过对基坑围护桩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的方案和数据分析,使我们清楚以后遇到同类项目时,可按以上方案完成,也为同行为碰到类似项目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 屈吉庆 高层建筑物基坑围护墙变形监测方案[B] 城市勘测 2014(1)
【关键词】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1 引言
通过变形监测,取得精确可靠的变形(沉降量、沉降速度和沉降发展趋势等)数据,获得基坑围护结构在各施工阶段随时间的变形规律,了解地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随时间的变形规律,有效监测特定观测目标的稳定性,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为本工程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六街东侧、双金锯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侧、大连LS产电有限公司西侧、辽河西三路北侧处。
2.2 方案设计
控制网布设严格按照规范中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布设。高程控制网为精密水准网,精密水准网精度为二等水准测量,严格按照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作业,观测工作采用同一控制基准。
基准点是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设置于远离建筑物沉降变形区(大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又不宜过远(以免引起较大的引测误差),且车辆、行人少,便于保存、便于观测之处。
在监测过程中,基准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点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基准点及工作点的埋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中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要求进行。
布设点位时,加护筒和盖子给予保护,并定期复测,定期巡视,做到所有基准点的完好无损,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点,根据工程的监测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相应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依据规范及以往工程案例,一般基坑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基点。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稳固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
2.4 基坑竖向位移监测
(1)监测仪器
观测仪器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为0.3mm/km),配合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瓦水准尺作业,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观测。
(2)监测实施
①围护桩(坡)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埋设
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围护桩(坡)顶部,监测点水平间距15-20m。
监测点是固定在待测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保证施工期间和基坑支护有效期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基坑结构的变形情况。
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埋设方式:在围护桩上用Ф14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12mm的强制对中预埋件放入孔中,周围用膨胀水泥填充使牢固。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监测点实例见图2.4-1。
②测量方法
本工程拟使用精密水准仪配合专用铟瓦水准标尺,严格按照规范对精密几何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平差计算、整理成果。
施测时,按照二级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进行基准点之间、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往返观测,即控制测量;按照二级精度要求进行沉降监测点间的观测,构成几何图形,每次觀测时应保持相同的几何图形。
水准控制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各站观测的测站观测顺序:
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前、后、后、前
返测时,奇、偶测站观测顺序分别与往测的偶、奇测站相同。
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每次观测由固定测量人员、固定仪器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至0.01毫米,计算及结果至0.1毫米。其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在监测点稳固后进行。
首次观测的沉降监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施测时用精度0.3mm/km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并且每个监测点首次高程在同期观测3次后决定。
2.5监测频率
根据工况合理按排监测时间间隔,做到既经济又安全。根据设计单位要求,参考以往同类工程的经验,本项目基坑监测自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开始,直至±0.00标高,拟定监测频率。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利用专业的清华山维2007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监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数据记录及平差处理: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记录和手工记录进行,可提高工效,防止出错。所有观测数据,均按规范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内业中,利用合格的外业观测数据,用严密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积沉降量。
从表图3.3-1发现,基坑监测点位移值有变化,个别监测点变化明显。即本阶段的施工对基坑维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据分析主要是因本阶段施工及降水等因素影响,个别监测点变化较大,基坑已回填,所以未对基坑安全造成影响。累计最小值为-2.7mm,最大值为-8.6mm,未达到报警值,基坑已经回填至±0.00。
4 结语
通过对基坑围护桩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的方案和数据分析,使我们清楚以后遇到同类项目时,可按以上方案完成,也为同行为碰到类似项目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 屈吉庆 高层建筑物基坑围护墙变形监测方案[B] 城市勘测 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