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是,在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是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让人担忧的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探析
1.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底子薄,基础差
当今的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对语文不够重视,对老师要求的作业不能认真去做,甚至连一些基本字词都不能掌握。或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不知道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懂得弥补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并且,阅读面窄,阅读量小,不能达到新课标对中小学生的要求。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样,语文的学习就缺少基本的积累,更谈不上深厚的积淀。
1.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上百年之前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程的看法、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一直没有能够跳出传统的藩篱,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记忆重于一切”“不讲不放心”“要让学生达到既定的目标”“回答问题与教师的一致才满意”等观念,导致了讲不完的文学知识和题目,减不轻的作业负担和压力,训练的反复与再反复,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
1.3教学设施简陋、硬件设施落后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育的课堂空间要扩大,吸收知识的渠道要增多,培养能力的手段要多样,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的途径要拓展。这就需要有现代教育手段、通讯手段。然而,农村有的学校现在的目标还是消除危房,许多中学语文教学还停留在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套教材的简陋状态,对教学改革的推进严重不利。
1.4教学评价的局限性,不利于素质教育
目前,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仍然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也不利于素质教育,影响学生自身的全面而长远的发展。
2.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思考。
2.1创造自由、宽松、充满爱的教学环境
农村孩子受生活空间的局限,见识少、胆小、懦弱,另一方面却对自然比较熟悉,对生活感受更深刻,性格也粗犷,只要引导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有一颗爱心,面对天真、活泼、好奇的孩子,我们要热爱、关心他们,他们才可能向你袒露心迹,才敢于忠实的讲心里话,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其次,不要否定学生的回答,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准确也要正面引导。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能自如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再次,要多鼓励不敢发言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消除对语文,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巧设问题,示范引路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路、方法向学生进行诱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逐渐探索到巧设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多思、质疑的意识能力。首先,提问前要做好充分、周密的准备。教师应该明确提问中心,在备课中围绕中心拟定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复习、预习,为课堂提问做好准备;其次,提问时要善于创造和谐气氛。提问时教师的表情应当亲切、和悦,对学生的回答要热切真诚,注意倾听,并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使他们在教师充满期望、信任、赞美和鼓励的表情中得到激励,从而消除拘束和紧张情绪。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和潜能生,对他们的回答多加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大胆回答问题;最后,提问时要善于因势利导。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出现答非所问,或一时答不出来,或不加思考脱口而出等情况。这时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或改变提问出发点;或提出较易问题过渡;或补充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对于自信心强而又回答错误的学生,可顺其逻辑引出错误结论,让其自我纠正,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2.3融情于教材,在情感中感化农村学生
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于学生的内在需要,但这种求知的火焰需要老师去点燃。而这点火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过程,教师可以用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获取知识之后的满足之情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要求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情感投入到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感中去,融真情于教材。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理解学生的兴趣、情绪、爱好,并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诱导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自己的体验与行为融入到学习中去。
2.4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农村学校大多都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从小到大,耳闻目睹,讲的都是方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流,让学生有效的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从课程标准的口语交际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或多向对话活动中,使学生的听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文明素养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这就非常适合创设情景进行对话教学。像确立“这就是我”,“瞧我这家子”,“春天的歌”等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魏书生老师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卻很大很大。”
2.5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将逐步得到改善,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逐步在农村中学开始使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后,使语文课超越了时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等不足,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之,在践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今天,虽然农村初中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边远学校甚至是粉笔加黑板式的教育,但笔者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坛上的一名教师,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探索分析得出,新课改下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主动自觉学习的动力;采用先进教学设施,进一步扩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探析
1.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底子薄,基础差
当今的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对语文不够重视,对老师要求的作业不能认真去做,甚至连一些基本字词都不能掌握。或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不知道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懂得弥补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并且,阅读面窄,阅读量小,不能达到新课标对中小学生的要求。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样,语文的学习就缺少基本的积累,更谈不上深厚的积淀。
1.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上百年之前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程的看法、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一直没有能够跳出传统的藩篱,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记忆重于一切”“不讲不放心”“要让学生达到既定的目标”“回答问题与教师的一致才满意”等观念,导致了讲不完的文学知识和题目,减不轻的作业负担和压力,训练的反复与再反复,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
1.3教学设施简陋、硬件设施落后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育的课堂空间要扩大,吸收知识的渠道要增多,培养能力的手段要多样,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的途径要拓展。这就需要有现代教育手段、通讯手段。然而,农村有的学校现在的目标还是消除危房,许多中学语文教学还停留在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套教材的简陋状态,对教学改革的推进严重不利。
1.4教学评价的局限性,不利于素质教育
目前,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仍然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也不利于素质教育,影响学生自身的全面而长远的发展。
2.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思考。
2.1创造自由、宽松、充满爱的教学环境
农村孩子受生活空间的局限,见识少、胆小、懦弱,另一方面却对自然比较熟悉,对生活感受更深刻,性格也粗犷,只要引导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有一颗爱心,面对天真、活泼、好奇的孩子,我们要热爱、关心他们,他们才可能向你袒露心迹,才敢于忠实的讲心里话,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其次,不要否定学生的回答,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准确也要正面引导。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能自如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再次,要多鼓励不敢发言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消除对语文,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巧设问题,示范引路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路、方法向学生进行诱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逐渐探索到巧设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多思、质疑的意识能力。首先,提问前要做好充分、周密的准备。教师应该明确提问中心,在备课中围绕中心拟定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复习、预习,为课堂提问做好准备;其次,提问时要善于创造和谐气氛。提问时教师的表情应当亲切、和悦,对学生的回答要热切真诚,注意倾听,并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使他们在教师充满期望、信任、赞美和鼓励的表情中得到激励,从而消除拘束和紧张情绪。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和潜能生,对他们的回答多加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大胆回答问题;最后,提问时要善于因势利导。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出现答非所问,或一时答不出来,或不加思考脱口而出等情况。这时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或改变提问出发点;或提出较易问题过渡;或补充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对于自信心强而又回答错误的学生,可顺其逻辑引出错误结论,让其自我纠正,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2.3融情于教材,在情感中感化农村学生
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于学生的内在需要,但这种求知的火焰需要老师去点燃。而这点火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过程,教师可以用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获取知识之后的满足之情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要求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情感投入到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感中去,融真情于教材。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理解学生的兴趣、情绪、爱好,并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诱导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自己的体验与行为融入到学习中去。
2.4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农村学校大多都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从小到大,耳闻目睹,讲的都是方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流,让学生有效的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从课程标准的口语交际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或多向对话活动中,使学生的听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文明素养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这就非常适合创设情景进行对话教学。像确立“这就是我”,“瞧我这家子”,“春天的歌”等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魏书生老师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卻很大很大。”
2.5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将逐步得到改善,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逐步在农村中学开始使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后,使语文课超越了时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等不足,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之,在践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今天,虽然农村初中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边远学校甚至是粉笔加黑板式的教育,但笔者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坛上的一名教师,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探索分析得出,新课改下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主动自觉学习的动力;采用先进教学设施,进一步扩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