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它虽然很简短,不过三到七分钟,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课堂导入就好比是打开课堂的一座大门,优秀的教师能充分发挥这扇门的作用,吸引学生主动推开大门进入门内来探究里面的知识世界,甚至带活整个课堂世界。语文课由于其文化性、综合性的特点,就更需要课堂导入了。 大多数语文教师特别关注教学内容的设计,而对于导语觉得无足轻重,似乎不太在意。其实,导语并不像某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无关紧要,导语的好坏关系着整个教学的成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就像一块磁铁,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来,使其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而不太好的导语只能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两者相差甚远,因此,导语的设计异常重要。那么,如何设计导语才能使其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具体方法如下:
一、用精彩的描述
通过精彩的描述,创设出美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如讲述梁衡的《夏感》一课时,我选择了一段这样的课堂导语: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赋予了它火一般的激情,蓬勃生长的万物赋予了它生命的活力。如果说夏是一条小溪,它流淌的是收获的喜悦,它流淌的是播种的希望;如果说夏是一首歌谣,它吟唱的是童年游戏的欢乐,它吟唱的是青春搏击的精彩。夏天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忙碌的人们。让我们踏着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者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
这段导语很具有夏天的代表性,很具有美感,学生听完之后似乎都接受了一次夏的洗礼,并且很想再在课文中“洗”一个夏天的“澡”。
二、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因其情节性强、易于吸引人的注意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把与文章相关的故事作为导语,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时,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個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
学生一听就来了兴趣,而且这则故事与文章主旨相同,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用逸闻趣事来导入
初中的学生还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年龄,语文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导入课文时,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则〉》的时候,我开篇就给学生讲述了宋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接下来顺势提问“为什么赵普敢夸下海口,说只要用半部论语就能够帮助宋太宗治理好天下呢?论语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讲完之后我发现,虽然这一课是文言文,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气氛非常高。
四、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设计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仔细研究教学的对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斑羚飞渡》,这篇课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球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稍作停顿,教师的叙述继续: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这个导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物保护意识,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五、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教育心理学认为: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巩固和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比较、对照新旧知识,可体现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以旧拓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新旧知识的对比可多向钩连,从文体比较,用同题比较,在类比中求异。如讲《理想》,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样,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领会了新知识。这样的导入简洁流畅,能让学生夯实基础,稳扎稳打。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要学会巧妙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
一、用精彩的描述
通过精彩的描述,创设出美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如讲述梁衡的《夏感》一课时,我选择了一段这样的课堂导语: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赋予了它火一般的激情,蓬勃生长的万物赋予了它生命的活力。如果说夏是一条小溪,它流淌的是收获的喜悦,它流淌的是播种的希望;如果说夏是一首歌谣,它吟唱的是童年游戏的欢乐,它吟唱的是青春搏击的精彩。夏天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忙碌的人们。让我们踏着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者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
这段导语很具有夏天的代表性,很具有美感,学生听完之后似乎都接受了一次夏的洗礼,并且很想再在课文中“洗”一个夏天的“澡”。
二、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因其情节性强、易于吸引人的注意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把与文章相关的故事作为导语,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时,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個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
学生一听就来了兴趣,而且这则故事与文章主旨相同,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用逸闻趣事来导入
初中的学生还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年龄,语文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导入课文时,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则〉》的时候,我开篇就给学生讲述了宋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接下来顺势提问“为什么赵普敢夸下海口,说只要用半部论语就能够帮助宋太宗治理好天下呢?论语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讲完之后我发现,虽然这一课是文言文,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气氛非常高。
四、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设计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仔细研究教学的对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斑羚飞渡》,这篇课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球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稍作停顿,教师的叙述继续: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这个导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物保护意识,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五、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教育心理学认为: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巩固和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比较、对照新旧知识,可体现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以旧拓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新旧知识的对比可多向钩连,从文体比较,用同题比较,在类比中求异。如讲《理想》,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样,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领会了新知识。这样的导入简洁流畅,能让学生夯实基础,稳扎稳打。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要学会巧妙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