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榜样到偶像的启示:道德教育的人性化转向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榜样和偶像都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偶像和榜样身上都体现着学习者对他们一定的心理认同、行为模仿和情感依恋三个要素。从主体的不同来看,“榜样”是指教育者给学生树立的模仿对象;“偶像”是指学生自己主动寻求的模仿对象。榜样教育就是利用榜样自身强大的影响力来深化、强化道德教育成果的一种手段。学生群体自主选择的偶像群体,同样具有强大影响力,也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极大影响的榜样群体和偶像群体,他们所起的错综复杂的效应对于学校道德教育成果的巩固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榜样教育还是偶像崇拜,都要引起学校道德教育的足够重视并谨慎予以对待。
  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榜样教育所起到的示范和教化作用正逐渐减弱。在榜样教育进入尴尬境地的同时,偶像崇拜却声势浩大地蔓延开来。对于偶像的崇拜已经与学校道德教育中推行的榜样教育发生了严重对立:一方面,学生不断更换自己崇拜的偶像,不在乎教育榜样的存在;另一方面,学校又忙于加强榜样教育的力度,希望用榜样驱走偶像。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如何在这二者的激烈交锋中寻找新的切入点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从学生对偶像的崇拜中,学校榜样教育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答案就是:榜样教育的人性化转向。
  
   一、榜样和偶像的异同点
  
   (一)榜样是由外在力量树立起来的,代表着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榜样的学习是自上而下推行开来的。榜样作为一种理想人格,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是人们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表现。榜样的最大特点就是正面取向,只有具有积极作用的影响者才能被树立为榜样,而且成为榜样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可见,成为榜样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榜样往往是由集体或组织决定的。宣传榜样的媒介也是主流媒体,代表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树立起来的榜样进行推广的力量来自上级,因此对榜样的学习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的。
  偶像则是某一群体或者个人自发选择而形成的,它可能代表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也可能代表非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偶像是自下而上地形成的。对于偶像的选择个人无疑就有更大的自由性,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偶像。
  (二)榜样的类型单调,偶像类型丰富。如对初中一年级教材出现的榜样统计发现,著名人物占76%,少年名人占6.4%,普通百姓占17.6%;从选入教材榜样人物的职业类型上看,少数几种职业出现频率较高,如科学家和政治领导,二者分别占21%、22%(赵平:《榜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07年第6期)。雷锋、陈景润、赖宁、张海迪……这些人物都是在工作或学习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都在道德精神层面具有极大正向感染力。榜样因严格选取的尺度而自动过滤掉了大部分人,因而榜样的选取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偶像的类型则丰富多了,影视明星、歌星、超女、快男、父母亲、音乐家、科学家、体育健将、伟人、政治经济领域的风云人物等等。因为偶像的选择权是由选择者本人掌握的,可以是各个领域有突出表现的人,也可以是很平凡的普通人。正因为偶像的选择自由度大,偶像群体的类型才会如此地丰富多采。
  (三)榜样的人性化色彩较淡。榜样往往是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重大成果的人,因此对他们的宣传往往也侧重于他们身上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相应地,个性化的东西就少一些,可用“高大完美”来概括。榜样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状态与普通大众是存在较大距离的,所以人们在心理上往往觉得榜样是可以敬仰的,但却是无法学习的。比如为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大学生,作为学习的榜样,大家都可以接受,并表示敬仰,但真要学习者像榜样那样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救人,则大多数人觉得难以接受。而偶像的人性化色彩则浓多了,各种媒体对于偶像的宣传包括了偶像生活的各个方面:年龄、身高、体重、爱好,身世、各种秘闻和绯闻等等,不一而足,可用“丰富多采”来概括。偶像也可以有缺点,但是偶像所具有的优点的强大光芒遮盖了他的缺点。在生活方面偶像受到的道德约束比榜样要小很多。比如足球明星马拉多纳,在私生活上存在众多缺点,也饱受批评,但众多的人依然崇拜他,喜欢他,把他视为偶像。普通人从偶像身上的缺点中发现偶像和自身具有更多的相同点,觉得偶像更加接近自己生活,心理上的距离会缩小,因此偶像不仅可以崇拜,也是可以学习的。
  
  二、启示:榜样学习的人性化转向
  
  榜样和偶像异同点的比较给学校德育的启示是:榜样教育的人性化,即榜样类型多元化,榜样认知多元化,榜样形象人性化。
  (一)榜样类型多元化。榜样应该是来自各个领域的。现在学校所树立的道德教育榜样多为科学家、政治领导和名人。这些榜样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与他们的生活有着较大距离,不具有普通人的代表性。每个人无论是在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价值取向上都是不同的,所以树立榜样形象也要考虑这些因素。没有顾及心理学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原理是榜样教育的一个失误。塑造千人一面的榜样形象,所起到的道德教育效果反而不佳。榜样形象可以是多元化的:不仅可以是名人、伟人,也可以是来自底层各行各业的人群。榜样也可以是普通人,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来自于周围身边各种普通人物所代表的榜样角色对他们的影响力反而更大,因为这些榜样的类型更丰富,也更具代表性。比如日本人更是把一匹从来没有赢过一次的赛马——春丽视作学习的榜样,因为日本人看重的是它身上那种屡战屡败的精神。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二)榜样认知多元化。学校德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对于榜样的传统认知。以往的榜样教育总是宣传榜样身上的光辉一面,以至于榜样成为了英雄式的人物。榜样身上所具有的优点几乎都是单一化的,强调榜样的奉献精神、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克服重重困难所取得的成绩…… 比如一提起雷锋,人们就会想到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一提起少年周恩来,人们就会想到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这些认知过于刻板单一。榜样也是人,不可能总是那么高大完美,榜样身上也就有一般人的特点。我们学习的是榜样身上在某一点上的优秀之处,因此不必面面俱到地要求榜样形象“高、大、全”。榜样的形象可以多元化,榜样的特点也就多元化,对榜样的认知也是如此。榜样不仅有优点,也可以有小缺点,这并不妨碍榜样所代表的基本价值立场。对于榜样的宣传,不仅要强调内在品质,也要关注外在形象。我们可以学习媒介对于偶像的宣传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宣传榜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方面面。学生对榜样有了更多的了解,才会在心理上拉近距离,榜样所发挥的引导作用才能逐渐体现。
  (三)榜样形象人性化。榜样角色和认知的单一化、刻板化导致了榜样形象的非人性化。传统榜样形象给人的感觉是“高、大、全”。参照普通人而言,榜样的形象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榜样却具有完美形象,这给学习者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由于大众传媒的宣传和个人的信息收集,使得个人对于偶像的了解更多一些,偶像形象也更丰满、更真实。偶像所具有的普通人的气息更浓一些,更贴近生活。对比榜样与偶像,榜样的非人性化形象形成一种无形的隔膜,既没有很好发挥道德引导、示范作用,也阻止了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进一步效仿。既然榜样也是属于普通人群的一员,那么在树立和宣传榜样时就应注重人性化的一面。要想发挥榜样的道德教育作用,必须考虑到社会认同、人们的情感取向和对事物的接受心理。榜样在平常生活中的细节更能衬托出榜样的可贵之处。无疑,具有较浓人性化色彩的榜样更易被人们接受并发挥积极的影响。
  道德教育从生活中来,最终要融入到生活中去,而榜样教育的人性化转向恰恰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最好的表现。只有这样,学校中的榜样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道德教育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观念,还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尤其是在“互联网 ”的影响下,移动学习方式的出现促使大学生学习内容更加具有豐富性,学习效果更具创造性。基于此,在文章的阐述中,以“互联网 ”为前提,探讨在此背景下多种移动学习方式的出现对学生学习外语时的学习效能影响和有效提升路径,通过对外语学习效能的评估,利用现代科技实现对学
儿子5岁前,是在一海之隔的外婆家长大。每晚,我只能守望着那条电话线与他亲情相连,听着他在海的彼岸奶声奶气地喊“妈妈”,我总会想象他的样子,总想揽他入怀,告诉他妈妈有多爱他!儿子5岁时,我把他接回到身边。其时,先生买来了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封面上绘有一大一小两只可爱的兔子,大兔子坐着,耳朵好长,轻轻覆盖了小兔子的头。我指着封面上的书名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儿子听:“猜—猜—我—有—多—爱—你。”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单元,主题为“走出深重的灾难”。翻看教材思考教学的时候,有一种处于被汹涌而来的历史所淹没,并沉浸在内心的酸涩痛楚之中,却难以进行教学构想的迷茫境地。  “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于是,我打开《教学用书》开篇的“编写说明”:过去的历史课往往有意无意地侧重抽象概念和宏大叙事,使人难以感受到历史曾经是活生生的人所创造的,是由人的心血浇铸
【摘要】听是学习英语语言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英语新教材要求加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能力,并且要求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这些必将引起所有英语教师的重视。从教学意义上来说,听力的不足已成为中学生听力滞后的直接原因。怎样有效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是需要全体教师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力训练;存在问题;消除方法  【作者简介】史鹏,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听是学习英语语言能力的最重
【摘要】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推进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优势得到了一致认可,而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西南边疆地区某高校200名学生对学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学生在新模式下的学习情况,旨在客观反映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讨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网络教
有人说,家庭犹如一个“长方体”,理解是长、尊重是宽、爱心是高;我们说,学校就应是这样的、充满着家庭般温馨的“长方体”。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教师构建一个属于学生的爱之组合体。  爱的“长方体”——营造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乐”在其“中”。教育应是愉快教育。有—位校长看到一个男孩爬树,坐在树杈上玩耍,弄脏了衣服和手,正被母亲训斥着。他对男孩的母亲说:“其实,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唯一可以在树杈和客厅的椅
【摘要】《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和著名的半自传体小说。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马丁·伊登》中不同哲学思想对杰克·伦敦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杰克·伦敦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第二部分分析三个对杰克·伦敦的写作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它们分别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超人理论和社会主义。第三部分分析了这些相互矛盾的哲学思想对杰克·伦敦的现实生活的影响,从而论证了我的观点:杰克·伦敦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方法单一以及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教学问题  【作者简介】叶飞月,乐清市城南第一中学。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也是我国除母语汉语外学生的必学科目。在初中阶段,英语作为一门至关重要的第二语言课程,不但直接与升学相关,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工作中,英文儿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及方法。众所周知,儿歌通常篇幅比较短,朗朗上口,简单易记,节奏感也非常的引人入胜,对于儿童的英语口语学习来说,有着非常巨大的好处,能够帮助小学学生建立更好的英语口语语感,也符合儿童阶段的英语口语认知心理学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打好儿童阶段的
【摘要】本文中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词汇教学、听力教学以及口语教学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并分别运用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以及生活教学法进行简要阐释,旨在营造出具有趣味性、自主性以及生活性的英语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邢成琳,甘肃省靖远县纺织希望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