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实施三年多以来,在巩固农村舆论宣传阵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科技兴农、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为使“村村响”工程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各级领导要进一步统一认识,重视这一惠民工程的发展维护,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制度,创新广播内容与形式,以适应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
  关键词:农村有线广播 “村村响”工程 覆盖 “三农”
  “一根铅丝拉进门,家家户户广播响,大事小情要知道,大家一起听喇叭。”这段话是对上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农村有线广播的形象描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农村有线广播却走向了衰落甚至部分瘫痪。新世纪,浙江省湖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借“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的东风,扎实推进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惠民工程。发展广播是占领农村宣传阵地、做好基层思想宣传工作的需要;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广播也是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重要通讯工具和组织手段。
  湖州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腹地,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吴兴区是湖州市的主城区,是湖州的富足之地,吴兴区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在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显露出来的问题,对中国其他广大农村地区建设、维护好农村有线广播具有借鉴意义。
  经过2008年下半年的试点准备,湖州市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于2009年在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全面实施。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总台)、吴兴区积极推进此项工程,当年底在全区农村实现广播与电视共缆传输,各乡镇均建立了广播站,各行政村建起了广播室,7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有线广播联网,有线广播农户收听覆盖率达到100%。基于此,全区建起了以转播上级广播电台节目为主,区、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插播自办节目的框架,满足农村基层组织应急广播和日常广播需要的有线调频广播网络,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该工程实施至今三年多来,农村有线广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发挥的作用
  吴兴区有7个乡镇,加上太湖度假区和经济开发区,共有221个行政村、2000多个自然村。实施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后,全区农村共安装室外调频广播3200多只,建立和完善了“区广播电视中心—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的三级有线广播网络体系建设。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全面实施以来,从吴兴区的情况来看,其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扩大了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加强了农村舆论阵地建设
  有线广播实现“村村响”后,群众能听到广播的地方延伸到了吴兴区所有行政村和大部分自然村,一些偏远的山村也安装和接通了有线广播。广播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全区农村基本形成了广播电视同步、有线无线结合、多种媒介兼备的传播格局,从而实现了对农村受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覆盖,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扭转了广播电视宣传中以往长期存在的广播覆盖上的“瘸腿”、广播被弱化的不正常现象,凸显了有线广播在当代农村传播中的独特优势。广播传播的覆盖面扩大,受众增加,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委、政府声音,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与电视和其他媒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更好地起到了喉舌和舆论工具的作用,由此,农村舆论阵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王金法广播》原是织里镇广受群众欢迎的一档有线广播宣讲节目,是当地农民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类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广播员王金法40多年对广播的坚守,为群众倾心服务,使广播成了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当地百姓将广播亲切地称之为“永不消失的电波”。2010年,广播员王金法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优秀理论宣讲员”。目前《王金法广播》已成为区广播电视中心和其他各乡镇广播站的品牌节目,发挥着舆论主阵地的作用。
  2. 在发生区域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时,作用不可小视
  镇村干部不定期走进广播站室与广大农民进行近距离交流和沟通,搭建起了镇村两级与基层群众对话的平台。这样做相应减少了各种会议,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镇村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密切。特别是在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时,镇村领导通过广播对事件进行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避免了纠纷进一步扩大,防止了干群矛盾升级,有线广播成了镇村班子处理群体事件的好帮手。如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环渚乡,2011年4个行政村有拆迁任务,围绕这一工作重点,乡、村领导干部走进广播室作政策解读、法制宣传,既促进了拆迁工作,也化解了矛盾,这中间有线广播发挥了大作用。
  农村人口众多,村民居住分散,少数自然村地处偏僻,有线广播“村村响”后,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疫情等公共事件的信息进行及时传递,并迅速动员力量展开施救,应急处置能力大大增强。如2009年在抗击“莫拉克”台风时,吴兴区广播电视中心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联系,对农广播节目迅速播出了“防御抗击‘莫拉克’台风”专题报道,每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台风最新信息和动态,同时加大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密度和频度,为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全区抗台风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4月25日,妙西乡妙山村发生山林火灾,村主任及时通过村广播室发动村民救火,村民迅速投入扑救行列把山火扑灭。有线广播在类似区域性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
  3. 提高了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实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有线广播称得上是最贴近“三农”的媒体,可以结合农时需要,及时把农业科学技术传递给广大农民,如开设农技知识小讲座,介绍农、林、畜、副、渔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以及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化肥农药的用法用量等内容。有线广播“村村响”后,许多农民养成了习惯,每天都会按时在广播喇叭下等着听农技节目,农民获得相关知识后会马上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农科技术的传播实效。目前,区广播电视中心和各乡镇广播站都开设了对农科技节目,内容贴近农时需要,受到普遍欢迎,成为广大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有线广播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进行普法教育,宣传计划生育知识等方面,是普及面最广、最直接、也最容易为广大农民接受的媒体。农民在获得更多致富信息的同时,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精神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里店镇移远山村是湖州市新农村发展的示范村,该村在充分利用有线广播作为宣传平台的同时,还通过广播把文艺、音乐传遍乡间田野。农民朋友亲切地说:“广播不仅是我们致富的好帮手,更是我们精神生活中的随身听。”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吴兴区“村村响”工程实施以来,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基层领导对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在过去媒体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农村基层组织都非常重视有线广播的建设与使用。随着数字电视、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大量出现,各级农村基层组织逐渐忽视了广播事业的发展。个别乡镇、村的领导甚至认为实施有线广播工程只是一项政治任务,因而把它当作一个面子工程来应付,至于这项工程怎样长远、健康发展——确保“通村率”、“通响率”,他们却不重视,更不抓落实。由此,导致辖区内的行政村广播室的利用率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
  2. 有线广播网维护费用投入相对不足,不利于持续发展
  2009年,湖州市吴兴区一次性投入1100万元用于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建设,近年来还每年从市区两级财政拿出100万元用于日常维护,此举显示出政府对“村村响”工程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吴兴区地貌复杂,多个乡镇地处山区、丘陵,行政村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自然村距离较远,加之线路、设施被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材料成本上涨,目前用于各乡镇、村有线广播维护的费用存在较大短缺和不足。
  3. 部分行政村的广播室不起作用成了摆设
  一些行政村广播室的利用率出现下滑,有的甚至不起作用成了摆设。以施家桥行政村为例,该村广播室2010年时利用率还相当高,除了开会通知、信息发布,还有村里的卫生文明宣传、农村交通安全、农科技术等都是通过广播传到农户,但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几乎处于闲置停播状态。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乡镇的行政村也存在,如八里店镇五丰行政村,在6个自然村中共计安装了10只调频广播,但村广播室基本没有使用。通过调查发现,全区目前已经联网的行政村广播室大约有30%闲置。
  4. 乡镇、村广播室缺乏专人负责
  全区大部分乡镇、村目前没有确定专人负责广播室的工作,广播宣传队伍的主体是大学生村官。据了解,大学生村官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工作,他们从事广播宣传只是兼职,在基层部门,哪个方面的工作人手不够,大学生村官往往就被抽调去帮忙。这样就增加了对兼职从事广播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考核的难度,同时还带来责任心不强、宣讲水平不高的弊端,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尽管一些乡镇在《“村村响”工程实施意见》中明确“条件许可的行政村设兼职广播维护员1名,主要从事调频音箱的更换和安装”,但大多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专人负责也导致部分调频音箱被人为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思考
  农村有线广播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实施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健全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巩固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积极推动“村村响”工程,其基本思想就是把农村调频广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城市与农村、广播与电视协调发展。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维护好农村有线广播,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满足“三农”需求,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1. 各级领导要重视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的发展和维护
  农村人口众多,尽管电视、互联网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在农村工作中,有线广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指导农村工作的重要工具。农村有线广播网络的巩固与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占领农村宣传阵地的政治工程,科技兴农的信息工程,防灾抗灾的惠民工程。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要统一认识,对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真正加以重视,特别是乡镇、行政村等农村基层组织要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做好发展与维护并加强考核,从而使这项惠民工程得到良性、健康、长久的发展。
  2. 农村广播应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并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以“村村响”工程为标志的农村广播网的建设已由政府支持解决,但有线广播网维护费用主要靠市区财政支持,乡镇一级对有线广播正常运作的资金支持较少。为此,建议把农村广播网作为公益事业,纳入公共服务、文化惠民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广播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有效投入。农村有线广播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费应列入各级政府预算,严格管理,加强考核,确保到位。
  3. 建立“村村响”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为保障农村有线广播长期正常运转,确保“村村响”、“长期响”,建议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的长效管理机制。对没有做好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发展与维护工作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及其领导的工作责任。要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建立监督机制,每年对区乡镇村三级广播宣传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村村响”工程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以强化工作落实。
  4. 要创新广播内容与形式,适应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
  区乡镇广播要适应广大农民对广播内容需求的变化,办好对农广播节目,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区广播中心按照强化新闻、扩大协作、拓展服务、办好文艺节目的原则,做好做强服务“三农”广播节目,精采细编,立足“三农”,关注民生,把目标锁定在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上,以更快的报道、更好的资讯、更贴近的服务走进农村千家万户。要根据自身区域的特点及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如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作物生长条件不同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指导,真正做农民发家致富、提升生活质量的知心好友。让农村广播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得心应手的工具,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吕晓红)
其他文献
进入3月以来,上海“荧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就坚持新闻立台的东方卫视,再次加重新闻节目比重;独播剧场的几部电视剧收视率接连在全国名列前茅;多档大型综艺节目齐发力,获得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变化的背后是低调的改革。在上海新文广系统大刀阔斧的重组之下,新组建的东方卫视已成为电视的“自贸区”试验田。没有人不希望,这会是一次对过于依赖“拿来主义”与“跟风主义”的电视畸形病的矫正机会。  新组建
期刊
近年来,“假记者”成为一种流行病。新闻敲诈事件时有所闻,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假记者、假新闻、新闻敲诈何以猖獗?其中有什么奥妙?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主要是一些投机者抓住了人们信奉记者所拥有的“特权”的心理,把记者身份作为敲诈敛财的工具,进行欺骗甚至敲诈勒索。  有专家分析,新闻敲诈的屡禁不止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社会转型有一定关系。一方面,媒体竞争激烈,可能会出现一味只追求利益的新闻;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中出
期刊
编者按: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告信息工作委员会一届五次会议暨中国广告协会广播分会七届五次会议,于2012年6月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召开,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告信息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的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广电局、台广告业的代表280多人出席会议。刘宝顺会长在会议开幕词中指出,2011年中国广告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广播广告一枝独秀,继续维持着较高的增长,增幅为30.2%,收入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经济大发展、全民理财需求高涨的历史机遇面前,广播证券节目具有并正在发挥着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优势。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栏目为例,对广播证券节目如何突出报道的即时性、实用性、多样性特点,实时报道、实时解读资本市场的最新变化,强化自我识别度,努力确立“证券话语中心”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广播证券节目 即时性 实用性 实时解读 证券话语中心  【中图
期刊
摘 要:德国广播特写制作人岩斯·亚里许创作的《生活方式——越南人为什么不穿阿迪达斯鞋?》,获得了2006年欧洲最佳广播特写奖。这个作品之所以获奖,首先是因为题材本身非常有力量,其次是作者表达很有个性,很独特。岩斯调动了自己有关这个题材的全部积累、感性认知和理性的分析,使这个题目成为他“自己的题目”,使之具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  关键词:让选题成为“自己的题目” 形
期刊
摘 要:2012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更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为新闻媒体的报道划定了明确的法律边界,顺应国际人权保护大趋势。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刑事案件时要遵守保密规定,即报道权在法定条件下让位于社会秩序或公民个人隐私,以实现公平审判及保护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关键词:刑诉法 修订
期刊
摘 要:“数”即数字、“理”即理念、“化“即变化。黑龙江电台(以下简称龙广)广告经营之“数、理、化”运用到实际操作层面上,“整合营销”、“实效传播”成为了龙广营销理念变革的重要里程碑,创新、创优、执行,科学化、标准化的运行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品牌广告 整合营销 实效传播 评价核心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熟知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笔者借用“数理化”
期刊
摘 要:做好外宣,为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是地方台的责任和使命;以“大广播”的视野做外宣,以反映鲜活的基层实际生活为着力点,就有报道不完的好题材。外宣要发展,培养队伍是关键,多措并举激励记者健康成长,把外宣与平时工作、节目创优、业务研究相结合,路子就会越来越宽阔。  关键词:广播外宣 本土特色 创新进取 队伍培养  地方媒体的外宣,顾名思义,即对外宣传本土,树立地方良好形象。安徽省阜
期刊
摘 要:如果说大众媒体广告的影响力具有规模化特征,那么与之相对应,新媒体广告体现的就是精准性和互动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广播媒体伴随性、移动性特征以及广播广告低成本制作、发播迅速等特点的应用分析,阐述了广播广告在保持自身大众媒体规模化的同时,实现精准营销和互动营销,兼得规模与精准的模式和方法。文中通过中国之声具有实战操作性很强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广播广告如何为客户提供精准和互动营销的解决方案。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彰显国家电台责任感使命感、凸显广播特色、创新广播传播方式、体现人文关怀、整合国家电台新闻资源、锻炼国家电台青年编辑记者队伍等方面对《中国湿地报告》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  关键词:传播规律 大型报道 全媒体 中国广播  中央电台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告》5月21日启动至6月9日结束,历时19天,行程约3.558万公里,分别深入我国19个省(区、市,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