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月亮(外一篇)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一个黄昏,我游走在芦苇坡和一截丢弃的荒河边。芦苇的叶子已经金黄,白里透灰的芦穗在微风中荡漾。这条荒河大约有十里长,河里全是蒲草和芦苇。流水只是些许的流动,有的简直就是死水。一会儿我在河南边的荒滩上游走,一会儿我在河北边的荒滩上游走。荷花已经枯萎,有的耷拉着头,偶有莲蓬还挺立在枝头,有的荷叶散盘成一只圆碗的样子,碗里盛着水。我想象着荷花盛开时壮阔的樣子,红艳艳的一条河,好像整条河燃烧的样子,远远望去,河里像一条红色的飘带。肯定是一河青蛙在鸣叫,苇鸟在枝头歌唱,野鸭子在河面上兴高采烈地展开翅膀,沿着水面飞翔,激起的浪花也连成一条波动的线。我不时拿出手机拍照,不时大声惊呼。这里简直就是原生态的湿地。
  我骑着赛车游走在尚兰和欧兰两个村庄。先是经过尚兰,这时天空已经暗下来,我在盲目地游走,也不知道潜意识里在想着什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街道旁的小超市、卫生室、修车铺,在我眼前一晃而过。经过一段上坡,上坡两面是湖里的一截河流,河水好像在流动着,声音很小。经过上坡,我游走在欧兰的小巷里,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不知谁家的院子外边还有大丽花在开放,可季节已经是初冬。
  穿越几个小巷,我还是向村外的瓦那湖走去。也许这是我潜意识的游走。朦朦胧胧,那阔达的湖面就在眼前,湖的味道一下子弥漫开来。远远看去,湖的北岸已经是万家灯火。我一个人走在湖的南岸,有点隔岸观火的意味。一只废弃的小船搁置在水边,芦苇在风中微微舞动,不时听到湖鸟的鸣叫声,这时湖水是安静的,没有喘息声。西边的夕阳,也渐渐地暗下去。先是红光四射,慢慢地只还有点点霞光。我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拿出相机,还是照了几张照片。看了看,光线暗,但画面效果不错。在一个画面上,突然看到了芦苇荡上的一抹红。像太阳,红太阳。我将在现实里找那个散发出红光的太阳。往下望,太阳已经下山了啊。我往东一望,啊,啊,是月亮,红月亮。红月亮慢慢升起来了。
  整个湖的南岸,几乎就我一个人。我看了看手机,下午五点五十分。看着慢慢升起的红月亮。我的意识一下子流动起来。想起童年时去别的村庄看露天电影时来回路上的月亮。想起少年时期,帮着父母亲在打麦场上看场时,晚上起来一抬头,突然看见了那个月亮,很大,也很红,一伸手就能摸到。想起青年时期,落榜那晚的月亮,我一个人走在通往村外的乡间小路上,路旁是一人高的玉米地,姑姑苗子在叫唤,走月亮,月亮走。茫然中,我竟然走到天亮,我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想起在大学校园里的月亮,那时的月亮多么青春啊,爱情是那么甜美,感觉月亮都是有香味的月亮。我时常想起走在从金华到义乌的一段稻田时期的月亮,那是南方的月亮,静谧,诗意,还有蛙鸣。我时常想起在通往常熟大巴车上的月亮,那是个冬天,月色皎洁。大巴走,月亮也跟着走。我还想起那年我从温州坐喜鹊号轮船去上海时,海面上升起的月亮,激动得我一夜未睡。月亮,就是那个亮啊。亮。
  一声苍鹭的鸣叫声把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我被红月亮照在水中的影子所吸引。甚至是震惊。我认为此时此刻,2017年农历九月十六日下午六时,湖面升起的红月亮只有我一个人遇见。湖面上的红月亮,像一缕升起的旋转着的金色光环。缥缈着,游动着,上升着。
  刚才的隔岸观火,还真有点意味,我已人到中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生活在城里。我一直偏执地认为,我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蚯蚓,感觉水土不服,是一直有着乡愁味道的人。我一个人在观看着红月亮。我内心孤独,荒凉吗?落榜那晚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隔了三十多年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吗?我还是那个我吗?经历了什么?苦难,诗意,荒凉,孤独。我是和我自己对话吗?还是和月亮对话?其实我还是和自己对话。刚毅、勇敢和失望、忧愁做斗争,在苦恼中保持平和。
  望着水上的月亮,我苍凉的心一下子喜悦起来,月亮,月亮,红月亮,你就是我心中的另一个太阳。我热恋着你,一如热恋着我心中的理想。
  会思想的芦苇
  我是一个亲近自然的人。亲亲我的芦苇,像我的一个个亲人一样。我寄住在瓦那湖畔的一个村庄里,可以说依湖而居,多半时间我都在这个小渔村里度过,剩下的时间居住在小县城里。从城里去这个小渔村,得越过一座山,跨过一条河,才可以来到瓦那湖畔。大约有二十多里路,但我感觉不算远。
  一年四季,我都和芦苇做邻居的。和我亲密接触的这片芦苇很大很阔,沿着湖岸绵延几十里路,浩浩汤汤,蔚为壮观。春天,夏季,秋天,冬季,白天,晚上,有月亮的晚上,没月亮的晚上,雨中,风中,雪中,我都来瓦那湖,都来看芦苇。
  季节刚刚到小雪,天气还不是很冷。这天黄昏,我来到瓦那湖,湖水在朦朦胧胧之间,显得幽邃神秘。起风了,湖水开始喘息涌动,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芦花屹立在枝头,开始摇曳,微微荡漾。我游走在芦苇荡中,听着野鸭子的鸣叫声,不远处湖上的渔民驾驶着小船开始回航。夕阳开始下山了。不经意间,我突然看到了芦花在晚霞照耀下的样子,隐隐有点感动。晚霞照拂下的芦花,随着微风的摆动,像燃烧的火焰,似殷红的绸缎,更像起伏的波涛,发着红光。
  我在湖边等月亮,等月亮升起。我在游走,思考。光线慢慢暗了下来,大地变得静谧,只有湖水拍击湖岸发出的哗哗声,偶有湖鸟在湖面鸣叫几声又迅疾地远去。我终于看到了月光下的芦苇和芦花。感觉芦苇在冬日的月光下显得有点颓败,甚至有点萧瑟。月光下的芦花。雪一般白,朦胧,飘飘渺渺,让我的意识开始流动。春天的苇芽。带来春天的消息。冒着严寒冻土,不畏艰险,挣出地面,露出红红的苇芽。夏季的时候,清脆的苇叶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湖莺在芦苇杆上鸣叫几声,不远处的布谷也在离湖不远的田野鸣叫。青蛙也来凑热闹,呱呱地鸣叫着,这里的芦苇荡简直成了音乐的剧场。
  苍鹭在湖面上留下美丽的剪影,红蜻蜓站在芦苇的顶尖,好像在等待着什么?蒲草也和芦苇争夺空间,挨着芦苇也长了起来,芦苇也不生气。挨着芦苇一起成长的荷花先在水面长出几片羞涩的荷叶,慢慢好像胆子大了起来,越长越旺,不久荷花就盛开了。一湾一湾的芦苇,开始茁壮成长,在太阳的照耀下,疯狂地长大,一天比一天高。
  很多时候,我会想起童年时期母亲给我做的芦花鞋,下雪的时候,穿上不冷。我还会想起父亲经常给我讲的《鞭打芦花》的民间故事,闵子骞催马随父外出,因寒战执鞭落地,其父怒以鞭打,衣破飞出芦花,再剥其弟之衣,内为上等棉花。其父知续弦妻所为,怒写休书。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感动了继母,一家和好。因此闵子骞也成了“孝”的楷模。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抛开喧嚣的人群,远离那些冷漠的面孔。孤独的时候,我一个人来湖边和芦苇说说话。倾诉生活中的一些苦难,荒诞、无奈、困境、失望、绝望、希望、理想、信念。芦苇虽然不会说话,它却给我启示。风中的芦苇,伫立在水边,像一个哲人,有了自己的思考。微风吹来,它会摇曳着,舞动着。它的舞姿是柔软的,一般不会被风折断,给人以柔韧、坚毅的形象。
   责任编辑 王冬海
其他文献
一晃,离狩猎鹿茸、驯鹿接羔的日期不远了。  这段时间达沙一家搬了三次家,才来到大舅他们新搬迁到的地方。这里是阿尔巴吉河的一条支流,一条很长很长的河流。河两岸是一片宽阔丰厚的苔原地,苔原两边是青青的山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没有遮掩阳光的参天大树,没有茂密杂乱的灌木丛,没有泥泞难行的沼泽地。  夜里,下了春天里的最后一场雪。  妈妈从外面进来时,一边扑打脚上沾着的雪,一边在骂人:“真是的,比野兽
期刊
朱家荣是不想退休的,他认为自己还能干两年,保卫科的工作嘛!无非是眼睛尖点、耳朵灵点、责任心强点就行了。在他干保卫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厂子里从未出过大事,没有发生大的偷盗现象,没有发生打架斗殴等等恶劣事件,也没有怠慢过哪位领导,说起来,算是非常不错了。干保卫工作,不需要你太突出,就要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可是,年龄到了,必须得退休,朱家荣只好去办理手续,然后回家。  退休后的朱家荣生活突然变了,因此非常
期刊
雨终于停了,大嘴叫来小丁说:“徒弟,准备一下,明天到袁家去捡瓦。”  “人家都没来请哩,您怎么知道?”小丁说。  “这是绝活,你准备就是了。”  晌午,袁家人果然来了,请大嘴去捡瓦。  “你们上半年不是捡过吗?怎么又漏了。”小丁忍不住问。  “东家说,屋上的瓦又被猫儿翻了。上次床头漏,这次床尾漏。”  “好了,我知道了。”大嘴挥挥手,打发走了来人。  第二天吃过早饭,小丁跟着大嘴上了屋。小丁按照师
期刊
暑假里,我们带着儿子去上海旅游。表妹和她的男朋友热情招待了我们。我知道,我这个表妹夫,是当地的一个公务员,并且职位还不低。我们这是第一次见面,他给我的印象是笑容可掬,人很平和。他们不由分说就张罗了最好吃的美食让我们品尝。  席间,表妹的男朋友接听了一个电话,我隐约听见他说:“……啊?你竟然连官威也没有的呀!天啦,那怎么可以的啦!工作怎么安排?任务怎么部署?那肯定不行的啦,你最起码也要有自己的官威啦
期刊
每天傍晚,她都好像要赴一场重要的约会一般,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地把自己收拾得妥妥帖帖,一脸喜色地出了门。她总往小村旁的那条小河走去,固定坐在那个石块上,朝河面张望。夕阳从山那边斜射过来,她以及地面上的一切都被罩在一片模糊的玫瑰色之中。  他总是不紧不慢地跟在后头,静静地看河水,静静地在后面看着她。不知不觉中,夕阳沉入了水底,星星一颗一颗地散落在了水面上。  他说:“回去吧!”  她好像受了惊吓一般,“
期刊
诗与烟火  把一根根句子,砍伐  交错摆放,重新搭建  设置,情节的坡度  用笔尖和纸,摩擦生火  烹饪的味道,来自田野的指向  炊烟,扶起家的温度  文字走失的履历  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洄游的源头  擎火把的队伍,截住夜色  啄开夹层深处,藏匿的燃点  以自焚的视角燃烧  定义,一堆篝火的亮度  木质的火苗,生生不息  即使燃成灰烬,也不容剥离  重新在一滴墨里,复活  朝圣  学生时,老师
期刊
一  九爷生来是个粗性,就连起床也粗粗拉拉的。窗子的一面被太阳染红时,九爷赖床了,仰着踢被,吧唧嘴,趴在枕头上吸烟,咳嗽,吐痰,间或掺杂着几个响屁。睡在炕另一头的老伴儿从被窝蠕动出半个脑袋,随手抓起一物件扔过来,老不死的是在作死,看你还能欢实几天。  九爷铆足劲儿直身坐起,趿着鞋,几只鸡围拢过来。在自己家院子里,九爷四处扫视,西墙角是几垄玉米,茎杆呼拉拉地醒动着,阔大的叶片均朝向一个方位,如出班早
期刊
2019年,本刊将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也就是说,除了随后的一期增刊外,这期将是《骏马》作为双月刊的最后一期。  回顾1980年创刊以来,本刊从《呼伦贝尔》文学季刊,到《呼伦贝尔》双月刊,继之更名为《呼伦贝尔文学》《骏马》,再到如今的月刊,整整折叠成三十八年的时光册页。抚今追昔,重新审视这本文学刊物的成长历程,我们看到这里面既有开创的辛劳,也有曲折的探索,更有不懈的坚守。我们感激创办和发展这本刊物的
期刊
在松嫩平原上  那些青草,被群鸟的羽翼掀翻  我们相遇的路口,被一汪水浸透出天蓝云白  大面积的芦苇正临摹诗情画意  我看得见的炊烟,在滩涂上,是一片被蒸发的雾气  像襁褓,一点点松散了幼儿的身体  一个茁壮的我,一个步入中年的我,长出奇迹  仿佛,我生命最柔暖的地带,是松嫩平原给我的  用大把的庄稼,用大把的云朵,用一捆目光耕犁的泥土  把大机器开进去。它轰鸣的声音如同被剪落的鸟语  我习惯了用
期刊
哐!哐!  昏暗微弱的房间,门被人两脚踢开了,门口站着两个模糊的人影,洛措列缓缓抬起头借着微弱的光线看着进来的人影。  他们旁边半截的空塑料豆油桶里塞满了烟头,整个房间里烟雾缭绕。  几天了,洛措列、佳达、依日古、乌发除了抽烟,只能干待着,他们也不知道抽了多少盒了,烟气腾腾的破房里,老鼠以为着火了,全都吓跑了。  而在这几天之前——  洛措列、佳达、依日古、乌发坐上部队式的绿色大卡车,大卡车便于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