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园关系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质量和园所保教质量的提升。对此,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幼儿园将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保教服务满意、放心作为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突破口。
切实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应是家园共育各主体为之努力研究的核心。为此,我园明确“敬畏生命,以孩子的视角做教育”的理念,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出发,以幼儿胜任为标准,以方便幼儿生活”的工作思路开展幼儿园保教服务工作。我们利用家长会、日常主题活动交流、个别案例分享等形式,让教师和家长明确教育的目光应放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即让学生成为主动发展的人、独立人格的人,特别是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等等。
家园工作的难点在于没有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平台,彼此对各自的期待、要求无法通过适宜的渠道進行沟通、疏解,以至于家园合作处于比较被动状态,导致沟通受阻、正常的教育延伸无法进行。基于对家长实际需求的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极大的差异:一是崇尚西方自由散养任意而为的,他们觉得要充分尊重孩子,树大自然直;二是秉承中国传统礼仪之邦、重习惯养成的,他们觉得应该立足国情和价值观培养孩子,要有规矩,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对孩子培养所持理念、方法虽有不同,但爱孩子、希望孩子成长成才却是共同的心愿。为此,我们以敬畏生命、尊重、支持为切入点,将家长的想法、做法引到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上。
一是在新生入园初期,通过制作微视频的方式,让家长和幼儿了解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孩子在幼儿园要自己做的事情、具体开展的活动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入园适应中的家长工作和幼儿心理准备工作。
二是通过教师自制原创绘本的方式,记录幼儿在园生活的所思所想;绘本创作原型中的生活体验是幼儿在后期教育活动中进行迁移、拓展的载体,也是教师与家长研究幼儿的共同话题。例如,在原创绘本《小不点的大问号》中,教师清晰地记录了幼儿来园前需要独立吃饭、盥洗、午睡等日常生活情景,幼儿由于缺乏离开家人而独立面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和经验,所以“问题”多多,“问号”多多。同时,绘本将孩子“焦虑—惊讶—惊喜—胜任—欣喜”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完整展现出来,以帮助幼儿完成了解自己、成长自己、确信自己“我能行”的心理转化过程,也帮助家长从幼儿心理视角正确看待幼儿不爱来园的真实原因。
三是当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时,教师则转换沟通视角,将目光锁定在幼儿的健康发展上。例如,关于幼儿早来园迟到的问题,教师先是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提示幼儿早一点起床,按时来园与小伙伴们一起游戏、一起早餐。可是,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教师尝试主动与家长沟通,说明来园迟到会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幼儿园的集体进餐时间是25~30分钟,这时教师会全身心关注幼儿的进餐情况,包括餐食餐量、餐具使用常规以及全体幼儿进餐表现,此时教师无法及时接待个别幼儿来园,家长和孩子需要等待;其次,来园迟到,会因为时间仓促导致幼儿进餐情绪不稳定,或急于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而导致进餐快,长此以往会影响幼儿肠胃的正常运行。沟通视角的转换,让家长理解了教师对孩子心理、身体等细节的关注和关心,自然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多年来,家园工作的方向、内容和质量提升基本呈现的是形式和手段的变化,虽耗力多时,但从根本上没有解决家园共育的核心问题教师苦心沟通,疲于应对家长“无礼”的询问和挑剔。为了有效解决家园沟通的有效性问题,我园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用心支持幼儿真实体验、完成表达上,帮助幼儿回顾、梳理幼儿在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用心、诚心,幼儿开心、顺心,彼此心灵的流动、流淌成为家园共育工作质量提升的核心点。每天离园前,教师跟幼儿一起回顾一天生活中有趣的事、变化的事、有进步的事。这样一方面能够引发幼儿回顾自己感兴趣的事,一方面为幼儿回家后与家人的沟通提供了有意义的素材。这样良好的家、园、班级的融洽关系让家长的担心、担忧于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中自然化解。
家园共育的重点应是育心,只有心灵相遇、心灵陪伴、心灵滋养,才能促进家园工作高效开展;家园共育的方式应是化育,无须成人更多的语言表达,应落位于真实的幼儿发展中,让孩子主动、健康、自信发展成为家园共育重要的动力源。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幼儿园)
聚焦家园共育的重点,明确促进幼儿发展是家园共育的主攻方向
切实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应是家园共育各主体为之努力研究的核心。为此,我园明确“敬畏生命,以孩子的视角做教育”的理念,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出发,以幼儿胜任为标准,以方便幼儿生活”的工作思路开展幼儿园保教服务工作。我们利用家长会、日常主题活动交流、个别案例分享等形式,让教师和家长明确教育的目光应放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即让学生成为主动发展的人、独立人格的人,特别是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等等。
聚焦家长切实关注的需求,明确支持幼儿发展是家园工作的重要内容
家园工作的难点在于没有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平台,彼此对各自的期待、要求无法通过适宜的渠道進行沟通、疏解,以至于家园合作处于比较被动状态,导致沟通受阻、正常的教育延伸无法进行。基于对家长实际需求的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极大的差异:一是崇尚西方自由散养任意而为的,他们觉得要充分尊重孩子,树大自然直;二是秉承中国传统礼仪之邦、重习惯养成的,他们觉得应该立足国情和价值观培养孩子,要有规矩,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对孩子培养所持理念、方法虽有不同,但爱孩子、希望孩子成长成才却是共同的心愿。为此,我们以敬畏生命、尊重、支持为切入点,将家长的想法、做法引到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上。
一是在新生入园初期,通过制作微视频的方式,让家长和幼儿了解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孩子在幼儿园要自己做的事情、具体开展的活动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入园适应中的家长工作和幼儿心理准备工作。
二是通过教师自制原创绘本的方式,记录幼儿在园生活的所思所想;绘本创作原型中的生活体验是幼儿在后期教育活动中进行迁移、拓展的载体,也是教师与家长研究幼儿的共同话题。例如,在原创绘本《小不点的大问号》中,教师清晰地记录了幼儿来园前需要独立吃饭、盥洗、午睡等日常生活情景,幼儿由于缺乏离开家人而独立面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和经验,所以“问题”多多,“问号”多多。同时,绘本将孩子“焦虑—惊讶—惊喜—胜任—欣喜”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完整展现出来,以帮助幼儿完成了解自己、成长自己、确信自己“我能行”的心理转化过程,也帮助家长从幼儿心理视角正确看待幼儿不爱来园的真实原因。
三是当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时,教师则转换沟通视角,将目光锁定在幼儿的健康发展上。例如,关于幼儿早来园迟到的问题,教师先是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提示幼儿早一点起床,按时来园与小伙伴们一起游戏、一起早餐。可是,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教师尝试主动与家长沟通,说明来园迟到会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幼儿园的集体进餐时间是25~30分钟,这时教师会全身心关注幼儿的进餐情况,包括餐食餐量、餐具使用常规以及全体幼儿进餐表现,此时教师无法及时接待个别幼儿来园,家长和孩子需要等待;其次,来园迟到,会因为时间仓促导致幼儿进餐情绪不稳定,或急于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而导致进餐快,长此以往会影响幼儿肠胃的正常运行。沟通视角的转换,让家长理解了教师对孩子心理、身体等细节的关注和关心,自然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聚焦家园共育的动力源,明确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实际表达是家园工作的突破口
多年来,家园工作的方向、内容和质量提升基本呈现的是形式和手段的变化,虽耗力多时,但从根本上没有解决家园共育的核心问题教师苦心沟通,疲于应对家长“无礼”的询问和挑剔。为了有效解决家园沟通的有效性问题,我园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用心支持幼儿真实体验、完成表达上,帮助幼儿回顾、梳理幼儿在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用心、诚心,幼儿开心、顺心,彼此心灵的流动、流淌成为家园共育工作质量提升的核心点。每天离园前,教师跟幼儿一起回顾一天生活中有趣的事、变化的事、有进步的事。这样一方面能够引发幼儿回顾自己感兴趣的事,一方面为幼儿回家后与家人的沟通提供了有意义的素材。这样良好的家、园、班级的融洽关系让家长的担心、担忧于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中自然化解。
家园共育的重点应是育心,只有心灵相遇、心灵陪伴、心灵滋养,才能促进家园工作高效开展;家园共育的方式应是化育,无须成人更多的语言表达,应落位于真实的幼儿发展中,让孩子主动、健康、自信发展成为家园共育重要的动力源。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