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探究性课外阅读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针对目前学生阅读能力较低、阅读面狭窄等现状,思考成因并寻找对策,从而总结出:必须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出发,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的阅读现状。结合多年来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笔者谈几点设想与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与做法,于教育同仁商榷。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素质的高低同能否扩大阅读面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最感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因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不能主动地進行课外阅读,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得可怜。我国的这一轮课程改革,必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坚持与时俱进,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我想,如果语文的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上,那么,即便是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背得滚瓜烂熟,而课外阅读却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阅读教学其实等于是纸上谈兵。
  一、寻根探源
  中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下,已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偏重,往往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对于少数喜欢阅读的学生,家长、老师还不时出来反对,禁止他们读“闲书”,这使得他们的读书热情遭到了扼杀。
  2、与阅读兴趣缺乏有关。
  中学生阅读面狭窄,除了缺少时间以外,还与缺乏兴趣有关。所以,即使是在较为空闲的寒暑假期间,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也仍旧很少。其实,文学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的主体性和作品作为阅读文本的多解性,从而讲有余而悟不足,析有佘而辩不足,学生就没有充分的机会去体会、感悟、想象、创造,那么也就不会有主动阅读的欲望,慢谩地就对阅读泯灭了兴趣。
  3、与社会文化氛围有关。
  毋庸讳言,现在我们的社会文化、读书风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于是向学生们完全开放了整个世界。过去,书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光盘、录象、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而且直接作用于视听,相比之下,书籍阅读就显得枯燥乏味;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使我们的学生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并形成恶性循环。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对学生深入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二、对症下药
  1、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我们所要提高的虽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课外问题要在课内抓。所以,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老调重弹的话,学生就将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应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上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
  2、推荐奇文、美文,疑义相与析。初中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所以教师应挑选一部分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研读。例如,笔者在教学初三学生时,碰到一道课外阅读理解题,语段出自余秋雨的散文《都江堰》,但只节选了开头部分,学生看了之后感觉云里雾里,意犹未尽,笔者认为这时向学生推荐余秋雨的散文是一个好时机,于是把余秋雨的《都江堰》全文印了出来,人手一份,然后安排了较多的时间来一起分析、研讨这篇文章。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笔者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1)自读,初步感知。要求学生自己默读,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查阅工具书,自己答疑。
  (3)合作互助,互相解答疑问。学生把自已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些问题提出来,看有没有同学能帮助解答。因为有很多问题本身就是没有答案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再次阅读,进—步整体感知。
  (5)介绍作者,推荐其他作品。教师在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及其作品时,学生可能就会有较大的阅读兴趣,自己也会去寻找一些相应的书来看。
  3、小范围内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班级这一小环境的阅读氛围通过努力引导是可以营造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指导学生购买书籍,并互相交流。对学生手头上的书籍进行管理、调控、尽可能地让人们多读好书,远离肤浅和庸俗。
  (2)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和心得。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断,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
  三、探讨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分析和实践,笔者对探究性课外阅读问题还有一些想法:
  1、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后继学习能力。阅读是一个人终身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如果从小就被限制或者扼杀,那么将会贻害无穷。
  2、阅读教学更应重视人性的回归。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作品,应更能体现其文学性和人文性,而不应是枯燥的教材。
  3、教师应更重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其实在学生身上,有着我们所不知的巨大的学习能力,我们所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开发、挖掘这种潜能,而不是包办代替。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课堂提问若能引起学生思维共鸣,使全体同学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正所谓一问激起千层浪。  那么,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问,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
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章的过程中,由于对概念、性质、图形把握不准,常见图形记得不牢,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举例说明,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走出误区,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收集错题的习惯。  一、对基本性质缺乏正确的理解  例1:有两组线段:①7,5,2;②4,6,8。判断哪一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错解:∵7+5>2,  ∴以7,5,2为边能组成三角形  ∵4+6>8,  ∴以4,6,8为边能组成三角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报复公安机关、袭击警察的事件,而这在一定程度是由警察职务行为不当引起的,为了保障人权、限制警察自由裁量,我国应在立法层面确立比例原则的基本原则地位,制
随着初中地理课程的改革,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材,其主要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其内容也都比较注重学生的活动。本文重点讨论初中地理教学中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152-01    1 由点到面,激发学生整体参与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的确,教师要想拨动隐秘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的“话语权”这根弦,就得事先校音定调。学生由于受知识、能
  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90-01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  1 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只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