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欢树》是史铁生回忆母亲的经典散文,其经典地位的确立与其众口不一的主旨有关。本文笔者试从生命、母爱与文学理想的传承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合欢树》是如何体现传承这一主旨的。
【关键词】《合欢树》;史铁生;传承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216-01
在史铁生的写作生涯中,瘫痪和母爱是绕不开的两个话题,与《秋天的怀念》以描写母爱为主或者《我与地坛》描写残疾经历为主所不同的是,《合欢树》的主旨向来众说纷纭。在此前的论文中,已有遗憾说,母爱说,愧疚说,遗忘说,爱生活说等不同的主旨表达和分析。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此文有着明显的传承思想,并以此作为研究角度,挖掘《合欢树》新的主旨意义。
《合欢树》一文共分为12个自然段,1-6段是以时间为线索,回忆了母亲与“我”之间的故事,7-12自然段主要回忆了母亲死后,“我”与合欢树之间的故事。
一、合欢树是母亲生命的传承
合欢树作为本文的文题及重要线索,到了第二部分才出现,对这一似是而非的安排,历来一线的语文教师和研究专家也多有研究。在以往的论文中,已经有学者认为合欢树象征着作者自己、作者的患难兄弟,母爱、母亲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合欢树代表了母亲,是母亲生命的传承和流转。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人与自然自古就有一种生命的补偿和替代的关系,例如《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他的生命同木杖一起化为桃林,虽然生命体消失了,但是桃林成为了他继续存在的一种外在体现。高中语文课本中《项脊轩志》一文,末尾提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当项脊轩睹物思人的时候,妻子当年栽种的那一棵枇杷树,无疑就成为了妻子的象征。这也正是中国古人的价值观,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万物之间应该打破藩篱和界限,实现生命的流转和循环。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母亲所栽种的合欢树就成为了她生命的继续,合欢树和母亲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象征和替代的关系,因此合欢树也就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传承。
二、母爱的传承
研究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有利于我们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以上分析指出合欢树代表着母亲,第二部分的描写则集中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母亲栽种合欢树的起因是把路边的合欢树苗误以为含羞草,含羞草遇到外界任何一个触动都会将自己包卷起来,这样的含羞草像极了自己生病瘫痪的儿子。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写到:“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由此,我们不免猜测,母亲正是基于这一层联想,才对路边的含羞草抱有特殊情感,故移植家中,这可能也正是作者特别提到合欢树来源的重要原因。
对于捡回来的“含羞草”,母亲一开始并未多加注意,而是继续把全副身心放在医治我的病上。等到第三年开始长叶并继以茂盛的时候,母亲认为这是好兆头,便高兴地开始精心呵护,小心侍弄起来。很显然,母亲所认为的好兆头当然是她对于我重获健康双腿的希冀,这是一种对自然生命的“迷信”,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例子。《红楼梦》中黛玉的《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这里是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比作那花开花谢。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琼珊也是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那窗外的常春藤叶。母亲对合欢树出现的生机正是母亲对我的不依不挠、愈加热烈的希望。然而希望越强烈,现实中的绝望就越是深刻,以致于看到合欢树有了一丝丝生命的象征,就将其联想到儿子双腿的健康。人该是到了怎样绝望的境地才会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株小小的合欢树之上呢?因此,合欢树的茁壮成长来自于母亲的关注和守护,而这源于母亲对孩子的爱。
三、理想的传承
文章第一部分写我与母亲之间的故事,可以看出来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合欢树可以作为母亲爱美爱生活思想的代表,在文章第一段,作者写道年轻时候的母亲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会给自己做蓝底白花的裙子,同时第七段又写道,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株含羞草,便将其养了起来。以上两点都能够说明母亲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直接写到母亲与“我”文学创作内容的两部分。第一段中写道,我十岁那年,我作文获了奖之后,母亲也说自己读书时候在作文方面的成功。笔者认为,母亲这一番说与作者的回忆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以自己学生时代的“成就”给与儿子信心,激励儿子在文学写作的道路上继续努力。第二个也可能是母亲将未了的心愿说与儿子,希望儿子能夠继续她的文学梦想。
第三段写道,当儿子腿残疾了以后,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就激励我好好写,这里母亲再次提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热爱文学,以及提醒我小时候在文学比赛中获奖的事情,以此用积极、美好的回忆来给我鼓励。除此之外,母亲还用实际行动帮助我,她到处给我借书,冒着雨或顶着雪推我去看电影,为我的写作打开思路,提供素材和滋养。
“我”曾经是有文学天赋的,后来小说创作的道路让我看到了希望,好象这样就可以拯救了我的残疾。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记者记述到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询问到那名作家朋友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他母亲,为了让他母亲骄傲。继而史铁生承认到“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了很大比重。”在史铁生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他多么希望母亲活着,因为这样就可以似那位朋友一样“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史铁生从事文学写作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母亲,或许是因为母亲在文学道路上对我的影响或者是为了让母亲知道自己能够独立从事一份职业或者是为了让母亲能够以我为骄傲。
对《合欢树》主旨的探讨不仅给文本创造了更大的诠释空间,进一步丰富了文本的生命,也给日后语文教育者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文章的主旨,无疑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昌欣. 《合欢树》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的确定[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杨凡.史铁生《合欢树》文本解读新视角[J].名作欣赏,2018(26):118-119.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学校;上海;200000)
【关键词】《合欢树》;史铁生;传承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216-01
在史铁生的写作生涯中,瘫痪和母爱是绕不开的两个话题,与《秋天的怀念》以描写母爱为主或者《我与地坛》描写残疾经历为主所不同的是,《合欢树》的主旨向来众说纷纭。在此前的论文中,已有遗憾说,母爱说,愧疚说,遗忘说,爱生活说等不同的主旨表达和分析。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此文有着明显的传承思想,并以此作为研究角度,挖掘《合欢树》新的主旨意义。
《合欢树》一文共分为12个自然段,1-6段是以时间为线索,回忆了母亲与“我”之间的故事,7-12自然段主要回忆了母亲死后,“我”与合欢树之间的故事。
一、合欢树是母亲生命的传承
合欢树作为本文的文题及重要线索,到了第二部分才出现,对这一似是而非的安排,历来一线的语文教师和研究专家也多有研究。在以往的论文中,已经有学者认为合欢树象征着作者自己、作者的患难兄弟,母爱、母亲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合欢树代表了母亲,是母亲生命的传承和流转。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人与自然自古就有一种生命的补偿和替代的关系,例如《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他的生命同木杖一起化为桃林,虽然生命体消失了,但是桃林成为了他继续存在的一种外在体现。高中语文课本中《项脊轩志》一文,末尾提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当项脊轩睹物思人的时候,妻子当年栽种的那一棵枇杷树,无疑就成为了妻子的象征。这也正是中国古人的价值观,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万物之间应该打破藩篱和界限,实现生命的流转和循环。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母亲所栽种的合欢树就成为了她生命的继续,合欢树和母亲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象征和替代的关系,因此合欢树也就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传承。
二、母爱的传承
研究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有利于我们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以上分析指出合欢树代表着母亲,第二部分的描写则集中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母亲栽种合欢树的起因是把路边的合欢树苗误以为含羞草,含羞草遇到外界任何一个触动都会将自己包卷起来,这样的含羞草像极了自己生病瘫痪的儿子。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写到:“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由此,我们不免猜测,母亲正是基于这一层联想,才对路边的含羞草抱有特殊情感,故移植家中,这可能也正是作者特别提到合欢树来源的重要原因。
对于捡回来的“含羞草”,母亲一开始并未多加注意,而是继续把全副身心放在医治我的病上。等到第三年开始长叶并继以茂盛的时候,母亲认为这是好兆头,便高兴地开始精心呵护,小心侍弄起来。很显然,母亲所认为的好兆头当然是她对于我重获健康双腿的希冀,这是一种对自然生命的“迷信”,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例子。《红楼梦》中黛玉的《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这里是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比作那花开花谢。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琼珊也是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那窗外的常春藤叶。母亲对合欢树出现的生机正是母亲对我的不依不挠、愈加热烈的希望。然而希望越强烈,现实中的绝望就越是深刻,以致于看到合欢树有了一丝丝生命的象征,就将其联想到儿子双腿的健康。人该是到了怎样绝望的境地才会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株小小的合欢树之上呢?因此,合欢树的茁壮成长来自于母亲的关注和守护,而这源于母亲对孩子的爱。
三、理想的传承
文章第一部分写我与母亲之间的故事,可以看出来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合欢树可以作为母亲爱美爱生活思想的代表,在文章第一段,作者写道年轻时候的母亲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会给自己做蓝底白花的裙子,同时第七段又写道,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株含羞草,便将其养了起来。以上两点都能够说明母亲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直接写到母亲与“我”文学创作内容的两部分。第一段中写道,我十岁那年,我作文获了奖之后,母亲也说自己读书时候在作文方面的成功。笔者认为,母亲这一番说与作者的回忆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以自己学生时代的“成就”给与儿子信心,激励儿子在文学写作的道路上继续努力。第二个也可能是母亲将未了的心愿说与儿子,希望儿子能夠继续她的文学梦想。
第三段写道,当儿子腿残疾了以后,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就激励我好好写,这里母亲再次提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热爱文学,以及提醒我小时候在文学比赛中获奖的事情,以此用积极、美好的回忆来给我鼓励。除此之外,母亲还用实际行动帮助我,她到处给我借书,冒着雨或顶着雪推我去看电影,为我的写作打开思路,提供素材和滋养。
“我”曾经是有文学天赋的,后来小说创作的道路让我看到了希望,好象这样就可以拯救了我的残疾。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记者记述到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询问到那名作家朋友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他母亲,为了让他母亲骄傲。继而史铁生承认到“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了很大比重。”在史铁生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他多么希望母亲活着,因为这样就可以似那位朋友一样“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史铁生从事文学写作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母亲,或许是因为母亲在文学道路上对我的影响或者是为了让母亲知道自己能够独立从事一份职业或者是为了让母亲能够以我为骄傲。
对《合欢树》主旨的探讨不仅给文本创造了更大的诠释空间,进一步丰富了文本的生命,也给日后语文教育者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文章的主旨,无疑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昌欣. 《合欢树》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的确定[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杨凡.史铁生《合欢树》文本解读新视角[J].名作欣赏,2018(26):118-119.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学校;上海;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