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摩市里组织的一次赛讲课,大家对一位参赛教师的一节四年级《社会与品德》课,颇有争议。
这节课是《从看电视说起》。一开课老师就从家庭争夺电视频道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讨论看电视的利弊,以及如何正确看电视。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同学们参与十分积极。
也许是上课教师出于对课堂教学的严密设计吧,有了开课时的"争夺风波",就有了后来的"看电视协议"。授课教师拿自己与儿子在家签的一份协议示众,其中一条是"每次看电视要学会三个词语,并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林林总总的数条协议,末了是如果违犯其中一条,就要取消乙方即儿子看电视的权利。看了这份协议,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当时就想,做这位教师的儿子真累。但授课教师居然要求学生回去后也要和家长签订一份同样的协议。我不知道学生能否认同这样的协议,原本应该是一个非常轻松的话题,为什么要让孩子们生活在重压之下呢?
这节课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让学生现场采访听课教师:"看电视有哪些好处?如何正确看电视?"学生很重视这些问题,我们接受采访,也竭尽所能告诉学生们自己的看法。然后交流时,学生也能把自己获取的信息清楚明白的讲述。
笔者认为,一节好课应该以启发学生的认知为前提。当学生已经能正确认识到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让复习功课与看电视并不矛盾的话。就没必要让孩子回去与家长签订一份协议了。我想学生也不会有回家签协议的。那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又有何意义呢?
大到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小到一节课的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尊重,看来教师已经到了完全解放自己头脑的时候了。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让我们片面的认识束缚学生的发展。
陶行知说:"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这就意味着:课堂应是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教学,应关注能触发学生生命涌动、生命投入的实践活动。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学情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能敏锐地关注"学情",科学安排教学。智慧型教师会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随时大胆地调整教案,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只有还学生心灵飞扬的空间,教学设计才能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生机!
这节课是《从看电视说起》。一开课老师就从家庭争夺电视频道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讨论看电视的利弊,以及如何正确看电视。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同学们参与十分积极。
也许是上课教师出于对课堂教学的严密设计吧,有了开课时的"争夺风波",就有了后来的"看电视协议"。授课教师拿自己与儿子在家签的一份协议示众,其中一条是"每次看电视要学会三个词语,并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林林总总的数条协议,末了是如果违犯其中一条,就要取消乙方即儿子看电视的权利。看了这份协议,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当时就想,做这位教师的儿子真累。但授课教师居然要求学生回去后也要和家长签订一份同样的协议。我不知道学生能否认同这样的协议,原本应该是一个非常轻松的话题,为什么要让孩子们生活在重压之下呢?
这节课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让学生现场采访听课教师:"看电视有哪些好处?如何正确看电视?"学生很重视这些问题,我们接受采访,也竭尽所能告诉学生们自己的看法。然后交流时,学生也能把自己获取的信息清楚明白的讲述。
笔者认为,一节好课应该以启发学生的认知为前提。当学生已经能正确认识到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让复习功课与看电视并不矛盾的话。就没必要让孩子回去与家长签订一份协议了。我想学生也不会有回家签协议的。那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又有何意义呢?
大到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小到一节课的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尊重,看来教师已经到了完全解放自己头脑的时候了。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让我们片面的认识束缚学生的发展。
陶行知说:"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这就意味着:课堂应是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教学,应关注能触发学生生命涌动、生命投入的实践活动。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学情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能敏锐地关注"学情",科学安排教学。智慧型教师会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随时大胆地调整教案,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只有还学生心灵飞扬的空间,教学设计才能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