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小组学习对师生互动交往的促进作用; 二、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五、注意合理组织调控。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有了自主、合作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明确小组学习对师生互动交往的促进作用
我们必须要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纵观以往的课堂教学,交往的片面性和单一性,是造成"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现象的主要原因。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处于优势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弱的学生,从而形成知识技能等方面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良好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形式,使学习活动的施动方不再只是教师,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教师以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从而促进师生在交往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 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组或集体的缩影。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妥,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3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竞争心理较强,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对学生的竞争则可以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者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又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运用这种方法应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题: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270米的水渠,甲队修的米数正好是乙队的4/5,两队各修多少米?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解决问题的习惯的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案也丰富多彩。此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互相验证、启发,会产生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从而体验合作交流的魅力。
5 注意合理组织调控
实验研究表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经常出现三种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开玩笑;冷场。此时肩负引导使命的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有可能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注意,有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讨论,而学生却在小组里交头接耳,这并不一定就是开小差,很可能这正表明学生已开始对讨论感兴趣,并真正尝试讨论。此时教师也同样要进行合理的调控指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有了自主、合作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明确小组学习对师生互动交往的促进作用
我们必须要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纵观以往的课堂教学,交往的片面性和单一性,是造成"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现象的主要原因。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处于优势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弱的学生,从而形成知识技能等方面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良好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形式,使学习活动的施动方不再只是教师,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教师以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从而促进师生在交往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 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组或集体的缩影。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妥,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3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竞争心理较强,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对学生的竞争则可以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者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又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运用这种方法应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题: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270米的水渠,甲队修的米数正好是乙队的4/5,两队各修多少米?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解决问题的习惯的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案也丰富多彩。此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互相验证、启发,会产生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从而体验合作交流的魅力。
5 注意合理组织调控
实验研究表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经常出现三种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开玩笑;冷场。此时肩负引导使命的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有可能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注意,有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讨论,而学生却在小组里交头接耳,这并不一定就是开小差,很可能这正表明学生已开始对讨论感兴趣,并真正尝试讨论。此时教师也同样要进行合理的调控指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