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刻画,描绘人生底色

来源 :新锐阅读·初中高分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一幅画,有底色,那是还未着色之前的本色;一湾水,有底色,那是还未混浊前的清澈;一个人,有底色,那是还未被世俗熏染的纯真……人生有怎样的底色,与其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请以“人生的底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名师金手指
   子夏曾问过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回答:“绘事后素。”“绘事后素”的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在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其实,一个人具有怎样的底色,与其人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人生的底色,应是从底色的比喻意义设题。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本性或基本素养,既可以从坚强、宽容、善良、淳朴等写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也可以从不忘初心、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逆行而上等角度赞美他人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从个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民族的文明底色。
   选材时,要做到推陈出新,要从有独到见解的立意出发,在储备素材中筛选出与众不同的素材,如同样写母爱作为人生底色,那应该尽量避免叙写生活的细微照顾,而选择母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自己独自面对人生挑战的事件来写,就会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其实,这种素材筛选的前提是平时要多多关注生活,才会有众多素材的积累。如周六陪同母亲去菜市场,就会发现陌生人群中最真实淳朴的人生底色,特别是观察到人的外在形象,以及聆听人物贴近生活的真实话语,运用到作文中,就会使自己的作文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同样,对大自然的观察也是如此。倘若平时不能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之处,不可能有丰富素材的积累,那么考场中是绝对写不出真实感人的好作文的。
   在记叙文具体写作中,要运用细腻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境界通过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彰显出来,不能直接为文中的人物形象做概念化的定义,使人物失去了生活的真实。若写成议论文,首先要提出中心论点,如采用并列式论证,应注意列好分论点;采用递进式论证,要把握好论证的层递性,两种论证结构选用的论据都应具有典型性。
  佳作工坊
  雪花的淳朴
  一考生
   纷纷扬扬的雪,为这座边陲小城披上了洁白的外衣,一切都仿佛是童话一般。
   因为是周六,母亲可以带我去菜市场。雪,虽不是很厚,但走起来也是十分吃力,还没走到菜市场,我的抱怨便替代了出门时的好心情。
   也许是下雪的原因,菜市场的人并不是很多。我忽然看见前面大树旁有一驾马拉的车停在那里,它的主人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头上戴了一顶很旧的毡帽,身穿一件深灰色的棉大衣,两只手端在胸前插在衣袖里,不停地跺着脚。也许他站在这里的时间很久了,脸冻得通红,就连胡子都上了霜。
   看见我与母亲走近,他便用沙哑的声音打招呼:“大妹子,买点玉米面吧,都是俺自己种的,没有农药化肥。”听着他那一口纯正的东北话,我笑了。他也笑了,露出了一口并不整齐的牙齿。我突然觉得,好久没有看见这么淳朴的笑脸了,一股暖流划过心底,我悄悄地推着母亲,小声地说:“买吧,他说的一定是真的。”母亲点了点头,便买了两斤玉米面,又买了两斤大黄米。
   这时,走过来一个穿着时髦羽绒服的中年男人,看见母亲买了许多,也停下脚步,似乎是想要买点。只见他东看看,西瞧瞧,用手抓来抓去,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是真的没有农药化肥吗?是不是假的骗人啊。”那位老农民回答:“俺真的没使用农药啊,你看这成色就知道了。”那位中年人便说:“行,给我称2斤玉米面吧。”可是称完之后,付钱时他却说自己带的钱不够,手拿着称好的玉米面还不撒手。
   此时,我想那位老农民一定会生气,不想卖给他了,可没想到,他却说了句:“没事的,都是自家种的,拿去吃吧,吃好了再来。”看着眼前的这位老人,我的心灵已被震撼,他虽是在做买卖,但他那淳朴的心灵底色,已在我的心灵深处打下了烙印。
   洁白的雪,依然在飘舞,雪花中映衬出一位老人淳朴的心灵底色。
  名师评点
   本文以随母亲去菜市场的所见所感,揭示出淳朴是最美心灵底色的主题。文中对老人的外貌描写,特别是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引人深思。
  佳作工坊
  那一抹微笑
  一考生
   夕阳的余晖,衬托着一个孤独的身影,渲染着一位母亲的微笑。
   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我与母亲不紧不慢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黄昏时的夕阳,是那样的明亮而耀眼,映衬着两个彼此紧挨着的身影,相互挽着的手臂,一刻都不想分开。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乘坐火车去外地学习,第一次离开母亲的陪伴,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是恐怖的。前面不远处就是火车站了,我望着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匆匆忙忙的脚步,都是些陌生的面孔,我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妈妈,要不……要不你陪我去吧!”我小声挤出来的请求,想要博得母亲的同意,而母亲却给了我一个坚定的摇头。她好像是第一次这样对待我的请求。我失望极了,内心的恐惧在一点点增加,直到我看见了那一抹微笑——
   该检票了,我慢慢移动着脚步,回头的瞬间,只见母亲站在夕阳的余晖里,逆着光,霞光洒满她的面颊,托起那一抹真诚的微笑,她那明亮的眸子里映着我的身影。母親的微笑似乎在向我传递一股力量。我凝视着,慢慢读懂了母亲微笑的含义。
   那一刻,我心中陡然剧增的恐惧感在一点点消退,心中似乎注入了一股奇异的力量。我迈动了久久犹豫的脚步,坚定地扭过头,走向那未知的旅途。一步一顿一回头,母亲的微笑成了我前行的背景,成了我开始独自面对未知旅途的最美底色。
   渐渐地,母亲的身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而母亲的那一抹微笑却留在了我的心里。此时我才明白,那一抹微笑,饱含着一位母亲的无限牵挂,更是愿我能独自面对人生的一种激励,不知还有多少期盼与爱意在其中……这便是母亲,一个甘愿消耗自己的青春,照亮我未来人生路的人。    列车已经开动,夕阳的画面中母亲的微笑依然,已定格为我成长中的人生底色。
  名师评点
   夕阳的余晖,衬托着一位母亲的微笑,组成了一幅生活中极其普通的美丽画面,其中母亲的微笑,揭示出母爱的独特,构成了“我”的成长底色,文章立意令人回味无穷。
  佳作工坊
  我愿以顽强为底色
  一考生
   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像座山一样压在我的肩头,即使亲朋好友屡次开导,我仍然跨不过去自己心底的那道坎儿。推开如山的试题,看向窗外,好似有片片雪花飘落,我不由得诧异,立春时节,怎会有雪花飘落?
   我凝思片刻,便向屋外走去。整日蜷縮在房间内上着网课,满以为春日是暖,可春寒料峭的风,还是让我感到有阵阵寒意袭来。
   不经意间,几株矮矮的植物映入我的眼帘,孤零零地伫立花坛边,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宛如暮年的老人。欲离去,骤然间眼神似乎被什么牵扯,不由得让我再次驻足凝神,原来,就在那干枯的枝条上,竟然点缀着点点鹅黄,似欲绽放。
   记忆快速搜索,猛然间想起生物课上老师曾经讲过,这是一种北方开得最早的迎春花。它没有世俗的胭脂味,没有牡丹那样喧嚣的张扬,而是以淡淡的色彩绽放在春寒料峭之时,向人们传递着早春的信息。
   我情不自禁地轻触那点鹅黄,虽有些冰凉,但让我感受到一种特殊的顽强。
   它任凭残冬微寒,领略飞雪漫天,依旧傲然含苞待放,不改志向。春寒的洗礼为它锤炼了坚强的肌骨,留下了不染纤尘的清香。这缕清香慢慢融入我的心扉,一点点消散了我心中的烦恼,凝聚成了对未来的期许与迎难而上的顽强,不由得忆起唐人一首诗:“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的,没有顽强,怎会有绽放?这小小迎春花的顽强,让我顿悟了面对重重坎坷应该怎样做。
   返身回到房间,重新面对如山的试题,我已觉一股顽强的力量在心头涌动,一张张试题在笔下刷过,一行行优美的字迹在向我微笑。
   我愿以顽强作为成长的底色,笑迎人生的风雨。
  名师评点
   本文开篇写出初三生活的压力,引出对迎春花的细腻描写,揭示出“面对重重压力应该以顽强作为成长底色”的文章主题,令人回味无穷。
  素材链接
   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诠释了他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底色;岳飞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成就了他精忠报国的底色;李白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乐观,吟出了他自信与不屈的底色;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书写了他以死明志的底色;苏东坡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道出了他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底色……
   用心描绘自己的人生底色,让底色成就自己的人生辉煌。
其他文献
难得的好天气,冬日的暖阳慷慨地铺满每一寸角落。透过树的枝桠,有形状不规则的光晕轻覆地面,飘浮在空气中的纤尘在一束束阳光中清晰可见。“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不错的,我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冬阳沉淀积蓄的味道。   我手捧试卷,向办公室走去,准备向老师请教问题。冬阳随着门的打开投进室内,与老师杯中的残茶碰撞出耀眼的光弧。“老师很忙吗?”“我都强调了,让寄宿的同学到家后给我发短信报平安,可是
期刊
写人记事的文章离不开叙事,而叙事最忌平铺直叙、毫无悬念。那么,怎样才能使叙事曲折回环,波澜起伏呢?利用误会设置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行文技巧。如果能合理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唤起读者的期待心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真题回放   2020年上海市中考作文:   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考题透视    2020年上海市中考
期刊
一个人,一座园,一场笑剧,刘姥姥这个有趣、为人取乐的角色,让严肃沉闷的贾府多了一抹生命的亮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去看看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带来了怎样的喜剧效果。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素性放达,青年时期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
期刊
盈月如盘,高悬在夜空,洒下缕缕清辉。   四下里一片宁静。   此时,点一盏油灯,独倚窗棂,我翻开史册,扑面而来的是千年记忆的芬芳。扉页间浮现出一个不朽的月明之夜——   鳞次栉比的屋宇之下,西施伴随着喜庆的乐音,翩翩起舞。精致的绣屐、小巧的铃铛、华丽的首饰、飞舞的裙带,这无与伦比的装束,映衬着绝世佳人。皓齿朱唇,和着音乐一张一翕;秀目蛾眉,随着舞姿一皱一舒。灵动的佩环,隐约闪烁着泪渍斑斑;
期刊
在老家,爷爷奶奶的床头柜上,摆放着一张很特别的婚纱照。   照片上的新郎新娘,并不是两位意气风发、光彩照人的年轻人,而是两位白发苍苍却笑容可掬的老人——我的爷爷奶奶。   照片中,爷爷身着黑色的西装,手捧鲜花,脸上带着羞涩腼腆的笑容,显得有些拘谨。而奶奶,则穿着洁白的婚纱,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右手有些害羞地挽着爷爷的手。俩人身后是一群欢呼雀跃的子女和他们的下一代及下一代的下一代。   爷爷奶
期刊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有一回,一夜之间,风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干眼淚,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只桶都装满水。从此,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懂了,木桶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己的重量。”父亲赞许地笑了。   其实,给自我加重,
期刊
理科生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當看到“积分”这个词的时候,理科生会首先想到一大串公式,而其他人第一反应则会想到VIP卡、积分换礼品什么的。
期刊
记忆中的您被岁月冲淡了痕迹。只是您在那破烂的木棚中欣喜的笑,镌刻在脑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我未曾回老家约莫有10年了。爷爷,每听到这个称呼时,心底只剩下熟悉又陌生的亲切感。   我的爷爷,您是一个不听劝的“老顽固”,是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总留给我们一抹孤守的背影。   爸爸不放心年近耄耋的您,曾邀您来城市同住。您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您说,城市里您住不惯,在农村住得舒服。可是,那偏
期刊
下午闲聊,一女同学说她最近有些失眠,然后望着窗外神情忧郁。  大家问怎么了,她说:“也许是我对文字实在太敏感了。”  我心想,这姑娘平日里书不看,课也不爱上,想不到也有如此纤细、文艺的心灵,便用深沉的口吻道:“也许你该看看帕幕克(一位土耳其作家)的作品。”  女同学一边挠着胳膊一边瞪我:“我说的是蚊子,你說的又是谁?”
期刊
岳士先生与甄熙先生太不幸了,他们同时被医生宣布:生命还有3个月。在死神的判决书下达的一瞬间,两个人呆住了。   岳士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要是”先生。他回到家中,悲痛不已。他和家人在一起痛哭,一次又一次地追忆过去。他懊悔自己为什么没有乐观地面对生活,为什么凡事总往坏处想,为什么没有和家人和谐地生活,没有和同事和睦地相处。他见到一个人就说:“我真后悔当初……要是能让我重新活一次……”他总是想让别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