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潜能,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师生动起来,重在全员参与,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就教学中如何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构模式 互动探究 创设情境 动态生成
  
  新课标中第111页: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对有关课题作进一步探索、研究。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探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课堂教育模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较好。
  一对重点概念的形成、理解展开探究
  在新授课中,离不开概念的教学,概念的形成是概念教学的基础和重点,有时也成为一个难点,此时可精心设计一串问题,给学生一定时间先自主探究,再全班交流。
  课例1必修一中“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尝试师生一同探究定义的产生过程,具体操作:
  第一步给出具体函数,增加感性体验。
  问题1画出下列函数的简图,并说明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怎样变化?(1)y=x2,(2)y=(x>0)。
  学生练习后,教师从“形”的直观性对增函数和减函数做了定性描述。
  第二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问题2如何从“数”的角度,对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特征给以具体的定量刻画呢?(大部分同学感到不好回答,教师再明确如下)
  问题3函数(1)在区间上增函数,你能举一些具体数据说明一下吗?
  学生:当x=0时y=0;x=1时y=1;x=3时y=9
  教师:这样的数据能列举完吗?用什么办法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请学生先思考,再前后4人讨论2分钟)学生能逐步回答出:对任意两个自变量x1 、x2 ∈R,当x1  第三步尝试定义,形成概念。
  教师投影图形,让学生尝试定义,由2~3人回答补充后,与课本中定义对比。
  二以课本例题、习题为切入点展开探究
  课例2已知直线和,求直线与的夹角.这是2-4节“向量数量积”的一道例题,教材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是想体现向量工具性的作用,当我给出此题时,学生很快给出解题策略:
  生1:在直线上取两点(2,1)和(0,0),得向量在直线上取两点(3,-1)和(0,0),得向量,由,
  .笔者顺势启发引导:既然向量可以研究具体直线的夹角,为什么我们不以向量为工具对“直线”做一个彻底的再研究呢?让学生就寻找探究方案展开讨论,通过交流,初步达成共识。
  生2:(1)直线的两个基本量:斜率和点(2)直线方程的三种基本形式: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师:如果找一个能表示直线的方向,且与直线的斜率有关的向量,就能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如引例中直线上取的两个点所确定向量就可以表示直线的方向,请同学思考:
  直线的方向与斜率之间有何联系?
  生3:我有不同的观点:
  若取出两个不同点
  也是直线p1p2的方向向量,且它的坐标是,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
  师:其实这就是教材第84页的“探究、拓展”阅读题第8题告诉我们的,以此讨论拉开了探究的序幕,同学们又进一步探究出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一般式方程乃至课本87页的“探究拓展”第16题。所以,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何广阔的探究空间。
  三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展开探究
  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是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上出现了“节外生枝”时,教师应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果断地把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又能取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课例3课堂上笔者投影出这样一道题目:
  甲乙两个围棋队各5名队员,按事先安排好的顺序进行擂台赛,双方1号队员先赛,负者被淘汰,然后负方的2号队员再与对方获胜队员赛,负者又被淘汰,一直这样进行下去,直到有一方队员全被淘汰时,另一方获胜。设每个队员实力相当,则甲方有4名队员被淘汰且战胜乙方的概率为多少?
  课堂上引发了两派同学的争执:
  生1:由题必定是比赛了9场,最后一场一定是甲5号胜,且对手是乙5号,而前8场比赛甲输了4场,且每次输的概率是,
  故。
  生2:构造10个座位,分别标号为110,其中座位1坐第一个被淘汰的选手,座位2坐第二个被淘汰的选手,……,则问题转化为在10个座位中选5个给甲,有种,且第10个座位必是甲5号坐,第9个位置一定是乙5号坐,前8个中选4个给甲队,有种,故。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时我大胆地把问题抛给学生:有没有“救世主”可以来解释一下?同学们开始争论,有的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生3在黑板上写下了以下内容:
  ⑴甲1,甲2,乙1,乙2(淘汰次序)对应的概率为
  ⑵甲1,乙1,甲2,乙2对应概率为。
  没等生3再写下去,其他同学发现了这几种情况不是等可能的,故不能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来算,只能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
  
  在上课时受到学生的质疑是我们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此时我们应该给学生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四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展开探究
  三棱锥问题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问题,而在解决三棱锥问题时,常常遇到如何确定三棱锥的高的问题。解决了高的问题就能解决其他许多问题。其实如果三棱锥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确定了,高也随之确定了。
  课例4提出问题:
  (1)如果三棱锥的三条侧棱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位置如何?
  (2)如果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位置如何?
  (3)如果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位置如何?
  问题求解:
  教学中不急于把解法过程抛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探究,寻求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大部分学生能自己解决。
  变式探究一:若将(1)中条件换成“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则结论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动手推理论证,很快会得出“外心”这一结论。过程略。)
  变式探究二:对于问题(2),任意一个三棱锥的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一定在底面三角形的内部吗?(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了,经积极的思考后会想到三棱锥的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可以在底面三角形的外部,也可以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
  变式探究三:对于(2)中,若结论不变,则须对他的条件怎样限定?(这时学生已能很顺利地写出来了)
  变式探究四:请大家对(3)的条件和结论作大胆的联想,构造一些与本题有关的命题。(学生的探索精神不断增强,老师作适当点拨,可得出好几个命题。题目略)
  通过此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动手实践、分析论证、科学探究等诸多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从理念上“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教材上也编排了很多探究与实践的内容,目的是改变以前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通过积极探究,使“死”的教材转化为“活”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背景  2002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共20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不同年龄阶段教育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
期刊
有效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教育价值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应该说,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宗旨。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致使课堂气氛是沉闷、教学成效低微。那么,如何在小
期刊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一、创建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
期刊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课堂上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透彻理解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能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
期刊
摘要:打破束缚,培养“怀疑”;创设质疑环境,启迪创新思维;着意保护发问,充分鼓励独创。  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创设环境;鼓励独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打破束缚,培养“怀疑”精神  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障碍往往是头脑中形形色色的迷信。老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破除束缚,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培养“怀疑”精神显得非常必要。对
期刊
【内容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来做:一是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二是发扬民主,营造探究氛围;三是重视引导,教授探究方法;四是前后联系,培养探究能力。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更要避免走进探究的误区。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一、
期刊
向量是高中教科书中新增加内容,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既有代数运算,又有几何形式,融数形于一体,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双重身份”。教材中向量的运算有:加减、数乘、数量积。向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随着课改革的进行,向量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向量是高考命题中“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向量与不等式、向量与三角函数、向量与求曲线方程、向量与几
期刊
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分组实验教学,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动手能力。  关键词: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注重以化学实验,不但
期刊
近年来,阅读理解的考查调整为整体感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选文也由课内走向课外,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育性和主观性,与任何改革的进程一样,平衡总是相对的。  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
期刊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显然,这是个借口!  《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