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在传统书法中的审美价值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h45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观念与思潮,溯之愈古远,愈见“错落”审美浓厚意韵。青铜器纹饰涡旋流转、曲尽幽情,周代礼乐六律五声、万籁交响。在书法艺术中,书家追求“错落”比注重“平正”更为久远。“平正”只是伴随楷书出现才走进书家视野,在前期文字与书法中,更强调“错落”“顾盼”“融合”等审美属性。汉蔡邕在《九势》中提出“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将“错落”提到书写准则至高位置。笔画横平斜侧、穿插勾连,结体疏密相间、有主有次,不仅使原来文字形象获得更广更深含义,也为书家抒发和释放感情提供更多机缘,于是,“错落”逐渐成为书家重要审美追求。
  固然,书法结体以“平正”为基本原则,特别楷书更是如此,有如唐欧阳询在《八诀》中说:“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又有如清笪重光在《书筏》中说:“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书法矣。”但是,艺术上持有“平正”原则,更多基于具有几何结构或对称关系符号而言,符合这一要求具有美感,但并非意味违背这一要求就隶属丑陋;更多的是基于艺术创作预设规定性而言,可过分强调规定性,也极易暴露机械呆板、千篇一律的审美弊端,晋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言“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说的正是此意,更多基于物象静止浅表层面,难以表达书家内在情感之恢恑憰怪与思想之蹈空放逸。“平正”与“错落”既对立又统一,理想状态是在“错落”中求“平正”,“平正”中求“错落”,使创作既有多样性又有规定性,既出人意表又在意料之中。
  动感与气势因
  “错落”而实现
  先民从体察静止物象到关注运动着的事物,进而悟出“流水不腐”“生生不息”道理,是观念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这种观念深深贯注在前期文字创造中,从甲骨文分析,除“山”“火”“日”“雨”少数字外,其他皆抓住动感特征而尽可能回避“对称”与“平正”加以创构,特别是对生命体,除“羊”“牛”少数字外,诸如“马”“兔”“鹿”“豹”“龟”“鸟”等悉数以运动体态加以表现,以“人”为例,数十个“人”的甲骨文,要么是弯腰劳动侧影,要么是单膝下跪形象,不仅文字形体简约灵动,也唤发出勃勃的生气。这种原始构图思维,奠定“错落”审美坚实基础,而且一直持续在后期文字演进之中。至于商周铭文,“错落”之美更加突出,或则寥寥数字或则成篇成章,都大小参差,牡牝相衔,起注应接,“错落”得巧妙奇绝。
  “错落”因体验动感而孕育,成熟后又反哺“动感”“气势”波澜之形成。书家尽可能放大与夸张这种效果,书写“竖”时力求不笔直均匀,而是有粗细变化含蕴其中,使之如“万岁枯藤”“临谷劲松”;书写“横”时,力求不砥平绳直,而是“蚕头雁尾”“列阵之排云”,使之富有动感栩栩如生。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对顾恺之墨迹动感与气势褒扬,正是对“错落”手法运用极度的肯定与赞赏。
  风格与流派因
  “错落”而彰显
  “错落”意义不仅表现在构图上,也表现在风格与流派上。风格与流派注重区别表面上特征而不与他人雷同,避免拘束规整而无人工斧凿痕迹,能融进个人与群体才智、价值观取向与秉性品格。明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书有体格,非学弗知。若学优而资劣,作字虽工,盈虚舒惨,回互飞腾之妙用弗得也。”可见,“盈虚舒惨,回互飞腾”对于风格与流派形成之重要。一般情况下,“错落”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上,书家各自在构图、笔法、表现方式与细节上,各具省悟、各臻至妙;宏观上,书家总是有意识避开别人特质与前期书法高峰,另觅他途以成就自己。唐欧阳询与虞世南,前后相差一年出生,皆年幼失怙,隋灭亡后同时作为降臣并入于唐,一起在弘文馆教授楷书,身世与入职经历极为相近,但书法风格别具风貌。欧阳询,全能书家,虽初学王羲之,但变化其体,专攻北齐刘珉书迹并上追北魏碑刻,其结字取北魏精髓辅之以东晋行草,演变为一代“峭拔谨严、险劲过之”楷书大家。虞世南,擅长诗文,书名晚成,其书胎动于智永,研习王羲之、王献之,是纯粹“二王”继承人,《旧唐书·虞世南传》记载:“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他取“二王”大观,渗入自己方正遒逸之质,既专心又率意,既凝虑又虚神,演变为一代“内含刚柔,意存砥柱”楷书大家。“错落”师承,“错落”方向,“错落”情致,使得两人创作主体意识与风格鲜明有别。同期书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对两者风格有精论:“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错落”在风格与流派中,时时与“变革”“创新”含义相交叠,和“固守”“泥古”不相搭讪。传统书论中多在“守成”与“创新”、“错落”与“平正”中费之口舌,磨搓时日,但不管如何论道,“错落”总站在“变革”近侧。晚唐书家释亚栖在《论书》中说:“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此论阐述改革创新之重要,同时也表明“错落”对于书家开辟前景之必然,书家倾力营构自己独特个性,本身就是对“错落”审美强烈追求。
  情趣与意韵因
  “错落”而横生
  书法因具有盎然情趣和漫衍意韵弱化原有实用功能,渐次攀援于艺术之巅。在这其中,“节奏”“率意”等发揮重要作用,而这同样包容在“错落”审美范畴之中。
  为使书法具有情趣与意韵,一方面,书家深知“节奏”把握之妙处。这或许从时序四季轮回、礼乐悠扬婉转中受到启发,特别是音乐,从自然群声中抽出纯洁“乐音”,以强弱、高低、起伏旋律来倾诉人们内在情感。音乐“一唱三叹”与书法“一波三折”何其相似乃尔,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故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皆有三折。”这种节律弥漫出的意境,会净化人们尘俗之心,使人们感性情绪和理性思考浑然无别进入冥想之境,进而引发人们走向宇宙为何的探究、生命本源的追索和生活意义的叩问。另一方面,书家深知“率真”是创作灵魂所在。率真而回归自然,是书法不二宗旨。钟繇在《用笔法》中说:“点如山颓,滴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娇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书家只有率真率意,才能创作出流畅之线条与绰约之形体,才能呈现风神踔厉之书法神态。扩而大之,“率真”,也是一切艺术审美滥觞与渊薮。后期书论对此汩汩而出不绝如缕,如晋初杨泉《草书赋》中所说:“字要妙而有好,势奇绮而分驰。解隶体之细微,散委曲而得宜。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象日月之盈亏。”又如宋黄庭坚在《论书》中说:“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可以想象,没有“错落”运用,书法中情趣与意韵是多么枯竭、寡味和无聊。
  选自《中国艺术报》
其他文献
五月最后一个周末,天空酝酿着一场豪雨。  我们从怀仁市区出发,约四十分钟行程,来到王皓疃。  这是我对这座古堡的第二次探访。上次来时,春风兀自浩荡。这一次,却是赶雨。依旧是老兄振东,驾着他的“长车”。我又邀来多年驻村的梁主任和市新闻中心的小刘,四个人,追着卷卷乌云,向东。车停时,云亦屯聚于古堡的上空。白杨和青榆,正于风中打理着它们的叶子。  一  “王皓疃的古老,要从两块青砖说起。”村会计张秉亮一
期刊
深入挖掘北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创作表现北魏历史题材的影视精品,绕不开对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研究。云冈石窟规模宏大,造像内容丰富,雕刻艺术精湛,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其诞生并非偶然,它是诸多历史必然性的归结。  第一,礼帝为佛的新思维,是引领北魏佛教兴盛的法宝。道武帝建都平城,“始作五级佛图、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缋饰。别构讲堂、禅
期刊
一棵松,一棵名扬天下的松。许多人都来到佛光寺,想要一睹其风采,我也在这一行人中。  这是一棵怎样的松啊?它倾倒在大地上,很自然,或是某天夜里的大风无情地将其吹倒,亦或是一场暴走的洪水使它不得不屈服。但它并没有放弃,依然拼命地汲取营养顽强地活!树干依旧粗壮,粗糙的树皮,是岁月的痕迹,还是艰辛的经历?愕然间,我联想到北宋词人苏轼,他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棵松呢?年少有为,出入仕途,本应在政界展示才华,谁知
期刊
千里之外,天山脚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现在已是冰雪的天地。这是大同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兼负责人张建青在这里度过的第三个冬天。前两任副总指挥分别是市体育局副局长袁存杰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长青。这3位副总指挥,先后历经9年,见证了大同援疆工作的艰辛和成就。  2012年我市对口援疆工作启动,至今已累计选派12批次143名干部赴昌吉自治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工作,其中教师4
期刊
一  黑云压顶,暴雨倾盆,长长的出殡队伍一直延伸到村口外一百多米。  父亲和几位抬棺的叔叔走在前面步履蹒跚,原本就坑坑洼洼的村间小路,好不容易从泥里拔出一只脚,另一只却陷得更深了,每向前一步都挪动地无比艰难。  苍白的孝衣在雨水和泥土的裹挟下,早已没了样子。  我一个人落在队伍的最后面,边哭边跑边拼命地喊“等等我”。  一个踉跄栽倒在泥水里,我抹一把脸上的泥水,爬起来继续向前追,可看上去走得那么慢
期刊
一千多年前,辽国与北宋在这里你来我往,打了上百年仗,双方都没有退步的意思。这块地方究竟有多重要,让宋辽穷尽国力要去争取呢?  何为“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大致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地区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指幽州(今北京)、檀州(今北京密云)、涿州(今河北涿州)、云州(今山西大同)、儒州(今北京延庆)等地。其中最靠北的是武州(今河北宣化),最西为朔州(今山西朔州),最南为瀛洲
期刊
前不久,在得知俞贺楠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时,我也不由地为他感到欣喜和安慰。我知道,这个扶贫领域的“国”字奖牌,于他而言,实乃名至而归,也是对他刚刚去世的母亲的最好慰藉!  其实,我和俞贺楠的认识,缘于一年前的下乡采访。相互甚洽的交谈,我慢慢地了解了他的坎坷“扶贫路”:作为国家人社部派驻边城天镇小村的第一书记,他和乡亲们处的时间,远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多得多。回家,成为他最大的“奢望”。每次回京
期刊
立夏剛过,天气眼看是要越来越热了,除了空调、WI-FI、西瓜,我不想和任何事物产生联系,直到我听到了两个字:凉粉。  酷暑难耐来一份清凉爽滑的凉粉最合适不过。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凉粉。  凉粉  我是谁?我从哪来?  炎热的夏天,最需要的就是能够解暑,还能够打开食欲的美味。如果问我夏天该吃什么,凉粉一定是必选项。  凉粉在中国美食界,也算是老资格了。北宋成书的《东京梦华录》就提及人们会食用
期刊
八分钟前的阳光撒向地面,穿过矮矮的旧楼,给街边熟睡的流浪猫,盖上天空的被子。  我时常踩着平坦的土路,向着垂满杨柳的小坡走去,去往伙伴的家。为了不让灰灰的房子太过于黯淡,我总能从每家的窗口看到许多盆栽,点点绿意向着四面八方蔓延。有的已经枯黄,有的则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紫色、蓝色,让我的眼中填满色彩,心中长出枝叶。这条路不长也不短,我也总可以在18号楼门前看到一个很大的水槽,里面有许多的鸽子,它们却从不
期刊
在明朝中期历史上,说起名将,可能绝大多数会想到王阳明,想到万历年间的戚继光和李成梁,但是在这其中还有一位丝毫不逊色于他们的北疆战神——马芳。  谈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陌生,但是那个时代的蒙古人绝对不会陌生!  马芳字德馨,别号兰溪 ,山西蔚州(今张家口蔚县,原属大同)人。马芳出身贫寒农家,幼时遭继母虐待,8岁时不堪羞辱离家出走。  随后被南侵的鞑靼骑兵掳掠,替俺答汗放养马匹,实际上就是一个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