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边陲奋进路对口援疆结硕果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里之外,天山脚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现在已是冰雪的天地。这是大同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兼负责人张建青在这里度过的第三个冬天。前两任副总指挥分别是市体育局副局长袁存杰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长青。这3位副总指挥,先后历经9年,见证了大同援疆工作的艰辛和成就。
  2012年我市对口援疆工作启动,至今已累计选派12批次143名干部赴昌吉自治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工作,其中教师43人、医生52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48人,援助范围涉及教育、卫生、农业、投资、旅游、科技、社区、园林、环保、城乡规划等多个领域。
  9年来,我市把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援疆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了大同人应有的贡献。
  大同元素 可见可感
  “由于历史、发展、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在人才、资金、技术上都比较匮乏。大同市多年来给予我们农场大力支持,有计划、分批次为农场选派教育、医疗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给农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也带来了创新意识、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使我们农场干部工作有了很大改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郑丽娟这样说。
  而让奇台农场广播电视中心记者王静伟感受最深的是在医疗方面。她说:“奇台农场的医疗水平比较低,大同市的援疆医生让农场居民能够不出远门就能得到三甲医院医生的治疗,尤其是奇台农场医院的口腔科和六师奇台医院的康复科,从无到有,都是大同医疗系统给奇台农场留下的宝贵财富。”
  走在奇台农场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大同援建”的字样,路边的健身器材、连队的阵地建设、居民每天必经的道路、学校的阳光操场,甚至是孩子们身上背着的书包和手里捧着的书……一样样、一件件,都是9年多来大同市援疆工作给奇台农场带来的变化。
  大同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兼负责人张建青表示,在奇台农场工作两年半的时间,深刻感受到援疆意义的深远、援疆使命的光荣、援疆舞台的广阔、同时也感受到援疆责任的重大。要做到全面、精准、长期援疆,离不开后方保障,离不开精准选人,离不开献身精神。优秀干部人才在奇台农场非常受欢迎,他们在疆期间主动把自己的所学所思和自身特长运用到具体工作实际中,不仅给受援单位带去了新鲜空气,而且为受援单位带去了新技术、新做法,得到受援单位的好评。“援”不仅是援项目、援技术,还要援思想、援理念;“助”不仅是助资金、助物质,还要助温暖、助情谊。每名援疆人都代表党的形象,每一位援疆人的行为就是大同形象的体现。
   大同温度 情暖晋疆
  奇台农场医院口腔科医生许乔玉可以说是大同市援疆以来最大的受益者。2015年,我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安涛在奇台农场医院创建了口腔科,许乔玉被选入口腔科,经历5任“师傅”的传帮带,她已经成为科室的技术“大拿”。“感谢这么多的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没有援疆医生,就没有现在的我。”今年9月,当第五任“师傅”、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赵丽芳结束援疆工作离开时,她满含热泪不舍地说。
  多年来,我市的援疆医生在巩固强化受授单位口腔科、超声医学科等专业上,在核磁、中医理疗等科室实现了六师奇台医院、奇台农场医院的零突破。在奇台,只要有大同援疆医生的科室,常常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
  2017年援疆医生侯鹏国帮助六师奇台医院筹建了标准化的重症监护科,按规范手把手地教全科医护人员,为该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秀赟是大同市第六批援疆干部中的口腔科医生,2018年10月21日,李秀赟完成了奇台农场医院第一例为儿童反牙合早期错合畸形矫治,填补了该医院一项技术的空白。
  奇台的地理气候特征以及常年乡间劳作,使很多职工群众患有风湿、骨关节病,他们渴盼身边有个好医生,不出远门就能看病。2018年、2019年,我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医生王永红和内科医生李鸿敏连续两年援疆,面对农场医院落后的工作环境和就诊条件,王永红协助针灸理疗科完善科室配备,规范操作规程。李鸿敏则是奇台医院和农场医院两地跑,为当地患者施针用药。她们还经常到农场周边义诊和开展健康巡讲,现在当地的病人还一直和她们保持着联系,在电话和微信里向她们咨询。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医生张峰在奇台农场有“神手”之称,在奇台农场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共完成了5838人次彩超检查,两癌筛查100人次,甲状腺、乳腺、外周血管三类筛查,填补了奇台农场的空白,并帮助奇台医院开展胎儿产前筛查排畸工作。
  2013年至今,我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医院和奇台农场医院进行对口支援的33名医生,他们足迹遍布南北疆,巡回医疗300余次,帮助开展各类手术4000余例,援疆专家讲座、培训达40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将自己掌握的先进理念和技能方法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同时通過“传、帮、带”和“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帮助农场医院、六师奇台医院分别在神外、普外、妇产、口腔、中医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今年7月,新冠疫情在新疆出现反弹,原本已经援疆到期的我市医务人员放弃回同,和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战斗在一线,一个月时间吃住在医院。在六师奇台医院的我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玉凤,疫情期间接诊量陡然增多,常常晚上刚刚躺到床上休息,又被一个电话叫回科室里忙到凌晨。7月正是新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医生们每天上班都要穿着防护服,脱下防护服都可以倒出水来。大同援疆医生们开玩笑说自己每天都可以蒸一个免费的桑拿。正是大同医生这种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受到师市党委的一致好评。
  为缓解当地职工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援疆医生们深入偏远农牧团场、地方乡镇、社区连队、养老院、学校等,开展送医送药、健康教育、全民体检、健康知识宣教等系列公益活动,足迹遍布南北疆,南至1400公里外的南疆50团基层连队,北至200公里外的北塔山牧场边境哨所,援疆专家们将一腔热情和汗水抛洒在新疆大地上,表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苦了谁也不能苦孩子,少了什么也不能少了教育。奇台农场小学校长贾燕告诉记者,自2015年以来,到小学援教的共有7名来自大同市的老师,他们的到来,给奇台农场小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教育理念。尤其是宋天建老师和退休返聘的刘俊兰老师,他们立足岗位、真情奉献,用他们的实在、勤勉、担当把一腔援疆情倾注奇台农场小学,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2017年,我市西花园小学体育教师赵玉峰主动申请再援助一年,在农场4所小学巡回教学。通过认真选育队员、刻苦训练、 悉心传授足球“传、停、带、射”等基本技能,学生对足球实现了从陌生到技能熟练的提升,各学校都能组队参赛,走出了体育教学工作和特色办学的新路子。10月,在奇台农场110学校举办了“奇台农场首届援疆杯校园足球赛”,在农场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
  2013年10月,作为我省第二批援疆干部,50多岁的李富全从大同铁一中到昌吉州阜康四中任教。李富全克服初到新疆的各种不适应,主动请缨到成绩最差的班级代课。这个班46名学生全部来自阿克苏地区的维吾尔族,语言沟通有困难,数学老师已换了4位。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李富全上课尽量放慢语速,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学生的学业水平,先易后难,逐步树立起孩子们的学习信心。李富全的倾情付出和孩子们的努力得到回报,他所带班级的成绩一跃成为年级第一,2015年中考升学率达到87%,在昌吉州三个内初班(即内地新疆初中班,每年选拔一定名额的新疆籍小学生到内地指定的城市学校委托培养)中排名第一。
  2015年4月,李富全一年半的援疆服务期到了,他不忍心“半路”丢下这些初三学生,便向组织申请,把援疆时间延长到3年。2016年中考前的几个月,孩子们都非常努力,他带的内初班再次创下昌吉州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最后只有3个没达到内高班(即内地新疆高中班,目的是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录取线,很多孩子考到了深圳、武汉、温州的内高班。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富全被评为自治区“最美援疆干部”,并被推荐为中组部表彰的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
  从2013年开始,我市共有43名教师到新疆援教,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等学科。老师们深知援疆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民心所向,他们用山西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当地教师改进授课方式,用三晋大爱融解师生间相互的陌生,为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用大同温度温暖着边疆每一寸土地。
  大同力量 重惠于民
  奇台农场是4个团场合并的中心团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直接影响职工的生产生活。今去两年,大同市落实援疆项目6个,资金达4500万元,重点投向原有4个团场的道路及供排水等基础建设,同时新建1栋民兵应急连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全部竣工,极大地改善了农场的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采取主动联系、以商招商等措施,2018年,大同市组织30多家民营企业、各商会代表及市直相关部门,召开了奇台农场招商引资恳谈会。对已落户农场的2户援疆企业(奇台美景煤化工有限公司,奇台昌新面粉加工有限公司),积极协调争取师、团党委支持,为其全面开工做好相关服务。目前这2户企业援建项目已全面开工,市场前景良好,成为农场工业的骨干。
  近年来,我市在积极落实省级援建项目的同时,也在细微处着眼,紧盯民生问题,自筹资金援建民生项目,先后筹集资金189万余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农场困难职工、购置文化体育器材、职工书屋建设、改善居民文化生活、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帮困助学等方面。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从2013年到2019年,一对一对口援疆以来,大同市共选派援疆干部114人,其中教师37人、医生44人。2019年,对口援助第六师的15名干部人才中,拥有中高级职稱12人,机关人员中正科级干部2人,援疆干部人才素质逐年增强。
  2019年援疆干部到岗后,积极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组织、报道、检查、总结等工作;参与漠视群众利益整治活动检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检查、资产清查;参与机关职级并行晋级考核、招工方案起草、季度年度经济统计、信访问题处理等工作,参加兵团第六师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表现出良好的机关干部素质,受到农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
  我市劳动争议仲裁院院长白建军在援疆工作接近尾声时,遇到了突发的新冠疫情,因为是兵地结合部,他工作的108商贸物流园区成为疫情防控前沿。他整整一个月没有回过宿舍,吃住在办公室,统计整理摸排数据,处理群众诉求,总结工作情况,经常忙到后半夜。因休息不好,导致血压升高眼角膜充血。面对困难,面对不同的环境,乐观的老白总是对大家说要“笑看风云”。他被奇台农场评为优秀下沉干部、疫情期间先进个人。
  面对援疆工作不断深化、援疆领域逐步拓展和受援地奇台农场的“点题式”需求,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好好工作,完成使命”的要求,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和省援疆前指领导汇报援疆工作,与有关部门及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和对接。
  在援疆期间,我市的机关干部人才从提高农场“政”的职能入手,积极与原单位对接联系,引进内地工作理念,大胆创新,给农场机关带来了新思维。
  多年来,大同援疆干部已相继开展培训体验、义务植树、慰问老人、物品捐赠、联谊比赛、下乡义诊、民族团结等各类活动20多次,其中组织捐赠图书9000余册、课桌200套、校园足球训练比赛装备700余件、群众文化体育设施30多台件。挥洒青春汗水,重惠于民,充分发挥专长为奇台谋民生、谋发展,不遗余力。按照“促就业、改民生、重发展”理念,扶持壮大本地特色产业,激发市场竞争后劲,取得了实在的效果。
   大同关怀 前行动力
  开展援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事关民生改善、事关边疆稳定、事关民族统一。援疆干部人才工作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疆和中东部地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组织人才保障。
  面对援疆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援疆领域的逐步拓展,我市市委组织部、市援疆办深感责任重大,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好好工作,完成使命”的要求,谨记市委、市政府领导嘱托,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尽心尽力尽责,积极向市委市政府、省援疆前指领导汇报援疆工作,与有关部门及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和对接。一方面重视顶层设计,提出新形势下的援疆思路和工作要求,加强对援疆工作的指导,并全面落实援疆政策。另一方面精心组织,搞好人才援疆的动员和协调工作,确保了涉及医院、学校、民政、园林、农机、旅游、广电、文化等领域的干部人才第一时间赴疆开展工作。
  为扎实做好援疆干部选派工作,市委出台了《大同市对口援疆干部和人才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援疆干部人才的选派条件、流程等,市教育、卫生系统也专门制定了对口援建工作方案,成立了对口援建工作领导组,并与对口援疆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签订了框架协议,为选派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援疆干部选派县市区和部门大力支持援疆工作,做援疆工作坚强后盾。干部到疆后,及时邮寄《大同日报》《今日大同》等市级主流报刊,为援疆干部送去组织的精神动力和真切关爱;重大节日,选派单位及相关部门到家中慰问援疆干部和家属,将温暖送到所有援疆干部和家属的心中,为开创援疆工作新局面树立了信心,提供了支持。
  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牢记援疆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了解当地群众的所需所求,把个人所长与人民群众需求结合起来;树立廉洁意识,服从组织管理,以优良作风树立大同干部良好形象。
  一腔热血洒边关,壮志未酬誓不还。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在接下来的援疆工作中,大同援疆干部人才将继续把责任和使命化作动力,怀着满腔热情,在辽阔北疆用心用力、用智用情,为稳定奇台、建设奇台、繁荣奇台贡献力量。
  告别了家中的亲人,来到数千公里之外的西部边疆。近十年的时间里,对于这片原本陌生的土地,每个援疆的大同干部心中早已多了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就在这片大地上,遍洒着他们一滴滴晶莹的汗水,遍布着他们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这群从古都大同走来的援疆干部,用他们的行动演绎出动人的援疆情怀……
其他文献
公元755年,经历了长安短暂的辉煌即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开始了他人生的再一次漫游,试图在山水中疗治伤痕累累的内心。他经洛阳,到梁宋,转齐州,往东鲁,至江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正是他途径秋浦(今安徽池州)时这一阶段的内心写照。  这并不是诗人第一次出走。自从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位伟大而孤傲的诗人就踏上了一条追寻理想的不归路。他曾游江陵,下岳阳,上金陵,入
期刊
我站在那棵树的身旁。一棵高大的白杨,它挺拔粗壮。  这是秋天,我听到哗哗的声音,或是簌簌的响动,有落叶从我眼前落下。我发现那棵树的周围,落叶形成一个大大的圆,以环抱的姿势匍匐在树根周围。  我抬头,白杨树枝在蓝天映衬下有着非常清晰的骨感。  树枝上有落叶正三三两两地落下来,它们似乎约好了,从同一个枝丫上,“一、二、三,跳”,一个个喊着口号,然后同时跳跃下来。这个枝丫上的落完,那个枝丫上开始落,或是
期刊
我对桥的印象,来源于出差的体验。去上海,常乘京沪快车,行进至浦口,面前是浊浪滔天的长江,必须停下来,然后将列车一节节地拆开,再用轮渡载到对岸,重新组合,这才能向上海方向迅跑。轮渡装卸需要特别精准的对接技术,容不得一丝错位。旅客一直坐在车厢里,眼巴巴地看着列车如何被分解与组合,耐心地去熬那两三个小时。后来有了南京长江大桥,列车渡江如过坦途。你会惊服,桥代表着现代文明,反映着时代特征,体现着力与美的统
期刊
深秋的秋,把拥挤的山脉,隔离、修整、粉刷……一律苍,一律黄。  风的骨头硬起来,不再和芳草纠缠不清,拿出一扫塞边的气魄,与浑暧浊昧的征战无需几个回合,便天下归一。  叶落。  簌簌,是浩大的别离,是往生的姿态,是天地间一曲荡气回肠的骊歌。咬破沙砂,走西口的哥哥呀,你莫要回头。  雁飞。  空空,是静默的忍耐,是黄河岸口纤夫的排走,不管有没有号子响,都亮成生活跋涉最壮美的标点。  山路弯弯,迂回隐忍
期刊
再也没见过这样小而有味道的浆果了,它的酸和酸中那点难以形容的香甜,简直难以比拟,这味道曾长久徘徊在我童年的梦中。母亲说我一岁多离开大同的时候,邻居家的姐姐送了我一枝酸溜溜,但它是什么味道、什么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酸溜溜学名叫沙棘,在我的故乡,棘就是长满了刺的山枣棵子,沙棘又是什么样的呢?  十几年后终于圆了一个梦,我见到了酸溜溜,也尝了一下,但它这么不起眼、这么酸,简直太让人失望了。话还没出口,
期刊
一  公元491年。  在北魏的刀光剑影闪过了之后,在恒山,在寂静的金龙峡翠屏峰的石壁之上,一些平凡的石匠们,在历史的一个节點上,以最简单的工具,把一个惊奇留给这个世界,留给了大同。  没有人记住他们的名字,我们甚至查不到一点他们的故事或者传说,只是他们的汗水、智慧,却给了山生命,给了石生命。那单调甚至枯燥的敲打声,从岁月的门缝中依稀传过来。  据说,悬空寺原本是工匠们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
期刊
“翠峰周绕垒崇垣,荒服苗城别有天。岸旁沱江开画轴,地存蛮俗异街廛……”青石铺成的长巷,飘散着古城淡淡的烟火,向人们展示着她别样的美。这里是凤凰古城——湘西的一颗明珠。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抚摸着灰瓦,子规的第一声啼叫唤醒睡梦中的小城。她睁开了惺忪的睡眼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展开一幅烟雨画卷。此时的古城正笼罩在薄雾之下,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又是那样的朦胧而遥远。  曦阳半升时,微风伴着江水的气息迎面而来,吹
期刊
五月最后一个周末,天空酝酿着一场豪雨。  我们从怀仁市区出发,约四十分钟行程,来到王皓疃。  这是我对这座古堡的第二次探访。上次来时,春风兀自浩荡。这一次,却是赶雨。依旧是老兄振东,驾着他的“长车”。我又邀来多年驻村的梁主任和市新闻中心的小刘,四个人,追着卷卷乌云,向东。车停时,云亦屯聚于古堡的上空。白杨和青榆,正于风中打理着它们的叶子。  一  “王皓疃的古老,要从两块青砖说起。”村会计张秉亮一
期刊
深入挖掘北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创作表现北魏历史题材的影视精品,绕不开对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研究。云冈石窟规模宏大,造像内容丰富,雕刻艺术精湛,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其诞生并非偶然,它是诸多历史必然性的归结。  第一,礼帝为佛的新思维,是引领北魏佛教兴盛的法宝。道武帝建都平城,“始作五级佛图、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缋饰。别构讲堂、禅
期刊
一棵松,一棵名扬天下的松。许多人都来到佛光寺,想要一睹其风采,我也在这一行人中。  这是一棵怎样的松啊?它倾倒在大地上,很自然,或是某天夜里的大风无情地将其吹倒,亦或是一场暴走的洪水使它不得不屈服。但它并没有放弃,依然拼命地汲取营养顽强地活!树干依旧粗壮,粗糙的树皮,是岁月的痕迹,还是艰辛的经历?愕然间,我联想到北宋词人苏轼,他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棵松呢?年少有为,出入仕途,本应在政界展示才华,谁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