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对缓解教育危机和降低失业的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且职业院校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局博士后办公室动员组织了20多位博士后,对北京、山东、重庆、广东、河南、安徽、山西、大连等省市的35所职业院校进行了职业教育国情调研,发放了数万份调研问卷。调研涵盖了中等职业学校、技校、高等职业院校等多种门类,在学校规模上,既有几万名学生的大规模学校,也有几百人的小规模学校。
作为我国重要的智囊机构和思想库,中国社科院组织的这次全国性大规模调研出于这样的背景: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无论是对职业教育学的建构、内容,还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等都有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必要。而且,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较大规模的调研不多,导致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缺乏及时和全面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研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博士团的调研发现,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制约,选择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作为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职业教育对缓解教育危机和降低失业的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且从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部门由于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真实情况不甚了解,导致出台的政策可能并不真正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调研报告认为,我国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必须解决当前面临的经费投入、大众心理、师资、社会负担、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六大难题。
职教经费呈下降趋势
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对普通大学招收的每个学生都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却没有这项政策。各级政府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也很少,甚至不投入,各类院校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尽管国家现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基数太低,投入犹如杯水车薪。近年来,国务院及一些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加大投入的政策措施,如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纳入基建计划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落实。
据统计,预算内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并没因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提高,不仅如此,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还呈下降的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仅为298.33亿元,占教育经费7.7%;2001年用于职业教育经费为279.69亿元,仅占9.15%,比2000年还下降了近9.01个百分点。
由于资金缺乏,导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不好,不少学校缺教室、缺设备、缺教师。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些学校甚至开始乱收费,并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招,因为每招一个学生可以带来1万到2万元的收入。有些学校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节省开支,比如提前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扣留学生的实习补助等。
调研报告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职业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直接受益者是社会公众和企业,最终受益的是国家和社会。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承办职业教育第一主体的责任。
社会歧视严重
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歧视严重,虽然目前职业院校在校生已经很多,但总体上仍是弱势群体。
调研报告指出,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差等生,考生争相读“一本”,即使读“二本”甚至“三本”也不愿意第一志愿报考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调查报告批评了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做法,认为他们没有尽到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宣传和引导的责任,甚至还迎合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潮流,对高考大肆宣传,普高“三限”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普高持续过热,职业教育举步维艰,职业教育和普教比例难以协调。一方面,高校、普高招生异常火爆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看好而招生十分困难,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与此同时,社会的歧视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调查显示,各类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比例最高,为84.92%。而毕业院校歧视被放在第二位,其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最高为 56.94%。
博士团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千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也与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远远不能与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相提并论有密切关系。
双师型教师缺乏
调查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师资不足,“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后者已是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此种情况,在被授予广东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称号的广州市首家国家重点技校——广州市冶金技师学院(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显露无余。该校中心校区拥有教师和技师双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只占全体教师总数的0.8%。
博士团认为,造成“双师型”教师短缺的原因在于,职业院校的文化课和专业知识课教师普遍缺少进入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职业培训的机会,而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师和高级工则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编制。
由于缺乏师资,许多职业学校无法开设系统的劳动技术课,名义上挂着职业学校的牌子,实际上课程却与普通中学无异;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招收一些技术人员甚至技术工人担任教师,或者由普通师范毕业生充当职业技术课教师,存在着懂技术而不懂教学规律,或懂教学规律又不懂技术的问题。现有的教师队伍素质,已经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既学不到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又不能掌握实践技能,进而造成学生的严重流失。
学生家庭负担较重
由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多集中于大中城市,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较远的求学距离等因素限制了相当一批优秀学生的升学选择。相比之下,收费较低的职业院校成为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选择,但和其家庭收入相比,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家庭认为在职业院校就读的经济负担较重。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平均学费为24494元,56.34%的学生学费在19999元以下;中等技术学校的平均学费为16058元,50.89%的学生学费在14999元以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学费为14188元,61.79%的学生学费在14999元以下;中等专业学校的平均学费为8342元,73.67%的学生学费在9999元以下。
从人均月生活费看,被调查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平均生活费为442元,44.11%的学生生活费在399元以下;中等技工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406元,58.35%的学生生活费在399元以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468元,53.17%的学生生活费在499元以下;中等专业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234元,66.07%的学生生活费在299元以下。
在家长调查中,41.1%的家长表示目前的学费水平对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而言,基本可以承受;认为负担很重或较重的分别占15.8%和37.1%,二者共计为52.9%,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家长认为学费负担很重或较重的比例最高,分别占18.61%和39.88%,二者共计为58.49%。
校企合作不畅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理论上也是双方共赢的好事,但是实际上进行得并不顺利。在调查中,一些教师反映,尽管企业用人时强调“上手快”,却不愿接受实习生。有些企业在接受实习生时,甚至向学校或学生收费。绝大多数学校也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该问题在调查问卷上并没有体现出来。博士团分析认为,导致实地调研与问卷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形式主义的实习。
教师评价体系没有职业院校特点
就教师而言,他们在职业院校也感觉压力很大。现在职业院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职业院校的特点,职称评定和普通院校教师没有什么差别,科研成果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硬指标。但由于条件有限,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取得科研业绩、发表科研论文方面遇到了相当大的难度。科研成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师职称提升的瓶颈。
调研发现,当前职业院校考核教师的方式主要采用自评及领导、学生、家长等多种渠道进行评价,与普通院校的评价体系基本相同,符合教改方向的教育评价机制远未形成,这不符合职业院校操作性强的特点,也削弱了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博士团认为,就市场而言,职业教育比高等教育联系的更紧密,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市场需求的导向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建立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局博士后办公室动员组织了20多位博士后,对北京、山东、重庆、广东、河南、安徽、山西、大连等省市的35所职业院校进行了职业教育国情调研,发放了数万份调研问卷。调研涵盖了中等职业学校、技校、高等职业院校等多种门类,在学校规模上,既有几万名学生的大规模学校,也有几百人的小规模学校。
作为我国重要的智囊机构和思想库,中国社科院组织的这次全国性大规模调研出于这样的背景: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无论是对职业教育学的建构、内容,还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等都有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必要。而且,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较大规模的调研不多,导致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缺乏及时和全面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研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博士团的调研发现,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制约,选择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作为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职业教育对缓解教育危机和降低失业的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且从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部门由于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真实情况不甚了解,导致出台的政策可能并不真正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调研报告认为,我国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必须解决当前面临的经费投入、大众心理、师资、社会负担、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六大难题。
职教经费呈下降趋势
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对普通大学招收的每个学生都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却没有这项政策。各级政府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也很少,甚至不投入,各类院校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尽管国家现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基数太低,投入犹如杯水车薪。近年来,国务院及一些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加大投入的政策措施,如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纳入基建计划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落实。
据统计,预算内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并没因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提高,不仅如此,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还呈下降的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仅为298.33亿元,占教育经费7.7%;2001年用于职业教育经费为279.69亿元,仅占9.15%,比2000年还下降了近9.01个百分点。
由于资金缺乏,导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不好,不少学校缺教室、缺设备、缺教师。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些学校甚至开始乱收费,并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招,因为每招一个学生可以带来1万到2万元的收入。有些学校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节省开支,比如提前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扣留学生的实习补助等。
调研报告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职业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直接受益者是社会公众和企业,最终受益的是国家和社会。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承办职业教育第一主体的责任。
社会歧视严重
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歧视严重,虽然目前职业院校在校生已经很多,但总体上仍是弱势群体。
调研报告指出,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差等生,考生争相读“一本”,即使读“二本”甚至“三本”也不愿意第一志愿报考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调查报告批评了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做法,认为他们没有尽到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宣传和引导的责任,甚至还迎合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潮流,对高考大肆宣传,普高“三限”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普高持续过热,职业教育举步维艰,职业教育和普教比例难以协调。一方面,高校、普高招生异常火爆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看好而招生十分困难,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与此同时,社会的歧视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调查显示,各类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比例最高,为84.92%。而毕业院校歧视被放在第二位,其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最高为 56.94%。
博士团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千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也与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远远不能与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相提并论有密切关系。
双师型教师缺乏
调查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师资不足,“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后者已是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此种情况,在被授予广东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称号的广州市首家国家重点技校——广州市冶金技师学院(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显露无余。该校中心校区拥有教师和技师双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只占全体教师总数的0.8%。
博士团认为,造成“双师型”教师短缺的原因在于,职业院校的文化课和专业知识课教师普遍缺少进入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职业培训的机会,而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师和高级工则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编制。
由于缺乏师资,许多职业学校无法开设系统的劳动技术课,名义上挂着职业学校的牌子,实际上课程却与普通中学无异;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招收一些技术人员甚至技术工人担任教师,或者由普通师范毕业生充当职业技术课教师,存在着懂技术而不懂教学规律,或懂教学规律又不懂技术的问题。现有的教师队伍素质,已经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既学不到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又不能掌握实践技能,进而造成学生的严重流失。
学生家庭负担较重
由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多集中于大中城市,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较远的求学距离等因素限制了相当一批优秀学生的升学选择。相比之下,收费较低的职业院校成为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选择,但和其家庭收入相比,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家庭认为在职业院校就读的经济负担较重。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平均学费为24494元,56.34%的学生学费在19999元以下;中等技术学校的平均学费为16058元,50.89%的学生学费在14999元以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学费为14188元,61.79%的学生学费在14999元以下;中等专业学校的平均学费为8342元,73.67%的学生学费在9999元以下。
从人均月生活费看,被调查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平均生活费为442元,44.11%的学生生活费在399元以下;中等技工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406元,58.35%的学生生活费在399元以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468元,53.17%的学生生活费在499元以下;中等专业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234元,66.07%的学生生活费在299元以下。
在家长调查中,41.1%的家长表示目前的学费水平对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而言,基本可以承受;认为负担很重或较重的分别占15.8%和37.1%,二者共计为52.9%,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家长认为学费负担很重或较重的比例最高,分别占18.61%和39.88%,二者共计为58.49%。
校企合作不畅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理论上也是双方共赢的好事,但是实际上进行得并不顺利。在调查中,一些教师反映,尽管企业用人时强调“上手快”,却不愿接受实习生。有些企业在接受实习生时,甚至向学校或学生收费。绝大多数学校也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该问题在调查问卷上并没有体现出来。博士团分析认为,导致实地调研与问卷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形式主义的实习。
教师评价体系没有职业院校特点
就教师而言,他们在职业院校也感觉压力很大。现在职业院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职业院校的特点,职称评定和普通院校教师没有什么差别,科研成果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硬指标。但由于条件有限,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取得科研业绩、发表科研论文方面遇到了相当大的难度。科研成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师职称提升的瓶颈。
调研发现,当前职业院校考核教师的方式主要采用自评及领导、学生、家长等多种渠道进行评价,与普通院校的评价体系基本相同,符合教改方向的教育评价机制远未形成,这不符合职业院校操作性强的特点,也削弱了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博士团认为,就市场而言,职业教育比高等教育联系的更紧密,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市场需求的导向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建立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