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彝族“尔比”传承与保护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defend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尔比”是彝族民众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瑰宝,是彝族先辈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在现代文化冲击下,“尔比”的传承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尔比”作为口头记忆文化遗产,运用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来传承这一活态的口头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尔比;传承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124
  一、尔比简述
  “尔比是彝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它一般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短语和格律诗的形式表达感情和哲理,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尔比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哲学、宗教、民俗、气象、历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是彝族传统民间口头文学的瑰宝。彝族先辈们在平日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创造的民间口头文学,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延续,经后辈搜集整理成书流传至今。因此,彝族人民高度重视尔比。有句“尔比”中说道:“前辈不讲尔比,后辈穷于言词。”
  有的专家学者为了翻译的需要,把“尔比”译成谚语、成语、格言、熟语等。这些概念的特征,在尔比中不能完全体现尔比所独有的特征,笔者认为,这些译法都不妥,认为“尔比”的译法只能是音译,即尔比就是尔比,没有一个适当的汉语词能取代它。在已有的尔比研究中,学者前辈们大多数关注尔比的来源、发展及分类;也有的从文学、修辞学的角度对尔比进行鉴赏和解析。本文将试图从哲学、气象、伦理道德等几个方面阐释彝族尔比的分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讨彝族尔比的传承和保护,并提出传承的对策。
  二、尔比的分类
  彝族先民在不断战胜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无数次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实践,逐渐认识和总结出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的观察积累和创造出了一些具有哲理性的反映生产生活和客观规律的彝族特有的“尔比”。如:反映气象和自然规律方面的:“天阴天晴以雾状分,月缺月圆以月亮分,春夏以布谷鸟的到来而分”。这句尔比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彝人早在远古时期就明白了这一哲学原理,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能顺应自然,崇敬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彝族先民们自古靠山而居,彝族先民普遍认为“屋后有山就放羊,屋前有坝就栽秧,屋侧有地就撒荞”。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使更多的彝族先辈,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能够观察天文气象和生产生活的规律。“听见布谷鸣,春耕备耕忙;听见蝉儿鸣,除草时间到;听见蟋蟀叫,开镰收割忙”。“下雪之前雪气先来,下雨之前暖气先到”。“蚯蚓地上爬,雨丝天空飘”。 以上这类尔比都反映了彝族先辈根据观气象来安排日常生活出行,在生产劳作放牧时都会观察自然规律,体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聪明才智。彝族尔比中说:“小不可轻视,小必变强;大不必看重,大也会衰”。“角与耳同处,角脱耳犹在;齿与舌同处,齿落蛇尚存”。这几个哲理性的尔比都体现了老子的“贵柔辩证法”,反映了彝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尊崇,因此这类涵盖哲学思想的尔比延续至今,经久不衰。
  三、尔比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广泛,包括口头传统,它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彝族“尔比”就是这口头传统中语言的精髓。然而,这种原汁原味的口头文化,在信息化、现代化的冲突下受到严重冲击,在现代语境中,彝族的“尔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亡。面对民间文化的主体消失的境况,需要科学、有效地方法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了解当前的“尔比”传承现状,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传承和保护彝族的语言精粹“尔比”。
  当下“尔比”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传承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彝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火塘边的彝族传统口头文化的口传心授越来越远,老一辈随时间的流逝不断病逝,彝族“尔比”的教育和传承面临断层问题。因此,传承人的锐减;对彝族“尔比”的传承问题的忽略;彝区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场合相比之前没有了主客双方热闹赛“尔比”、“克智”的场面,氛围越来越淡。以上的三个方面即是尔比的传承现状。
  “文化消失是一个民族消亡的征兆,文化遗产消失则是一个民族记忆和身份丧失的标志。”彝族“尔比”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全民觉醒和自觉的行动,从自身做起,从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做起。针对传承的现状,笔者提出一点自己的传承对策:
  第一,当务之急是传承人的培养。目前彝族“尔比”作为口头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传承这份珍贵的口头记忆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传承人由于年事较高或者病故导致传承人的断层,老人的离开,来不及传承,许多彝族珍贵的文化财富也随之化为青烟。因此,趁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还健在之时,应当寻找合适的传承人,对彝族“尔比”感兴趣而且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创作天赋的热血青年,专门安排寒暑假时间跟着老人学习和展演,从而为彝族文化的传承做贡献。在传承人的培养上,不仅只有这一方法,还应该提高“尔比”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相关部门对传承人实行命名制度和相关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确保该传承人的身份和地位得到政府的认可,鼓励更多的人加入传承人这一承接民族文化的行列中,为彝族口头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创造良好平台。
  第二,加强“尔比”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尔比”作为活态口头文化具有变异性。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一代进行尔比教育,寻找能通曉彝族尔比的一些老人,运用数字化信息系统,拍摄一部有意义的关于“尔比”的纪录片;或者运用录像的方式把老人所言的经典句子记录下来,以供年轻人学习和收藏。用数字化的方式来传承和保护“尔比”这份文化遗产。其次,还可以在彝族人网上开设彝族“尔比”的教学视频,从老人们口中记录来的经典语句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教育年轻的彝人,也让更多民族的人知道彝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综上所述,“尔比”作为彝族民间口头记忆遗产的精髓。形体短小,独立成句,但它所具有的魅力无限,富有哲理性和权威性。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尔比”的传承尤为重要。传承和保护语言的精华是每个彝族同胞义不容辞的责任,呼吁更多的彝人能够坚守彝族口头文化,保护彝族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凉山州编译局.《彝族尔比释义(1)》[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
  [2] 刘红樱.《世界遗产精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安学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云南巍山彝族打歌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全面阐释分析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基层党委要立足长远,正视短板,不断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要切实以两级党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为抓手,抓好党建责任的落实。  关键词:落实 从严管党治党 责任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新常态,是当前
期刊
内容提要:清末商事立法,是我国近代商事立法中的第一次实践,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形式、体制及内容都具有创新的意义。清末商事立法在我国立法史上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无法否认其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其成果是此后中国商事立法的基础,其局限性是此后中国商事立法的完善方向。本文拟对清末商事立法进行浅讨,以期能有助于今天的商事法制建设。  關键词:清末商事立法影响  一、清末时
期刊
摘 要:新常态下,伴随着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不断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创新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公路行业在新常态下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创新  引 言:  公路行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急需稳定的公路职工队伍来推动改革前行,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摆在公路部门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任务,新常态下创新公路职工思想政治
期刊
摘要:宗祠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这种传统文化及价值正在逐渐消失。本文以华安县宗祠为对象,从宗祠存在的历史价值、现代价值及保护传承三方面对如何保护宗祠的传统文化,提升宗祠的利用价值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宗祠、傳统、文化价值、保护、利用  华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北部,九龙江北溪中游,素有“北溪明珠”之美
期刊
土,承载万物,孕育万物,是延续万物之母。自古以来,人们无不崇祁土地,祭祀土地神是人们最为重视的一种祭祀活动和崇祁仪式。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止雨》:“祭社,击鼓三日而祝”。即使是“贫者”亦“鸡五芳,卫保散腊,倾盖社场”。封建帝王和各代平民百姓祭祀后土,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稷稳固,国泰民安”。祈神赐福,祭神求福,是历代百姓普遍的心路历程和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最起码的理想企
期刊
谁去打开窗,让梦想的光,照亮现实。  约翰.基汀老师一反传统,杜绝严肃刻板的教学模式,如一缕春风,敲开了学生们那虚掩着的梦想的窗。  1989年彼得.威尔拍摄了这部《死亡诗社》,看似死亡,实则新生。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另一种翻译《春风化雨》。基汀老师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就像一缕春风,轻抚着学生们被压抑许久仍在悸动着的内心。春风轻抚后,一场润物无声的细雨深入心田,学生们的梦想终于打破寂静,以一种盎然的
期刊
摘要:投影机出现后,已被学校、公司、展会、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甚至家庭广泛采用,其光源的选型也被用户所关注。本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投影机的光源的选型与展望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投影机;光源;选型;展望  1 引言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视频显示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关行业对投影机光源也要求越来越高。在学校,公司、展会、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数字电影院和部分家庭等均
期刊
摘要:视觉符号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符号作为全世界通用的交流和传播的工具,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有包含着非常多的文化特征,如原生性、多元化、景观独特性以及丰富性等。云南少数民主建筑的这些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人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各种家庭结构以及社会形态,非常鲜明地展现出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类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县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成为少数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分析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品牌塑造、旅游产品设计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县域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數民族县域;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发展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131。  生态旅
期刊
【摘要】:殉情现象是中国西南纳西族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殉情在纳西族中时常出现,殉情人群大部分为纳西青年男女。这些殉情现象的源起和过程可以作为纳西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巴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本文重在分析纳西族殉情文化产生原因、社会影响及其在东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纳西族东巴文化殉情  纳西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一支,在我国西南地区民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