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名著导读,关键在于“导”,在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探究。关注教学的人本思想,从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入手,关注名著阅读内容选择的层次性,关注活动推进的层次性,关注方法习得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有利于实现名著导读课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策略
名著导读课重在“导”,导得好、导得巧,能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意识,使他们顺利地走到名著深处,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精神世界。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分类理论中蕴含着一个重要观点,即学习具有层次性。在名著导读课中,关注阅读活动的“层次性”, 教师可以轻松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
一、关注内容选择的层次性
名著导读课的内容非常广泛,选择怎样的内容来“导”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初中生年龄小、阅历浅以及作品本身具有时代性等原因,学生对很多名著的了解非常肤浅。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地“导”好名著阅读课。
如对《巴黎圣母院》的导读,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加深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和认识。此外,很多名著现在已经搬上了荧屏,教师也可以选取电视剧片段或电影让学生欣赏,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后写观后感。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在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便于学生从整体出发,了解作品。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每一章重新拟定小标题,这是对作品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再次,设计话题讨论:一部优秀的名著具有哪些要素?结合《巴黎圣母院》的内容简述理由。这是对作品人物形象、情节、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主题探究等综合方面的评价,需要学生经历由粗读到细读再到精读的过程。最后,可以设计学生再读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在此过程中细细地探究,理解伽西莫多的眼泪的丰富内涵;通过对比手法的分析,感受、理解人性的复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由整体认识到局部品味的阅读方式,带动学生一步步向上走,既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名著的阅读方向, 同时又能借选文的品读具体直观地触摸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作品主题,应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活动推进的层次性
名著导读课课堂活动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只有具有层次性的活动,才能带着学生逐步走进名著,一路撷取精华。
“精致语文”的首创者徐杰老师执教的《草房子》导读课,得到了作品作者曹文轩的赞赏。他在课堂上是这样设计导读活动的:
在第一个环节“有一种成长,让人回味悠长”中,设置了三个层次:1.概述成长经历。要求选取文中的一位少年,概述他的成长经历。2.重温成长细节。发现文中的细腻动人之处。3.感悟成长内涵。挖掘执着、担当、坚强、智慧、关爱等成长中的优秀品质。第二个环节:“有一份美丽,让人心驰神迷”,“美丽”包括水乡景物的优美,风土人情的纯美,道义人性的恒美。在笼统的“美点寻踪”后,徐杰老师还设计了“美段精析”。
“成长”和“美丽”是两个环节的关键词,回味成长的活动侧重于文章内容,探索美丽的活动侧重于语言特色。学生的阅读活动由浅层阅读到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生存的环境,到感悟人性的光辉、品味美好的人生,徐杰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到人物、作品的精神深处。
学生在课堂上每经历一个活动,就像跨上一个上升的台阶,每一级台阶都是互相关联的,存在着内在的逻辑。随着阅读活动的逐步推进,学生的课堂生长呈螺旋形上升的态势。
三、方法习得的层次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中,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名著的海洋。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为了达成不同的阅读目标,不同的作品、作品的不同部分、同一部分的不同内容,采取的阅读方法都不尽相同。
如进行《走近<水浒>人物——鲁智深》名著导读,导读目标是通过对鲁智深的人物分析,教会学生一种认识作品人物的阅读方法。可以这样设计阅读活动:1.根据目录提示,回忆相关情节,概述鲁智深的人生经历,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课堂活动之后,归纳一种方法——通读、提要式读书。2.根据节选内容,任选几处,写好旁批;圈画好词、好句、好段落,写好旁批,并归纳读书方法——精读、圈点式读书。3.假如鲁智深没有圆寂,当听到宋江被奸人毒死的消息,接下来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要注意猜想的合情合理。归纳第三种读书方法——研读、猜想式读书。
以上课堂设计,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全书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精髓。第二个活动,旨在让学生对相关人物的主要章节吃透学深,做到融会贯通,使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牢固。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精读的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和创新。这是读书的高级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提出高于原书内容的新思想、新观点。
四、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可见,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层次性思维训练尤为重要。
名著导读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是由浅入深的,因为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呈现出由低往高的层次性。只有预先明确了这一点,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拾级而上。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把握不住思维训练的尺度,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教学缺乏清晰性和层次性。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六个层次,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过程,这一理论为名著导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课堂活动思维训练也有由低向高发展的阶梯式层次,即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如执教《绰号撷取话〈水浒〉》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1.说绰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熟悉的水浒英雄的绰号。
2.猜绰号。教师出示较常见的人物,要求学生回答其绰号。
这两个教学活动主要训练学生的认知性思维,此过程的思维主要是知识的记忆,属于基础层次,是表层思维。学生通过阅读,只需要对客观材料进行梳理即可。这两个活动,一个是依据最浅层的记忆和语言习惯,直接表达自己的知识积累,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个是按要求,依据人名说绰号,如(大刀)关胜、(打虎将)李忠,学生需要逆向思维才能顺利回答。同时,学生最熟悉的人物绰号在第一环节已经提及,第二个环节需在其次熟悉的人物中思考答案,难度稍有提高。
3.对绰号。这个环节的设计,源于《水浒传》工整的组成对偶的回目名称。教师出示上联:“毛头星独火星智多星星星闪耀”,要求用人物绰号填空,完成下联。分两个层次来完成:(1)“ 龙龙腾飞”;(2)“ 虎 虎
虎 ”或者“ 将 将 将 ”。如果说前两个活动是思维的“知识”阶段,那么这个活动则属于思维的领会、运用阶段,是训练理解性思维。
这既是通过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熟悉作品中的人物及人物性格,又是对学生所掌握的对联知识的考查。就这一环节的训练活动来看,第一层次是考查学生对具有共同特点的人物名称(带“星”字、带“龙”字、带“虎”字或“将”字的绰号)的归纳,第二层次要求填写和“星星闪耀”相对的四字叠词词语,是对人物性格的归纳,既要格式相对,又要符合人物形象。
4.补绰号。该活动训练学生的评价性思维,要求学生会对已有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1)根据以下两类分组,揣摩分类规律。A.没羽箭张清、双枪将董平、金枪手徐宁、船火儿张横;B.急先锋索超、小旋风柴进、没遮拦穆弘、铁扇子宋清。通过分析,学生将会发现,这两组人物绰号分别是按照特长和性格分类的。(2)教师出示其他人物绰号分类:形象类、动物类、名人类、鬼神类等,要求学生在相应的类别后补充一到两个人物绰号。这一活动不仅考查学生对人物绰号的了解,更要求学生熟悉人物性格,并且针对绰号来源,分析多方信息,辨别分类。这是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又一次提升。
5.改绰号。思维活动的最高层次即创造性思维。此环节活动要求学生:(1)评价三位女性英雄的绰号是否符合当今的审美标准,要求学生为其中一位女性英雄改一个不带性别歧视的、没有贬义色彩的绰号。(2)花容月貌、武艺高强的一丈青扈三娘嫁给矮脚虎王英,是否般配?纵观水浒英雄,请给她找一个般配的郎君。课堂在趣味中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次极佳的机会。通过改绰号活动拎起了整本书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更要关注人物性格、小说情节、社会背景、深刻主题等。课堂的外延不断拓展,由文学知识拓展到历史知识、人文知识。
有层次地进行名著导读,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一堂课如此,一个教学环节也应如此。这样的“导”,才能给学生一把向上攀爬的梯子,学生向上走的同时,可以走得更高、看得更远,成为快乐的读书人!
(作者为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教师)
名著导读,关键在于“导”,在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探究。关注教学的人本思想,从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入手,关注名著阅读内容选择的层次性,关注活动推进的层次性,关注方法习得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有利于实现名著导读课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策略
名著导读课重在“导”,导得好、导得巧,能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意识,使他们顺利地走到名著深处,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精神世界。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分类理论中蕴含着一个重要观点,即学习具有层次性。在名著导读课中,关注阅读活动的“层次性”, 教师可以轻松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
一、关注内容选择的层次性
名著导读课的内容非常广泛,选择怎样的内容来“导”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初中生年龄小、阅历浅以及作品本身具有时代性等原因,学生对很多名著的了解非常肤浅。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地“导”好名著阅读课。
如对《巴黎圣母院》的导读,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加深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和认识。此外,很多名著现在已经搬上了荧屏,教师也可以选取电视剧片段或电影让学生欣赏,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后写观后感。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在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便于学生从整体出发,了解作品。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每一章重新拟定小标题,这是对作品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再次,设计话题讨论:一部优秀的名著具有哪些要素?结合《巴黎圣母院》的内容简述理由。这是对作品人物形象、情节、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主题探究等综合方面的评价,需要学生经历由粗读到细读再到精读的过程。最后,可以设计学生再读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在此过程中细细地探究,理解伽西莫多的眼泪的丰富内涵;通过对比手法的分析,感受、理解人性的复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由整体认识到局部品味的阅读方式,带动学生一步步向上走,既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名著的阅读方向, 同时又能借选文的品读具体直观地触摸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作品主题,应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活动推进的层次性
名著导读课课堂活动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只有具有层次性的活动,才能带着学生逐步走进名著,一路撷取精华。
“精致语文”的首创者徐杰老师执教的《草房子》导读课,得到了作品作者曹文轩的赞赏。他在课堂上是这样设计导读活动的:
在第一个环节“有一种成长,让人回味悠长”中,设置了三个层次:1.概述成长经历。要求选取文中的一位少年,概述他的成长经历。2.重温成长细节。发现文中的细腻动人之处。3.感悟成长内涵。挖掘执着、担当、坚强、智慧、关爱等成长中的优秀品质。第二个环节:“有一份美丽,让人心驰神迷”,“美丽”包括水乡景物的优美,风土人情的纯美,道义人性的恒美。在笼统的“美点寻踪”后,徐杰老师还设计了“美段精析”。
“成长”和“美丽”是两个环节的关键词,回味成长的活动侧重于文章内容,探索美丽的活动侧重于语言特色。学生的阅读活动由浅层阅读到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生存的环境,到感悟人性的光辉、品味美好的人生,徐杰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到人物、作品的精神深处。
学生在课堂上每经历一个活动,就像跨上一个上升的台阶,每一级台阶都是互相关联的,存在着内在的逻辑。随着阅读活动的逐步推进,学生的课堂生长呈螺旋形上升的态势。
三、方法习得的层次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中,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名著的海洋。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为了达成不同的阅读目标,不同的作品、作品的不同部分、同一部分的不同内容,采取的阅读方法都不尽相同。
如进行《走近<水浒>人物——鲁智深》名著导读,导读目标是通过对鲁智深的人物分析,教会学生一种认识作品人物的阅读方法。可以这样设计阅读活动:1.根据目录提示,回忆相关情节,概述鲁智深的人生经历,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课堂活动之后,归纳一种方法——通读、提要式读书。2.根据节选内容,任选几处,写好旁批;圈画好词、好句、好段落,写好旁批,并归纳读书方法——精读、圈点式读书。3.假如鲁智深没有圆寂,当听到宋江被奸人毒死的消息,接下来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要注意猜想的合情合理。归纳第三种读书方法——研读、猜想式读书。
以上课堂设计,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全书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精髓。第二个活动,旨在让学生对相关人物的主要章节吃透学深,做到融会贯通,使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牢固。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精读的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和创新。这是读书的高级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提出高于原书内容的新思想、新观点。
四、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可见,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层次性思维训练尤为重要。
名著导读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是由浅入深的,因为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呈现出由低往高的层次性。只有预先明确了这一点,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拾级而上。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把握不住思维训练的尺度,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教学缺乏清晰性和层次性。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六个层次,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过程,这一理论为名著导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课堂活动思维训练也有由低向高发展的阶梯式层次,即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如执教《绰号撷取话〈水浒〉》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1.说绰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熟悉的水浒英雄的绰号。
2.猜绰号。教师出示较常见的人物,要求学生回答其绰号。
这两个教学活动主要训练学生的认知性思维,此过程的思维主要是知识的记忆,属于基础层次,是表层思维。学生通过阅读,只需要对客观材料进行梳理即可。这两个活动,一个是依据最浅层的记忆和语言习惯,直接表达自己的知识积累,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个是按要求,依据人名说绰号,如(大刀)关胜、(打虎将)李忠,学生需要逆向思维才能顺利回答。同时,学生最熟悉的人物绰号在第一环节已经提及,第二个环节需在其次熟悉的人物中思考答案,难度稍有提高。
3.对绰号。这个环节的设计,源于《水浒传》工整的组成对偶的回目名称。教师出示上联:“毛头星独火星智多星星星闪耀”,要求用人物绰号填空,完成下联。分两个层次来完成:(1)“ 龙龙腾飞”;(2)“ 虎 虎
虎 ”或者“ 将 将 将 ”。如果说前两个活动是思维的“知识”阶段,那么这个活动则属于思维的领会、运用阶段,是训练理解性思维。
这既是通过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熟悉作品中的人物及人物性格,又是对学生所掌握的对联知识的考查。就这一环节的训练活动来看,第一层次是考查学生对具有共同特点的人物名称(带“星”字、带“龙”字、带“虎”字或“将”字的绰号)的归纳,第二层次要求填写和“星星闪耀”相对的四字叠词词语,是对人物性格的归纳,既要格式相对,又要符合人物形象。
4.补绰号。该活动训练学生的评价性思维,要求学生会对已有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1)根据以下两类分组,揣摩分类规律。A.没羽箭张清、双枪将董平、金枪手徐宁、船火儿张横;B.急先锋索超、小旋风柴进、没遮拦穆弘、铁扇子宋清。通过分析,学生将会发现,这两组人物绰号分别是按照特长和性格分类的。(2)教师出示其他人物绰号分类:形象类、动物类、名人类、鬼神类等,要求学生在相应的类别后补充一到两个人物绰号。这一活动不仅考查学生对人物绰号的了解,更要求学生熟悉人物性格,并且针对绰号来源,分析多方信息,辨别分类。这是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又一次提升。
5.改绰号。思维活动的最高层次即创造性思维。此环节活动要求学生:(1)评价三位女性英雄的绰号是否符合当今的审美标准,要求学生为其中一位女性英雄改一个不带性别歧视的、没有贬义色彩的绰号。(2)花容月貌、武艺高强的一丈青扈三娘嫁给矮脚虎王英,是否般配?纵观水浒英雄,请给她找一个般配的郎君。课堂在趣味中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次极佳的机会。通过改绰号活动拎起了整本书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更要关注人物性格、小说情节、社会背景、深刻主题等。课堂的外延不断拓展,由文学知识拓展到历史知识、人文知识。
有层次地进行名著导读,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一堂课如此,一个教学环节也应如此。这样的“导”,才能给学生一把向上攀爬的梯子,学生向上走的同时,可以走得更高、看得更远,成为快乐的读书人!
(作者为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