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精神塑造和灵魂定位作用,就要把脉切入点,着力支撑点,放大学校文化的点光源作用。笔者认为,“大楼”“大树”“大师”是做强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和支撑点,我们要以这些支撑点为阵地和依托,增强“大家”(主要是学校文化的受体——师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合力营销,将学校文化的品牌做大做强。
一、大楼之内,演绎最精彩的故事
在国人的记忆中,学校曾经是祠堂,曾经是青砖矮平房。这说明我们的印象中学校是有形的——是建筑物构成的,笔者将之称为“大楼”(尽管它未必大,但它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所学校的符号,是“大”的)。
1.统筹规划,挖掘“大楼”的文化资源
在社会大发展大转型的今天,我们记忆中的祠堂、平房已经不复存在了。其实这些“老大楼”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缩影。笔者认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要尽最大努力保护诸如“老大楼”之类的文化资源。
我们可以以这种文化资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历史和文化教育,让学生从对这些历史痕迹的解读中触摸过去,感受其间所蕴含的校本文化底蕴;让学生从这些历史痕迹的解读中定位现实,发挥其间所蕴含的明镜效应;让学生从这些历史痕迹的解读中对话未来,发挥其间所蕴含的人文激励作用。
2.功能布局,确立“大楼”的“专业定位”
当前不少学校的“大楼”成了包罗万象的“万能楼”,缺少个性,缺少功能定位。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排场不算大,建筑也不算气派,但我们功能分类明确,我们的艺术楼配备专门的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这种专用教室的设置不单单是学校硬件设施改善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感觉、唤醒学生的艺术兴趣;我们还花心思对整幢楼进行了专业设计和精心布置,墙壁上挂上学生的艺术作品,门上画上(写上)体现本专业特点的艺术符号,这样的功能布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对艺术的热爱,激发了对艺术的灵感。
二、大树底下,触摸最美好的回忆
学校的大树是学校文化的积淀,是学校历史的见证人。它是学校育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树立人”,对话大树的丰富经历
大树是一个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最有形的旁证。它犹如一个无言的长者用它的年轮诉说着它曾经见证过的风风雨雨,正是它见证了在这里发生的对个人来说经天纬地,对学校来说承前启后的大事;见证了无数学子从这里走出去驰骋天地、成就自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园丁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培育了许多未来的人才。也正是它用粗壮的枝干和无数的绿叶撑起了厚重和强大,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雄伟壮观,什么叫做奋发向上。
2.环境育人,延续大树的美好回忆
校园的大树下往往是学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期待,积极创造人树互动的平台。我们可以给大树挂上“功勋牌”,重点陈述大树的历史功绩和其麾下发生的故事,充实对大树的灵魂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在大树周围配备刻有棋盘的石桌、石凳,让学生一边与大树同呼吸一边切磋棋艺、启迪智慧;在大树旁培育一个诗意的紫藤架,在紫藤花开的春天触摸美丽,在绿荫如盖的夏日享受清凉,在藤铃叮当的金秋收获感动,在银装素裹的隆冬对话坚强。这样一来,在诗意徜徉的大树底下给人留下的一定是弥足珍贵的美好回忆。
三、大师麾下,聆听最经典的教诲
老师永远是学校软实力的主角和核心,学生正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口授相传延续着学校文化的灵魂和血脉。
1.“以人为镜”,汲取“先贤”的精神遗产
笔者所在的学校历史悠久,至今已经走过了260多个春秋。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伟大的时代,走出了不少名人,其中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地理学家竺国强,我国网络“传奇”开创者陈天桥等。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才故事,他们的人生阅历和人格魅力,对后来学子的立学成人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校史陈列室,通过浓缩的图片、文字展示、再现学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成为了学生接受爱校、树人教育的最好场所。
2.“名师立校”,打造开明的精英团队
名师对一所学校的引领和营销作用早已被实践证明。但走过自己,老师给我们的回忆大多不是某老师成绩教得有多好,更多的是老师对我们心灵塑造和灵魂洗涤的影响。笔者曾经在当地一个参与率颇高的论坛上看到一则帖子,一个家长问:某某学校哪个带班老师最好?跟帖的其中一个网友回答道:其实好老师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爱孩子、有耐心,适合你孩子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这是一个多么专业的回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其实学生们最有发言权,有个性的能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的老师是孩子们喜欢的,言语幽默亦师亦友的老师是孩子们喜欢的,时尚网络互为学生的老师是孩子们喜欢的。可见时尚、有爱心,懂得尊重和平等的教师团队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折射效应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深远的,他们的教诲一定是孩子们最难忘的记忆。
四、大家合力,发挥最给力的传承
学校文化影响的是每个师生,它是师生对学校血脉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们营销学校文化品牌,增强学校软实力。
1.创设载体,增强受体的角色认同
母校是你一天骂它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可见我们对自己的学校骨子里有一种爱在里面。学校是一个家,我们应该像家一样来经营学校,通过创设载体,增强学生对“主子”——母校的角色认同。
我们可以通过唱校歌,唱出学生的心声,唱出对母校的情思;读校史,阅读母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读出对母校的敬畏;知校友,了解知名校友的成长故事和不朽业绩,树立自己的理想。
2.记录记忆,拥抱深刻的成长经历
过去,我们对自己的学生时代的记忆全部浓缩在了一张毕业照里面。除此之外如果能有相对翔实的影像之类的记忆那该是对自己对母校多么有形有声的再现。如今条件变了,我们只要稍微用心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学校搞大型活动,邀请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参与,让家长记录下自己孩子的成长瞬间,同时对学校来说又何尝不是最给力的广告呢?每年的秋季运动会、春(秋)游,允许学生带摄影摄像设备,用自己的视角去记录本人和同伴的精彩表现和难忘瞬间,若干年后这一定会成为他一生情系母校的最有力情感纽带。
综上所述,决定一所学校品位的不是气派的楼宇和先进的设施,而是这所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只有把脉切入点,着力支撑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张力作用,才能使文化的红利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并通过他们的营销恩泽子孙后代。
一、大楼之内,演绎最精彩的故事
在国人的记忆中,学校曾经是祠堂,曾经是青砖矮平房。这说明我们的印象中学校是有形的——是建筑物构成的,笔者将之称为“大楼”(尽管它未必大,但它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所学校的符号,是“大”的)。
1.统筹规划,挖掘“大楼”的文化资源
在社会大发展大转型的今天,我们记忆中的祠堂、平房已经不复存在了。其实这些“老大楼”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缩影。笔者认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要尽最大努力保护诸如“老大楼”之类的文化资源。
我们可以以这种文化资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历史和文化教育,让学生从对这些历史痕迹的解读中触摸过去,感受其间所蕴含的校本文化底蕴;让学生从这些历史痕迹的解读中定位现实,发挥其间所蕴含的明镜效应;让学生从这些历史痕迹的解读中对话未来,发挥其间所蕴含的人文激励作用。
2.功能布局,确立“大楼”的“专业定位”
当前不少学校的“大楼”成了包罗万象的“万能楼”,缺少个性,缺少功能定位。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排场不算大,建筑也不算气派,但我们功能分类明确,我们的艺术楼配备专门的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这种专用教室的设置不单单是学校硬件设施改善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感觉、唤醒学生的艺术兴趣;我们还花心思对整幢楼进行了专业设计和精心布置,墙壁上挂上学生的艺术作品,门上画上(写上)体现本专业特点的艺术符号,这样的功能布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对艺术的热爱,激发了对艺术的灵感。
二、大树底下,触摸最美好的回忆
学校的大树是学校文化的积淀,是学校历史的见证人。它是学校育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树立人”,对话大树的丰富经历
大树是一个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最有形的旁证。它犹如一个无言的长者用它的年轮诉说着它曾经见证过的风风雨雨,正是它见证了在这里发生的对个人来说经天纬地,对学校来说承前启后的大事;见证了无数学子从这里走出去驰骋天地、成就自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园丁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培育了许多未来的人才。也正是它用粗壮的枝干和无数的绿叶撑起了厚重和强大,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雄伟壮观,什么叫做奋发向上。
2.环境育人,延续大树的美好回忆
校园的大树下往往是学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期待,积极创造人树互动的平台。我们可以给大树挂上“功勋牌”,重点陈述大树的历史功绩和其麾下发生的故事,充实对大树的灵魂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在大树周围配备刻有棋盘的石桌、石凳,让学生一边与大树同呼吸一边切磋棋艺、启迪智慧;在大树旁培育一个诗意的紫藤架,在紫藤花开的春天触摸美丽,在绿荫如盖的夏日享受清凉,在藤铃叮当的金秋收获感动,在银装素裹的隆冬对话坚强。这样一来,在诗意徜徉的大树底下给人留下的一定是弥足珍贵的美好回忆。
三、大师麾下,聆听最经典的教诲
老师永远是学校软实力的主角和核心,学生正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口授相传延续着学校文化的灵魂和血脉。
1.“以人为镜”,汲取“先贤”的精神遗产
笔者所在的学校历史悠久,至今已经走过了260多个春秋。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伟大的时代,走出了不少名人,其中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地理学家竺国强,我国网络“传奇”开创者陈天桥等。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才故事,他们的人生阅历和人格魅力,对后来学子的立学成人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校史陈列室,通过浓缩的图片、文字展示、再现学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成为了学生接受爱校、树人教育的最好场所。
2.“名师立校”,打造开明的精英团队
名师对一所学校的引领和营销作用早已被实践证明。但走过自己,老师给我们的回忆大多不是某老师成绩教得有多好,更多的是老师对我们心灵塑造和灵魂洗涤的影响。笔者曾经在当地一个参与率颇高的论坛上看到一则帖子,一个家长问:某某学校哪个带班老师最好?跟帖的其中一个网友回答道:其实好老师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爱孩子、有耐心,适合你孩子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这是一个多么专业的回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其实学生们最有发言权,有个性的能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的老师是孩子们喜欢的,言语幽默亦师亦友的老师是孩子们喜欢的,时尚网络互为学生的老师是孩子们喜欢的。可见时尚、有爱心,懂得尊重和平等的教师团队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折射效应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深远的,他们的教诲一定是孩子们最难忘的记忆。
四、大家合力,发挥最给力的传承
学校文化影响的是每个师生,它是师生对学校血脉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们营销学校文化品牌,增强学校软实力。
1.创设载体,增强受体的角色认同
母校是你一天骂它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可见我们对自己的学校骨子里有一种爱在里面。学校是一个家,我们应该像家一样来经营学校,通过创设载体,增强学生对“主子”——母校的角色认同。
我们可以通过唱校歌,唱出学生的心声,唱出对母校的情思;读校史,阅读母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读出对母校的敬畏;知校友,了解知名校友的成长故事和不朽业绩,树立自己的理想。
2.记录记忆,拥抱深刻的成长经历
过去,我们对自己的学生时代的记忆全部浓缩在了一张毕业照里面。除此之外如果能有相对翔实的影像之类的记忆那该是对自己对母校多么有形有声的再现。如今条件变了,我们只要稍微用心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学校搞大型活动,邀请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参与,让家长记录下自己孩子的成长瞬间,同时对学校来说又何尝不是最给力的广告呢?每年的秋季运动会、春(秋)游,允许学生带摄影摄像设备,用自己的视角去记录本人和同伴的精彩表现和难忘瞬间,若干年后这一定会成为他一生情系母校的最有力情感纽带。
综上所述,决定一所学校品位的不是气派的楼宇和先进的设施,而是这所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只有把脉切入点,着力支撑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张力作用,才能使文化的红利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并通过他们的营销恩泽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