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兴义市委市政府将蔬菜产业明确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黔西南分中心项目建设的契机,竭力将兴义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主供基地县。面对机遇与挑战,认清当前兴义市蔬菜产业的现状,对于帮助我们厘清思路,补齐短板,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振兴
1 基本情况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按照“一稳两优三强”的发展思路,稳定粮食生产,做优中草药、茶叶品牌品质,做强 生态畜牧、蔬菜、精品果业等山地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规模 化标准化。市委市政府将蔬菜作为全市主导产业着力实施,切实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乡村振兴。
1.1蔬菜种植情况。兴义市蔬菜种植分布较广,除黄草、新泰街道外各乡镇(街道)几乎都有种植,种植传统和种植基础较好。目前,全市蔬菜规模种植主要集中在500亩以上坝区,由龙头企业入驻经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组织实施,规模化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全市“兴义白杆青菜”、“兴义生姜”、“兴义红皮大蒜”等蔬菜已通过农业部国家地理标识评审,全市农业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10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基地达88个。
1.2蔬菜龙头企业经营情况。兴义市共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48家,运行正常的有89家,涉及蔬菜的仅8家。公司种植的蔬菜除了通过“优菜优生活”生鲜直营店、黔农汇公司农产品配送中心等满足本地需要,同时销往广东、深圳等省外大中型城市,外销蔬菜严格按照“净菜”标准采收、分级后直接进入农超市场,利润可达20%以上。
1.32021年蔬菜种植计划。
2021年,全市计划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次以上,预计总产量达到64.9吨,带动农户7.2万户、21.6万人实现人均增收3935元,带动就业1800人,实现就业总收入4680万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将兴义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县。
2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市场发育不足。兴义市内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发育不成熟,全市经营蔬菜销售的各类市场80个,以零售市场占绝大多数,仅有吉祥农贸市场1家属于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占地面积37.25亩,市场内建有冷库1个,分设有白菜、杂菜、洋芋、本地蔬菜、干货等七个大区域,现有长期经营商户68户,每天批发量约200吨。
2.2产业化生产程度较低。由于兴义市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区,除11个500亩以上坝区外,其余可耕作土地较为分散,给规模化连片种植以及大型机械化耕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全市规模化蔬菜种植面积约1.2万亩,从种植总量上看,规模化蔬菜種植仅4.1万亩次,约占全市蔬菜种植亩次的11.88%,而农户或小生产经营主体约占88.12%。
2.3销售市场低利润薄。兴义市本地高端蔬菜市场尚未开发,市民购买蔬菜仍以市场小摊小贩为主,吉祥农贸市场批发的蔬菜主要销售到城区十个街道办的零售店面,经营企业缺乏外部市场开发意识和专业团队,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产销推广机制,经常在本地市场“兜圈子”,长期处于低端市场和薄利销售范围,甚至还受到云南富源等外地蔬菜的挤占。2019年外销蔬菜仅鸿鑫农业公司通过订单方式,销售北京、上海等地1.14万吨,销售量仅占全市蔬菜产量的1.78%。
3政策建议
3.1聚焦高端市场。从当前的消费需求来看,绿色、无污染等消费需求越来越高,蔬菜产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规模化不足转向商品化不足,必须围绕高端市场“深耕细作”,聚焦北上广、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邻近的重庆等省外大型市场,细分市场,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以高、中端市场为重点,在特色蔬菜、反季节蔬菜上下功夫,不简单追求产量最大,更追求经济价值最优。
3.2坚持走现代产业发展之路。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引进省外实力企业,健全规范、科学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借助更先进的销售理念、销售模式和销售平台,拓宽产品目标市场;加快现代农业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冷库冷链设施,解决暂存和运输问题,配套建设分级分拣车间,提高蔬菜分级分拣比例和商品化程度,促进产品增值减损,配套建设精深加工企业,拉长蔬菜产业链,提供产品附加值。
3.3强化品牌建设。坚持品牌化经营,以品牌为支撑,加大本地蔬菜商标注册力度,打造贵州高原兴义生态蔬菜领军品牌,探索通过“一县一品”的方式,着力打造一个蔬菜“大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经济效益。
3.4强化质量安全。坚持生态、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推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质量控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零容忍”。利用大数据优势,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大“两品一标”农产品的申报力度,扩大无公害产品品种和面积,实现蔬菜产业发展以精取胜、以质取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019.10.14《现代农业》)
[2]]都田媛 《锦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湖北大学学报》2018.6)
关键词:产业;振兴
1 基本情况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按照“一稳两优三强”的发展思路,稳定粮食生产,做优中草药、茶叶品牌品质,做强 生态畜牧、蔬菜、精品果业等山地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规模 化标准化。市委市政府将蔬菜作为全市主导产业着力实施,切实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乡村振兴。
1.1蔬菜种植情况。兴义市蔬菜种植分布较广,除黄草、新泰街道外各乡镇(街道)几乎都有种植,种植传统和种植基础较好。目前,全市蔬菜规模种植主要集中在500亩以上坝区,由龙头企业入驻经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组织实施,规模化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全市“兴义白杆青菜”、“兴义生姜”、“兴义红皮大蒜”等蔬菜已通过农业部国家地理标识评审,全市农业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10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基地达88个。
1.2蔬菜龙头企业经营情况。兴义市共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48家,运行正常的有89家,涉及蔬菜的仅8家。公司种植的蔬菜除了通过“优菜优生活”生鲜直营店、黔农汇公司农产品配送中心等满足本地需要,同时销往广东、深圳等省外大中型城市,外销蔬菜严格按照“净菜”标准采收、分级后直接进入农超市场,利润可达20%以上。
1.32021年蔬菜种植计划。
2021年,全市计划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次以上,预计总产量达到64.9吨,带动农户7.2万户、21.6万人实现人均增收3935元,带动就业1800人,实现就业总收入4680万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将兴义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县。
2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市场发育不足。兴义市内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发育不成熟,全市经营蔬菜销售的各类市场80个,以零售市场占绝大多数,仅有吉祥农贸市场1家属于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占地面积37.25亩,市场内建有冷库1个,分设有白菜、杂菜、洋芋、本地蔬菜、干货等七个大区域,现有长期经营商户68户,每天批发量约200吨。
2.2产业化生产程度较低。由于兴义市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区,除11个500亩以上坝区外,其余可耕作土地较为分散,给规模化连片种植以及大型机械化耕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全市规模化蔬菜种植面积约1.2万亩,从种植总量上看,规模化蔬菜種植仅4.1万亩次,约占全市蔬菜种植亩次的11.88%,而农户或小生产经营主体约占88.12%。
2.3销售市场低利润薄。兴义市本地高端蔬菜市场尚未开发,市民购买蔬菜仍以市场小摊小贩为主,吉祥农贸市场批发的蔬菜主要销售到城区十个街道办的零售店面,经营企业缺乏外部市场开发意识和专业团队,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产销推广机制,经常在本地市场“兜圈子”,长期处于低端市场和薄利销售范围,甚至还受到云南富源等外地蔬菜的挤占。2019年外销蔬菜仅鸿鑫农业公司通过订单方式,销售北京、上海等地1.14万吨,销售量仅占全市蔬菜产量的1.78%。
3政策建议
3.1聚焦高端市场。从当前的消费需求来看,绿色、无污染等消费需求越来越高,蔬菜产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规模化不足转向商品化不足,必须围绕高端市场“深耕细作”,聚焦北上广、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邻近的重庆等省外大型市场,细分市场,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以高、中端市场为重点,在特色蔬菜、反季节蔬菜上下功夫,不简单追求产量最大,更追求经济价值最优。
3.2坚持走现代产业发展之路。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引进省外实力企业,健全规范、科学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借助更先进的销售理念、销售模式和销售平台,拓宽产品目标市场;加快现代农业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冷库冷链设施,解决暂存和运输问题,配套建设分级分拣车间,提高蔬菜分级分拣比例和商品化程度,促进产品增值减损,配套建设精深加工企业,拉长蔬菜产业链,提供产品附加值。
3.3强化品牌建设。坚持品牌化经营,以品牌为支撑,加大本地蔬菜商标注册力度,打造贵州高原兴义生态蔬菜领军品牌,探索通过“一县一品”的方式,着力打造一个蔬菜“大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经济效益。
3.4强化质量安全。坚持生态、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推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质量控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零容忍”。利用大数据优势,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大“两品一标”农产品的申报力度,扩大无公害产品品种和面积,实现蔬菜产业发展以精取胜、以质取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019.10.14《现代农业》)
[2]]都田媛 《锦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湖北大学学报》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