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一直在聆听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编辑部收集的“读者评刊表”中,我们读到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大到如何办刊,小到栏目调整,每一条、每一句都充满了读者对杂志的关爱之情。这让我们在感动之余也掩卷长思,在《旅游纵览》编务会上,杂志社社长张德志反复强调:要倾听来自普通读者的声音,要和大家互动起来,保持刊物的活力。
  哈尔滨的姜明喜老师建议杂志社应经常召开通联会,以提高特约摄影师、撰稿人的素质。说得没错,作者队伍是极为重要的一支办刊力量,也是刊物与读者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多年来,作者团队热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功不可没。我们向你们表示感谢和敬意,也希望作者们更多地了解我刊的特色,提高自身素质,杂志社会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与作者队伍的沟通和培训。
  贵州的宁新华老师希望:长篇文章尽量减少,增大信息量。我们会注意,多发一些短小精悍的好文章。安徽的唐安泽老师建议刊登些当季的旅游摄影资讯。这点我们已经有了调整的计划。有的读者建议增加《编读往来》栏目页数。我们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并作了认真研究。作为和大家心连心的朋友,我们在编辑每一期杂志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过那么多的好文章要登,而杂志的篇幅又有限,只好在精益求精上多下功夫。安徽的汪华标老师希望多增加短途游、周边游的介绍。这个建议也很好,可惜汪华标老师的建议太短了,只有一句话,如果有什么好的方案,还请告诉我们。为广大喜欢生态、旅游、摄影的读者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云南的马彦老师问道,很少看到云南的优秀旅游文章,能考虑一下吗?我们说,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不过,希望云南的作者们多多投稿。还有的读者希望把刊登的“生态摄影家”的通讯地址告诉读者,以便及时联系、交流。这个建议也很好。今后,只要生态摄影家本人同意,我们会把通讯地址告诉大家的。
  令我们特别感动的,是在河南郑州曾担任了8年旅游杂志编辑的朱林老师,他在肯定了刊物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他建议刊物风格不要拘泥于传统规则,增加杂志的时尚性、丰富性和引领性,注重青年旅行者的需求。我们对这位多年来热心于旅游媒体行业的资深编辑表示由衷的敬意!并将按照您的建议尽快做出调整。
  一张张评刊表代表着读者们的千万颗心。心与心的对话产生了心与心的沟通,一本《旅游纵览》把心与心印到了一起,此时涌起的情意比亲人还要亲。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声音,我们一直在聆听!
  网友来信
  旅游纵览网,每天的牵挂
  2011年8月中旬的一天,在网上浏览,无意中看到了《旅游纵览》杂志有网络版的消息,便打开网站一看,界面宽松、大器,大智的简洁,色调和谐。从频道到栏目,有“关注”“主打”“专题”“摄影月赛”“征稿”“杂志”“专栏”“订阅”“栏目”“特约摄影师”“论坛”“电子杂志”等频道,频道下有着丰富的栏目。如“论坛”频道,设置了“在线投稿”“影赛专区”“生态视界”“风景如画”“人文纪实”“佳作推荐”,特别是还开通了“影友交流”栏目,这些对我这种喜欢发点自己平时拍的片子和交流探讨的网友找到了自己的所爱。从8月16日我在“影友论坛”上发第一个贴子到10月31日,我就发帖16篇。
  我与“旅游纵览网”结缘已经2年多了,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亲密朋友,我每天与它接触,上网看生态摄影作品,看生态旅游推荐文章,看旅游业动态资讯,与网友们讨论当季的最佳旅游目的地。我每天牵挂着它,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网友们走近“旅游纵览网”,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旅游纵览网”,在网站的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参与到《旅游纵览》杂志的作者队伍中来。
  ——张林伟
其他文献
加德满都  烈日下赤脚打电话的美女,估计只有尼泊尔才容易见!  加德满都大佛眼  持钵盂化缘是当地出家人的必修课。我很羡慕这位僧人的心态。  奇达旺  大象华丽的纹身是为旅游者准备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据说这些大象是从印度引进的。  奇达旺  背景里力大无比的大象是给游客们消遣的,当然剩下的力气活就只有自己亲力亲为喽!  奇达旺保护区  身着传统服饰的老奶奶坐在家门前的马路边,观察着来自世界不同地
期刊
⒈ 青海明珠  既然来到向往已久的青海湖,就不能不去二郎剑岛看一看。二郎剑蜿蜒深入青海湖,“直奔海腹而没”,因而又名“海带”,藏语称之为“朗千且瓦”,取一对象牙之意。这里有着丰富的草原、沙滩、动物等自然生态资源和民间文化活动,是青海湖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2. 二郎剑的传说  传说二郎神跑到西海边,饥肠辘辘,变作一老牧民,架起三块石头准备生火做饭。二郎神见海东边有一眼大泉,便跑去取水。但孙悟空在上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之所以能孕育出智慧生命并生机勃勃,离不开水的存在。地球上的淡水主要集中在江河、湖泊、冰川和地下储水层。江河是地球的“血脉循环系统”,也是人类生态文明的摇篮。  “龙行一步,百草沾恩”,正是奔流不息的江河,冲开了天地洪荒,繁衍了世间万物。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江河结构及其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民族受黄河、长江无私之哺育,才会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人类四
期刊
相机:Canon EOS-1D X 感光度:ISO 125° 快门速度:1/83秒  光圈:f/8 焦距:28毫米 曝光补偿:-0.3  “美好的风景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然而真正的美丽往往就在不经意间,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生的。保持美好的愿望总会有收获。”  ——高云飞创作感言  来尼泊尔,可做的、可看的很多,但真正最吸引全世界各地游客的是徒步。这个国家南低北高,低的地方海拔只有100米,而高的地
期刊
今年是农历蛇年,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野生动物——蛇。而我不仅想到了蛇,还想起了神秘的蛇岛,于是就产生了探秘蛇岛的想法。今年8月,我来到了大连市旅顺口区的蛇岛参观考察。  据说全世界有七大神秘蛇岛,大连蛇岛就是其中之一。大连蛇岛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渤海中,离大陆最近距离5.3海里,面积0.73平方千米,行政区划隶属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站在旅顺口区的老铁山上远眺,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中,有一座呈不规则形状
期刊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冷”和“热”的概念都是越往高的地方越冷,比如珠穆朗玛峰;越往地下走越热,比如火红的岩浆火山口内、矿井之下直至地核。说到冰原也是立即想到南极、北极那绵延千里的冰盖。但是谁能想到在地处内陆的山西吕梁山脉之下却隐藏有一座巨大的天然冰库——它就是位于山西忻州宁武县管涔山深处的“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距管涔山主峰芦芽山约30公里,海拔2300米,现已被开发成旅游区。洞口被修成防空洞
期刊
前几天和同事去贵州进行了次“喀斯特洞穴游”,被眼前美景完全迷住的同时也让我对“洞穴”这个旅游项目充满了兴趣。洞内恰似一方隐匿的世界,隔绝了外界的变化,保持着自己的步调,短短几百米,峰回水转,一弯一拐,入眼的风景各不相同。流年匆匆过,洞里留什么?  洞穴旅游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旅游形式之一,徐霞客游历中国写出《徐霞客游记》之后,洞穴便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事物之一。  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被称为洞穴。它的
期刊
蓬莱,风光优美,适宜人居。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海相偎,绿树丛荫,细浪白沙,气候舒适,每年吸引500多万中外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著名的名胜风景区有蓬莱阁、三仙山、八仙过海口(又称八仙渡)、海洋极地世界、田横山、戚继光故里、韩菲乐园等。  为了让更多的旅游爱好者了解蓬莱、感知蓬莱、走进蓬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蓬莱市人民政府主办,《旅游纵览》杂志社、《中国摄影家》杂志社、蓬莱旅游度假区管委协办,
期刊
地球上71%的面积被海洋的蓝色所覆盖,而未被淹没的陆地地表,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及主要的活动场所。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丰富多样的地貌和地质环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地表色彩。  这些丰富的色彩,组合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抽象派”绘画,不需要煞费苦心的营造与烘托,一切就那么自然,那么谐调。  这种感觉在乘坐飞机时最为强烈。尤其是飞越我国甘肃的丹霞地貌区时,透过舷窗,你会看到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
期刊
我有一帮搞摄影的朋友,常年驻守在河北省最北部的塞外高原塞罕坝上。在这块让中外影人出好作品、眷恋一生的创作沃土上,他们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条件下默默创作着,我称其为“塞罕影人”。  与饱览名山大川的摄影家和用镜头剖解人间万象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相比,赛罕影人创作的土壤仅仅是这块140万亩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地方;没有昂贵的摄影器材,有的只是与冰雪天气抗争的热情,用倾其所能的投资记录了塞罕坝成长的每一个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