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多元化趋势,使得众多企业纷纷借鉴、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丰富自己的企业文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我们转变固有的陈旧思想和理论,因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上是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的新规则的形成过程。如果不能形成与新规则相适应的新理念和新思想,那么,建立现代企业就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是非理念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是非明确、爱憎分明”的优良品格,并不断地加以传承和发扬。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绝对化的“是非”理念。凡事都要界定对与错、是与非,是人都要分出好与坏。最高指示、上级文件、领导批示、名人引言、历史典故、样板经验等等,均成为辨别是非的试金石。“是”乃真理,必须遵循;“非”乃禁区,必须远离。今天推行某种经验,后天学习某种做法……多少历史的经验,多少历史的教训。
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企、讲究规矩、严肃制度已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信条。殊不知,以规矩而著称的美国通用公司(GE),正是由第八任首席执行官韦尔奇顶着10余万职工的强烈不满,依靠打破规矩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终使通用企业挺立于世界500强而毫不动摇。
转变绝对化的“是非”理念,并非放弃是非,而是应该更系统地评价、审视我们的行为,穿透传统的直线性的心智模式,建立开放的容错环境。为此,企业应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扩散性思维模式,规矩要讲,但万不可将其作为禁锢思维的桎梏,否则永远不会有创新和发展;二是注重“适用性”,真正适用于自身的才是最好的;三是强调时空观念,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历史上的规矩有可能成为今天的障碍;历史上的真理在今天可能是谬误;他人成功的经验可能成为你失败的教训。
二、价值理念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有价的,而且每个人因先天智商、受教育程度、工作和社会经验、专业类别和深度等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劳动价值上的差异以及市场供需反映出的价值外在表现的价格上的差异。
追求高价值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本能,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第一要素。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里,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还是要依靠人的能力和智慧。
衡量和体现人才价值的有效途径,是更多地采用市场规则在交换中得以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得以升华。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才价值得以体现的过程。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为企业做贡献。同时,还要保持人才价值的持续释放。另外,人才作为一种社会型资源,并不是哪一个组织、哪一家企业所独有的,也具有流动性的特征。所以,面对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流失、跳槽,企业需要做的是将自身改造成梧桐树,而不能一味怪罪员工对企业不忠诚。有时候,跳槽也是人才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现实选择。
三、财富理念
提及钱,很多人会想起这样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的确,小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国家与社会的进步,无一不需要钱。对于企业来说,追逐金钱或者说效益最大化恰恰是最根本的目标。
但关键是,我们要对财富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有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理解和认识,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财富本身没有是非之分,更没有罪与非罪之嫌。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逐利是它的本能。事实证明,纯粹意义上的社会公益企业是不存在的。但处于社会发展环境中的企业必须承担起自身必要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同样是毫无疑问的。
四、规则理念
笼统地说,法律、法规、制度均可称为规则。规则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它必须经过实际运行才能逐步形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操作大中型企业运用规则尤为重要。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七人分粥”案例: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七个人生存的唯一食品来源是特定容器里的粥。于是,如何获取生命维系所需要的粥就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他们先后采取了如下方法:指定人分——权力导致腐败,分粥之人多吃多占;轮流分——轮到谁谁可多享用,资源浪费,饱饥不均;选公平者分——机制不好,好人也会变坏;建立执行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轮流分,但分粥者最后获取——效果不错。
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深刻领悟到:一个好的政策、规则比其他更为重要。管理者亟待建立起“规则”理念,并学会如何运用规则、不断完善规则,这是我们所欠缺的,也是操作一个现代大中型企业所必需的。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会遇到更多诸如诚信、价格、环保等方面的规则,这也是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
五、执行理念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落实和执行。《致加西亚的信》这本风靡全球的小册子向人们揭示了执行力的真谛,引发了对执行力问题的思考,更加深了人们对执行力的理解。它向人们讲述了一则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没有人知道加西亚的确切地点,无法带信给他。有人向总统推荐了一个名叫罗文的人,说他可以找到加西亚。于是,总统就把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究竟是如何徒步穿越丛林,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们并不知晓。大家只知道一点:罗文接过信后,没有问加西亚的地址,没有问寻找加西亚的途径,只怀揣着一个任务、一个目标——把信送给加西亚就上路了。
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难题,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应该像送信人罗文那样,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去做事、去落实、去执行。
六、危机理念
美国当代思想先锋斯宾基·约翰逊的力作——《谁动了我的奶酪》,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变化与危机的故事。故事中的两只小老鼠(嗅嗅和聪聪)和两个聪明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和危机所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如何面对改变、如何应对危机。
在这个“变是永恒”的时代,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从而导致危机无处不在。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在居安思危、居危思进中推进自己的事业不断前进。张瑞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使海尔文化和海尔产品享誉中外;比尔·盖茨的“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使其雄霸世界首富多年;小天鹅的“末日管理法”,使她在沼泽地里一飞冲天……凡此种种,无不证明一个真谛:直面现实危机,树立危机理念,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门必修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诚如斯言。
七、完美理念
如果任何企业或个人将完美作为近期乃至眼前追求的目标,那是不现实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完美是一种理想主义状态,更是一种奢望。无数企业就是为此而衰败的:他们要把握和抓住市场中的一切机会,到头来却一个也没抓住;“东方不亮西方亮、灭了南方有北方”,多元化经营不断搞大,企业规模迅速与国际接轨以实现规模效益,到头来的结局却是企业迅速倒闭、东西南北全部黑暗。
因此,我们必须迅速从完美主义的陷阱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特定阶段、特定环境相适应的新理念。诸如:做好一件事比做好几件事更容易,也更容易成功;一个专注的平凡人比一个精力分散的天才更有成就;同时抓两只兔子的人最后一只也抓不到……
八、80/20理念
80/20理念的理论支柱是:少数重要因素原则。日本企业早在五、六十年代便开始运用这一原则,在众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这一原则也被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广泛借鉴。一个国家20%人口占有其80%的财产,一个企业20%的人才创造了80%的成果,20%的资源带来了80%的效益。这些概率的分布并不是偶然的。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于那些事无巨细的琐碎事务,要解决和处理最重要的20%的事务,而将80%的非重要非紧迫事务该授权的授权,该缓解的缓解。事事都想自己做,结果必然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人人都想自己管,结果谁也管不好;企业人人是栋梁材,结果人人都不能成为栋梁;齐抓共管的结果是无人负责,谁都不管。只有首先建立起80/20理念,才有可能实现合理的授权,形成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九、共赢理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念,你死我活的拳击式竞争已经落伍,取而代之的是携手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共赢理念涵盖了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四个层面。“诸利并取则诸敌并树,诸敌并树则诸利并失;取一利而留他利,则诸友并存,诸友并存则诸利并在。”“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我利相当,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这就说明,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共赢经济。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要想建立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倡导和树立共赢理念是先决条件。
实现共赢,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精明、开明和文明;实现共赢,要学会与合作方换位思考,替对方算账;实现共赢,要尊重合作方的要求,努力做到“灵敏、灵活、精确、经济”,达到双方的价值提升和协调发展。共赢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磁场”,能够把供应经销商、消费者、员工及社会各方凝聚到企业这个“磁场”中,形成企业卓越经营与发展合力,并实现卓越绩效。
十、学习理念
倡导学习理念、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障,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保障。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他认为,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架构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化,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组织一般应包括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学习能够使人进步,企业也同样需要不断地学习。要从制度上鼓励全体员工不断学习,注重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只有不断学习,企业才能不断成长,现代企业制度才会愈加稳固。
一、是非理念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是非明确、爱憎分明”的优良品格,并不断地加以传承和发扬。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绝对化的“是非”理念。凡事都要界定对与错、是与非,是人都要分出好与坏。最高指示、上级文件、领导批示、名人引言、历史典故、样板经验等等,均成为辨别是非的试金石。“是”乃真理,必须遵循;“非”乃禁区,必须远离。今天推行某种经验,后天学习某种做法……多少历史的经验,多少历史的教训。
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企、讲究规矩、严肃制度已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信条。殊不知,以规矩而著称的美国通用公司(GE),正是由第八任首席执行官韦尔奇顶着10余万职工的强烈不满,依靠打破规矩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终使通用企业挺立于世界500强而毫不动摇。
转变绝对化的“是非”理念,并非放弃是非,而是应该更系统地评价、审视我们的行为,穿透传统的直线性的心智模式,建立开放的容错环境。为此,企业应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扩散性思维模式,规矩要讲,但万不可将其作为禁锢思维的桎梏,否则永远不会有创新和发展;二是注重“适用性”,真正适用于自身的才是最好的;三是强调时空观念,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历史上的规矩有可能成为今天的障碍;历史上的真理在今天可能是谬误;他人成功的经验可能成为你失败的教训。
二、价值理念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有价的,而且每个人因先天智商、受教育程度、工作和社会经验、专业类别和深度等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劳动价值上的差异以及市场供需反映出的价值外在表现的价格上的差异。
追求高价值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本能,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第一要素。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里,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还是要依靠人的能力和智慧。
衡量和体现人才价值的有效途径,是更多地采用市场规则在交换中得以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得以升华。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才价值得以体现的过程。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为企业做贡献。同时,还要保持人才价值的持续释放。另外,人才作为一种社会型资源,并不是哪一个组织、哪一家企业所独有的,也具有流动性的特征。所以,面对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流失、跳槽,企业需要做的是将自身改造成梧桐树,而不能一味怪罪员工对企业不忠诚。有时候,跳槽也是人才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现实选择。
三、财富理念
提及钱,很多人会想起这样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的确,小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国家与社会的进步,无一不需要钱。对于企业来说,追逐金钱或者说效益最大化恰恰是最根本的目标。
但关键是,我们要对财富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有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理解和认识,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财富本身没有是非之分,更没有罪与非罪之嫌。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逐利是它的本能。事实证明,纯粹意义上的社会公益企业是不存在的。但处于社会发展环境中的企业必须承担起自身必要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同样是毫无疑问的。
四、规则理念
笼统地说,法律、法规、制度均可称为规则。规则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它必须经过实际运行才能逐步形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操作大中型企业运用规则尤为重要。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七人分粥”案例: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七个人生存的唯一食品来源是特定容器里的粥。于是,如何获取生命维系所需要的粥就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他们先后采取了如下方法:指定人分——权力导致腐败,分粥之人多吃多占;轮流分——轮到谁谁可多享用,资源浪费,饱饥不均;选公平者分——机制不好,好人也会变坏;建立执行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轮流分,但分粥者最后获取——效果不错。
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深刻领悟到:一个好的政策、规则比其他更为重要。管理者亟待建立起“规则”理念,并学会如何运用规则、不断完善规则,这是我们所欠缺的,也是操作一个现代大中型企业所必需的。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会遇到更多诸如诚信、价格、环保等方面的规则,这也是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
五、执行理念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落实和执行。《致加西亚的信》这本风靡全球的小册子向人们揭示了执行力的真谛,引发了对执行力问题的思考,更加深了人们对执行力的理解。它向人们讲述了一则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没有人知道加西亚的确切地点,无法带信给他。有人向总统推荐了一个名叫罗文的人,说他可以找到加西亚。于是,总统就把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究竟是如何徒步穿越丛林,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们并不知晓。大家只知道一点:罗文接过信后,没有问加西亚的地址,没有问寻找加西亚的途径,只怀揣着一个任务、一个目标——把信送给加西亚就上路了。
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难题,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应该像送信人罗文那样,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去做事、去落实、去执行。
六、危机理念
美国当代思想先锋斯宾基·约翰逊的力作——《谁动了我的奶酪》,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变化与危机的故事。故事中的两只小老鼠(嗅嗅和聪聪)和两个聪明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和危机所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如何面对改变、如何应对危机。
在这个“变是永恒”的时代,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从而导致危机无处不在。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在居安思危、居危思进中推进自己的事业不断前进。张瑞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使海尔文化和海尔产品享誉中外;比尔·盖茨的“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使其雄霸世界首富多年;小天鹅的“末日管理法”,使她在沼泽地里一飞冲天……凡此种种,无不证明一个真谛:直面现实危机,树立危机理念,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门必修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诚如斯言。
七、完美理念
如果任何企业或个人将完美作为近期乃至眼前追求的目标,那是不现实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完美是一种理想主义状态,更是一种奢望。无数企业就是为此而衰败的:他们要把握和抓住市场中的一切机会,到头来却一个也没抓住;“东方不亮西方亮、灭了南方有北方”,多元化经营不断搞大,企业规模迅速与国际接轨以实现规模效益,到头来的结局却是企业迅速倒闭、东西南北全部黑暗。
因此,我们必须迅速从完美主义的陷阱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特定阶段、特定环境相适应的新理念。诸如:做好一件事比做好几件事更容易,也更容易成功;一个专注的平凡人比一个精力分散的天才更有成就;同时抓两只兔子的人最后一只也抓不到……
八、80/20理念
80/20理念的理论支柱是:少数重要因素原则。日本企业早在五、六十年代便开始运用这一原则,在众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这一原则也被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广泛借鉴。一个国家20%人口占有其80%的财产,一个企业20%的人才创造了80%的成果,20%的资源带来了80%的效益。这些概率的分布并不是偶然的。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于那些事无巨细的琐碎事务,要解决和处理最重要的20%的事务,而将80%的非重要非紧迫事务该授权的授权,该缓解的缓解。事事都想自己做,结果必然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人人都想自己管,结果谁也管不好;企业人人是栋梁材,结果人人都不能成为栋梁;齐抓共管的结果是无人负责,谁都不管。只有首先建立起80/20理念,才有可能实现合理的授权,形成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九、共赢理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念,你死我活的拳击式竞争已经落伍,取而代之的是携手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共赢理念涵盖了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四个层面。“诸利并取则诸敌并树,诸敌并树则诸利并失;取一利而留他利,则诸友并存,诸友并存则诸利并在。”“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我利相当,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这就说明,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共赢经济。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要想建立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倡导和树立共赢理念是先决条件。
实现共赢,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精明、开明和文明;实现共赢,要学会与合作方换位思考,替对方算账;实现共赢,要尊重合作方的要求,努力做到“灵敏、灵活、精确、经济”,达到双方的价值提升和协调发展。共赢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磁场”,能够把供应经销商、消费者、员工及社会各方凝聚到企业这个“磁场”中,形成企业卓越经营与发展合力,并实现卓越绩效。
十、学习理念
倡导学习理念、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障,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保障。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他认为,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架构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化,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组织一般应包括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学习能够使人进步,企业也同样需要不断地学习。要从制度上鼓励全体员工不断学习,注重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只有不断学习,企业才能不断成长,现代企业制度才会愈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