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迅速起步和崛起,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我国的物流教育专业人才模式不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又面临一次新的改革,如何促使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进行课程改革的原因分析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專业的重点核心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仓储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仓储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分类仓储的方法及工艺以及设备的使用知识结构涉及面比较广,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学生对很多仓储设备的认识及使用很难把握,因此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不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大部分教师采用了许多学生不喜欢的讲授法,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以考试为向导,以教材为依据,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检测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检测出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情况。
1.2课程内容与实训实习脱节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实习,而没有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习内容只是为理论知识服务,而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使学生掌握了一些仓储活动中的一些基本技能,但最终也很难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
1.3课程教学配套资源匮乏
目前的仓储与配送教材理论性过强,没有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技能训练,学习期间,学生可利用的校内校外资源比较匮乏,而我们的老师为上一节课,要花很多时间做一个网站,上完课之后,又兴师动众地将教室布置成企业实景,将桌子摆成货架,搜集物品,上完课之后又在第一时间将其拆除还原整个教室的原样。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固然值得提倡和学习,可是它们有没有可持续性,更多是时候它成为一个瞬间尝试仅仅停留在表面。
1.4教学改革缺少强大支持
我们目前还无法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实景观摩,无法使学生在一个实训基地进行每个岗位的综合实训。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在实践中教学,有效的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是需要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的强大支持的。
2.职业学校物流管理课程改革目标
在课程建设上应打破传统的注重理论系统,知识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一线培养生产操作和管理人员”的高职办学方针,以仓储配送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使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根据物流行业对仓储配送岗位人才的需求,“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具体管理岗位有仓储主管、配货主管、运输调度主管等;仓储岗位有安全质量检验员、仓储收货理货管理员、仓储备管理员、仓储保管员、仓储成本核算员等;配送岗位有配送管理员、运输调度员等。围绕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一品德、二基础、三能力、四证书。
3.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
3.1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
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相应地对老师和教材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水平,教师在拥有完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把握的同时,时刻关注理论前沿,掌握最新理论动态,而且还要善于将书本中的论知识与现实中物流中的仓储与配送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要求有多元化的教材体系与其相适应,我们要改变一本教材用到底的现状,针对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应该不仅具有基础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还应该兼备一定的强化实训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及学生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物流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增设实训项目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趋于合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促使该课程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2教学方法要多样
教学中应该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热点 难点问题入手,将探究式 启发式案例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课堂上要多进行师生讨论,把枯燥的理论讲解转为活跃的讨论研究 ,做到以点带面 课外指导应该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组织学生课外研讨批改学生的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 ,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点面结合 使学生通过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为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3教学手段要先进
高职的人才培养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为此,要积极挖掘现有教学资源潜力,建立由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的跨时空现代教育技术体系等构成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系统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的声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 生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教学具有可重复再现的特点,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适应学生的差异,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定进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特别是在进行操作技能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效能,对加快操作技能的训练速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对实践要求很高的物流行业,专业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更要有丰富的企业实际专业工作经历与管理操作经验。新聘教师不仅要求其专业背景和学历,更注重其实际企业工作经历。
教师必须参加一体化教学法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建立物流企业挂职与联系制度,每位专业教师轮流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并要求每位教师与相对应的物流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结合教学需要定期到企业调研,教学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按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实现从教师到教练的身份转变;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和企业的活动,例如,广东省成立的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物流行业的专题会议,教师专业能力从中得到了不断提升和锻炼;建立一套有利于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教学工作质量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日常工作和管理将各项专业建设方案转化为教学成果。实践证明,一支过硬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搞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他们在一体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就业指导,技能竞赛等科研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推动专业建设向前发展。
物流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符合现代教学、生产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摸索和探讨。 [科]
1.进行课程改革的原因分析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專业的重点核心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仓储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仓储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分类仓储的方法及工艺以及设备的使用知识结构涉及面比较广,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学生对很多仓储设备的认识及使用很难把握,因此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不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大部分教师采用了许多学生不喜欢的讲授法,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以考试为向导,以教材为依据,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检测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检测出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情况。
1.2课程内容与实训实习脱节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实习,而没有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习内容只是为理论知识服务,而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使学生掌握了一些仓储活动中的一些基本技能,但最终也很难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
1.3课程教学配套资源匮乏
目前的仓储与配送教材理论性过强,没有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技能训练,学习期间,学生可利用的校内校外资源比较匮乏,而我们的老师为上一节课,要花很多时间做一个网站,上完课之后,又兴师动众地将教室布置成企业实景,将桌子摆成货架,搜集物品,上完课之后又在第一时间将其拆除还原整个教室的原样。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固然值得提倡和学习,可是它们有没有可持续性,更多是时候它成为一个瞬间尝试仅仅停留在表面。
1.4教学改革缺少强大支持
我们目前还无法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实景观摩,无法使学生在一个实训基地进行每个岗位的综合实训。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在实践中教学,有效的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是需要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的强大支持的。
2.职业学校物流管理课程改革目标
在课程建设上应打破传统的注重理论系统,知识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一线培养生产操作和管理人员”的高职办学方针,以仓储配送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使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根据物流行业对仓储配送岗位人才的需求,“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具体管理岗位有仓储主管、配货主管、运输调度主管等;仓储岗位有安全质量检验员、仓储收货理货管理员、仓储备管理员、仓储保管员、仓储成本核算员等;配送岗位有配送管理员、运输调度员等。围绕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一品德、二基础、三能力、四证书。
3.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
3.1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
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相应地对老师和教材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水平,教师在拥有完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把握的同时,时刻关注理论前沿,掌握最新理论动态,而且还要善于将书本中的论知识与现实中物流中的仓储与配送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要求有多元化的教材体系与其相适应,我们要改变一本教材用到底的现状,针对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应该不仅具有基础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还应该兼备一定的强化实训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及学生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物流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增设实训项目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趋于合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促使该课程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2教学方法要多样
教学中应该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热点 难点问题入手,将探究式 启发式案例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课堂上要多进行师生讨论,把枯燥的理论讲解转为活跃的讨论研究 ,做到以点带面 课外指导应该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组织学生课外研讨批改学生的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 ,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点面结合 使学生通过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为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3教学手段要先进
高职的人才培养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为此,要积极挖掘现有教学资源潜力,建立由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的跨时空现代教育技术体系等构成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系统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的声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 生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教学具有可重复再现的特点,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适应学生的差异,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定进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特别是在进行操作技能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效能,对加快操作技能的训练速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对实践要求很高的物流行业,专业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更要有丰富的企业实际专业工作经历与管理操作经验。新聘教师不仅要求其专业背景和学历,更注重其实际企业工作经历。
教师必须参加一体化教学法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建立物流企业挂职与联系制度,每位专业教师轮流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并要求每位教师与相对应的物流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结合教学需要定期到企业调研,教学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按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实现从教师到教练的身份转变;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和企业的活动,例如,广东省成立的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物流行业的专题会议,教师专业能力从中得到了不断提升和锻炼;建立一套有利于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教学工作质量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日常工作和管理将各项专业建设方案转化为教学成果。实践证明,一支过硬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搞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他们在一体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就业指导,技能竞赛等科研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推动专业建设向前发展。
物流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符合现代教学、生产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摸索和探讨。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