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外交的勃兴及其发展困境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世界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事国际事务的政治行为主体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非官方的跨国行为体和次国家行为体在外交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特别是民间外交呈现出强劲发展的状态。所谓“民间外交”是指“在复杂多元的国际社会中,由不具有国家外交正式资格的法人组织或自然人为本国国家利益、本国官方外交目标或补充官方外交行为不足或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利益而主动进行的对外交往或交涉活动。”
  
  民間外交勃兴的原因
  
  冷战后民间外交的兴盛,是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所引起的,其中既有国际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官方外交的主观需要;既有历史的经验,也有现实的理论基础。
  首先,国际政治民主化促进了民间外交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国在相互交往中加强协调合作,并通过国际组织按照国际惯例、国际规则解决彼此间的合作和争端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终伴有文化渗透、制度移植等现象,以及与其发展进程相适应的政治变迁,这就使世界形成一个超越国界的“社会世界”。“社会世界”的本质是公民社会在全球的拓展,它容纳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国际行为体,推动着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国际政治民主化反过来又使新的“文化”、身份和民间力量进入了以前封闭的国际政治体系,以往参与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国家主体越来越多地被非国家主体补充或代替。这一切使民间外交作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对国家间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其次,弥补外交工作中“政府失灵”的需要。所谓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的那样“有效”。为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就要发展由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构成的“第三部门”来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民间外交的出现也有着“政府失灵”的动因:一是对于某些国际敏感的问题,官方来应对处理常常比较尴尬,进退空间不大;二是对一些长期性、全局性问题,政府功能有限,要长期跟踪应对,能力存在不足。这些问题通过民间外交来解决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低风险性,进退自如,也不影响政府形象和国家声誉。因此,民间外交的发展是对官方外交不足的弥补,既是一种“制度需求”,也是一种实际需要。
  再次,国际关系的“相互依存”论为民间外交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趋势增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基欧汉和奈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理论,并把“社会之间的多渠道联系”视为复合相互依赖的首要特征,并强调要充分重视国与国之间多渠道的沟通、联系。而民间外交正是其中一个独特而又重要的渠道。这样,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就为民间外交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促使民间外交得到快速发展。
  另外,各国的外交实践提供了历史经验并打下了民间外交发展的基础。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先后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民间或半官方的外交行动。中国也曾开展“人民外交”,打破了西方阵营的封锁和遏制。这些外交实践尽管具有一定的官方色彩,有时甚至还是在官方的主导下进行的,但毕竟具有了民间外交的雏形,开启了民间外交的先河,为冷战结束后民间外交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推动了民间外交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问题也不断出现,其解决不仅需要多国的参与、合作,更需要参加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这就为非官方人士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机会;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也使“全球治理”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而经济和技术进步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又加速了这种可能向现实的转化,推动了民间外交的发展。
  
  民间外交的作用
  
  民间外交以非政府组织或个人为外交行为主体,因而具有广泛的参与性、高度的稳定性、较低的风险性以及途径的多样性、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民间外交在当今的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破解官方外交面临的难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代世界,国家利益的多元化使各国相互依赖越来越深,国家关系进入了既互相借重又互相制衡、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竞争的新时期,呈现出即使亲密的伙伴之间也有利益冲突、传统的对手之间也存在利益合作的局面。尤其在国家利益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出于稳定国际关系大局的考虑,各个国家大多采取官方外交“斗而不破”的策略,转而借助于民间外交的渠道,利用民间的力量来做一些官方不能做或不便于做的事情,说一些官方不能说或不便于说的话语,既实现了战略目标,又掩盖了政府的作用,巧妙地破解了官方外交面临的难题。
  第二,避免外交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在现实生活中,主权国家作为最重要的行为体,其外交活动主要通过决策者的决策表现出来。而决策者由于各种因素,包括决策者的认知与个性因素、有限理性因素、决策任务的特性以及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等,都会造成决策者产生错误的知觉并进一步做出错误的外交决策,进一步引发矛盾对抗升级,甚至造成双方无法克服的“安全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外交可以充当政府私人代表的角色,投石问路,开诚布公地阐述各自政府的政策意向,交流各自的立场观点,共同审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各种方案,试探各自政策的可行性和对彼此政策的可接受程度,并将情况迅速反馈到最高决策层,避免政府外交决策出现失误。
  第三,有利于各国扩大信任和加强合作。民间外交能够在国家之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渠道,使各国的工商界、文化界以及民间其他阶层开展平等的对话,加强彼此的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弥补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所造成的理解鸿沟,扩大信任,加强合作。中国曾经采用“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围棋外交”等,都在推动中外交流、扩大信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有利于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在现时代的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所应该具有的良好精神面貌与政治声誉,其本质是国际社会对一国国际行为普遍的评价。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既依靠国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也依靠官方通过公共外交有意识地塑造,更要依靠民间外交“润物细无声”、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在某种程度上,民间外交在塑造国家形象上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民间外交发展的困境
  
  伴随着国际政治民主化而勃兴的民间外交,促进了外交事务由单纯的政府间接触向民众更广泛参与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进步并没有排除国家主权的基石作用和政府在外交事务中的中心地位。原因在于,在当代条件下,主权国家的政府是政治体系中唯一可以和其他国家达成协议、签订条约的行为主体;同时,“外交无小事”、“外交需要授权”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因此,民间外交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困境。
  第一,民间外交的非正式身份限制了它的发展。民间外交尽管能够在不同事务、不同层次上影响政府和官方的外交决策,但一般情况下却无法直接制定外交政策,甚至在影响外交决策这一环节也经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实际操作中大打折扣。主要原因就在于民间外交的非官方身份,因为其参与者大多来自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各种利益集团、学术研究机构、企业界甚至是个体的公民,其所表达的意见或建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仅仅是发挥供外交决策者参考的作用,这就造成民间外交在许多场合只是充当了政府“传声筒”的作用,因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第二,外交信息的非对称性也限制了民间外交的发展。民间外交因其参与者本身限制,其在参与过程中,往往不能像官方或政府那样有各种信息来源,可以掌握全面、最新的信息,这就影响了其对外交全局性的把握,使其只能在某一项具体的事务或某一个领域等微觀的层面上发挥作用,无形中限制了它的发展。
  第三,民间外交的非制度性安排也限制了它的发展。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民间外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除了极少数国家有一些制度性的参与机制外(如美国),大多数国家的民间外交都处于放任自流或近似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和理性的制度性安排,许多国家政府重视民间外交的作用也往往是出于应一时之急,解一时之困的思路。这种政府与社会之间缺乏制度性安排和互动的局面,也影响了民间外交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缺乏支持后援机构也限制了民间外交的发展。民间外交要进一步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发展,一方面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还要有非政府的后援机构,主要包括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充足的资金和经费可以保障民间外交正常有序地进行;非政府的后援研究机构可以对民间外交的实践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存在的差距,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可以加强对民间外交的组织建设,进行外交业务的培训指导,保证从事民间外交的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是,民间外交现实的情况往往是要么缺乏经费,要么没有后援机构,要么两者都不足;所开展的民间外交也是为了解决当下遇到的具体问题而临时凑钱拉人,待问题解决,外交活动也随之结束。这种情况也极大地制约了民间外交的发展。
  
  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国际社会中民间外交的蓬勃发展,对中国的外交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中国倡导建设的“和谐世界”离不开“和谐外交”的作用。“和谐外交”就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国际关系,建立一个全人类利益至上的国际秩序,并非官方外交所能独自实现的,也需要民间社会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民间外交可以为各国达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建立和谐的国际秩序起到更大的作用。第二,中国在现时代的“大国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中国威胁论”的猜疑,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民间的解释、争辩,在特定情形下,往往比官方的渠道更为有效。第三,对国际上那些不友好,肆意攻击中国政府的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需要进行反制性的回击时,民间外交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中国的民间外交在目前阶段要破解发展难题,促进民间外交健康发展,使民间外交在对外关系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重视民间外交。随着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官方的精英外交不断得到民间外交的补充,同时外交过程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和透明化,公众对外交的了解、参与热情也大为增加,使政府面临着“双重博弈”的局面(即对外谈判、讨价还价与对内协商、反复统筹)。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民间外交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看到民间外交发展的巨大潜力,认识到民间外交的低风险性和灵活性,坚持“以官带民,官民并举”的方针并赋予其新的内涵,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以民间的力量诠释“和谐世界”的丰富内涵。
  其次,对民间外交进行制度性的安排。明确民间外交在国家外交轨道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专门机构,对民间外交进行指导、规划和统一的管理;确定民间外交在不同形势、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战略性目标,落实民间外交实施的具体途径; 建立民间外交的支持研究机构,落实民间外交的经费来源和用途,充分发挥国内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的资源,积极开展民间外交的研究,加强对参与民间外交人员的培训;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形成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国内民间社团组织的发展,壮大民间外交参与的基础。
  再次,鼓励中国民间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民间力量来展示中国开放、友好、合作的新形象。
  (作者系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政教部教授)
  (责任编辑:李瑞蔚)
其他文献
细德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西南边的次仁玛神山脚下。摄影/刘蜀雯  “我已经80多岁了,还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这里,现在更是什么都不缺,无须再像从前那样为生活奔波了。”在我回到家乡采访时,82岁的赤列老人这样对我说。  赤列老人是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细德村多岗组人,老人一生没有出过远门,却用他一生的时间坚守和见证着养育他的故土。对于赤列老人来说,细德村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细德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
马镇朗马村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正在进行开耕仪式开耕仪式结束后,马镇朗巴村村民在田间挥洒糌粑,祈求风调雨顺德庆镇德庆村村民正在使用传统的二牛抬杠的方式下田耕第一犁  作为西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耕节”象征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  3月16日,藏历二月初三,藏历信息显示宜开耕。田地间,男人们开着拖拉机围成圈,流动旋转中下犁耕地,妇女们紧随其后不时撒着青稞种子。节日盛装、古老歌声、机器轰鸣,气氛喜
7月的苏州草木葱绿,骄阳似火。在太湖国际会议中心,第二届中非民间论坛隆重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中非民间论坛,来自中国和35个非洲国家的500多名民间组织、学术界、企业界、媒体代表和嘉宾欢聚一堂,围绕“民意沟通、民间友好、民生合作”的主题,通过全会和三个分论坛共同探讨“中非双赢的新思路”、“中非共促发展的新举措”和“中非民间交流的新形式”。作为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的两大正式配套活动之一,论坛
中国的石窟寺,是特定时代里的佛教艺术形式,它源于印度,经历东晋十六国的初步发展,北魏到唐朝的繁荣昌盛,延续至明清,其意义无须赘述。石窟寺集建筑、雕塑、文化、艺术、宗教等大成于一体,可谓历史文化的瑰宝。  与内地几大著名的古代佛教石窟寺相比,西藏石窟一直默默无闻。事实上,西藏石窟作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分外耀眼。其分布之密集,隐藏之深远,造像之生动,壁画之精美,风格之独特,现存规模之庞大,即使与传统的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时,远在成都的7岁孩童徐应龙尚不知,这场地震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为了躲地震,徐应龙要离开成都,远赴西藏投靠父亲,这是一家人的重要决定。第一次坐火车,顿顿不重样的盒饭,家之外的广阔世界,皆是7岁孩子难以拒绝的,他只感到无限的兴奋和满足。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之后,到了格尔木柳园,为了等进藏的大卡车,就地逗留。其间,徐应龙去了敦煌,多年后,他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世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远隔重洋,但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传说早在公元五世纪,就有中国僧人东渡墨西哥交流。中外文献还记载着明朝万历年间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往拉美,促进了中拉贸易往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中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持续稳步前行。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领域合作突飞猛进,成效显著,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高层交往,政治引领。中拉双方高层交往日益频繁,访华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元首、议长
阿旺晋美介绍着矿物颜料的色系演变  3月末的清晨,拉萨还有些春寒料峭的感觉。团结新村东门一条小巷子里,扎西彩虹唐卡颜料店早早开了门,店员扎西正在认真地擦拭着装满各式颜料和唐卡绘画工具的柜台。  我们在店里沉浸于丰富多彩的藏传颜料世界时,负责人阿旺晋美推门而入。刚年过六旬的他戴着一顶檐帽,裹着厚实的风衣,俨然一副儒雅学者的风貌。  阿旺晋美生于1957年,祖上是尼木人,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一直在自治区
成为尼木藏纸制作唯一的﹃活化石﹄不是没有缘由的,藏纸制作这门手艺,是次仁多布吉的家传技艺。他从十五岁开始接触藏纸制作,跟着父亲学习。如今,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他,依然在继续从事藏纸工艺,而他的两个儿子,格桑丹增与罗布琼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一天农耕收尾之际,  村民们赶着牛回家,黄昏的暮色  把雪拉村涂成一片金黄色。  穿过田埂,一棵熟透了的  苹果挂满枝丫的树底下,  就是次仁多布吉的家里了。  
2010年是中印两国建交60周年,也是从未涉足我国的印度同父圣雄甘地诞辰141周年。作为一个退休9年的外交老兵,欣慰的是,我的译作——甘地嫡孙拉吉莫汉·甘地教授撰写的《我的祖父圣雄甘地》(《The GoodBoatman,A Portrait 0fGandhi》)历经了长达7年的时间,2009年终于在北京面世。这不仅完成了我个人多年来的夙愿,也为推动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尽了自己的一点微力。
应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简称“政党会”)第七届大会组委会邀请,2012年11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率中共代表团出席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政党会第七届大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艾平、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等陪同参会。此访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亚洲各政党对中共十八大及中国未来的发展十分关注。  此时的阿塞拜疆劲风渐起,乍寒的天气更令人精神抖擞。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