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杂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代称杂技为“百戏”,隋唐称杂技为“散乐”,为区别于歌舞和杂剧,唐宋后称之为“杂技”。从古至今,杂技深受观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杂技表演艺术呈现出不断发展趋势,为观众展示出新的杂技节目。本文笔者将以当代杂技艺术所处的时代为出发点,介绍杂技艺术的特点,探究杂技艺术发展趋势,提出推动杂技艺术发展的几点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杂技艺术;时代;特点;
一、当代杂技艺术所处时代与特点
崇神时期、农神时期、文艺复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是世界文学艺术经历的几个时代。最初,人类处于崇神状态,主张人类的一切均由神赋予。农神时期出现于农业文明后,随后则是文艺复兴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受工业革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等方面逐渐发生着转变,促使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到来。现代主义发展时期较长,且涌现出大批成就非凡的艺术家。基于20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主义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当一个时代无法容纳前一个时代时,当一个时代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打破传统时,新的历史时期将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时期,以垂直根状的文化艺术形态为主,采用单一的传播方向,科技体征以印刷术和纸张为主要表现形式,文字是符合的代表,且知识分子是掌握话语权的主体。相较而言,后现代主义时期,以平面的文化艺术形态为主,采用互动交流的传播方式,科技体征以印刷术和电子媒体等为主要表现形式,文字和图像是符号的代表,且知识分子与观众共同掌握话语权。与此同时,基于后现代主义精神的逐渐扩大,文化艺术朝着多元化方向融合,促使各类艺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交叉时期是包括杂技艺术在内的艺术门类现所处的阶段。
基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交叉时期背景下,兼容性、通化力与广泛的参与性等成为杂技艺术的基本特点,是推动杂技表演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有效保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杂技艺术处于发展的兴盛时期,基于世界杂技艺术影响下,我国杂技转变了传统的技巧模式和表演模式,实现了杂技艺术的新发展,逐渐形成以杂技技巧为中心的综合艺术模式。目前,随着富含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的杂技主题晚会和杂技剧等的出现,致使杂技创作表演迈向繁荣阶段,为中国杂技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高峰奠定了基础。
二、杂技艺术发展趋势——创新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随之变化。在此背景下,为保证杂技艺术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杂技艺术,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求。
基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交叉时期下,人们的审美心理正朝着深层性、敏感性以及丰富性方向发展,杂技艺术如何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成为相关人员探究的重点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跨国资本和高新技术不断引入中国市场,加之互联网和通讯方式的迅猛发展,中国艺术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与此同时,传统的表演形式易导致观众出现严重的审美疲劳,阻碍杂技艺术向前发展。鉴于此,基于特殊时代条件下,艺术家应在深入探究多层次审美意蕴的基础上,改革表演形式和结构,创新艺术空间,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杂技艺术的多方位发展。因此,杂技艺术应在以继承传统为出发点,强化与国际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理念与艺术表达方式,结合杂技艺术的自身特点,实现杂技艺术的创新,迫使杂技艺术作品与时代相符,与观众审美情趣一致。
艺术的借鉴与创新,并非意味着另起炉灶,也并不是说直接照搬,基于某种意义上,艺术的创新与借鉴是回归艺术本体的体现,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的表达。然而,传统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于抓住本体。例如,杂技创作,为达到继承和发展效果,需以杂技本体语言为重点,通过切实可行手段,实现杂技本体语言的提升、延展。中国艺术创新的尝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此时的创新仅仅是简单解读西方艺术理念,直接照搬舞台表达方式,未以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内涵为依据,不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艺术实践过程中,“视界融合”的艺术姿态与兼收并蓄的创作理念是中国杂技界一直坚持的思想观念,通过增加国际间和国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全新艺术理论和舞台表达技巧得以在舞台上呈现出,高度融合艺术主题和审美情趣,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中国观众的审美理想的有效结合,为杂技艺术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推动杂技艺术发展的建议
(一)深入探究杂技艺术规律
虽然当代中国杂技呈现出不断发展趋势,但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现行文艺体制、生产环节等的影响,导致杂技艺术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基于国内市场上,缺乏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导致杂技生产与国内市场脱节。针对与艺术规律相违背的行为,即使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效益,却难以维持杂技艺术的长期发展,最终影响杂技艺术的长足发展。鉴于此,任何时代背景下,探究艺术规律,均属于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促使杂技艺术发展的保障和内在动力。
(二)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人体技巧是中国杂技的重要体征,不仅展示了民族体态的多姿多彩,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是民族文化积累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体现。因此,在创新发展杂技艺术过程中,应适当传承和发扬传统杂技艺术,将其作为推动杂技艺术发展的基础。例如,《四人顶技》、《东方的天鹅——芭蕾对手顶》、《命运的摇摆——双人晃管》以及《俏花旦——空竹》等。
(三)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杂技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是各行各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杂技艺术绝不例外。因此,为创新杂技艺术,应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杂技人才队伍。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指导杂技人员熟练掌握杂技艺术表演方式,促使其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基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掌握杂技艺术表演,在提高自我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为杂技艺术发展提供保障。
四、小结
综上所述,杂技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呈现出变化。因此,为推动杂技艺术长足发展,需实现对杂技艺术的创新,在探究杂技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以传统杂技艺术为基础,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杂技艺术人才队伍,为创新杂技艺术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边发吉.中国当代杂技艺术的特点与发展[J].艺术评论,2011,01:5-7.
[2]陈娟.中国当代杂技艺术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分析[J].大舞台,2011,12:292+214.
[3]丁玲辉.西藏传统杂技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35-40+169.
[4]谭纯武.民族文化生态背景下杂技艺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6-20.
[5]王丹.浅谈杂技艺术的发展趋势[J].杂技与魔术,2012,04:48-49.
【关键词】:杂技艺术;时代;特点;
一、当代杂技艺术所处时代与特点
崇神时期、农神时期、文艺复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是世界文学艺术经历的几个时代。最初,人类处于崇神状态,主张人类的一切均由神赋予。农神时期出现于农业文明后,随后则是文艺复兴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受工业革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等方面逐渐发生着转变,促使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到来。现代主义发展时期较长,且涌现出大批成就非凡的艺术家。基于20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主义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当一个时代无法容纳前一个时代时,当一个时代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打破传统时,新的历史时期将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时期,以垂直根状的文化艺术形态为主,采用单一的传播方向,科技体征以印刷术和纸张为主要表现形式,文字是符合的代表,且知识分子是掌握话语权的主体。相较而言,后现代主义时期,以平面的文化艺术形态为主,采用互动交流的传播方式,科技体征以印刷术和电子媒体等为主要表现形式,文字和图像是符号的代表,且知识分子与观众共同掌握话语权。与此同时,基于后现代主义精神的逐渐扩大,文化艺术朝着多元化方向融合,促使各类艺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交叉时期是包括杂技艺术在内的艺术门类现所处的阶段。
基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交叉时期背景下,兼容性、通化力与广泛的参与性等成为杂技艺术的基本特点,是推动杂技表演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有效保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杂技艺术处于发展的兴盛时期,基于世界杂技艺术影响下,我国杂技转变了传统的技巧模式和表演模式,实现了杂技艺术的新发展,逐渐形成以杂技技巧为中心的综合艺术模式。目前,随着富含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的杂技主题晚会和杂技剧等的出现,致使杂技创作表演迈向繁荣阶段,为中国杂技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高峰奠定了基础。
二、杂技艺术发展趋势——创新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随之变化。在此背景下,为保证杂技艺术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杂技艺术,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求。
基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交叉时期下,人们的审美心理正朝着深层性、敏感性以及丰富性方向发展,杂技艺术如何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成为相关人员探究的重点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跨国资本和高新技术不断引入中国市场,加之互联网和通讯方式的迅猛发展,中国艺术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与此同时,传统的表演形式易导致观众出现严重的审美疲劳,阻碍杂技艺术向前发展。鉴于此,基于特殊时代条件下,艺术家应在深入探究多层次审美意蕴的基础上,改革表演形式和结构,创新艺术空间,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杂技艺术的多方位发展。因此,杂技艺术应在以继承传统为出发点,强化与国际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理念与艺术表达方式,结合杂技艺术的自身特点,实现杂技艺术的创新,迫使杂技艺术作品与时代相符,与观众审美情趣一致。
艺术的借鉴与创新,并非意味着另起炉灶,也并不是说直接照搬,基于某种意义上,艺术的创新与借鉴是回归艺术本体的体现,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的表达。然而,传统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于抓住本体。例如,杂技创作,为达到继承和发展效果,需以杂技本体语言为重点,通过切实可行手段,实现杂技本体语言的提升、延展。中国艺术创新的尝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此时的创新仅仅是简单解读西方艺术理念,直接照搬舞台表达方式,未以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内涵为依据,不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艺术实践过程中,“视界融合”的艺术姿态与兼收并蓄的创作理念是中国杂技界一直坚持的思想观念,通过增加国际间和国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全新艺术理论和舞台表达技巧得以在舞台上呈现出,高度融合艺术主题和审美情趣,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中国观众的审美理想的有效结合,为杂技艺术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推动杂技艺术发展的建议
(一)深入探究杂技艺术规律
虽然当代中国杂技呈现出不断发展趋势,但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现行文艺体制、生产环节等的影响,导致杂技艺术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基于国内市场上,缺乏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导致杂技生产与国内市场脱节。针对与艺术规律相违背的行为,即使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效益,却难以维持杂技艺术的长期发展,最终影响杂技艺术的长足发展。鉴于此,任何时代背景下,探究艺术规律,均属于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促使杂技艺术发展的保障和内在动力。
(二)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人体技巧是中国杂技的重要体征,不仅展示了民族体态的多姿多彩,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是民族文化积累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体现。因此,在创新发展杂技艺术过程中,应适当传承和发扬传统杂技艺术,将其作为推动杂技艺术发展的基础。例如,《四人顶技》、《东方的天鹅——芭蕾对手顶》、《命运的摇摆——双人晃管》以及《俏花旦——空竹》等。
(三)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杂技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是各行各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杂技艺术绝不例外。因此,为创新杂技艺术,应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杂技人才队伍。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指导杂技人员熟练掌握杂技艺术表演方式,促使其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基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掌握杂技艺术表演,在提高自我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为杂技艺术发展提供保障。
四、小结
综上所述,杂技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呈现出变化。因此,为推动杂技艺术长足发展,需实现对杂技艺术的创新,在探究杂技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以传统杂技艺术为基础,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杂技艺术人才队伍,为创新杂技艺术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边发吉.中国当代杂技艺术的特点与发展[J].艺术评论,2011,01:5-7.
[2]陈娟.中国当代杂技艺术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分析[J].大舞台,2011,12:292+214.
[3]丁玲辉.西藏传统杂技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35-40+169.
[4]谭纯武.民族文化生态背景下杂技艺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6-20.
[5]王丹.浅谈杂技艺术的发展趋势[J].杂技与魔术,2012,0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