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生活和经验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在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必修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既顺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又适应了当今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众所周知,综合实践课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基本特点,生成性就是其中显著特点、本质特点。无论那一节课,除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外,都会生成新的目标,产生新的主题。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也會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使每节课都有价值和意义。
一、注重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目前有些综合实践的课堂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过于注重形式。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家乡的植物》的汇报课上,每个小组的同学轮流上台汇报本组的活动成果,虽然每一小组的汇报的形式都不同,但汇报的却大都是活动的“结果”,有手抄报、唱歌、打印完了的照片,这样的成果汇报课注重的是“结果”,忽视了过程,有些没有亲身经历实践、调查、访问,违背了教学理念,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和实践活动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关注于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智转变多少。正如叶澜教授说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这里可以看出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二、逆转突发局面,突显有效生成的境界
保护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和能力、思维品质。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听过有些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发现教师上课就像背台词一样,照本宣科,看起来滚瓜烂熟,完美无缺,像一场无可挑剔的表演,但又说不出哪儿不对劲,这样的课堂比比皆是。但有些教师却能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些突发的事件,而给课堂增添了几分色彩。
课堂上总是会出现学生奇特的思维和回答,教师要进行多方位的预设,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具有方向感和更有成就感,有收有放,就像这位教师一样恰到好处的讲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很好的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因此,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意外惊喜,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
三、激发创新思维,尊重学生个性
现代社会与以前大不相同,在以前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学生通过教师了解世界,而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的爆炸传递,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能通过多渠道获得大量信息,学生的知识面宽了,阅读丰富了,在课堂上可能会获得灵感,从而发出创造的火花,有着许多天花乱坠的奇思妙想。
记得六年级上《我爱我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孩子们表现出了对自己学校由衷的热爱,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我们的校园提出了许多金点子,并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呈给校长,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和赞赏,这也将纳入我们校园建设的宝贵意见。六年级下《我们的旅行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更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旅游,根据自己向往的地方,查阅许多资料,设计出了旅游功略。回家后和家长商量计划自己的暑假之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趣而且能够给学生很大发挥空间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生成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大胆创新,标新立异。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懂得与同伴互动中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提高,通过合作碰撞出火花。生成性的教学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与以往的课堂形式不同,这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搭建了三维立体的交流平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不仅得到问题的解答,还获得思维的发展。
四年级上《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有一个学生突然上课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在班上玩其中一个游戏呢?我看了看表时间还比较充裕,于是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请了几个学生代表玩了一个“跳格子”的游戏,自己也和孩子们共同互动玩起游戏,这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同时还营造出了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活跃起来,给予学生信心,会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其乐融融。不仅学生得到满足,教师才会闪现出创造性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总之,生成性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的多变性、丰富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预设与精彩生成的结合,需要教师有全面的教育机智,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调控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这种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千锤百炼课堂磨炼的结果。再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也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各个方面的素养,知识的储备,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的生成性。
一、注重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目前有些综合实践的课堂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过于注重形式。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家乡的植物》的汇报课上,每个小组的同学轮流上台汇报本组的活动成果,虽然每一小组的汇报的形式都不同,但汇报的却大都是活动的“结果”,有手抄报、唱歌、打印完了的照片,这样的成果汇报课注重的是“结果”,忽视了过程,有些没有亲身经历实践、调查、访问,违背了教学理念,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和实践活动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关注于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智转变多少。正如叶澜教授说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这里可以看出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二、逆转突发局面,突显有效生成的境界
保护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和能力、思维品质。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听过有些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发现教师上课就像背台词一样,照本宣科,看起来滚瓜烂熟,完美无缺,像一场无可挑剔的表演,但又说不出哪儿不对劲,这样的课堂比比皆是。但有些教师却能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些突发的事件,而给课堂增添了几分色彩。
课堂上总是会出现学生奇特的思维和回答,教师要进行多方位的预设,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具有方向感和更有成就感,有收有放,就像这位教师一样恰到好处的讲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很好的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因此,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意外惊喜,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
三、激发创新思维,尊重学生个性
现代社会与以前大不相同,在以前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学生通过教师了解世界,而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的爆炸传递,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能通过多渠道获得大量信息,学生的知识面宽了,阅读丰富了,在课堂上可能会获得灵感,从而发出创造的火花,有着许多天花乱坠的奇思妙想。
记得六年级上《我爱我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孩子们表现出了对自己学校由衷的热爱,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我们的校园提出了许多金点子,并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呈给校长,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和赞赏,这也将纳入我们校园建设的宝贵意见。六年级下《我们的旅行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更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旅游,根据自己向往的地方,查阅许多资料,设计出了旅游功略。回家后和家长商量计划自己的暑假之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趣而且能够给学生很大发挥空间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生成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大胆创新,标新立异。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懂得与同伴互动中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提高,通过合作碰撞出火花。生成性的教学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与以往的课堂形式不同,这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搭建了三维立体的交流平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不仅得到问题的解答,还获得思维的发展。
四年级上《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有一个学生突然上课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在班上玩其中一个游戏呢?我看了看表时间还比较充裕,于是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请了几个学生代表玩了一个“跳格子”的游戏,自己也和孩子们共同互动玩起游戏,这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同时还营造出了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活跃起来,给予学生信心,会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其乐融融。不仅学生得到满足,教师才会闪现出创造性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总之,生成性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的多变性、丰富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预设与精彩生成的结合,需要教师有全面的教育机智,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调控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这种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千锤百炼课堂磨炼的结果。再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也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各个方面的素养,知识的储备,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的生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