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现的“为融资而贸易”的特殊现象出发,结合相关学者关于贸易融资方式的研究成果,依次介绍企业面临的主要融资方式,从一个两部分模型出发深入分析企业选择以融资性进口作为其主要融资方式的原因。
关键词 融资性进口 贸易融资 财富禀赋
一、引言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部分大宗商品在传统消费淡季依然大量进口,显示了在人民币升值和紧缩货币政策下部分企业以进口方式融通资金的需要日益凸显,尤其明显的是,当伦敦铜价高于国内铜价时仍然存在大量进口,这显然是出于融资的需要。企业的这种融资方式是贸易融资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融资性进口”,即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出于加速资金周转、解决资金困境等目的,为利用金融机构在国际结算环节中提供的融资工具最终实现融资套现,而进口商品、服务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行为。融资贸易或融资性进口是“为融资而贸易”,本用于生产或最终消费的商品,功能演化为融资的工具。从特征来看,这类进口主要是大宗商品,具有性能稳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特点。企业按照上述方式来断开立远期信用证进口商品,收到货物后在国内现货或期货市场上抛售归还到期的信用证,以此企业就可以获得银行循环持续的融资支持。为何企业选择融资性进口来获取资金?本文将从企业面临的融资方式以及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决定因素两方面来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二、选择融资方式的决定因素
(一)初始禀赋
(1)市场融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取得市场融资的条件为:R(P-Wi)≤L。即Wi≥P- 。因此,企业有临界禀赋值W1=P- ,使得若Wi≥W1,企业倾向于市场融资。其余的公司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
(2)银行融资
(3)贸易融资
现假定贸易信用的资金出借人为生产并销售中间产品的第一部门的企业,我们称之为销售商。假定生产一单位中间产品的成本为C单位最终产品,在时期t=0,销售商按价格P将中间产品出售给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称为生产者),即每销售一单位中间产品,销售商获取的利润为(P-C)。基于交易关系,销售商相比银行更了解生产者,他们愿意向禀赋水平较低的企业融资以获取利润,RT为销售商索要的利率。由于双方基于交易关系,销售商熟悉生产者的清偿能力,因此,在H的情况下,销售商索要回报MT,在L的情况下,销售商以零测评成本提供了生产者所需要的东西。且销售商索要的利率RT决定一个一个禀赋的临界值W3,若Wi≥W3,企业选择银行融资而不是贸易融资。在此临界值水平上,企业选择银行融资和贸易融资是无差别的。
其中RB(W3)为银行向初始禀赋水平为W3的借款人收取的利率。W3必大于W2,因为若销售商选择了W2,令RT= RB(W2),则只有禀赋水平为W2的企业能够取得贸易信用,且其选择银行融资与贸易融资是无差异的。另外,从(7)中可以看出,销售商完全可以通过降低索取的利率使得W3≥W2,从而导致生产者对贸易信用的需求增加。这种需求的增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本来能够选择银行融资的生产者由于校低的利率转向贸易融资;另一方面,部分初始财富禀赋水平无法获得银行融资的生产者现在可以通过贸易融资进行生产。
三、结论
一般而言,企业面临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融资和信用融资三种融资方式,企业一般从自身的初始禀赋水平出发,参考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及特点,结合自身融资的需求选择一种合适的融资方式。对于国内多数从事贸易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倾向于选择基于贸易背景真实性和贸易业务持续性的贸易融资。另一方面,也有企业抓住贸易融资的这一特点,采用融资性进口的方式进行信用证套现以获取资金的短期使用权。过量的融资性进口易对进口商品的价格产生扭曲,从微观角度来看,融资性进口对进口企业来说无异于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融资方式,只有短期效果,损害企业长期发展。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融资性进口对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资源错配带来房地产等调控行业的异常发展;国内外价格倒挂带來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挤出效应;融资性进口带来的价格频繁波动对下游行业带来更大风险。因此,须对融资性进口的行为进行规制,防止资金琏断裂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Mateut,S.,Bougheas ,S.,Mizen,P.,2006.Trade credit, bank lending and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50,603–629.
[2]Love,I.,Preve,L.A.,Sarria-Allende,V.,2007.Trade credit and bank credit: Evidence from recent financial crises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3, 453–469.
[3]Auboin,M., Meier-Ewert,M.,2008.Improving the Availability of Trade Finance during Financial Crises,WTO Publications
[4]胡晓苑.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0).
[5]刘肖原,李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J].当代财经, 2009,(05).
[6]王信,熊庆丽.金融危机后贸易融资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 2009,(08).
关键词 融资性进口 贸易融资 财富禀赋
一、引言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部分大宗商品在传统消费淡季依然大量进口,显示了在人民币升值和紧缩货币政策下部分企业以进口方式融通资金的需要日益凸显,尤其明显的是,当伦敦铜价高于国内铜价时仍然存在大量进口,这显然是出于融资的需要。企业的这种融资方式是贸易融资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融资性进口”,即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出于加速资金周转、解决资金困境等目的,为利用金融机构在国际结算环节中提供的融资工具最终实现融资套现,而进口商品、服务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行为。融资贸易或融资性进口是“为融资而贸易”,本用于生产或最终消费的商品,功能演化为融资的工具。从特征来看,这类进口主要是大宗商品,具有性能稳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特点。企业按照上述方式来断开立远期信用证进口商品,收到货物后在国内现货或期货市场上抛售归还到期的信用证,以此企业就可以获得银行循环持续的融资支持。为何企业选择融资性进口来获取资金?本文将从企业面临的融资方式以及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决定因素两方面来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二、选择融资方式的决定因素
(一)初始禀赋
(1)市场融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取得市场融资的条件为:R(P-Wi)≤L。即Wi≥P- 。因此,企业有临界禀赋值W1=P- ,使得若Wi≥W1,企业倾向于市场融资。其余的公司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
(2)银行融资
(3)贸易融资
现假定贸易信用的资金出借人为生产并销售中间产品的第一部门的企业,我们称之为销售商。假定生产一单位中间产品的成本为C单位最终产品,在时期t=0,销售商按价格P将中间产品出售给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称为生产者),即每销售一单位中间产品,销售商获取的利润为(P-C)。基于交易关系,销售商相比银行更了解生产者,他们愿意向禀赋水平较低的企业融资以获取利润,RT为销售商索要的利率。由于双方基于交易关系,销售商熟悉生产者的清偿能力,因此,在H的情况下,销售商索要回报MT,在L的情况下,销售商以零测评成本提供了生产者所需要的东西。且销售商索要的利率RT决定一个一个禀赋的临界值W3,若Wi≥W3,企业选择银行融资而不是贸易融资。在此临界值水平上,企业选择银行融资和贸易融资是无差别的。
其中RB(W3)为银行向初始禀赋水平为W3的借款人收取的利率。W3必大于W2,因为若销售商选择了W2,令RT= RB(W2),则只有禀赋水平为W2的企业能够取得贸易信用,且其选择银行融资与贸易融资是无差异的。另外,从(7)中可以看出,销售商完全可以通过降低索取的利率使得W3≥W2,从而导致生产者对贸易信用的需求增加。这种需求的增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本来能够选择银行融资的生产者由于校低的利率转向贸易融资;另一方面,部分初始财富禀赋水平无法获得银行融资的生产者现在可以通过贸易融资进行生产。
三、结论
一般而言,企业面临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融资和信用融资三种融资方式,企业一般从自身的初始禀赋水平出发,参考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及特点,结合自身融资的需求选择一种合适的融资方式。对于国内多数从事贸易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倾向于选择基于贸易背景真实性和贸易业务持续性的贸易融资。另一方面,也有企业抓住贸易融资的这一特点,采用融资性进口的方式进行信用证套现以获取资金的短期使用权。过量的融资性进口易对进口商品的价格产生扭曲,从微观角度来看,融资性进口对进口企业来说无异于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融资方式,只有短期效果,损害企业长期发展。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融资性进口对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资源错配带来房地产等调控行业的异常发展;国内外价格倒挂带來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挤出效应;融资性进口带来的价格频繁波动对下游行业带来更大风险。因此,须对融资性进口的行为进行规制,防止资金琏断裂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Mateut,S.,Bougheas ,S.,Mizen,P.,2006.Trade credit, bank lending and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50,603–629.
[2]Love,I.,Preve,L.A.,Sarria-Allende,V.,2007.Trade credit and bank credit: Evidence from recent financial crises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3, 453–469.
[3]Auboin,M., Meier-Ewert,M.,2008.Improving the Availability of Trade Finance during Financial Crises,WTO Publications
[4]胡晓苑.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0).
[5]刘肖原,李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J].当代财经, 2009,(05).
[6]王信,熊庆丽.金融危机后贸易融资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