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诗意浓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angho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雨,即如烟如雾般的蒙蒙细雨。烟雨中有淡淡的哀愁,绵绵的思念,深深的感悟……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杜牧的“烟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诗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使诗歌富于形象感,表现了南朝时佛教盛行的状况。后句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由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韩偓的“烟雨”——“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夜深 / 寒食夜》)深夜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靜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表面上看,似乎这只是写诗人夜间看到附近园子里有一座秋千架,秋千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实际上诗人有段情缘即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有关。据《香奁集》记载推断,诗人与他所恋的人,正是在寒食节的秋千架旁结下一段情缘。因此,夜间瞥见秋千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的情事。往事如烟,现在对方踪迹杳然,不可复寻。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神伤,进一步烘托出来。
  魏承班的“烟雨”——“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生查子·烟雨晚晴天》)这是一个烟雨乍晴的傍晚,落花扑簌簌地无声飘落。以“烟雨晚晴”写天气和时间,烘托出一种迷蒙阴昏的氛围。而落花飘零无语,写出春暮怀人的伤情意象。“零落花无语”既明写花,也暗写人,花之零落象征少女美梦零落,更象征青春韶华的零落飘逝。
  苏轼的“烟雨”——“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但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
  贺铸的“烟雨”——“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忆仙姿·莲叶初生南浦》)原来词人正站在江岸的一座高楼之上,在出神,在发愣,这送别场景给词人带来的感触是情意绵绵,还是怅然若失,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再看“楼外”,则是“一江烟雨”。与蒙蒙暮色相合,完全是混沌一片了。此时词人感情的潮水,也只能是一片混沌。词人用“凝伫,凝伫”的反复,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态之痴,从而表现相思之苦;“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托出主人公的怅惘失意之情。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周紫芝的“烟雨”——“一尺鲈鱼新活计,半蓑烟雨旧衣冠。”(《浣溪沙》)鲈鱼味美,但捕捉不易。 “新活计”当是收获后释怀而欣慰的笑容,付出了许久,终于有了回报;“一尺”“新”的运用巧妙,量词和形容词的运用,让辛劳和心情跃然纸上,使读者看到一张挂满汗珠的笑脸。后句更是将喜悦之下的那种辛劳人生的常态继续深化,“半”“旧”“烟雨”这些词语的结合,产生了情绪上的化学反应,平实中让人辛酸。感情力透纸背,直抵人心!
  高观国的“烟雨”——“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少年游·草》)冷落的庭院,凄迷的古道,都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景象勾起了人们满怀的愁绪。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笔。“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之神理,即隐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 “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会在一起。 “烟雨正愁人”之句,把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烟雨”,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
其他文献
秋季是最美丽的,风轻云淡;秋季是最丰腴的,稻熟果香。唐代诗人刘禹锡高歌秋日胜春潮的激情澎湃着我的胸怀。秋季是最多情的,相邀明月,共叙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也最是让人宽慰。  今晚,又是一轮明月高挂碧空,手中捧着切开的月饼,咬上一口,丝丝香甜在心头攒动,我又想起在外奔波的你—我的父亲,你在他乡还好吗?记忆如流水的月光带我陷入对你的无限思念中。  一眨眼,一瞬间,你就这样一点
期刊
我喜爱雨后黄昏的老巷。无数次走过这条老巷,却唯独沉醉雨后黄昏的它。雨滴顺着巷口老屋的瓦楞落下,成丝成缕;晕开一朵朵霓虹,如梦如幻……  “天气清和树荫浓,冥蒙薄雨湿帘栊。”顺着脚下的青石板路往巷子里走,抬头便见水雾中那家无名的老面馆,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独自经营着。氤氲热气伴着老式电风扇的嗡嗡作响,烟火的气息在我心中一点点融化。  小雨已停,黄昏的夕阳笼罩着整个小巷,包括那亭亭玉立的绣球花。这是一
期刊
时光清浅,岁月安然。白云轻飞,秋水无尘。缥缈的鸟啼萦绕,勾起心中悠悠思绪。彳亍在江南的河岸,风光旖旎,氤氲在记忆的瞬间,虽远犹香。家乡的小村是我童年最好的记忆,这种记忆正悄无声息、不可挽留地消逝着,被时光无情地抹去。  不再见·青石小路  犹记儿时,在家乡的老屋旁有一条青石小路,阳光透过树梢,跌落在这青石小路上。这里的每一块青石都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常常与小伙伴们在这条青石小路上嬉戏,闻着路边花的清
期刊
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大家都闲在家里,老爸自告奋勇,说中午饭由他负责,他要做一餐客家的特色菜给我们尝尝。我们都不以为意,觉得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干打雷,不下雨”——这是爸爸一贯的“行事风格”。可爸爸这一回特别认真,一大早就忙开了,先是买菜、洗菜、切菜,再忙前忙后地烹调。等到中午吃饭时,嗬,好家伙,他还真弄了一桌入眼入鼻的菜肴!数一数共有四菜一汤,远超过平日两菜一汤的标准呢。  “开席啰!请同志们
期刊
回忆撩拨着旧时的残梦,慈祥的面孔在摇曳的光影中浮现,潸然落泪之余,轰鸣兮,一道惊雷从天而降,赐我以无所不能,本欲一念间复生故去的亲人,可是,我不能。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生命之臻,光阴之价,就在这无知且有限的界限中了。时光知味,岁月沉香,荏苒天命,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如果缺失死亡这关键一环,生命怠惰、逆发展将阻碍人类的发展。  推开房门,走向那个月光洒满的四海遍野,我庆幸能在此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透
期刊
人生即逆旅,我亦是行人。大多时候,我走那么远的路,就是为了寻找。  浓密的树荫挡住炙热的阳光,碎散地落在贫瘠的土地上,点点斑驳的树影,仿佛是水里泛起的气泡——我自海底被少年打捞起。寻一处森林,那里有光,有自由,有精灵,有童话,还有神鹿少年和蒲公英的约定。而我卸掉悲伤,游走森林,马不停蹄,一意孤行。没有过去,没有将来。  森林里精灵诉说着童话,呼呼飒飒,指引我一步步向前,仿佛只要我不停走,这条路就没
期刊
【真题回放】  婴儿从孕育到出生,主要靠脐带提供营养、维持生命。断开脐带,离开母体的过程,尽管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但也意味着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同样,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过程,也如同断开一条无形的脐带,充满着憧憬与希望,伴随着纠结与迷茫。亲爱的同学,你感受到自己青葱岁月中的这条“脐带”了吗?它带给你的是呵护与依靠,还是束缚与苦恼,抑或是二者之间的徘徊与煎熬?  请以“青春的脐带
期刊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作者于良史,唐代诗人,历史文献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天宝十五年(756)前后在世,曾经当过徐州、泗州、濠州节度使张建封的从事,以后为张建封所推荐,在756—758年担任过侍御史的官职。其五言诗清丽超逸,善于描摹物态风光,笔下时有警策之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
期刊
夏日杂诗  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  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  万荷叶上送秋来。  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期刊
秋天最入眼的颜色是湛蓝。极目远眺,长空澄碧如洗,让人心旷神怡。明朝诗人陈子龙在《秋日杂感》中吟道:“丹枫锦树三秋麗,白雁黄云万里来。” 何等浪漫豪放。苍树云海,斜阳暮鸦,抬头看,征雁行行。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云:“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枫桥秋水绿无涯,枫叶满树红于花。”明代诗人张元凯一语道出了秋天美丽的真谛。  秋天最入画的当数菊花。菊有“节义之花”“君子之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