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师一生不断探索、备受关注的主题。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提高,课后加班加点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普遍存在。到底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没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下面我就这些方面谈几点肤浅认识。
第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必须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与策略。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期待,急功近利必然会导致教育的恶性循环。俗话说,心急吃不了豆腐。仅仅想依靠几年的时间来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似乎有点天方夜谭。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时刻需要关注的。如果静不下心,沉不住气,势必还是会造成学校管理者只关注眼前的绩效,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的现状。试想,教师都成了考试的“奴隶”,这样的教育能有好质量吗?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就是你把从课本上、书本上、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统统忘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教育需要的是影响和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能更好地生活,而不是拼死拼活得来的分数。因此,我们必须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转化为一种理念、一种追求,让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改变沉闷、低效的课堂。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现在大部分的课堂是相当“沉闷”的课堂。但导致课堂沉闷的原因,可能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激情与魅力,但教师的激情魅力必须建立在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能力之上,可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就成了有效课堂的关键。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了,课堂中充满了激情与魅力,上课时势必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因为“偶像”而崇拜,因为崇拜而热情,学生自然而然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甚至把这样的课堂当作一种期待。这样,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好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就一定能够提高。
第三,调整与改善教育教学的制度,促成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有效互动。
现在的教师确实很辛苦,学生也真的是勤奋,但为什么教育教学质量却跟不上来?静下心来思考:过多、过细、过死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导致教师的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课,表面上拥有了课堂的自主权,但他对课堂教学却没有绝对的决策权,因为他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他得按照学校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决定。教师的工作就好像计算机中设置好程序的软件,只管运行,不管效益。至于程序是如何开发,怎样才能有效运行,教师没有必要去思考。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缺乏了有效生成,缺乏了师生间有效互动,缺乏了师生情感交流。这样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因此,必须调整与改善教育制度,包括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等等。只有扩大教师的自主性,张扬教师主体性,给教师留有足够诗意的、自由的空间,才会有学生精神空间的发展余地,才能够真正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问题。
第四,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解决学生动机缺位的问题。
单纯追求考试分数,只看重名次,往往让学生学习缺少内在的动力,这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自觉地为实现教学目的而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明确和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学习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设置经过学生努力能够克服的障碍,使学生处于“不断跳跃摘桃子”的兴奋状态中。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障碍,才能激发学生追求未知事物的兴趣。
第五,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
教育有大小两种。小教育是学校所提供的;大教育,即所有影响力的教育,是各种实际生活条件所提供的,特别是家庭和社会条件。
教师不是圣人,不能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成才。学校也只有教育的义务,没有保障学生成才的义务。有些家长认为,家庭不过是子女吃饭、睡觉的处所,对于教育没有关系。但家长们应该清楚地了解:一方面,尽管自己不能够从事“正统的教育”,但可以对教育者或者学校提什么样的要求或者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子女提出要求。如果家长仅仅是观察自己子女得了什么分数,得了什么名次,或者仅仅是看看通知书上面的评语,这是不够的。有些家长,一看到子女那些不是很理想的分数,就会抱怨这是老师不会教,学校不行。扪心自问:我为子女的教育付出了多少?家长们在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教育者或者送到学校之后,不应该因此就摆脱了对子女的教育进行监督的神圣义务。其实家长只要以身作则,多督促子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很好地教育了子女。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花力气,长时间努力去做,需要调整和改善教育运作机制,需要教师的热情参与。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伏口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余 华
第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必须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与策略。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期待,急功近利必然会导致教育的恶性循环。俗话说,心急吃不了豆腐。仅仅想依靠几年的时间来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似乎有点天方夜谭。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时刻需要关注的。如果静不下心,沉不住气,势必还是会造成学校管理者只关注眼前的绩效,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的现状。试想,教师都成了考试的“奴隶”,这样的教育能有好质量吗?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就是你把从课本上、书本上、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统统忘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教育需要的是影响和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能更好地生活,而不是拼死拼活得来的分数。因此,我们必须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转化为一种理念、一种追求,让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改变沉闷、低效的课堂。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现在大部分的课堂是相当“沉闷”的课堂。但导致课堂沉闷的原因,可能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激情与魅力,但教师的激情魅力必须建立在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能力之上,可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就成了有效课堂的关键。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了,课堂中充满了激情与魅力,上课时势必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因为“偶像”而崇拜,因为崇拜而热情,学生自然而然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甚至把这样的课堂当作一种期待。这样,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好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就一定能够提高。
第三,调整与改善教育教学的制度,促成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有效互动。
现在的教师确实很辛苦,学生也真的是勤奋,但为什么教育教学质量却跟不上来?静下心来思考:过多、过细、过死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导致教师的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课,表面上拥有了课堂的自主权,但他对课堂教学却没有绝对的决策权,因为他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他得按照学校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决定。教师的工作就好像计算机中设置好程序的软件,只管运行,不管效益。至于程序是如何开发,怎样才能有效运行,教师没有必要去思考。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缺乏了有效生成,缺乏了师生间有效互动,缺乏了师生情感交流。这样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因此,必须调整与改善教育制度,包括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等等。只有扩大教师的自主性,张扬教师主体性,给教师留有足够诗意的、自由的空间,才会有学生精神空间的发展余地,才能够真正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问题。
第四,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解决学生动机缺位的问题。
单纯追求考试分数,只看重名次,往往让学生学习缺少内在的动力,这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自觉地为实现教学目的而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明确和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学习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设置经过学生努力能够克服的障碍,使学生处于“不断跳跃摘桃子”的兴奋状态中。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障碍,才能激发学生追求未知事物的兴趣。
第五,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
教育有大小两种。小教育是学校所提供的;大教育,即所有影响力的教育,是各种实际生活条件所提供的,特别是家庭和社会条件。
教师不是圣人,不能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成才。学校也只有教育的义务,没有保障学生成才的义务。有些家长认为,家庭不过是子女吃饭、睡觉的处所,对于教育没有关系。但家长们应该清楚地了解:一方面,尽管自己不能够从事“正统的教育”,但可以对教育者或者学校提什么样的要求或者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子女提出要求。如果家长仅仅是观察自己子女得了什么分数,得了什么名次,或者仅仅是看看通知书上面的评语,这是不够的。有些家长,一看到子女那些不是很理想的分数,就会抱怨这是老师不会教,学校不行。扪心自问:我为子女的教育付出了多少?家长们在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教育者或者送到学校之后,不应该因此就摆脱了对子女的教育进行监督的神圣义务。其实家长只要以身作则,多督促子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很好地教育了子女。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花力气,长时间努力去做,需要调整和改善教育运作机制,需要教师的热情参与。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伏口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余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