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齐家古潜山油藏开展综合地质研究,进一步认识了油藏的构造形态、岩性物性、流体性质等地质特征,研究了油藏油气分布,分析了油藏的开发简况,评价了开发潜力,认为齐家古潜山为裂缝型块状油气藏,油藏资源量大,仍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关键词:古潜山;地质特征;勘探开发
1 概况
齐家古潜山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南临欢喜岭潜山,北接杜家台潜山,山体南北长约11km,东西宽3~4km,总面积约44km2。整个潜山受西侧北北东向断层所控制呈北东向展布,自北向南由北山头、中山头、南山头3个山头组成。
2 地质特征
2.1 地层划分
钻井揭露地层自下而上为太古界、中生界、下第三系房身泡组、沙河街组、东营组及上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含油层为中生界和太古界古潜山油层,沙河街组四段杜家台油层及沙河街组三段莲花、大凌河油层。
2.2 构造特征
南山头构造高点在齐2-21-7井附近,潜山顶面埋深2400米,中山头构造高点在齐2-16-06井附近,潜山顶面埋深2350米,北山头构造高点在齐古2井附近,潜山顶面埋深1850米。潜山整体形态北高南低,由北至南,三个潜山山头逐渐降低。东西方向,潜山西侧受早期断层影响,地势较陡,东侧潜山呈一斜坡逐渐降低,地层倾角20-40°。
主要发育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层,其中南北向断层是主干断层,控制着齐家古潜山的形成及油气的分布;近东西向断层是次级断层,将齐家古潜山分割成古地貌断块山[1]。
2.3 储层特征
(1)岩性特征
南山头、中山头以太古界花岗岩及变质岩为主,主要岩性有混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变粒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碎裂动力变质岩和辉绿岩岩脉。北山头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主要岩性有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和火山碎屑岩。以上各类岩石只要有裂缝、溶孔等储集空间的存在便能形成良好的储层,据岩芯观察,混合花岗岩含油较丰富[2]。
(2)储集空间
储集空间主要以裂缝为主,另外有少量孔隙。由于潜山长期经受风化作用,由此产生的溶孔在储层中也有分布,主要有溶蚀孔、微裂缝等。裂缝占整个储集空间的80%以上,包括构造裂缝、构造—溶解裂缝和溶解缝,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构造裂缝是刚性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延伸远,不仅是油气的储集空间,也是运移通道。因此,构造裂缝在本区油气聚集成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裂缝发育情况与岩性有一定关系,即脆性的花岗岩相对火山岩更易产生裂缝。
(3)物性特征
齐古潜山中山头据4口井55块样品分析,平均总孔隙度3.18%,常规物性分析渗透率一般小于1×10-3μm2。
北山头据3口井99块物性分析统计,孔隙度分布在0.7~20.4%区间内,平均9.5%,渗透率分布在0.0016~273.2×10-3μm2,平均14.7×10-3μm2。
2.4 油层及油、气分布
油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距潜山顶面<150米的浅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裂缝发育区,一般裂缝发育就有油层分布。
油藏油气分布的特点是由南向北性质逐渐变差,南山头为凝析气,中山头和北山头为油,但北山头油质相对较差,凝固点较高。通过早期试油及生产数据计算出,南山头含气界面为-2620米,中山头油水界面为-2840米。北山头油水关系较复杂,油水界面并不统一。
2.5 流体性质
地层情况下原油性质只有中山头数据,地层原油密度0.73g/cm3,粘度0.6mPa.s。全区原油性质由南向北逐渐变差,南山头主要为天然气,天然气密度为0.7368g/cm3,甲烷含量74.7%。中山头原油密度0.844g/cm3,地面原油粘度12.3mPa.s,原油凝固点较高30℃。北山头原油密度0.8341~0.8739g/cm3,平均0.8545 g/cm3,地面原油粘度17.85~247.43mPa.s,平均57.37 mPa.s。原油凝固点较高,平均37.7℃。
本区地层水属于NaHCO3,南山头、中山头、北山头地层水总矿化度分别为3039、4313、5306mg/L。
2.6压力及温度
中山头根据4口井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原始地层压力27Mpa,饱和压力13Mpa,油藏平均温度104℃。南山头原始地层压力28.9 Mpa,油藏平均温度103℃。北山头无此数据,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压力、温度低于南山头和中山头,分别为23.5 Mpa和86.7℃。
3开发简况
3.1勘探开发历程及阶段划分
(1)自1978年齐2-18-7井试油获工业油气流至今,齐家古潜山油藏已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历程。1980年3月,齐2-18-7井古潜山层首先投入试采,1983年中山头全面投入开发,1987年8月第一口注水井齐古17-008井投注,齐家古潜山转入注水开发,此后该块共有9口井先后投转注,日注水在300-400m3。1999年2月注水井全面停注,2012年2月恢复注水开发。
(2)齐家古潜山油藏的开发过程划分为试油试采、高产稳产、注水开发和停注低速开发和恢复注水开发五个阶段。
4 结论与认识
通过对齐家古潜山油藏综合地质研究认为该油藏为裂缝型块状油气藏。断层附近存在裂缝,打到裂缝的井产能较高。油井初期产油量和累产油量差别较大,即使相邻的两口油井產量也有很大差异。这说明了齐家潜山油藏严重的非均质性。油层发育段纵向厚度大,横向稳定性差,井间可比性差。按现有的储量计算,齐家古潜山的采出程度达到13.9%,在国内同类型的油田中处于中等水平,而目前针对齐家古潜山浅层做的研究工作较多,对齐家古潜山深层研究较少,可进一步对潜山深层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喜玲.齐家潜山油藏特征[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8:119-120.
[2] 商维斌.辽河齐家潜山油气藏特征研究及潜力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3(24):28-30.
关键词:古潜山;地质特征;勘探开发
1 概况
齐家古潜山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南临欢喜岭潜山,北接杜家台潜山,山体南北长约11km,东西宽3~4km,总面积约44km2。整个潜山受西侧北北东向断层所控制呈北东向展布,自北向南由北山头、中山头、南山头3个山头组成。
2 地质特征
2.1 地层划分
钻井揭露地层自下而上为太古界、中生界、下第三系房身泡组、沙河街组、东营组及上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含油层为中生界和太古界古潜山油层,沙河街组四段杜家台油层及沙河街组三段莲花、大凌河油层。
2.2 构造特征
南山头构造高点在齐2-21-7井附近,潜山顶面埋深2400米,中山头构造高点在齐2-16-06井附近,潜山顶面埋深2350米,北山头构造高点在齐古2井附近,潜山顶面埋深1850米。潜山整体形态北高南低,由北至南,三个潜山山头逐渐降低。东西方向,潜山西侧受早期断层影响,地势较陡,东侧潜山呈一斜坡逐渐降低,地层倾角20-40°。
主要发育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层,其中南北向断层是主干断层,控制着齐家古潜山的形成及油气的分布;近东西向断层是次级断层,将齐家古潜山分割成古地貌断块山[1]。
2.3 储层特征
(1)岩性特征
南山头、中山头以太古界花岗岩及变质岩为主,主要岩性有混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变粒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碎裂动力变质岩和辉绿岩岩脉。北山头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主要岩性有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和火山碎屑岩。以上各类岩石只要有裂缝、溶孔等储集空间的存在便能形成良好的储层,据岩芯观察,混合花岗岩含油较丰富[2]。
(2)储集空间
储集空间主要以裂缝为主,另外有少量孔隙。由于潜山长期经受风化作用,由此产生的溶孔在储层中也有分布,主要有溶蚀孔、微裂缝等。裂缝占整个储集空间的80%以上,包括构造裂缝、构造—溶解裂缝和溶解缝,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构造裂缝是刚性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延伸远,不仅是油气的储集空间,也是运移通道。因此,构造裂缝在本区油气聚集成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裂缝发育情况与岩性有一定关系,即脆性的花岗岩相对火山岩更易产生裂缝。
(3)物性特征
齐古潜山中山头据4口井55块样品分析,平均总孔隙度3.18%,常规物性分析渗透率一般小于1×10-3μm2。
北山头据3口井99块物性分析统计,孔隙度分布在0.7~20.4%区间内,平均9.5%,渗透率分布在0.0016~273.2×10-3μm2,平均14.7×10-3μm2。
2.4 油层及油、气分布
油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距潜山顶面<150米的浅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裂缝发育区,一般裂缝发育就有油层分布。
油藏油气分布的特点是由南向北性质逐渐变差,南山头为凝析气,中山头和北山头为油,但北山头油质相对较差,凝固点较高。通过早期试油及生产数据计算出,南山头含气界面为-2620米,中山头油水界面为-2840米。北山头油水关系较复杂,油水界面并不统一。
2.5 流体性质
地层情况下原油性质只有中山头数据,地层原油密度0.73g/cm3,粘度0.6mPa.s。全区原油性质由南向北逐渐变差,南山头主要为天然气,天然气密度为0.7368g/cm3,甲烷含量74.7%。中山头原油密度0.844g/cm3,地面原油粘度12.3mPa.s,原油凝固点较高30℃。北山头原油密度0.8341~0.8739g/cm3,平均0.8545 g/cm3,地面原油粘度17.85~247.43mPa.s,平均57.37 mPa.s。原油凝固点较高,平均37.7℃。
本区地层水属于NaHCO3,南山头、中山头、北山头地层水总矿化度分别为3039、4313、5306mg/L。
2.6压力及温度
中山头根据4口井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原始地层压力27Mpa,饱和压力13Mpa,油藏平均温度104℃。南山头原始地层压力28.9 Mpa,油藏平均温度103℃。北山头无此数据,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压力、温度低于南山头和中山头,分别为23.5 Mpa和86.7℃。
3开发简况
3.1勘探开发历程及阶段划分
(1)自1978年齐2-18-7井试油获工业油气流至今,齐家古潜山油藏已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历程。1980年3月,齐2-18-7井古潜山层首先投入试采,1983年中山头全面投入开发,1987年8月第一口注水井齐古17-008井投注,齐家古潜山转入注水开发,此后该块共有9口井先后投转注,日注水在300-400m3。1999年2月注水井全面停注,2012年2月恢复注水开发。
(2)齐家古潜山油藏的开发过程划分为试油试采、高产稳产、注水开发和停注低速开发和恢复注水开发五个阶段。
4 结论与认识
通过对齐家古潜山油藏综合地质研究认为该油藏为裂缝型块状油气藏。断层附近存在裂缝,打到裂缝的井产能较高。油井初期产油量和累产油量差别较大,即使相邻的两口油井產量也有很大差异。这说明了齐家潜山油藏严重的非均质性。油层发育段纵向厚度大,横向稳定性差,井间可比性差。按现有的储量计算,齐家古潜山的采出程度达到13.9%,在国内同类型的油田中处于中等水平,而目前针对齐家古潜山浅层做的研究工作较多,对齐家古潜山深层研究较少,可进一步对潜山深层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喜玲.齐家潜山油藏特征[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8:119-120.
[2] 商维斌.辽河齐家潜山油气藏特征研究及潜力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3(2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