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以其恢弘壮阔的场面,用曲折多变情节,波澜起伏、跌宕跳跃故事,性格鲜明、形象生动人物,展现了魏蜀吴三国建立的艰辛过程。作品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思想内容丰富,其所包含的励志、用人、义气、外交策略等对我们今天仍有很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三国演义;思想内容;启示
《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公元一八四年到二八0年间的历史故事,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全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其思想内容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极力宣扬“拥刘反曹”思想
全书将蜀汉矛盾作为主导方面,把刘、关、张、诸葛亮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拥刘反曹”倾向的形成,有比较长远、复杂的历史和思想背景。罗贯中继承并发扬了习凿齿《汉晋春秋》和朱熹《通鉴纲目》中的观点,尊蜀汉为正统。书中很多曹、刘对比描写。刘备宽仁待民,待士以诚心和义气。曹操残暴害民,待人全用权术机诈。刘备从桃园结义时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并深知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他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为也。”他善于知人,对士能推心置腹,始终信任,能做得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对赵云、诸葛亮等人。曹操却是残酷、欺诈。奉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行为哲学。如杀吕佰奢全家,进攻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对待部下奸诈、残酷更是无所不至。如痛恨祢衡而假手黄祖杀之,忌恨杨修而加以扰乱军心的死罪,为防范行刺而“梦中杀人”等。这些描写表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护“明君”,憎恶“暴君”的愿望。书中徐田射猎、董承奉诏、曹丕废帝、刘备正位等内容流露了相当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其目的是为了支持深得民心的刘备,而不是支持行将溃灭的汉献帝、刘表、刘璋等人。
二、極力渲染“义气”观念
小说大力渲染了刘、关、张的义气。写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发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背义忘恩,天仁共戮,三人名为君臣、情同骨肉。“义气”观念一方面表现了小私有者在受到剥削压迫下救困扶危、互相支援、见义勇为、自发反抗的积极品德。关羽是被作者当作义气的化身的英雄人物,通过 “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等故事,突出他忠于桃园盟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气。华容道释曹操,作者看来也是“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的壮举。另一方面我们也明显地看到“义气”的局限。他“约三事”时虽然自称“降汉不降操”,结果还是替曹操斩了颜良、文丑,而华容道释曹操,更是认敌为友,把个人恩怨放在整体利益之上。关羽被害后,刘备、张飞旦夕号泣,誓死复仇的行动,也表现出他们重义气、轻富贵的态度。不听总人的劝阻,结果张飞被杀,刘备惨败。这就是把个人情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也正是由于这种义气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所以义气化身的关羽,后来就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并附会种种迷信色彩,称为什么“伏魔大帝”,“关圣帝君”,从此以后,关公就作为中国人“义气干云”的偶像被歌颂崇拜。也往往被各种封建的江湖帮会用作欺骗的手段。
三、着力刻画的“谋略”技巧
小说善于通过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种种事件,把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诸葛亮这个光照全书的人物,集中表现了这种惊人的智慧,绝世的才能。描写他成为政治、军事、外交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人物。隆中对,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情节,表现了他排除万难的才能、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成为那个时代人民所幻想的“贤相”的典型。刻画了曹操、周瑜、袁绍、庞统、姜维、张郃、吕蒙、陆逊、司马懿等长于谋略的人物。这些人物层出不穷的奇谋胜算,不仅使这部小说吸引人心,而且教育人民认识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和尖锐,获得阶级斗争的经验和才能,突破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积极掌握自己的命运,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运用想象夸张手法尺度过大,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民间谚语“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这都说明作品在塑造人物上的不足。
四、作品给我们的启示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历史发展到今天,通过影视、讲评等形式,更是将三国故事推向了一个高潮。人们更是将故事中的一些谋略、手段、方法用在了职场、商场及社会观方面,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此,三国故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目标要高远,行动要持之以恒。
平民刘备23岁开始创业,与关张一起攻打黄巾起义捞到一个县官的职位,没多久就因督邮挑事,从一个小老板变成了人家的员工。34岁经徐州失败,39岁被曹操猛打,47岁时仍一无所有,与孙权联合攻打曹操获胜,刘备又再一次低声下气地找小他20岁的孙权借了荆州,开始第五次创业,一切又重新开始。苦苦奋斗11年,终于有了益州和汉中,终于能和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此时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两年后称帝,然后去世。纵观刘备的一生——创业,失败,再创业,再失败,如此反复,一生都在奋斗,在跟命运抗争。他的起点实在太低,什么都没有,一路走来,靠的是心中那份执拗。刘备60岁才到事业的巅峰。成功永远不晚,贵在坚持,真正体现了曹操缩写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团队很重要,爱护人才是关键。
小说给我们描述刘关张桃园结义形成的坚不可摧的团队,他们目标一致,精诚团结,合作共事,并能朝着一个目标不停地奋斗。其次,通过刘备对诸葛亮、赵云;曹操对郭嘉、典韦;孙权对鲁肃、吕蒙等,我们可以认识到,爱才是用才的基础,领导要真诚地热爱关心他们,优秀的人才就会更加拼命的工作,作出显著的成绩。
3.执纪要严肃,要赏罚分明。
孔明挥泪斩马谡是很好的范例,并“自贬之筹,以督厥咎”,正了军心。在任何时候,赏罚严明同样是各项工作的以条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加强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4.领导要带头,以身作则树典范。
三国故事中的诸葛亮“夙兴夜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割发代首”等,斗志身教楷模。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身教与言教的统一,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5.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三国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一切都不能“过度”。否则,本来是好的也会变成坏的。如曹操是最成功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多疑”,致使杀了能救的名医华佗。关羽,忠肝义胆,义薄云天,但他太“狂”!目中无人!最终导致败走麦城,留下千古遗憾!周瑜,年少有为,意气风发,但气量狭小!眼中容不下比他智高一筹的诸葛亮,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诸葛亮,羽扇冠巾,智谋超人,忠心耿耿,每战必胜。但他不识实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以累死的结局而告终!赵云,有勇能谋,忠义耿直,但从不与关张争功,他清醒地知道,每遇到功劳,总是谦让于关张!这样一个既有才华又有谦让与美德的人,最后得以善终!所以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赵云的做事高调,做人低调!
作者简介:
周晓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副教授。
关键词:三国演义;思想内容;启示
《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公元一八四年到二八0年间的历史故事,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全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其思想内容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极力宣扬“拥刘反曹”思想
全书将蜀汉矛盾作为主导方面,把刘、关、张、诸葛亮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拥刘反曹”倾向的形成,有比较长远、复杂的历史和思想背景。罗贯中继承并发扬了习凿齿《汉晋春秋》和朱熹《通鉴纲目》中的观点,尊蜀汉为正统。书中很多曹、刘对比描写。刘备宽仁待民,待士以诚心和义气。曹操残暴害民,待人全用权术机诈。刘备从桃园结义时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并深知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他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为也。”他善于知人,对士能推心置腹,始终信任,能做得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对赵云、诸葛亮等人。曹操却是残酷、欺诈。奉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行为哲学。如杀吕佰奢全家,进攻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对待部下奸诈、残酷更是无所不至。如痛恨祢衡而假手黄祖杀之,忌恨杨修而加以扰乱军心的死罪,为防范行刺而“梦中杀人”等。这些描写表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护“明君”,憎恶“暴君”的愿望。书中徐田射猎、董承奉诏、曹丕废帝、刘备正位等内容流露了相当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其目的是为了支持深得民心的刘备,而不是支持行将溃灭的汉献帝、刘表、刘璋等人。
二、極力渲染“义气”观念
小说大力渲染了刘、关、张的义气。写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发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背义忘恩,天仁共戮,三人名为君臣、情同骨肉。“义气”观念一方面表现了小私有者在受到剥削压迫下救困扶危、互相支援、见义勇为、自发反抗的积极品德。关羽是被作者当作义气的化身的英雄人物,通过 “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等故事,突出他忠于桃园盟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气。华容道释曹操,作者看来也是“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的壮举。另一方面我们也明显地看到“义气”的局限。他“约三事”时虽然自称“降汉不降操”,结果还是替曹操斩了颜良、文丑,而华容道释曹操,更是认敌为友,把个人恩怨放在整体利益之上。关羽被害后,刘备、张飞旦夕号泣,誓死复仇的行动,也表现出他们重义气、轻富贵的态度。不听总人的劝阻,结果张飞被杀,刘备惨败。这就是把个人情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也正是由于这种义气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所以义气化身的关羽,后来就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并附会种种迷信色彩,称为什么“伏魔大帝”,“关圣帝君”,从此以后,关公就作为中国人“义气干云”的偶像被歌颂崇拜。也往往被各种封建的江湖帮会用作欺骗的手段。
三、着力刻画的“谋略”技巧
小说善于通过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种种事件,把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诸葛亮这个光照全书的人物,集中表现了这种惊人的智慧,绝世的才能。描写他成为政治、军事、外交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人物。隆中对,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情节,表现了他排除万难的才能、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成为那个时代人民所幻想的“贤相”的典型。刻画了曹操、周瑜、袁绍、庞统、姜维、张郃、吕蒙、陆逊、司马懿等长于谋略的人物。这些人物层出不穷的奇谋胜算,不仅使这部小说吸引人心,而且教育人民认识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和尖锐,获得阶级斗争的经验和才能,突破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积极掌握自己的命运,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运用想象夸张手法尺度过大,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民间谚语“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这都说明作品在塑造人物上的不足。
四、作品给我们的启示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历史发展到今天,通过影视、讲评等形式,更是将三国故事推向了一个高潮。人们更是将故事中的一些谋略、手段、方法用在了职场、商场及社会观方面,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此,三国故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目标要高远,行动要持之以恒。
平民刘备23岁开始创业,与关张一起攻打黄巾起义捞到一个县官的职位,没多久就因督邮挑事,从一个小老板变成了人家的员工。34岁经徐州失败,39岁被曹操猛打,47岁时仍一无所有,与孙权联合攻打曹操获胜,刘备又再一次低声下气地找小他20岁的孙权借了荆州,开始第五次创业,一切又重新开始。苦苦奋斗11年,终于有了益州和汉中,终于能和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此时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两年后称帝,然后去世。纵观刘备的一生——创业,失败,再创业,再失败,如此反复,一生都在奋斗,在跟命运抗争。他的起点实在太低,什么都没有,一路走来,靠的是心中那份执拗。刘备60岁才到事业的巅峰。成功永远不晚,贵在坚持,真正体现了曹操缩写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团队很重要,爱护人才是关键。
小说给我们描述刘关张桃园结义形成的坚不可摧的团队,他们目标一致,精诚团结,合作共事,并能朝着一个目标不停地奋斗。其次,通过刘备对诸葛亮、赵云;曹操对郭嘉、典韦;孙权对鲁肃、吕蒙等,我们可以认识到,爱才是用才的基础,领导要真诚地热爱关心他们,优秀的人才就会更加拼命的工作,作出显著的成绩。
3.执纪要严肃,要赏罚分明。
孔明挥泪斩马谡是很好的范例,并“自贬之筹,以督厥咎”,正了军心。在任何时候,赏罚严明同样是各项工作的以条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加强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4.领导要带头,以身作则树典范。
三国故事中的诸葛亮“夙兴夜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割发代首”等,斗志身教楷模。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身教与言教的统一,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5.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三国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一切都不能“过度”。否则,本来是好的也会变成坏的。如曹操是最成功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多疑”,致使杀了能救的名医华佗。关羽,忠肝义胆,义薄云天,但他太“狂”!目中无人!最终导致败走麦城,留下千古遗憾!周瑜,年少有为,意气风发,但气量狭小!眼中容不下比他智高一筹的诸葛亮,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诸葛亮,羽扇冠巾,智谋超人,忠心耿耿,每战必胜。但他不识实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以累死的结局而告终!赵云,有勇能谋,忠义耿直,但从不与关张争功,他清醒地知道,每遇到功劳,总是谦让于关张!这样一个既有才华又有谦让与美德的人,最后得以善终!所以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赵云的做事高调,做人低调!
作者简介:
周晓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