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五、六年级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其中涉及的历史题材内容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具有一定难度,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授课时要按照教育部课程标准要求,本着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历史题材的兴趣为目的,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授课方式,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相关知识,加深他们对祥光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题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266
通过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全部教材,我们发现由于历史题材内容广泛且我国历史时间跨度长,形式多样,授课时与道德与法治联系密切等原因,历史题材的教学一直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难题。其中关于历史题材内容教材的分析、当前历史题材内容教学的问题等,都让我们不断探究如何以更生动、更深刻、更易接受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这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提高对“道德与法治”和历史教材的整体把控能力,改变教学思路和方式。教师在发挥教材优势的同时,让同学们在历史中获得道德认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下面,笔者将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历史题材教学”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探究。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衡量道德与法治历史题材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历史距离他们生活遥远,他们对历史题材相对陌生。而且历史题材内容都是通过对相关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讲解介绍来引出其中的道德与修养的知识。因此,很多老师很容易将道德与修养的历史题材部分讲解地抽象、枯燥,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让他们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不好的学习体验,无法达到教师授课要求的标准。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我们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五年级下册《不能忘记的历史》
,我们可以通过“文天祥少年气正”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树立优良的道德修养。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通过播放动画短片或者历史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相关故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年少时生活困苦,一次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课上最开始通过短片播放的形式,能够很大程度的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后续课程教学的高效输出。课中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该历史故事进行表演,选取对该故事有浓厚兴趣且有表现欲的学生对该故事进行课堂在线。教师需在此环节注意,为了避免学生之间因为想饰演一个角色而产生矛盾,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指定适合的角色给学生们,并在语言上鼓励他们。学生们通过课堂再现的方式,对于故事的内容及该故事体现的道德内容加深了印象,更深刻的理解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理想志向。
二、课前严谨探究,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们首先要明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要求标准,根据要求标准,进行课前的备课。同时,也要求教师对课本的单元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控,进行多维思考,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针对重点设计相关教案,辅之知识点的补充。同学们可以全方位的学习道德与法治中的历史知识,让历史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由于课本教材中只是选取了中外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没有形成完整的历史时间线,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历史背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在课上教学时给学生们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拓展,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更加深入的地了解历史知识,在帮助同学形成道德品德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比如近现代史模块中,历史事件相对较少,但历史跨度很大,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所以教师应该在授课时架构起历史框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知识点。教师们的教学备案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更新,比如教育部的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更加严谨、严肃地对待这一更改,并在课程教学中,要认真跟学生讲清楚14年抗战的严肃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和爱国情怀。探究破解历史题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们应该从学生出发,回归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吸取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文化,才能让课程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三、课后积极实践,增强体验感
课后实践是消化课上知识点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增强体验感的同时,也更加深化了课上学习的内容。教师们在课下要积极组织相关的活动,以此来活跃学习氛围。比如可以开展有关道德与法治历史内容的演讲比赛,学生们通过课下进行历史题材的阅读、搜集和整理,学习到了更丰富的历史知识,拉近了自身与历史的距离。在比赛中设置奖品激励环节,能鼓励更广泛的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既能使知识点得到巩固深化,还能让学生们更广泛的了解历史,从中获得道德认知,提告自身品德修养。再比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关于道德与修养历史内容的手抄报创作,同学们通过绘画、书写相关知识,增强了知识学习的体验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促进学生道德修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课下也应该与学生家长多交流探讨,鼓励家长用周围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领或者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道德与法治中的历史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师进行言传身教,通过探究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一朝一夕中养成。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运用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效率,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为学生注入新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的从历史知识中体味道德与法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在小学时期树立好优良品德的根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亚芹.注重体系完整,追求细节完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历史题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0(35):21-23.
[2]肖轼茵. 灵活使用教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A]. 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0:4.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题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266
通过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全部教材,我们发现由于历史题材内容广泛且我国历史时间跨度长,形式多样,授课时与道德与法治联系密切等原因,历史题材的教学一直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难题。其中关于历史题材内容教材的分析、当前历史题材内容教学的问题等,都让我们不断探究如何以更生动、更深刻、更易接受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这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提高对“道德与法治”和历史教材的整体把控能力,改变教学思路和方式。教师在发挥教材优势的同时,让同学们在历史中获得道德认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下面,笔者将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历史题材教学”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探究。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衡量道德与法治历史题材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历史距离他们生活遥远,他们对历史题材相对陌生。而且历史题材内容都是通过对相关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讲解介绍来引出其中的道德与修养的知识。因此,很多老师很容易将道德与修养的历史题材部分讲解地抽象、枯燥,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让他们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不好的学习体验,无法达到教师授课要求的标准。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我们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五年级下册《不能忘记的历史》
,我们可以通过“文天祥少年气正”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树立优良的道德修养。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通过播放动画短片或者历史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相关故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年少时生活困苦,一次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课上最开始通过短片播放的形式,能够很大程度的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后续课程教学的高效输出。课中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该历史故事进行表演,选取对该故事有浓厚兴趣且有表现欲的学生对该故事进行课堂在线。教师需在此环节注意,为了避免学生之间因为想饰演一个角色而产生矛盾,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指定适合的角色给学生们,并在语言上鼓励他们。学生们通过课堂再现的方式,对于故事的内容及该故事体现的道德内容加深了印象,更深刻的理解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理想志向。
二、课前严谨探究,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们首先要明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要求标准,根据要求标准,进行课前的备课。同时,也要求教师对课本的单元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控,进行多维思考,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针对重点设计相关教案,辅之知识点的补充。同学们可以全方位的学习道德与法治中的历史知识,让历史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由于课本教材中只是选取了中外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没有形成完整的历史时间线,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历史背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在课上教学时给学生们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拓展,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更加深入的地了解历史知识,在帮助同学形成道德品德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比如近现代史模块中,历史事件相对较少,但历史跨度很大,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所以教师应该在授课时架构起历史框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知识点。教师们的教学备案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更新,比如教育部的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更加严谨、严肃地对待这一更改,并在课程教学中,要认真跟学生讲清楚14年抗战的严肃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和爱国情怀。探究破解历史题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们应该从学生出发,回归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吸取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文化,才能让课程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三、课后积极实践,增强体验感
课后实践是消化课上知识点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增强体验感的同时,也更加深化了课上学习的内容。教师们在课下要积极组织相关的活动,以此来活跃学习氛围。比如可以开展有关道德与法治历史内容的演讲比赛,学生们通过课下进行历史题材的阅读、搜集和整理,学习到了更丰富的历史知识,拉近了自身与历史的距离。在比赛中设置奖品激励环节,能鼓励更广泛的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既能使知识点得到巩固深化,还能让学生们更广泛的了解历史,从中获得道德认知,提告自身品德修养。再比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关于道德与修养历史内容的手抄报创作,同学们通过绘画、书写相关知识,增强了知识学习的体验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促进学生道德修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课下也应该与学生家长多交流探讨,鼓励家长用周围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领或者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道德与法治中的历史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师进行言传身教,通过探究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一朝一夕中养成。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运用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效率,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为学生注入新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的从历史知识中体味道德与法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在小学时期树立好优良品德的根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亚芹.注重体系完整,追求细节完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历史题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0(35):21-23.
[2]肖轼茵. 灵活使用教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A]. 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