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不定的转蓬,流离失所的子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善于用物象来抒发感情。建安25年为曹植人生的分水岭,从此,他的创作风格开始转变。从整体来看,曹植的诗歌主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歌多为表现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白马篇》为代表,后期诗歌主要抒发其在政治打压下的愤懑之情,如《美女篇》、《吁嗟篇》、杂诗《转蓬离本根》。本文就曹植诗歌中的物象“转蓬”进行赏析,体味他大起大落的人生。
  【关键词】:曹植;吁嗟;转蓬
  东汉晚期以来,文人的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文学意识逐渐觉醒。在文人中涌现了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理性认识,并反映在其文学作品中。曹植作为魏晋时期文学的巨匠,他的诗歌,多运用物象来表达思想情感,体现出时代的特色。或抒发壮志之情;或悲愁人生,曹植是一个不朽的文学骄子。
  钟嵘《诗品》评价曹植“情兼雅怨,体被文质。”[1]可以看出,曹植的诗歌无不充满感情,而其一贯的基调恰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为转折点,逐渐变得多元化。其中,运用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似我非我,非我似我”的抒情主人公抒发感情,更能让人产生共鸣,《吁嗟篇》就是很好的例子,全诗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这首诗是曹植深感自己流离失所,漂泊不定时所作。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去世,从此曹植人生的悲剧开始上演。黄初二年(221年),曹植迎来人生的第一次漂泊,被徙封安乡侯,同年,又改封鄄城侯,到黄初三年(222年),在曹丕的政治高压下的他再次徙封为鄄城王,还未在奔波的劳顿中歇口气,在黄初四年(223年),他又被封雍丘王。
  太和三年(229年),曹植重拾政治抱负的希望再一次被曹睿打破,他被封到东阿,直至太和六年(232年),又改封陈王。
  曹植的后半生一直在漂泊中度过,在魏文帝曹丕统治时期,他总是在政治高压下生活,到魏明帝曹睿继位,他作为唯一的“皇亲”也被处处提防,他的诉求均被一种“冷处理”的态度驳回,等待他的只有无数次的流放、迁徙和监视,从此他远离了一直怀揣着雄心抱负的地方,开始长达半生的漂泊生活。就像他自己所说:“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2]他就像那从早到晚都不能安闲的飞转的蓬草,一直离开自己的根,漂泊无依。而这一点,他也在杂诗《转蓬离本根》前两句“转蓬本离根,飘摇随长风。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3]中描绘的极其生动,“转蓬”这一物象就是作者对其处在下位的生活的形象写照。
  人生的定位不同,个人的命运将千差万别。对于人生的“三不朽”追求,曹植一直偏重“立功”,这是他一生的理想,但他的这一价值观却被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的曹丕父子提上了维护政权的议程。在曹植的人生中,总是有迅猛的旋风将他吹向湛蓝的天空,在他以为要踏上彩云的时候,突然下落将其坠入深渊。时代总是给他立功的无限的可能性,但他总以无奈答复世人。他甚至想要做一株树林中的草,任凭秋天的大火将其化为灰烬,只奢望与“根”相连,一句“谁知吾苦艰”说出了他的心声。但曹植总是沉溺于自己的人生定位中,即使深处下位,他依旧怀揣着一颗报国的心,在杂诗《转蓬离本根》中,他说:“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戍。”[3]他清醒着,又糊涂着,总能看清自己的处境,却又放不下自己的抱负。
  曹植以转蓬自喻,表达自己的处境。在他的诗中,有一种苦涩的味道。“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4]转蓬总是身不由己,归宿在无边的地方,总是无尽地漂流,走过山河大川,却没有属于自己固定的栖身处,狂乱的大风吹散了蓬草,也吹乱了曹植的心。但他又认为和飞蓬一样的戍边的将士,不惜牺牲生命,也要为国效忠,这里又能够看到他渴求建功立业的执念。此时的曹植褪去身份的光环,他一无所有,极其渺小。甚至“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面对这样惨淡的人生,他怎能不悲叹自己的“艰难”?回到自己的“根”,回到自己的“家”,只能是奢望。
  总之,汉末建安这个战乱频繁、亲友疏离的时代,曹植为其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时代也给予了他无尽的痛苦。在他后期的诗歌中,或以“美女”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无处施展抱负,或以“转蓬”表达自己处境的艰难。
  运用物象来抒发情感是曹植诗歌的一大特点,给人一种“似我非我,非我似我”的感觉——“转蓬”经常离开本根,只能随风漂散,这是自然之力所为,但是他如转蓬一般长期漂泊,却是人为所致。
  曹植的《吁嗟篇》,以“转蓬”的不幸表达自己命运艰难的同时,也披露了曹丕父子“冷血”的政治手腕,更表现出了自己超人的文学才华,让后人又敬又叹。
  注释:
  [1]钟嵘,陈延杰,《诗品注》卷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20页。
  [2]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01页。
  [3]曹植著,聂文郁注译,《曹植诗解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67页。
  [4]曹植著,聂文郁注译,《曹植诗解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67页。
  [5]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01页。
  参考文献:
  [1](三国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王玫.曹植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三国魏)曹植著,聂文郁注译.曹植诗解译[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
  [4]王晓辉,冯丽丽.曹植诗歌意象解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
其他文献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尼克马可伦理学》主要是以“幸福”为起点,又以“幸福”为终点。通过探析《尼克马可伦理学》的“幸福”观,而进一步探求教师的幸福观。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教师  一、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学说在《尼卡马克伦理学》里有专门的论述。关于幸福的学说,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幸福是终极目的  在《尼克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每种技艺与
期刊
【摘要】:波德莱尔仅仅以一部诗集《恶之花》开辟了法国甚至西方文学现代主义的先河。在这部颠覆传统文学、在“恶”中寻找美丽花朵的作品中,《从前的生活》是一首较为完整地表达诗人美好理想的诗篇。通过具体分析该诗中所描绘的“波德莱尔式天堂”、波德莱尔诗歌的神秘维度以及创新的诗歌表达手法及深度的艺术价值,可以获得对波德莱尔作品及其思想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 波德莱尔;《从前的生活》;幸福天堂;艺
期刊
【摘要】:路遥的小说《人生》描写了富有才华、向往城市的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离开农村又最终回到农村的悲剧故事。故事发生在80年代的农村,作者以“农村人”的视角,审视了这个时期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知识青年的选择以及命运的走向。对特殊时代之下,特殊社会视界中的人物命运的探讨,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也使《人生》这部小说成为路遥最为耐读的中篇小说,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也成为路遥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高加林
期刊
【摘要】: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学术界虽迄今未曾进行过广泛而认真的讨论,但比较流行的,也是被普遍接受的提法是把1917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本文将通过1917年和1918年文学观、标志性作品、文学氛围和创作群体等方面,来证实1918年更适合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起点;白话;国语  自1985年陈平原、钱理群等人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新文学整体观”等概念
期刊
【摘要】:女性在印度是弱势群体,印度妇女一直被家庭、社会所轻视,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不容乐观的。《无家可归的小鸟》作为一部美国青少年文学作品,一个看似只是一部简单的青少年文学小说却处处渗透出印度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独立前,印度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传统的封建思想,对女子的禁锢、歧视伴随着印度的历史文化一直传承。独立后,印度政府长期致力于从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为女性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以提
期刊
【摘要】:纵观世界通过设计出有自身特色的吉祥物其可爱的形象,向世界传达着和平友好的信息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吉祥物的理念,往往是简洁,大方且富有童趣,通过简单的元素,与独特的记忆点让人们更容易的记住。选择有自身特色的形象作为载体,其形象轻松,惬意的感觉与人们拉进了距离。中国的传统吉祥四灵是龙凤麒麟龟,现代吉祥物更多选择更加多元化,对于吉祥物的塑造更像是打造一个明星一般。近年来大热的熊本熊就是一个成功的
期刊
【摘要】:姜戎在其文学作品《狼图腾》中,不遗余力推崇游牧文明,贬低农耕文明,这在全国上下引发热议。本文试图以客观的视角,着重分析《狼图腾》的核心理论并予以驳斥,在此基础上探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对于中华文明的平等重要性,证明中国并不存在强势文明。  【关键词】:狼图腾;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多元文化;中华文明  引言  姜戎在《狼图腾》中表达的核心理论主要有三点。一、游牧民族有狼性,悍勇进取;农耕民
期刊
【摘要】:亮剑精神是一种勇气。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我们也要勇往直前,毫不退缩。这是观看亮剑后给我们的一种精神,一种直接感官到的精神力量,笔者在这里不想谈这个,想谈谈剧情最后一集中少将丁伟的的答辩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谁对谁有利可图才会关系好或结盟,各取所需,若一点利益都不牵扯,那么还会继续保持好的关系吗? 
期刊
【摘要】: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人物,他不是一位高产的诗人,生前只出版过4部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其中收录了93首诗。在他的93首诗歌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诗歌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过与女性有关的意象。在《妾薄命》、《百合子》、《八重子》、《梦都子》这四首诗中,诗人或拟写,或直接描写妾、妓女这两种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情感,从而表现诗人自己对待情感
期刊
窗外,星星眨眼,却不知月亮正在偷偷听着它们的悄悄话。而我仍然坚持着多年的习惯,忙完一天的功课,趁着夜晚催眠城市的安静写点文字,或喜或悲,总归是为了留给自己一份平实真切的记忆罢了。  没有卧谈会的夜晚,舍友总是睡得很早,今晚提笔时,下铺的你早已酣然入睡,你依旧保持着全宿舍睡觉最乖的记录。你一个翻身,我突然想恶作剧般的写写你,写一写关于你,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说出来的秘密。  你,是学弟学妹们眼中无人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