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家可归的小鸟》看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性在印度是弱势群体,印度妇女一直被家庭、社会所轻视,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不容乐观的。《无家可归的小鸟》作为一部美国青少年文学作品,一个看似只是一部简单的青少年文学小说却处处渗透出印度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独立前,印度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传统的封建思想,对女子的禁锢、歧视伴随着印度的历史文化一直传承。独立后,印度政府长期致力于从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为女性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以提升女性的地位。尽管女性的地位被提升上了议事日程,女性在经济、生活中所拥有的权利越来越多,惠及女性权益的政策也越来越多,但印度女性在发展进程中还存着种种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印度;女性;社会地位;《无家可归的小鸟》
  《无家可归的小鸟》是一部美国青少年文学作品,作品描述了科丽在十三岁那年由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生病的男孩哈里,家里是为了省双碗筷以节约家庭开支才将女儿嫁出,而婆家也只是为了要得到那份嫁妆给儿子看病,才将她娶进了门。不久后,科丽的丈夫在恒河不治身亡。婆婆为了摆脱这个“累赘”,将她带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借机抛弃她。遭遇了婆家的遗弃后,从此科丽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鸟。但她没有被命运屈服,她通过努力挣得了一份刺绣工作,得到了雇主的赞扬和器重,并和一个深爱她的小伙子拉杰一起去了乡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无家可归的小鸟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成了有家可归的人。这部作品不仅表现出科丽的优秀品质,展现出印度妇女的勤劳朴实形象,也让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备受重视和关注。
  一、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现状
  《无家可归的小鸟》中科丽是印度妇女的典型代表,她们在生活中处境困难,地位低下,不受尊重。没有婚姻自由,没有交往自由。在当今印度社会,包办婚姻仍占多数,自由恋爱的较少,且在一些地区还将自由恋爱者以私刑处死。在印度的嫁娶习俗中流行嫁妆制度,姑娘出嫁必须陪送丰厚的嫁妆,家境贫穷的人家便注定会受人歧视,遭受不堪待遇。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印度妇女的生活每况愈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法律上,或是从国家政策上来看,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都较之男性有很大差别。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之低显而易见。
  在印度,由于种姓制度的传统影响和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对妇女的封建歧视,自古以来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印度妇女在历史文化传统意识的家庭中,她们扮演的是妻子,母亲,媳妇的角色。由于印度对女性“次等性别”有着根深蒂固的认识,所以注定了印度妇女不可能拥有自由的各种权利。其中经济权利对于印度妇女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她们更多的在延续后代,照顾家庭,为家庭生计牺牲自己的青春。在对家庭财产的继承和拥有问题上,印度妇女则难以与男人于同样的方式得到、持有和处置家庭财产。女子出嫁后便要服侍婆家及丈夫,并要承担家里的农活,还要照顾子女。稍有不慎便会遭到婆家的唾骂及不公正的待遇。在印度有千千万万妇女都遭受到此等情况,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观念,以及妇女地位受歧视的影响,印度妇女只好接受命运安排。独立后,印度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开始着手改造社会、维护妇女的平等权利和提高妇女地位,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项目,为促进女性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平等的机印度妇女的家庭地位、经济地位较之独立前有了明显提高。但纵观印度社会现实,这些措施仍然是杯水车薪,并不能有立杆见影的作用。
  印度独立后,各种法律文本中虽强调男女平等,但事实上,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印度社会,“男尊女卑”被社会认为是合法的,法律上的不平等主要是由社会地位差异体现的公开的制度化不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策涉及具体人群间的关系,指的是尽管各个地位群体和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但由于各自在行使自身权利的手段上存在着差别,而导致实际行使权利上的差别《无家可归的小鸟》中科丽成为了寡妇,按照当地政府条文,成为寡妇的妇女可以得到一笔政府补偿金。但是这笔补偿金一直未入科丽之手,而是由科丽的婆婆代领了。政府没有正式的代签手续,也没有按法定程序正常执行这一措施。上行下效,直接导致了妇女生存现状无人问津、妇女的合法地位无人承认。印度妇女的合法权益虽有相关法律为之保障,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尚未做到法律平等与事实平等。
  二、印度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
  尽管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工作,但是由于受到经济结构变动、思想观念变化等影响,其工作缓慢而成效不大,这其中有历史也有现实的原因。
  印度是一个有着拥有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宗教种类繁多。印度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对女性身份设立的规矩和禁忌也是相当之多。这种传统封建思想一直伴随着印度的发展。尽管社会在进步,新思想也在与旧思想不断融合,但是某些针对女性的歧视意识依然存在。历史上,人们在怀孕之时便会以各种方法检测胎儿性别,于是越来越多的女婴胎儿被流产,导致印度女孩出生率和存活率逐年降低。这种现象在印度已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投入到了这场“生子战”之中,政府未对其进行合法控制和治理,导致社会缺乏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力,致使重男轻女的风气得以盛行。
  政府制定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使得很多妇女都未能享受到政府对妇女的优待,从而也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妇女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加之印度社会对妇女的关爱不够,许多对印度妇女实施的犯罪都没有得到政府的合法解决,甚至是政府对此问题的默认态度、回避态度都使得印度本身严峻的妇女地位形势加剧,致使犯罪率进一步上升。此外,虽然印度妇女的地位得到了一些提升,但是相比男性来说,其社会地位稍逊于男性,女性“生来”具有“次等性别”,因此在家庭、生活、工作中处处遭受到轻视。
  三、提升印度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和主要措施
  虽然印度妇女地位低下已是历史遗留下的传统,但是一个国家,若是不懂得人权,不懂得尊重女性,其国内的凝聚力也很难得到提升。所以印度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男女不平等终将导致社会的性别分层。如今,社会分化以日益加快的速度向深层发展,这种性别分层处理不当便会有引发社会问题,也给女性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使得女性未能更好的求得自身发展,未能在经济领域分化的推动下,带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其他一切社会生活领域的活动。从而使得印度会失去一批优秀的女性工作者,甚至是领导者。同时,对女性的歧视,甚至是虐待,会致使女性身体健康受损,长此以往,印度妇女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损害,也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印度政府从制度、政府支持、教育三个方面都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由于印度长期根深蒂固的父亲家长制观念仍占主导,致使一些女婴在还没出生之际或是就进行选择性流产。如此造成女胎大量减少,使得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对此政府进行专项立法,从严治理进行选择性流产人员。例如1994年印度政府在国家层面实行产前性别诊断技术法案。通过这项法案,只有政府注册的诊所和实验室可以进行用于确定胎儿性别的产前诊断。新法律也详细说明了除非胎儿处于危险或遗传疾病,否则不得进行产前诊断。这项法案的颁布,为印度女婴的流失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律有法可依便可以从严治理。
  印度妇女一般以在家务农或出去工作为主,所赚取的工资全部以贴补家用。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女性工作,给女性工作提供一定的空间保障有利于发挥女性的才能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在行政上,政府应当设立相应的社会福利所,为社会上那些被家人抛弃的女性提供服务,并为被弃女性制定发展计划。在经济政策上,给予女性一定的优待,针对贫困女性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建立贷款服务,让更多额女性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印度独立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极少。独立后,政府开始为女性的发展谋求更好的道路,把印度女性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印度,无论是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是迅速的,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涌现出了如著名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这样的优秀者。通过教育,广大的女性可以拿起法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受过教育的女性更能学会自立自强,且受过教育的女性也会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这样教育才得以继承。
  四、结语
  《无家可归的小鸟》中科丽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并最终和人力车夫拉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印度女性的悲惨境遇在科丽身上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扭转。这样的生活也似乎也预示着印度妇女将来的生活变化。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政府也相应的出台了与之相关的法案法律条文,印度妇女的受教育水平,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印度歧视妇女的传统意识久远,想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还有很大段距离。只有将政策制定合法,将政策实施有效,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必会有所提升,同时印度妇女的生活也将越过越好。
  参考文献:
  [1]BinaAgarwal,“Women,stillpoorandwithoutpower,”TheTimesofIndia,14(1997):56。
  [2]GloriaWhelan,HomelessBird.NewYork.FrancesLincolnltd,2009.
  [3]MinistryofWomenandChildDevelopmentofIndia.AHandbookofStatisticalIndicatorsonIndianWomen2007[R].http://www.wcd.nic.in/stat.pdf.
  [4]郑杭生:《社会学新修概论》。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4年:145。
  [5]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2。
  [6]陶笑虹:“印度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南亚研究》,2(2002):73-76。
  [7]蒋茂霞:“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探析”,《东南亚南亚研究》,4(2009):62-63。
  [8]宋璐,姜全保:“印度女性生存状况”,《南亚研究季刊》,1(2008):74-79。
  [9]王健,刘爽:“印度每年2000雨名女性因嫁妆自杀”,《法律与生活》,2(2008):5。
  [10]吴云红,李燕:“教育是提高印度妇女地位的关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5(2007):55-57。
其他文献
【摘要】: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做着无奈的选择。本文主要从丢掉工作,爱情的选择,回归农村三个方面来阐述他无奈选择的悲剧性。  【关键词】:选择;无奈;事业;爱情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次选择,无论选择过后成功或者失败,高兴或者伤心,但是在选择的那一刻,我们始终都是朝着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最合适的去选择。然而并非
期刊
【摘要】:《小情人》作为一部探讨成长与爱的泰国青春片,以含蓄内敛的东方意蕴取得了票房与艺术的双赢。其中,男性成长带着明显的性别二元对立和艰难的男性意识觉醒。对女性的态度也经历了“相同、相斥、相吸”的复杂变化过程,两性博弈所产生的矛盾为影片带来了一种遗憾却唯美的悲剧感。  【关键词】:泰国青春片;小情人;男性意识;女性意识;精神分析  泰国青春片于近十年异军突起,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超越泰国恐怖片、动作
期刊
【摘要】:鲁迅的《影的告别》一向被诸多名家争相解读,它仿佛是宝藏暗藏许多鲁迅欲言又止的说辞。鲁迅从未停止相信光明,但黑暗也常淹没他己身 ,他的向往与抗争正如影的踟蹰与告别。本文主要谈谈鲁迅在灰色模糊时代的自傲与自弃。  【关键词】:鲁迅;自傲;自弃  但影不愿彷徨于无地,却选择沉没在黑暗里,而非消失在光明里。“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这一方面可以说明了光明是渺然无望的,但一方
期刊
【摘要】:对于俄狄浦斯王悲剧命运的原因,一直以来,文学评论家都各执一词。但是,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人物性格的缺陷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的束缚。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原因的缺失都不会造就《俄狄浦斯王》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想要理解《俄狄浦斯王》,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俄狄浦斯王》中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探究《俄狄浦斯王》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原因
期刊
一  广袤的华北平原在这里被丘陵挡住了去路。这座丘陵看起来也颇不寻常,小小的坡上,碑冢林立。在一堆学士和尚书的墓碑中间,我却瞥见一方矮矮的新碑几乎匍匐在地上。问路过的扫墓者,才知道这是猫公,二月二刚走了。路人的语气漫不经心,仿佛谈论的是草木的枯荣。  眼前浮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一条腿跛了,笨拙地靠在炕上用饺子喂猫,猫吃一个,他才吃一个,分不清是他请猫吃还是猫请他吃,喂完了和猫相视一笑,拍拍猫的
期刊
【摘要】:以文学与戏剧、:音乐、舞蹈等传统文艺形式为母体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伴随“文艺全球化”风潮,呈现出民族性的衰减和弱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电视文艺民族化”论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提出“中国电视文艺民族化”的原因、“电视文艺民族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电视文艺的民族化”的路径与方法,对当前“电视文艺的民族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形势;电视文艺;民族化  一、电视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尼克马可伦理学》主要是以“幸福”为起点,又以“幸福”为终点。通过探析《尼克马可伦理学》的“幸福”观,而进一步探求教师的幸福观。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教师  一、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学说在《尼卡马克伦理学》里有专门的论述。关于幸福的学说,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幸福是终极目的  在《尼克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每种技艺与
期刊
【摘要】:波德莱尔仅仅以一部诗集《恶之花》开辟了法国甚至西方文学现代主义的先河。在这部颠覆传统文学、在“恶”中寻找美丽花朵的作品中,《从前的生活》是一首较为完整地表达诗人美好理想的诗篇。通过具体分析该诗中所描绘的“波德莱尔式天堂”、波德莱尔诗歌的神秘维度以及创新的诗歌表达手法及深度的艺术价值,可以获得对波德莱尔作品及其思想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 波德莱尔;《从前的生活》;幸福天堂;艺
期刊
【摘要】:路遥的小说《人生》描写了富有才华、向往城市的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离开农村又最终回到农村的悲剧故事。故事发生在80年代的农村,作者以“农村人”的视角,审视了这个时期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知识青年的选择以及命运的走向。对特殊时代之下,特殊社会视界中的人物命运的探讨,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也使《人生》这部小说成为路遥最为耐读的中篇小说,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也成为路遥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高加林
期刊
【摘要】: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学术界虽迄今未曾进行过广泛而认真的讨论,但比较流行的,也是被普遍接受的提法是把1917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本文将通过1917年和1918年文学观、标志性作品、文学氛围和创作群体等方面,来证实1918年更适合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起点;白话;国语  自1985年陈平原、钱理群等人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新文学整体观”等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