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在阅读单元编排了“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如何上好“快乐读书吧”这一课型,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积累不同课型的教学经验。本文从基本结构、课例分析和研究结论三个方面对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和阅读分享课三种课型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课型的划分,是教学生学会阅读的必经之路。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定位清楚了,学生的实际获得才会更加聚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梳理总结出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课型: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和阅读分享课。现从基本结构、课例分析和研究结论三个方面谈谈对这三种课型的探究和思考。
一、阅读推荐课
阅读推荐课是为了让学生深入阅读或阅读有挑战性的图书设计的课型。
结构:第一、激趣导入,或呈现书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或用心创作一段导语,目的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了解作品,引导学生看封面、封底,看作者、译者等,记住书名、了解主要人物,这是对如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阅读策略指导;第三,品析片段,带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和人物形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期间渗透品析片段的策略指导。第四,自由阅读,让学生亲身阅读实践后交流收获和困惑。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一种真正的阅读体验;第五,制定阅读计划,布置课后读书任务。
课例分析:《昆虫记》阅读推荐课
环节一:激趣导入,走进昆虫世界
走进昆虫世界,邀请螳螂公主来到课堂上,以螳螂捕食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入《昆虫记》这本书。
环节二:师生交流,初步了解作品
师提问:想要了解这本书 ,可以有什么办法呢?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生汇报可以看目录,师相机引导全班看目录,交流通过目录你觉得哪个名字最有意思,大胆猜测故事内容。生汇报看插图,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有什么发现?进一步猜测这本书写了哪些内容。当学生关注到作者时,教师相机出示作者资料,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就对《昆虫记》这本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环节三:品析片段,指导阅读方法
出示红蚂蚁和蟹蛛的阅读片段,引导学生阅读,师指导学生通过猜测、跳读、感情朗读等策略感受昆虫世界的激烈斗争和温情画面。
环节四:自由阅读,体验阅读乐趣
在初步阅读感受到昆虫世界的精彩后,小组合作从目录中选择感兴趣一个故事,教师进行阅读提示:每个同学静下心读书,坚持把一个故事读完,读完后想想故事中最有趣的地方,多读几遍,而后小组合作分享阅读收获。
环节五:制定阅读计划
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组员共同探讨、商定如何在20天内阅读完这本书,并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最后全班分享本组的阅读计划,教师提出阅读期望。
二、阅读指导课
整本书阅读就像跑马拉松,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加油助威;又像丛林探险,需要不断改进方案、不断调整方向。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给予过程性指导,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读长篇名著,
结构:阅读指导课要依据阅读书籍的特点和学生真实的阅读需求进行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围绕以下内容展开:第一,布置阅读任务,激励自主探究;第二,借助工具,探究人物、梳理情节;第三,解疑答惑,梳理阅读策略。
课例分析:《昆虫记》阅读指导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交流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的收获;梳理法布尔的写作风格;总结阅读方法。
环节一:展示阅读收获 把握写作风格
1.通过图片、片段猜昆虫
师总结法布尔笔下昆虫的特点: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温情有冷酷。
2.生分享书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昆虫片段描写,展示自己制作的昆虫名片,谈感受。
师小结法布尔的写作风格其一:法布尔把昆虫当人来写,让昆虫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这本书才更加引人入胜。
3.集中阅读“蜂”类昆虫的描写片段,考察区分,说明依据
体会法布尔细致观察和细腻描写的写作风格。
4.试着仿照法布尔的写作风格,仿写你喜欢的动物。展示作品。
环节二:回顾阅读经历 总结阅读方法
请自主交流自己的阅读《昆虫记》的经历和阅读方法,师总结阅读方法:制作昆虫名片、仿写喜爱的动物、边读边批注、前后联系对比阅读等。
三、阅读分享课
阅读分享课,是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分享有新的收获,是把个人的阅读收获变成集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智慧。
课例分析1:《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分享
环节一:了解内容
这本书是以林海音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书中讲了哪几个故事呢?请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环节二:品读人物
分析主人公形象
在初步感知童年时的小英子形象后,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文体特点,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出示作者资料,让学生对主人公有一个整体的、连贯的认识。
环节三:品味语言,感受老北京风土人情
《城南旧事》一书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男老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体现老北京民风民俗的描写,体会一下为什么说北京是林海音的?
环节四:体验阅读,领悟情感
请同学们打开书伴随缓缓的音乐再次阅读书中最后一个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师总结本书表达了作者告别童年的悲伤,以及对童年的留恋和怀念。
结论
阅读分享课以“了解内容——品读人物——畅聊情节——品味语言——领悟情感——揭示主题”等教学活动展开,以汇报读书所得的方式,让不同学生分享阅读收获,学生根据阅读过程中完成的阅读任务清单和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在课堂上進行分享。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把阅读收获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往往能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拓展他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整本书不同方面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提示,积累了宝贵的阅读经验,以不断提供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课型的划分,是教学生学会阅读的必经之路。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定位清楚了,学生的实际获得才会更加聚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梳理总结出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课型: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和阅读分享课。现从基本结构、课例分析和研究结论三个方面谈谈对这三种课型的探究和思考。
一、阅读推荐课
阅读推荐课是为了让学生深入阅读或阅读有挑战性的图书设计的课型。
结构:第一、激趣导入,或呈现书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或用心创作一段导语,目的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了解作品,引导学生看封面、封底,看作者、译者等,记住书名、了解主要人物,这是对如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阅读策略指导;第三,品析片段,带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和人物形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期间渗透品析片段的策略指导。第四,自由阅读,让学生亲身阅读实践后交流收获和困惑。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一种真正的阅读体验;第五,制定阅读计划,布置课后读书任务。
课例分析:《昆虫记》阅读推荐课
环节一:激趣导入,走进昆虫世界
走进昆虫世界,邀请螳螂公主来到课堂上,以螳螂捕食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入《昆虫记》这本书。
环节二:师生交流,初步了解作品
师提问:想要了解这本书 ,可以有什么办法呢?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生汇报可以看目录,师相机引导全班看目录,交流通过目录你觉得哪个名字最有意思,大胆猜测故事内容。生汇报看插图,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有什么发现?进一步猜测这本书写了哪些内容。当学生关注到作者时,教师相机出示作者资料,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就对《昆虫记》这本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环节三:品析片段,指导阅读方法
出示红蚂蚁和蟹蛛的阅读片段,引导学生阅读,师指导学生通过猜测、跳读、感情朗读等策略感受昆虫世界的激烈斗争和温情画面。
环节四:自由阅读,体验阅读乐趣
在初步阅读感受到昆虫世界的精彩后,小组合作从目录中选择感兴趣一个故事,教师进行阅读提示:每个同学静下心读书,坚持把一个故事读完,读完后想想故事中最有趣的地方,多读几遍,而后小组合作分享阅读收获。
环节五:制定阅读计划
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组员共同探讨、商定如何在20天内阅读完这本书,并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最后全班分享本组的阅读计划,教师提出阅读期望。
二、阅读指导课
整本书阅读就像跑马拉松,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加油助威;又像丛林探险,需要不断改进方案、不断调整方向。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给予过程性指导,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读长篇名著,
结构:阅读指导课要依据阅读书籍的特点和学生真实的阅读需求进行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围绕以下内容展开:第一,布置阅读任务,激励自主探究;第二,借助工具,探究人物、梳理情节;第三,解疑答惑,梳理阅读策略。
课例分析:《昆虫记》阅读指导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交流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的收获;梳理法布尔的写作风格;总结阅读方法。
环节一:展示阅读收获 把握写作风格
1.通过图片、片段猜昆虫
师总结法布尔笔下昆虫的特点: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温情有冷酷。
2.生分享书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昆虫片段描写,展示自己制作的昆虫名片,谈感受。
师小结法布尔的写作风格其一:法布尔把昆虫当人来写,让昆虫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这本书才更加引人入胜。
3.集中阅读“蜂”类昆虫的描写片段,考察区分,说明依据
体会法布尔细致观察和细腻描写的写作风格。
4.试着仿照法布尔的写作风格,仿写你喜欢的动物。展示作品。
环节二:回顾阅读经历 总结阅读方法
请自主交流自己的阅读《昆虫记》的经历和阅读方法,师总结阅读方法:制作昆虫名片、仿写喜爱的动物、边读边批注、前后联系对比阅读等。
三、阅读分享课
阅读分享课,是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分享有新的收获,是把个人的阅读收获变成集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智慧。
课例分析1:《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分享
环节一:了解内容
这本书是以林海音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书中讲了哪几个故事呢?请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环节二:品读人物
分析主人公形象
在初步感知童年时的小英子形象后,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文体特点,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出示作者资料,让学生对主人公有一个整体的、连贯的认识。
环节三:品味语言,感受老北京风土人情
《城南旧事》一书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男老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体现老北京民风民俗的描写,体会一下为什么说北京是林海音的?
环节四:体验阅读,领悟情感
请同学们打开书伴随缓缓的音乐再次阅读书中最后一个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师总结本书表达了作者告别童年的悲伤,以及对童年的留恋和怀念。
结论
阅读分享课以“了解内容——品读人物——畅聊情节——品味语言——领悟情感——揭示主题”等教学活动展开,以汇报读书所得的方式,让不同学生分享阅读收获,学生根据阅读过程中完成的阅读任务清单和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在课堂上進行分享。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把阅读收获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往往能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拓展他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整本书不同方面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提示,积累了宝贵的阅读经验,以不断提供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