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中的肉身化意境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境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意境是一种“身心合一”“中和之美”“象外之境”的体悟,本文将以舞剧《孔子》为例来具体讨论肉身化意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古典舞   《孔子》   意境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063-02
   每当我们提到中国古典舞的时候,脑子里总会把它与太极运动模式的“中和”之美联系起来,看似没有太多交集的两种艺术门类,却在艺术意境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确,意境不仅仅只是属于某一门类艺术所单独具有的,它在不同门类艺术中都有所体现,在中国古典舞中意境是律动造型的灵魂,以自身的运动模式去与宇宙的运动模式做到合二为一,如果我们想要达到合二为一的状态光靠运动模式的相互协调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其关键的要素在于则“意”和“气”的运行方式。这里的“意”,跟我们平常意义上的理性和意念没有丝毫的关系,而这里的“气”指的是中国古代宇宙运行观念之“气”,即是我们身体的呼吸与放松。由此这里的“意”和“气”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所以我们的身体才成为生机勃勃的意境载体。
   古往今来,对意境这一概念的讨论,可谓是从未间断过。在中国古代的文献理论中就曾提出:意境是指某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意”是指艺术家的情意,那么什么是“境”呢?刘禹锡做过一个最明确的规定“境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记》)最早在美学意义上用“象外”一词是南朝的谢赫,他的“取之象外”直接引发了唐代美学中的“境”的范畴。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对诗歌意境产生做了分析。他说:“诗有三格:一曰生思。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二曰感思。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三曰取思。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故此提出了诗的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并對不同层次的状态做了分析。追溯到近代,王国维总结了前人的论说观点,并且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做了更加全面的总结。王国维把“意境”这一概念确定为我国诗学的核心美学范畴,是一种诗意的审美享受,它使人们能够跳出世俗的观念与偏见,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最纯真美好的情感。
   宗白华曾说过:“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于是‘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由“我身”也即是身体作为根本的讨论对象。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肉身化意境的讨论不难发现,当自己的“我身”处于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之下的时候,就为艺术的审美活动创造了场地,“我身”也即是肉身化意境就获得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和可能。这个时候就朝意—气—境的发展趋势前进,它早已经超越一己肉身,从而引发审美认同的联想,指向无穷延伸的虚境。《孔子》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所编排、演出的大型原创舞剧,这部舞剧是对孔子推崇仁德形象的再现。全剧共由六部分组成,分为《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讲述了孔子一生传道授业的种种经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唐代韩愈此说,已经成为关于教师职业职责的不易之论。舞剧《孔子》着重突出的就是孔子的弘道,春秋时期,列国纷争,生灵涂炭,人心涣散,孔子进谏以仁,推行礼制仁政。“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的最高理想。
   在《序问》这部分中,扮演孔子的独舞舞者在表演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有象征着礼仪动作的作揖、甩袖、鞠躬、拱手,也有一些专门表达舞者心里情感变化的动作:如“冲”“打”“绞”等一系列基本动作组成的姿势,这些姿势共同构成了舞者所扮演的孔子的情感表达,这是对社会大同、礼乐和谐、等级有序、仁义礼智信的追求与期望。从肉身化意境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象征着礼仪动作的鞠躬、作揖、甩袖、拱手等一连串的身体语言体现着孔子所坚守的礼仪形式和仁德思想;从“打”“冲”“绞”“弹”等一系列动作则可以看出孔子想要冲破束缚,去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在问道过程中内心的挣扎以及“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这种道却难寻的、生命短暂的心情。以恢弘而沉静的执羽舞,表现孔子对“仁”的思考。“仁”是什么?在孔子看来,关键是要爱人。《论语·子罕》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唯有爱,才有仁,才有天下的和平与大同。
   《乱世》篇中,场地被“众臣”分为了几个部分,灯光主要在舞台“大臣”的那一部分,而舞台前方孔子的独舞扮演者则一直位于舞台前方的两个角落,后面场景里的大王也在奸臣的怂恿下,褪去了王冠和象征权力的袍子,这样的舞台分布与空间调度,正是舞者的“我身”处于其中去表达孔子以“仁”上谏,却遭到“臣”的百般阻挠和羞辱。孔子不屈不挠,坚持弘道,舌战群儒。这样就把舞台从空间调度上分为了几个层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谋乱腐朽的“臣”部分,象征的帝王符号的王权虽被设置在舞台中央,却被人为地分裂在舞台的后场,这种舞台的分裂感就表达着王权与时代、百姓民政、忠臣之间的疏离,同时,灯光灰冷的色调也起到了上述意义的表达。而作为提倡“仁”的孔子虽居于前场部分,但始终处于前场边角地区,这样的舞蹈编排也标志着孔子在当时政界的地位,是边缘化的。而孔子向后场奔去的动作,却被以人墙形式出现的众臣、多次变幻的队形所阻拦,这种多次的阻拦以及人墙似的形象,正是扮演孔子的舞者通过“我身”去表达当时政界的黑暗,孔子与君王之间的障碍。然而,仁政的理想在乱世之中,显得那么的孤独而不合拍。面对“臣”的叛乱,“公”怯懦惊恐,百姓流离失所,孔子再次踏上逃亡之路。饥饿的难民被“臣”以口腹之需百般戏弄,孔子坚持操守,不受嗟来之食。面对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现实,他不禁仰天长叹:道何在?仁何在?
   第三幕《大同》,以美轮美奂的幻境,演绎了孔子理想的乌托邦。杏坛上,孔子弦歌讲学,众弟子虚心受教。大道学说和仁的思想,如和风细雨,如兰蕙芬芳,使人沉浸而滋润。《玉人》舞,托玉言道,借玉讲仁,表现像玉一样纯洁无暇的道和仁的境界。这是孔子的理想,美好而令人向往,然而因为是梦,在带给观众神圣愉悦的同时,却有水花镜月的虚幻感萦绕心头,使得梦破的忧伤交织其间。第四幕《仁殇》,表现乱世之中孔子大道与仁政的幻灭,是悲剧的高潮。十四年周游列国,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艰难坎坷尝遍,却仍是大道微茫。孔子有失落有惆怅,然而怅惘之中却依然不弃不休,执着追寻那微邈的大道之光。终其一生,孔子问道求仁,把弘道和推行仁政当作不可推卸的己任。这份担当,使得作为教书先生的孔子显得伟岸高大,使得师者的职责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
   《仁殇》篇中,孔子抚摸象征着仁德、礼乐的石像,痛苦失意,表现乱世之中孔子大道与仁政的幻灭,是悲剧的高潮。十四年周游列国,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艰难坎坷尝遍,却仍是大道微茫。孔子有失落有惆怅,然而怅惘之中却依然不弃不休,执着追寻那微邈的大道之光。舞者在表达这一感情时,在舞台进行了多次的来回奔跑挣扎,动作也比较放大。这一舞段中,舞者为了表现出真实有力的东西,用“我身”这种活跃的力,从中心向四周散开、再由四周向中心聚集的力,这种冲突与消除、起落且富有节奏的力,使得实体虚化起来,这种虚幻的对象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它既表达着孔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还象征着礼崩乐坏、仁德殇逝的时代背景。
   经过数千年中华文化的演进,历史上的孔子,已经被赋予太多的内涵,太沉重的使命。因其如此,当我们谈论孔子、想象孔子的时候,会联系到蔼如春风、循循善诱、铁肩担道,果敢勇毅、万世师表之类的字眼。而舞蹈是一种身体艺术,要借助形体语言和肢体动作,在音乐、灯光和道具的配合下,以舞动的韵律推动情节、传达内心,演绎故事。可以说,舞蹈是舞剧唯一的语言,是舞台上无声的台词。
   由此笔者认为在中国古典舞蹈的编创与表演中,“身心合一”“中和之美”“象外之境”的体悟经由着意、气、情、形再到境的“肉身”鲜活在场的艺术创造过程。所以无论作者采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技巧,都在能在一定方面和程度体现出某种肉身化的意境,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大特色。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来,各地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但是都或多或少沾染了“娱乐至上”的不良风气,长此以往,不仅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也有害无利。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家宝藏》等一系列立足传统文化,贴近当代生活的优质原创节目,正是人们文化需求的精神食粮。本文试图以《国家宝藏》节目为坐标,浅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问题。  关键词:年轻 守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J0-05 文
期刊
摘要:作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影响了巴赞的电影理论及法国“新浪潮”,对东方电影也有深远影响。李沧东作为亚洲的优秀导演,其作品中一贯有存在主义的艺术意蕴和特征,戛纳最高评分的《燃烧》,关注现实社会和底层人物,探寻个人的存在境遇和生存状态,在荒谬的世界中寻求个人自由的主题内容,与存在主义关注的命题:世界的荒謬、个体的异化和孤独存在、自我的自由和选择、“他人即地狱”及“向死而生
期刊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揭示了人物与环境、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的关系。除了文学以外,美术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同样涉及并面临着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所着眼的实质问题。本文将以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为例,对其中蕴藏的“典型”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马恩“典型”理论 艺术典型 《父亲》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2012年由姆·霍珀执导拍摄成歌剧电影,这部电影可谓气势贯通,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了“崇高”的特性。本文运用美学分析的手法,分别从影片场景之崇高、音乐之崇高、人性之崇高、真情之崇高四方面解读崇高之美。  关键词:《悲惨世界》 崇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
期刊
摘要: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但是近年来西方现代艺术不断涌入中国,对国画的创新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画家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想使国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推陈出新,在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中汲取精华成为关键,本文以京剧为例研究其对于国画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民间艺术 国画创作 京剧 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不同地域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承载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音乐的形式开始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我国的民歌传承造成了严重冲击,老一代民歌传承人陆续去世、年轻的传承人较少、受众人数逐年递减等,这些都使得一部分民歌走向衰亡。本文结合山西民歌的发展历程、音乐特征以及现今的发展状况,对区域民歌的传承与教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助
期刊
摘要:经济的发展也让人们逐渐的关注起健身,健身排舞是健身的种类之一,我国民族种类多,舞蹈种类也多,有很多舞蹈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是重要的国际竞争力量,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非常关注,随着民众素质的提高,民众也越来越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关注,本文就健身排舞对非物质文化舞蹈——跳花棚传承的作用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健身排舞 非遗舞蹈 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J722.2
期刊
摘要:《茶馆》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作品本身的重点并不在于讲述一个多么曲折跌宕的故事上,也不着力于达到多么诗意纵横的艺术美学高度,它更重要的是勾勒出了一副影影绰绰的历史蓝图,展现一群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其中填得不满,也无法填满,却更让人体味到表层之下的暗流涌动,是人情冷暖,也是悲欢离合。李六乙导演的川话版《茶馆》,似乎将这种潜流释放了出来,当潜流成了舞台上的肆意横流,《茶馆》的空隙被填满,“茶馆”的独
期刊
摘要:乔治·克拉姆(George Crumb,1929-),20世纪后半叶美国最杰出的先锋派作曲家,他的创作体裁广泛,有声乐、器乐、室内乐以及交响乐等。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性、戏剧性和神秘的象征主义特征。他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他对新的音色、音响的发掘与运用,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和他在当代国际乐坛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乔治·克拉姆 音色 戏剧性 造型性  中图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肇庆城东社区书法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为研究点,探寻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参与社区书法教育,从而更好地开展社区书法教育。  关键词:地方高校 社区书法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114-02   肇庆是中国的砚都,其文化底蕴深厚,肇庆地区的七星岩、鼎湖山的摩崖书法石刻为肇庆书法研究奠定了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