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ong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那么怎样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呢?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应仅仅是一个教育者,我们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能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否则,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设计对哪些内容要做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讨论得出。
  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間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中的缺陷。
  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直观展现,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的多。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河北省石家庄新华区西三庄学校)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
期刊
面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所以,必须转变已有的观念,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为此 , 我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尝试。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特点     1.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教师可以运用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1.未来社会所强调的素质。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以及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条件下,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 .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人们对当代世界性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创造力的潜力。可以说,创
期刊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庆幸,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
期刊
学习英语是从学习英语词汇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本的编排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都是由浅入深的。小学生学习词汇离不开记忆,那么记忆词汇是不是词汇学习的全部呢?不言而喻,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针对小学生,学习词汇可以归纳为七个层次:第一,听懂;第二,会说;第三,会认;第四,会拼;第五,会写;第六,会背;第七,会用。这七个层次的要求也是由浅入深的。  从这七个层次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学习词汇最好从周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应用、审美、探究”是高中语文教学新的关键词,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美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促
期刊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
期刊
过去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理念及“信息技术教育要贯穿‘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思想。  从而使“自主探究性”这一新的课题研究得以迫切地在全国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就把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所取得的经验浓缩在“美化windows桌面
期刊
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在泰安举行的山东省小学数学第十三届年会。本次年会邀请了小学数学教育专家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曹培英老师做了《课改背景下关于听课、评课的新思考》和北京中关村四小科研主任李玉平老师做了《小现象作出大文章》的专题报告;聘请了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的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出示了观摩课;徐云鸿老师总结了本次大会的会议精神并传达了全国年会精神。  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瓴,给我们理念上的引领,观念上
期刊
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语文阅读兴趣就是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是心理倾向。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呢?我认为可以通过 “更新阅读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学法指导,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