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的慢板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链条里,风景画似乎已成弱势,诸多的展览里其影子也渐难觅。云南艺术家段玉海绝对是个个案。这位曾经参加过85美术新潮的艺术家按理说也应该与他时期的艺术家毛旭辉、唐志冈、张晓刚、叶永青等一样参与到对“当代”艺术的各“兵种”的创作中。可他没有如常人那样声嘶力竭地讴歌或呐喊自己周遭的境况,亦没有沉默在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子里,多年来在所谓当代艺术界风起云涌的时节,段玉海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执着着自己的信念,在自己图腾般的净土家园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绘画作品。他的画面里美好、恬静、祥和的语境与时下中国社会的急躁、无序和躁动的态势相比何尝不是更有时代意义上的当代图谱,更何尝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最美好家园呢?
  从本期杂志开始,我们将特别介绍身处中国云南圭山深处的艺术家段玉海先生的创作和生活,希望他的作品和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夏日的清新和城市喧嚣下的宁静时光。
  ——编者手记
  在中国美术界段玉海的艺术许多人都有所了解,特别是他的风景绘画在中国艺术家当中独有面貌,这与他生活的土壤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姻缘。段玉海出生于西双版纳,从小喜欢画画。小学时就喜欢在本子上“胡涂乱抹”。初中时开始接受素描、色彩的训练。初三的时候便逃课带着油画箱到外画风景写生、画速写。这得益于他遇到好的启蒙老师孙建东(现在已经是云南最富盛名的国画家)。另外的原因是因为版纳的盛名,每个假期都有来自中央美院四川美院等院校的老师带着学生来写生。同时西双版纳也是知青大县。来自北京、上海、四川、天津的知青里面不乏画画之人,段玉海从小就在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里边长大。段玉海1986年大学毕业时已经练就了很好的基本功,尤其擅长水彩画。毕业以后他依然画素描、油画人像的写生。他还与一些画友组织过一个小组,邀请美女帅哥来做模特。这样,在那个时期他画了大量的素描和油画,为他后来在人物画的创作中对人物各种造型塑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段玉海与现在如日中天的张晓刚、毛旭辉、叶永青、潘德海一起投身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进程之中,创作出了一系列倍受关注的作品,从《青春日记》到他的《大赝品》、《挽歌》、《时代风景》,他始终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着这个时代光鲜和辛酸的面影,尤其是近年来,他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投入的大量精力和热情,使他成为中国艺术家群体中爱心和善良的代表,其影响力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圈独树一帜。
  段玉海的风景创作。是在2006年唐志冈策划的“海埂百人写生”的活动,要求每位创库艺术家至少拿出一幅风景作品参加“云南大家画风景写生展”。他没在意,画了一幅风景交差了事,没想到这件并不上心的作品受到了圈内人的好评。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段玉海尽管长期以来在当代艺术的土壤中浸染,但他并不缺乏自然意识和风景情结,他的《大赝品》系列中就有很多对中国古典山水的“赝品制造”,转移到了走进大自然的一步并不显得突兀。自古以来,就有创作与写生的说法,这是因为写生与创作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微妙的关系。写生可以带来创作的革命,而创作的严谨考虑也会带动艺术家在写生的时候有所侧重。与段玉海的创作相比他的写生风景在色彩的取舍上显得更加奔放。这想必是来自大自然色彩丰富的刺激。所以说风景绘画是一个艺术家革命的裂变的重要一环。艺术家的创作在主题和题材之间的处理手法和观察方法、信息来源的不同会对艺术家的创作有所改变!
  我们知道,风景绘画自经过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发展已作为重要的创作课题在当时的欧洲被人们广为接受。段玉海2006年的开始就因为他创作风格的别具一格而在风景绘画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风景绘画逃离民居、土房子的局限,在题材的选择上避免苦涩、无意义的题材。在色彩的运用上延续了过去人物绘画的色彩归纳办法。画面色彩明快、注重景致的造型和风景画对精神品味塑造。特别是其对光线的处理尤为突出、精到。没有强烈的明暗对比,几乎没有暗面,他用色彩来取代暗部,与印象派鲜亮的色块相比,传统写实主义的立体明暗对比基本放弃显得更加激进和放松,这种中国立场吻合了中国长期以来喜欢没有阴影的绘画的审美习惯,不失为风景绘画的一种创举。而段玉海的风景绘画如同中国文学里最为推崇的情境说一样俨然为一首首幽雅、空旷的慢板静静的流淌在时下暴躁社会环境下每个人的心田。抚慰创伤,滋润我们每个人的心房。
  在中国当代艺术近三十年来的跋涉中,段玉海的绘画风格和主题不断变化的艺术历程形成了自由、挥洒、飘逸和诗意风格和面貌。其意义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界的一个独立的坐标,优雅地定位在中国美术界的图谱上。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21日,美丽的西湖迎来了首届杭州国际纤维艺术三年展。来自16个国家的45位艺术家的186件作品展出,体现出纤维艺术的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和永恒魅力。  中国的古代织物艺术中最瑰丽的结晶是缂丝,它从宋元以来一直作为皇家御用织物。缂丝采用的“通经断纬”的织法,也正是西方壁毯的编织技法。现代纤维艺术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瑞士洛桑壁挂双年展成为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重要舞台
期刊
中国当代美术在1990年代的重要转折之一,就是关注的视域从乡村向城市的转换,这与文化语境的转变有一定关系。因为,随着从政府到民间的“现代化”求强意志的驱动,整体发展模式转换,重心转移到了城市,农村城市化、城市都市化的经济热潮挟信息网络化、文化全球化的激流奔涌而至。都市的迅速扩展和市民社会的壮大带来了都市文化的兴盛繁荣,也引发和集结了前所未有的众多文化问题,从而使都市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90
期刊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参加“转形”展的七位艺术家(魏明、李洪波、王雷、叶森、谭天、张瑞雪、吴梦诗),大多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处理“物”,对于我们的身边之物、眼前之物、日用之物、无用之物进行加工改造。与物理学家、化学家不同,他们对于“物”的改造并不涉及物的分子结构,而仅限于“物”的外在形态。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更接近于中国传统
期刊
从基因的观点来看,这两者几乎一模一样。你的同卵双生子和你的复制人都拥有和你一样的核DNA(nuclear DNA)。而人体基因组成99.9%以上都是核DNA分子,其余的基因组成物质称为粒线体DNA(mitochondrial DNA),来自胚胎的受精卵。你和你的同卵双生子拥有相同的粒线体,因为你们的母亲是同一人。然而,如果你的复制人是由一个无血亲关系的卵子发育而成,就会有自己独特的粒线体,因此会与
期刊
世:很开心看到了这么多漆艺作品三年展,开拓了新的视野和眼界,谈谈第一届您的想法。  皮:第一届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重新利用,它的名字是《造物与空间》包括石印水墨、陶艺,都是东方的传统艺术媒介,我们的现当代文化应该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自己的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对外只是学习不能照搬和亦步亦趋,这是我一贯的思考和学术观点,做漆艺展也是这个目的。  世:过去我们一般人粗浅的理解,漆艺是以实用为主,顷
期刊
由杨卫策划的“苏新平&张方白双个展”于2013年10月19日在美仑美术馆开展,持续至11月5日。展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美仑美术馆承办,中央美术学院、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协办。  此次展览作为美仑美术馆新馆开馆展览集聚了国内极具实力的艺术家苏新平和张方白。“独步行峰—苏新平作品展”主要展出苏新平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风景”、“灰色”、“人物”、“八个东西”等系列作品,无论是“风景”、“灰色”还
期刊
本届“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洪浩,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他奇特的创作方法,即,运用扫描仪将生活中的事物记录下来。马爹利对其进行了如是的诠释:“洪浩的作品以其特有的形象化手法解析着消费社会,同时结合公众媒介的代表符号协调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将当下的社会形态形式化。他将机智的幽默展现在对社会、历史和艺术的无情剖析上,以冷静的观察透视着中国当下社会的消费欲望和权威意识,成为使用历史文化符号直观叠加、转
期刊
按照惯例,每年的“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都会选出一名外国艺术家,今年也不例外。事实上马爹利这样的安排无疑增加了该奖项的含金量。今年所选出的这位外国艺术家是来自法国的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马爹利将他定位成“以光影捕捉美与优雅之神韵的摄影家”。的确,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就是这样艺术家。他常常捕捉到一种惊人的、自然流畅的活力美,并善于利用光影变幻将女性独有的优雅特质与美感淋漓展现。他最广为人知的摄影作品是
期刊
《水>墨,2013.8.3》我根据佛光缘美术馆的展厅结构与面积,拟在展厅的中间方位摆放上千只白色瓷碗,成方形。瓷碗的选择是依照中国普遍民众的视觉审美,意在强調瓷碗与大众生活经验层面的关系,从普遍意义的角度讲这些瓷碗是用餐的工具,而从另一角度或层面讲,这些用餐的瓷碗已然是人类生活中无法或缺的器物,其深层的意义甚至是精神化了的物。  《水>墨,2013.8.3》的表达中摆放的上千只瓷碗,大约需要3天,
期刊
艺术评论易趋于两极分化,或质朴对抗华丽,或简约对抗繁复,或自然对抗修饰,前者褒意,后者贬意,如古典主义艺术属前者,而所有背离古典原则的属后者。在褒扬的前者中又分单纯的田园式风格与英雄式的崇高风格。田园式艺术特点在于自然质朴。中外的艺术家都处于这天秤的两端。施慧的软雕塑,色彩素白,形式简淡,正确地被誉为“朴素之诗”。这是其作品给予观者的直感印象,透过这显而易见的征象,作者旨在探究自然的隐秘:隐于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