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研讨的平台。公开课的设计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幼儿的能力,促進教师不断学习,实现巧妙设计环节,长此以往,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水平就会显著提高。现以我园市级课题《幼儿园集体绘本教学策略》研究中的公开课打磨过程为例,浅谈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充实教师综合素养
我园教师大多是五年制大专和幼师中专毕业,他们在17岁左右拿到文凭,从文学和专业角度来看,他们的基础内涵明显不够。因此,在公开课的打磨过程中,选择绘本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能让教师驾驭,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严老师初中毕业上了三年制的幼师,经自修拿到了国考下的幼儿教师资格证,并历经两年考上了在编。在外人看来,严老师的自学能力和毅力都非常高,但她却非常不自信,活动组织时显得较为拘谨。为促使严老师快速成长,课题组通知她准备一节绘本公开课作为研讨载体。
我们经过反复比较,认真推敲,最终选定了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这是一个令人感动、捧腹及充满反思的优秀绘本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我对严老师说:“你自己先设计、试教,我们听后给出意见,然后你再改。”
第一次试课内容是严老师根据自己阅读绘本的感受设计的,她的理解是:鼠小弟之所以会把背心借给鸭子,鸭子又借给了猴子……这样一个接一个借给别人,是因为动物们爱分享,教育孩子要做一个爱分享的好孩子。因此,严老师设计的活动主题是:好朋友之间要分享,快乐传递。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设计了一个谜语引出主人公鼠小弟:“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第二部分是观察图片对话,理解故事内容。
经过试教发现,活动组织得非常失败。首先,导入用谜语就很失败,因为绘本中描述的鼠小弟是非常可爱的,谜语的内容导致孩子们觉得小老鼠很坏。接下来回答问题也偏离了主题。例如,教师在播放鼠小弟拉着撑大的背心的图片时问:“你们猜一猜鼠小弟背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幼儿答道:“小老鼠拉的,咬的。”对于像严老师这样成长较慢、没有过多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掌控能力的教师来说,这无疑是给自己挖了个坑!孩子们的回答不但不在严老师的预料之中,反而使本来就紧张的严老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加紧张,教学活动的成效可想而知。
原先我们选择这一绘本的用意是,通过绘本的幽默诙谐让严老师轻松起来,活泼开来,培养她的整体素养。其实,将一件糟糕的事情变成美好的事情是需要强大的内心来调整的,就像故事中的鼠小弟一样。
经过第一次试教,我帮严老师找到在挖掘教材上的专业能力不足点。确定了教育主题后,如何挖掘使用教育方法或策略呢?鼠小弟的情绪由高潮到低潮再到高潮,而老师的情绪却没有任何变化,怎样才能通过移情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及教育价值呢?首先是找感觉、调整情绪,一遍遍地对着镜子练;其次是练习发音,模仿各种小动物讲话,并且对话中带有情绪色彩;再次是练激情,要激发幼儿情绪、打动听课老师,必须先打动自己。经过一次次的改动试课,最后在全园公开课展示中,严老师已经能够声情并茂地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并能轻松自如地用幽默的语言解答幼儿抛来的问题,浑身充满了自信。
二、反复试教修改,呈现完美课堂
反复试教磨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逐步熟悉幼儿,熟悉他们的语言和思维的过程。试教会帮助教师发现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在组织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最终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第一次试教定教案,第二次试教找不足,第三次试教磨老师。磨课也是磨人,磨一位教师的耐心,磨一位教师的专业智慧。一个“磨”字凝聚了教师成长路上的不易。
王老师最初设计的绘本教学《谁敢嘲笑狮子》是放在中班年龄段。为了帮助孩子们在说说玩玩中体会自己的强项和他人的长处,王老师利用绘本中的固定句式“虽然……但是……”,让孩子们在不断猜想中通过句式了解到狮子和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长处。
教师在第一次试教时发现:首先,情感目标只定为“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没有体会到狮子被嘲笑的心情。为了避免幼儿在描述自己长处的过程中过分自信,经过反复研讨,课题小组把情感目标定为“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嘲笑别人”。其次,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虽然……但是……”的句型有一定难度,他们可以认识自我,也能说出朋友的长处,但将二者放在一起,如此转折性的表述难度较大。于是,课题小组研讨决定将本次绘本教学设计为大班绘本教学。
第二次试教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能做到看图想象描述,但脱离生活经验,没有很好地感受狮子被嘲笑的心情。于是,我们建议在教学中加入学一学狮子爸爸和狮子妈妈的对话,同时加入提问,如“狮子为什么会难过/生气(因为比不过别人/因为被别的小动物嘲笑)”,让幼儿知道原来被别人嘲笑是很不舒服的。此外,老师要对自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孩子能理解这个问题吗?怎么应对孩子不同的回应?如何用开放性的提问帮助幼儿多想、多说?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发现:幼儿不能较快地从绘本回归生活,讲述自己的本领,依旧停留在故事虚拟层面。怎么办呢?经过研讨,我们让王老师给幼儿提供画纸、篮球、跳绳、高跷等材料,让幼儿选择自己擅长的本领展示一下。如此,课堂氛围高涨,幼儿交流谈话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经过前两次的改课和试教,教学环节、教师提问与总结基本上没有问题了,但在请幼儿学一学狮子和小动物的对话时,许多孩子表情木讷,动作单一。例如,要学狮子骄傲的样子,孩子们却面无表情地说:“我是最厉害的。”王老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很长时间引导幼儿模仿狮子骄傲的样子——昂首挺胸、撇着嘴巴,效果依旧不大。其实,老师的表现力就是最好的示范,我们对王老师提出建议:将表情、语气融入提问中,把嘲笑、骄傲、生气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更夸张一些,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来感受作品的诙谐有趣,进一步理解作品。王老师通过反复练习表情,加上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最终有了较大的改变,大大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智慧。在全园公开课展示中,王老师通过丰富的提问、适时恰当的总结、生动的表情、形象的肢体动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虚心听取建议,认真深刻反思
现在的精心打磨是为了能上好以后的每节常态课。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观课后积极参与交流反思,让打磨活动有一个思考、沉淀和总结的过程,真正做到总体提升。
每次打磨研讨活动中,我们要求所有参与人员都要发言,不要顾忌“面子”或“说轻说重是否得罪人”等。考虑到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发言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人作为代表发言;有指定人群,先让年轻教师发言,后由老教师发言;还有小纸条传递法,每个人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但不能与上面已有的点评重复。无论哪种方式,都以督促教师真正用心去反思为目的。不仅是开课的教师要做好详细记录,所有参与人员都要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教师们回去之后再进行归纳整理,一是为课题过程汇总资料,二是培养自身的总结提炼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再次内化吸收的过程。教师们的点评也从一开始的空洞无物慢慢转为具体有针对性。
师1:能够跳出画面让孩子们说,这一点很好,但可以再多说一些。教师语速稍微有一点快,语速慢下来才能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思考和反应的空间。教师的语言可以更加幽默,语气语调再形象一些,这样会更好。
师2:在出示狮子和小猴子比爬树的环节时,图片没能表现出狮子爬树很费力的样子,影响了孩子们的观察和描述。如果对比性设计得更强烈一些会更好!最后一个环节中,孩子们说得非常好,教师可以再留点时间让孩子们自由讨论,然后进行总结。老师对提问的回应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提升的。
师3:最后的环节动静结合,让幼儿从书本过渡到生活中,显得非常有意义,提高了幼儿说的兴趣。用音乐控制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非常巧妙,这也是一个管理班级常规的好办法。
师4: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要完整的做法很好,抓住每一个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总结提升,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本领,有别于普通的形式。
师5:活动的环节清晰,但挖掘不深,图片观察心情变化不细致,没有更生动地表现出动物之间对话。
师6:最大的不足是对孩子的回答没有总结提升再重復,丰富幼儿的语言。老师要多看书,增加自己的专业度。
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给其他教师以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开课的教师也在大家的点评中得到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找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学会反思和总结,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为使点评更加精彩,教师们积极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这对园所发展和教师成长都是双赢。
一、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充实教师综合素养
我园教师大多是五年制大专和幼师中专毕业,他们在17岁左右拿到文凭,从文学和专业角度来看,他们的基础内涵明显不够。因此,在公开课的打磨过程中,选择绘本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能让教师驾驭,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严老师初中毕业上了三年制的幼师,经自修拿到了国考下的幼儿教师资格证,并历经两年考上了在编。在外人看来,严老师的自学能力和毅力都非常高,但她却非常不自信,活动组织时显得较为拘谨。为促使严老师快速成长,课题组通知她准备一节绘本公开课作为研讨载体。
我们经过反复比较,认真推敲,最终选定了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这是一个令人感动、捧腹及充满反思的优秀绘本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我对严老师说:“你自己先设计、试教,我们听后给出意见,然后你再改。”
第一次试课内容是严老师根据自己阅读绘本的感受设计的,她的理解是:鼠小弟之所以会把背心借给鸭子,鸭子又借给了猴子……这样一个接一个借给别人,是因为动物们爱分享,教育孩子要做一个爱分享的好孩子。因此,严老师设计的活动主题是:好朋友之间要分享,快乐传递。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设计了一个谜语引出主人公鼠小弟:“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第二部分是观察图片对话,理解故事内容。
经过试教发现,活动组织得非常失败。首先,导入用谜语就很失败,因为绘本中描述的鼠小弟是非常可爱的,谜语的内容导致孩子们觉得小老鼠很坏。接下来回答问题也偏离了主题。例如,教师在播放鼠小弟拉着撑大的背心的图片时问:“你们猜一猜鼠小弟背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幼儿答道:“小老鼠拉的,咬的。”对于像严老师这样成长较慢、没有过多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掌控能力的教师来说,这无疑是给自己挖了个坑!孩子们的回答不但不在严老师的预料之中,反而使本来就紧张的严老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加紧张,教学活动的成效可想而知。
原先我们选择这一绘本的用意是,通过绘本的幽默诙谐让严老师轻松起来,活泼开来,培养她的整体素养。其实,将一件糟糕的事情变成美好的事情是需要强大的内心来调整的,就像故事中的鼠小弟一样。
经过第一次试教,我帮严老师找到在挖掘教材上的专业能力不足点。确定了教育主题后,如何挖掘使用教育方法或策略呢?鼠小弟的情绪由高潮到低潮再到高潮,而老师的情绪却没有任何变化,怎样才能通过移情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及教育价值呢?首先是找感觉、调整情绪,一遍遍地对着镜子练;其次是练习发音,模仿各种小动物讲话,并且对话中带有情绪色彩;再次是练激情,要激发幼儿情绪、打动听课老师,必须先打动自己。经过一次次的改动试课,最后在全园公开课展示中,严老师已经能够声情并茂地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并能轻松自如地用幽默的语言解答幼儿抛来的问题,浑身充满了自信。
二、反复试教修改,呈现完美课堂
反复试教磨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逐步熟悉幼儿,熟悉他们的语言和思维的过程。试教会帮助教师发现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在组织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最终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第一次试教定教案,第二次试教找不足,第三次试教磨老师。磨课也是磨人,磨一位教师的耐心,磨一位教师的专业智慧。一个“磨”字凝聚了教师成长路上的不易。
王老师最初设计的绘本教学《谁敢嘲笑狮子》是放在中班年龄段。为了帮助孩子们在说说玩玩中体会自己的强项和他人的长处,王老师利用绘本中的固定句式“虽然……但是……”,让孩子们在不断猜想中通过句式了解到狮子和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长处。
教师在第一次试教时发现:首先,情感目标只定为“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没有体会到狮子被嘲笑的心情。为了避免幼儿在描述自己长处的过程中过分自信,经过反复研讨,课题小组把情感目标定为“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嘲笑别人”。其次,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虽然……但是……”的句型有一定难度,他们可以认识自我,也能说出朋友的长处,但将二者放在一起,如此转折性的表述难度较大。于是,课题小组研讨决定将本次绘本教学设计为大班绘本教学。
第二次试教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能做到看图想象描述,但脱离生活经验,没有很好地感受狮子被嘲笑的心情。于是,我们建议在教学中加入学一学狮子爸爸和狮子妈妈的对话,同时加入提问,如“狮子为什么会难过/生气(因为比不过别人/因为被别的小动物嘲笑)”,让幼儿知道原来被别人嘲笑是很不舒服的。此外,老师要对自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孩子能理解这个问题吗?怎么应对孩子不同的回应?如何用开放性的提问帮助幼儿多想、多说?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发现:幼儿不能较快地从绘本回归生活,讲述自己的本领,依旧停留在故事虚拟层面。怎么办呢?经过研讨,我们让王老师给幼儿提供画纸、篮球、跳绳、高跷等材料,让幼儿选择自己擅长的本领展示一下。如此,课堂氛围高涨,幼儿交流谈话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经过前两次的改课和试教,教学环节、教师提问与总结基本上没有问题了,但在请幼儿学一学狮子和小动物的对话时,许多孩子表情木讷,动作单一。例如,要学狮子骄傲的样子,孩子们却面无表情地说:“我是最厉害的。”王老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很长时间引导幼儿模仿狮子骄傲的样子——昂首挺胸、撇着嘴巴,效果依旧不大。其实,老师的表现力就是最好的示范,我们对王老师提出建议:将表情、语气融入提问中,把嘲笑、骄傲、生气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更夸张一些,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来感受作品的诙谐有趣,进一步理解作品。王老师通过反复练习表情,加上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最终有了较大的改变,大大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智慧。在全园公开课展示中,王老师通过丰富的提问、适时恰当的总结、生动的表情、形象的肢体动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虚心听取建议,认真深刻反思
现在的精心打磨是为了能上好以后的每节常态课。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观课后积极参与交流反思,让打磨活动有一个思考、沉淀和总结的过程,真正做到总体提升。
每次打磨研讨活动中,我们要求所有参与人员都要发言,不要顾忌“面子”或“说轻说重是否得罪人”等。考虑到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发言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人作为代表发言;有指定人群,先让年轻教师发言,后由老教师发言;还有小纸条传递法,每个人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但不能与上面已有的点评重复。无论哪种方式,都以督促教师真正用心去反思为目的。不仅是开课的教师要做好详细记录,所有参与人员都要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教师们回去之后再进行归纳整理,一是为课题过程汇总资料,二是培养自身的总结提炼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再次内化吸收的过程。教师们的点评也从一开始的空洞无物慢慢转为具体有针对性。
师1:能够跳出画面让孩子们说,这一点很好,但可以再多说一些。教师语速稍微有一点快,语速慢下来才能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思考和反应的空间。教师的语言可以更加幽默,语气语调再形象一些,这样会更好。
师2:在出示狮子和小猴子比爬树的环节时,图片没能表现出狮子爬树很费力的样子,影响了孩子们的观察和描述。如果对比性设计得更强烈一些会更好!最后一个环节中,孩子们说得非常好,教师可以再留点时间让孩子们自由讨论,然后进行总结。老师对提问的回应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提升的。
师3:最后的环节动静结合,让幼儿从书本过渡到生活中,显得非常有意义,提高了幼儿说的兴趣。用音乐控制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非常巧妙,这也是一个管理班级常规的好办法。
师4: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要完整的做法很好,抓住每一个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总结提升,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本领,有别于普通的形式。
师5:活动的环节清晰,但挖掘不深,图片观察心情变化不细致,没有更生动地表现出动物之间对话。
师6:最大的不足是对孩子的回答没有总结提升再重復,丰富幼儿的语言。老师要多看书,增加自己的专业度。
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给其他教师以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开课的教师也在大家的点评中得到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找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学会反思和总结,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为使点评更加精彩,教师们积极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这对园所发展和教师成长都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