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浙江省海宁市马桥街道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海宁马幼)秉持着“让幼儿园教育更有创意”的改革发展理念,启动了以创意手工为特色的课程项目;时隔不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要求幼儿园教学应当“去示范”“去范例”,海宁马幼顺应这一契机,认识到要努力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造行为;2016年,“安吉游戏”“创客教育”等先进实践成果和理念进入园所;2018年,海宁马幼成为浙江省安吉游戏实践园,开始致力于推动园本课程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记者一行穿过教学楼来到后方,那是一处比大门口更为空阔的平地,后方连绵着一片小山坡,满眼都是孩子们嬉闹的身影,还有点缀其间的教师。谁能想象,已有三十多年办园历史的海宁马幼在过去的八年间发生了“翻天巨变”,仿佛是田园中坐落着的静悄悄的城堡,谁都不知其年岁,却在一夜之间换了主人,爆发出濃浓生机……
从“创意”到“玩”再到“玩创”
现阶段,海宁马幼正在开展聚焦未来人特质的幼儿“智玩·乐创”课程构建研究,俞平园长和办公室主任沈晓洁介绍,“智玩·乐创”课程的最早形态是“创意手工”课程,而今,随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和园本化发展趋势,“创意手工”及其后发展出的“创艺手工场(五彩系列)”已被逐步边缘化了。究其原因,其一,“创意手工”只是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的一小部分,只能算作微小课程,若将单领域的手工课程作为体现幼儿园“创意”发展理念的主体,其发展必然会受限;其二,起初,海宁马幼的确看中了手工活动中的创造性,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要将手工做出创造性必须基于一定的技能,有技能支持的创造和无技能支持的创造,其结果终究不同。想让孩子们玩得更出色,玩出更高水平,就需要辅以一定的技能,没有教师去“教”,幼儿怎可不学而“能”?这一点和游戏理念,以及发展孩子、追随孩子的教育宗旨相冲突。
尽管如此,在将“创意手工”融入原有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还是收获了不小的惊喜:孩子们不再表现得如“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或者让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做,随着课程的不断开展,他们当中已经产生了许多创意行为。例如,教师提供一个纸杯,孩子们能将纸杯变出各种事物——基于“杯子”这个形,见“形”想“象”;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画出一个圆,孩子们就能由这个圆“变”出很多的东西来;单凭农村里随处可见的木墩,孩子们都能变出各种花样……事实证明,“创意手工”虽有局限性,却也打开了孩子们创造性“宝库”的“一扇窗”,弥补了原来传统教学中教师给范例的固定模式。教师若能窥见这“宝库”不经意的乍现,见证幼儿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令人惊叹的表现,就自然而然进入从原先“教师在前,领着幼儿走”向“幼儿在前,教师跟着走”的重大转折。
此外,在海宁马幼的其他系列课程中,譬如“创乐运动场(挑战系列)”“创探建构场(创客系列)”“创演游戏场(对话系列)”已经有了大量的“创意”实践,更发展出了超越“创意”这一偏重结果性的理念,诸如“创新”“创生”“创造”等,大大丰富了教育内涵。
儿童发展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发展,而非单一素质、单一领域、单一能力的发展。如今,海宁马幼已逐步弱化过于依赖技能的手工成分,更注重色彩带给孩子们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全力支持幼儿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进行创作。至此,海宁马幼已将从前的教育观念扭转了过来。近年,海宁马幼的教师纷纷被派出学习安吉游戏理念并参观示范园,陆琴飞园长正是其中一位,每一次参学归来,全园教师都会探讨“安吉理念怎样转化为教学行为”等课题。
经过大量的学习,教师意识到,“玩”才是真正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孩子们真正可以探索和创造的支持性行为。单就一个“创”字还是不能很好地推动幼儿整体性发展,务必要加上一个“玩”字,因为有“玩”才有“创”,“玩”为“创”之体,“创”为“玩”之用,二者不可分。正因如此,安吉游戏符合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师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他们相信,具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素养的孩子们,日后会更能适应这日新月异的世界。
作为教师,如何培养“适应未来时代的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沈老师表示,尽管3~6岁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并不那么强,但是其创造意识的培养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在这一时期突出幼儿学习品质各方面的培养,包括未来人才所需的目标关注能力、计划执行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述观点与交流能力、适应矛盾能力等,均需从小开始培养,在幼儿阶段奠定其良好根基。接下来,海宁马幼基于安吉游戏,结合自身园所特点和发展实际,继续做适宜本园幼儿的原创性课程。
“安吉游戏”之后,“创客教育”理念又进入了教师的视野。记者查阅资料获知,创客原指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即从“想法”一路走到“实际”的“玩创新”的一群人。对创客而言,玩是一种态度,惬意、热烈且自由,会因更多人的加入而能“改变世界”,代表“生机”;创是一种行动,通过实践,基于新的需求或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并不断突破,代表“实现”。创客教育的根本理念就是创造力开发,让学习者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成为内具创造实力、外化创造现实的人……
目前,教师只是听闻了这一理念,远称不上了解,但记者在接下来的访问中发现,海宁马幼的教育实践与“创客教育”之间竟有太多惊人的吻合。
专属孩子们的游戏
从想法变成现实,这中间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在海宁马幼的各个区域活动中,教师会关注孩子的目标关注性和计划性,他们会鼓励小班幼儿将计划口头“表达”出来,鼓励中、大班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计划)“记录”下来。
“马桥小镇”是一个合作性的建构活动,前期,教师会带孩子们到马桥小镇参观,配合开展集体性活动,大家一同讨论,然后分头做计划,选择想要体现的建筑,将想法记录下来,再拿着“建筑图纸”去“施工”。沈老师表示,很多时候,计划未必能够成功,还要进行修正,修正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师幼的讨论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助、交流方法等。最后,孩子们再通过合作或者其他方式弥补自己计划上的不足。整个搭建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从最初的预想通过一次次操作与调整持续完善。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教师会耐心等待他们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必要时,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刚开始,孩子们只有相对粗浅的计划和思考,但在经历了一定的体验、尝试、反思、调整和再尝试之后,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想法。 在玩沙区,一个孩子拿了一根管子,一头连接水龙头,另一头引到了第一个水壶的入水口处,水满之后从壶嘴流出,紧接着流进第二个水壶的入水口,就这样一个壶接着另一个壶。孩子初次尝试发现,从一个壶的出口到另一个壶的进口,位置放得远了或近了、水龙头水流的大小等,都会影响“水接力”的效果,他反复尝试,慢慢学会了调节距离。玩沙区的沙坑小岛上,一群孩子正要把水引到对面的“河流”里(对面的孩子们在“挖河道”),他们打算用PVC管的横截面进行搭接,每一个对接的地方用镂空的可供架高的一块或两块木板支撑,如果两块PVC管的相接处没有重叠合牢,就会掉落……
在综合器械区,孩子们在大小不一、四面镂空的箱子之间搭上轨道,人站在较大的箱子上,让轮胎通过中间架起的木板滚到对面箱子上。孩子们发现,轮胎往往不会“乖乖”地顺着木板“轨道”滚下去,可能没滚多远就偏离了方向从中间掉下去了,于是思考怎样才能让轮胎沿着“轨道”滚下来。
在螺母区,孩子们正在制作能够搭乘的三角形小车,他们发现,当只有一块木板时,人一坐上去就会塌陷,似是要断了的样子。他们打算用螺母将两块板叠在一起,然后拧紧,这时就可以坐上去了,但也只能坐下一人。于是,孩子们决定将车子“扩容”改装,他们想到要增加板的厚度,增加木板的用量,过程中,他们还调节了几次螺母的松紧,以免散架或导致“开不动”,改装好的车子要好几个人才能拉得动……
从计划到现实,需要一定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推进,包括根据任务制订计划以及调整计划。孩子们从原本无意识地活动到有理有据地行動,面对问题时能够不急不躁地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游戏意愿愈发浓厚,也经受住了游戏对他们的专注度和耐性的考验。
吸收了安吉“真游戏”理念之后,海宁马幼的户外游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教师按场地不同进行分区,有的是开阔的平地,有的是草地,有的是沙坑,孩子们自行协调和安排场地使用时间,可随意取用周边区域中的任何资源。如今,海宁马幼从户外游戏发展出了各种课程内容,撑起了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这里是滚筒区,以滚筒为主要活动工具,还有木棍、木板、梯子等辅助材料,正是这些资源引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游戏行为。幼儿刚开始只是趴在滚筒上或钻进滚筒里玩,忽然有小朋友提议要站上去“试试”。于是,孩子们开始讨论“怎样才能站上滚筒”,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教师帮他们一一梳理:可以找同伴协助自己站上去;可以将滚筒靠在墙边不让它滚,之后人再站上去;可以借助积木,先将积木摆到和滚筒差不多的高度,人站上积木再挪到滚筒上;可以手持高跷拄着地站上去;等等。没有任何预设的,“滚筒挑战”主题就这样生成了。俞园长说:“一定要让孩子们尽情地玩。”很快,孩子们关于滚筒的玩法又多了不少,教师专门组织了一场“滚筒运动会”,大家一起商量可以设置哪些项目。不过月余,孩子们从刚开始需要“适应如何在滚筒上保持平衡”到能够“自由上下并在滚筒上行走”,再到站在滚筒上拿着木棒打球、抛接球、投篮等。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教师惊讶不已,“挑战滚筒”已然成为海宁马幼的特色活动,家长们也从刚开始的“各种担心”变成现在的“毫不担心”了。
海宁马幼户外场地空间富余、材料丰富的独特优势为孩子们提供了天然开阔的玩耍天地,让创意无局限,行动无阻碍,游戏可持续性更久,孩子们的专注力水平可进一步获得锻炼。物质空间的自由能够带来内在心境的自由,时空两个维度的充分保障有利于幼儿游戏水平向纵深层次发展。
放手游戏,放手生活
教师自从退居“幕后”做了观察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现在孩子们在游戏当中的许多行为是过去无法看到的。若是以前,教师可能会说:“今天我们站到滚筒上玩一玩,你们可以……”而今,这一切根本无需教师插手甚至操心了,全部都依靠幼儿自身的体验,幼儿只需在体验之后告诉教师自己是如何站上去的。
教师通过积极寻找“搜索表征点”“多元探索表征法”,让幼儿在游戏未开展之前进行计划性表征,还会针对游戏玩法以及本不在计划之内的、由幼儿自己创造、自由发挥而有的新发现进行体验性表征,后期还有突破性表征、新主题表征与合作性表征等。如此,教师基本掌握了孩子们的游戏经历,幼儿与幼儿之间也能够相互沟通、借鉴学习,不断完善、加强、优化、调整和分享。
如若没有教师对幼儿进行表征方面的引导,幼儿只能自知游戏当下的经历,而有了表征之后,就相当于有了一部记录幼儿游戏时内在全过程的“游戏纪录片”: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他们说了什么?材料方面用什么来辅助?可以用什么来替代?游戏中有哪些亮点和冲突点?……教师为幼儿打造了“全息”游戏经验资源库,幼幼之间共享资源,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至此,教师不只是退出了“台前”,更是要将这“幕后”也全数交给幼儿,实现自己的“不教而教”,让幼儿“不学而学”……
海宁马幼的“玩创服务社”开展时间未久,却已然颇有成效。教师通过创设真实及虚拟情境,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服务性角色的体验机会,达到提升其自我管理、增强服务他人的意识以及共同担当的能力。社长和社员都由孩子们通过自荐等方式评选出来,全员共同商讨决定服务内容和方法策略,并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在目前开展该活动的两个实验班,分别为每两周和一个月进行全员换届选举。服务内容的确定源于当下孩子们的关注点,以值日生为例,涉及的服务内容有:餐前分毛巾、分盘子、分饼干、拖地、扫地、抹桌子、自然角管理等,每位值日生只需做好其中两三件即可,自愿承担并认领职责。
教师还专门组建了QQ群或微信群,定期发布孩子们所关注的或由真实问题引发的有关服务话题方面的讨论,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和充足的时间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也能让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关于服务方面的真实想法。
如今,大班幼儿的表现是可喜的,当有些孩子为了能快点吃完饭而故意少盛饭菜时,“亮眼睛”就会提醒他们按量饮食;幼儿在园盥洗,特别是在冬天,很多孩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就走了,这时就会有“亮眼睛”站在卫生间门口,提醒大家洗手之前将袖口卷高,还要用肥皂洗手。杨铮贞老师班上的豆豆小朋友表现得尤为出色。有一次,一位小班孩子表示自己的衣服袖口太紧,卷不高,豆豆说:“你过来我帮你卷。”当有小朋友明明没有用肥皂洗手却想蒙混过关时,“亮眼睛”便想出了一个“闻一闻小手香不香”的办法……自从有了这些值日生和“亮眼睛”,教师的工作负担确实减轻了很多。
当然,也有孩子总是会忘记自己要做值日生的事情,或者吃好饭就急着去玩了,这时,“亮眼睛”就会提醒他们先把工作做完。值日生和“亮眼睛”之间是互相监督和互评的关系,他们不仅服务他人,同时约束自己,他们会把自己的意见记录在小纸片上。如果哪一位值日生或者“亮眼睛”被“投诉”服务不到位,可能会失去下一周期服务别人的机会。如今,“忘记自己当值”的情况几乎不怎么发生了,孩子们不仅清楚地知道自己何时当值,更会相互提醒。
由于不方便将拖把放进水槽,负责拖地的值日生会拿小瓶子,将水倒在干拖把上润湿了再拖,他们拖得兴起时,还会在午睡时间帮教师拖地。孩子们渐渐地喜欢上这份工作,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帮忙。现在,孩子们彼此之间,无论是服务者还是被服务者,都已经形成了好习惯,只需稍加提醒。
沈老师至今都还记得上学期刚开展活动时的一个经典镜头:午饭过后,负责擦桌子的孩子们拎起抹布的一个角只在桌面上拂了两下,就结束了打扫,竟没看到桌子上还残留着许多饭粒。不过数月,肉眼可见,孩子们各方面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苗海娟老师感慨:“这就是我们的‘未来人’,孩子们过着一如他们长大一般的生活,这已然成为他们现在的日常状态。”
国际创新理论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往往不是主观创新本身而是需求拉动起决定性作用。海宁马幼立足于“智玩·乐创”课程,通过给予幼儿恰到好处的支持,充分尊重其自由生长之权利,以幼儿的真实需求和发展需要为基点,建起了他们通往未来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玩中思考”“玩中发展”,极力为幼儿成长之天地“留白”,“创”未来无限华彩。
记者一行穿过教学楼来到后方,那是一处比大门口更为空阔的平地,后方连绵着一片小山坡,满眼都是孩子们嬉闹的身影,还有点缀其间的教师。谁能想象,已有三十多年办园历史的海宁马幼在过去的八年间发生了“翻天巨变”,仿佛是田园中坐落着的静悄悄的城堡,谁都不知其年岁,却在一夜之间换了主人,爆发出濃浓生机……
从“创意”到“玩”再到“玩创”
现阶段,海宁马幼正在开展聚焦未来人特质的幼儿“智玩·乐创”课程构建研究,俞平园长和办公室主任沈晓洁介绍,“智玩·乐创”课程的最早形态是“创意手工”课程,而今,随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和园本化发展趋势,“创意手工”及其后发展出的“创艺手工场(五彩系列)”已被逐步边缘化了。究其原因,其一,“创意手工”只是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的一小部分,只能算作微小课程,若将单领域的手工课程作为体现幼儿园“创意”发展理念的主体,其发展必然会受限;其二,起初,海宁马幼的确看中了手工活动中的创造性,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要将手工做出创造性必须基于一定的技能,有技能支持的创造和无技能支持的创造,其结果终究不同。想让孩子们玩得更出色,玩出更高水平,就需要辅以一定的技能,没有教师去“教”,幼儿怎可不学而“能”?这一点和游戏理念,以及发展孩子、追随孩子的教育宗旨相冲突。
尽管如此,在将“创意手工”融入原有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还是收获了不小的惊喜:孩子们不再表现得如“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或者让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做,随着课程的不断开展,他们当中已经产生了许多创意行为。例如,教师提供一个纸杯,孩子们能将纸杯变出各种事物——基于“杯子”这个形,见“形”想“象”;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画出一个圆,孩子们就能由这个圆“变”出很多的东西来;单凭农村里随处可见的木墩,孩子们都能变出各种花样……事实证明,“创意手工”虽有局限性,却也打开了孩子们创造性“宝库”的“一扇窗”,弥补了原来传统教学中教师给范例的固定模式。教师若能窥见这“宝库”不经意的乍现,见证幼儿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令人惊叹的表现,就自然而然进入从原先“教师在前,领着幼儿走”向“幼儿在前,教师跟着走”的重大转折。
此外,在海宁马幼的其他系列课程中,譬如“创乐运动场(挑战系列)”“创探建构场(创客系列)”“创演游戏场(对话系列)”已经有了大量的“创意”实践,更发展出了超越“创意”这一偏重结果性的理念,诸如“创新”“创生”“创造”等,大大丰富了教育内涵。
儿童发展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发展,而非单一素质、单一领域、单一能力的发展。如今,海宁马幼已逐步弱化过于依赖技能的手工成分,更注重色彩带给孩子们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全力支持幼儿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进行创作。至此,海宁马幼已将从前的教育观念扭转了过来。近年,海宁马幼的教师纷纷被派出学习安吉游戏理念并参观示范园,陆琴飞园长正是其中一位,每一次参学归来,全园教师都会探讨“安吉理念怎样转化为教学行为”等课题。
经过大量的学习,教师意识到,“玩”才是真正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孩子们真正可以探索和创造的支持性行为。单就一个“创”字还是不能很好地推动幼儿整体性发展,务必要加上一个“玩”字,因为有“玩”才有“创”,“玩”为“创”之体,“创”为“玩”之用,二者不可分。正因如此,安吉游戏符合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师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他们相信,具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素养的孩子们,日后会更能适应这日新月异的世界。
作为教师,如何培养“适应未来时代的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沈老师表示,尽管3~6岁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并不那么强,但是其创造意识的培养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在这一时期突出幼儿学习品质各方面的培养,包括未来人才所需的目标关注能力、计划执行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述观点与交流能力、适应矛盾能力等,均需从小开始培养,在幼儿阶段奠定其良好根基。接下来,海宁马幼基于安吉游戏,结合自身园所特点和发展实际,继续做适宜本园幼儿的原创性课程。
“安吉游戏”之后,“创客教育”理念又进入了教师的视野。记者查阅资料获知,创客原指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即从“想法”一路走到“实际”的“玩创新”的一群人。对创客而言,玩是一种态度,惬意、热烈且自由,会因更多人的加入而能“改变世界”,代表“生机”;创是一种行动,通过实践,基于新的需求或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并不断突破,代表“实现”。创客教育的根本理念就是创造力开发,让学习者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成为内具创造实力、外化创造现实的人……
目前,教师只是听闻了这一理念,远称不上了解,但记者在接下来的访问中发现,海宁马幼的教育实践与“创客教育”之间竟有太多惊人的吻合。
专属孩子们的游戏
从想法变成现实,这中间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在海宁马幼的各个区域活动中,教师会关注孩子的目标关注性和计划性,他们会鼓励小班幼儿将计划口头“表达”出来,鼓励中、大班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计划)“记录”下来。
“马桥小镇”是一个合作性的建构活动,前期,教师会带孩子们到马桥小镇参观,配合开展集体性活动,大家一同讨论,然后分头做计划,选择想要体现的建筑,将想法记录下来,再拿着“建筑图纸”去“施工”。沈老师表示,很多时候,计划未必能够成功,还要进行修正,修正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师幼的讨论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助、交流方法等。最后,孩子们再通过合作或者其他方式弥补自己计划上的不足。整个搭建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从最初的预想通过一次次操作与调整持续完善。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教师会耐心等待他们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必要时,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刚开始,孩子们只有相对粗浅的计划和思考,但在经历了一定的体验、尝试、反思、调整和再尝试之后,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想法。 在玩沙区,一个孩子拿了一根管子,一头连接水龙头,另一头引到了第一个水壶的入水口处,水满之后从壶嘴流出,紧接着流进第二个水壶的入水口,就这样一个壶接着另一个壶。孩子初次尝试发现,从一个壶的出口到另一个壶的进口,位置放得远了或近了、水龙头水流的大小等,都会影响“水接力”的效果,他反复尝试,慢慢学会了调节距离。玩沙区的沙坑小岛上,一群孩子正要把水引到对面的“河流”里(对面的孩子们在“挖河道”),他们打算用PVC管的横截面进行搭接,每一个对接的地方用镂空的可供架高的一块或两块木板支撑,如果两块PVC管的相接处没有重叠合牢,就会掉落……
在综合器械区,孩子们在大小不一、四面镂空的箱子之间搭上轨道,人站在较大的箱子上,让轮胎通过中间架起的木板滚到对面箱子上。孩子们发现,轮胎往往不会“乖乖”地顺着木板“轨道”滚下去,可能没滚多远就偏离了方向从中间掉下去了,于是思考怎样才能让轮胎沿着“轨道”滚下来。
在螺母区,孩子们正在制作能够搭乘的三角形小车,他们发现,当只有一块木板时,人一坐上去就会塌陷,似是要断了的样子。他们打算用螺母将两块板叠在一起,然后拧紧,这时就可以坐上去了,但也只能坐下一人。于是,孩子们决定将车子“扩容”改装,他们想到要增加板的厚度,增加木板的用量,过程中,他们还调节了几次螺母的松紧,以免散架或导致“开不动”,改装好的车子要好几个人才能拉得动……
从计划到现实,需要一定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推进,包括根据任务制订计划以及调整计划。孩子们从原本无意识地活动到有理有据地行動,面对问题时能够不急不躁地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游戏意愿愈发浓厚,也经受住了游戏对他们的专注度和耐性的考验。
吸收了安吉“真游戏”理念之后,海宁马幼的户外游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教师按场地不同进行分区,有的是开阔的平地,有的是草地,有的是沙坑,孩子们自行协调和安排场地使用时间,可随意取用周边区域中的任何资源。如今,海宁马幼从户外游戏发展出了各种课程内容,撑起了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这里是滚筒区,以滚筒为主要活动工具,还有木棍、木板、梯子等辅助材料,正是这些资源引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游戏行为。幼儿刚开始只是趴在滚筒上或钻进滚筒里玩,忽然有小朋友提议要站上去“试试”。于是,孩子们开始讨论“怎样才能站上滚筒”,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教师帮他们一一梳理:可以找同伴协助自己站上去;可以将滚筒靠在墙边不让它滚,之后人再站上去;可以借助积木,先将积木摆到和滚筒差不多的高度,人站上积木再挪到滚筒上;可以手持高跷拄着地站上去;等等。没有任何预设的,“滚筒挑战”主题就这样生成了。俞园长说:“一定要让孩子们尽情地玩。”很快,孩子们关于滚筒的玩法又多了不少,教师专门组织了一场“滚筒运动会”,大家一起商量可以设置哪些项目。不过月余,孩子们从刚开始需要“适应如何在滚筒上保持平衡”到能够“自由上下并在滚筒上行走”,再到站在滚筒上拿着木棒打球、抛接球、投篮等。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教师惊讶不已,“挑战滚筒”已然成为海宁马幼的特色活动,家长们也从刚开始的“各种担心”变成现在的“毫不担心”了。
海宁马幼户外场地空间富余、材料丰富的独特优势为孩子们提供了天然开阔的玩耍天地,让创意无局限,行动无阻碍,游戏可持续性更久,孩子们的专注力水平可进一步获得锻炼。物质空间的自由能够带来内在心境的自由,时空两个维度的充分保障有利于幼儿游戏水平向纵深层次发展。
放手游戏,放手生活
教师自从退居“幕后”做了观察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现在孩子们在游戏当中的许多行为是过去无法看到的。若是以前,教师可能会说:“今天我们站到滚筒上玩一玩,你们可以……”而今,这一切根本无需教师插手甚至操心了,全部都依靠幼儿自身的体验,幼儿只需在体验之后告诉教师自己是如何站上去的。
教师通过积极寻找“搜索表征点”“多元探索表征法”,让幼儿在游戏未开展之前进行计划性表征,还会针对游戏玩法以及本不在计划之内的、由幼儿自己创造、自由发挥而有的新发现进行体验性表征,后期还有突破性表征、新主题表征与合作性表征等。如此,教师基本掌握了孩子们的游戏经历,幼儿与幼儿之间也能够相互沟通、借鉴学习,不断完善、加强、优化、调整和分享。
如若没有教师对幼儿进行表征方面的引导,幼儿只能自知游戏当下的经历,而有了表征之后,就相当于有了一部记录幼儿游戏时内在全过程的“游戏纪录片”: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他们说了什么?材料方面用什么来辅助?可以用什么来替代?游戏中有哪些亮点和冲突点?……教师为幼儿打造了“全息”游戏经验资源库,幼幼之间共享资源,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至此,教师不只是退出了“台前”,更是要将这“幕后”也全数交给幼儿,实现自己的“不教而教”,让幼儿“不学而学”……
海宁马幼的“玩创服务社”开展时间未久,却已然颇有成效。教师通过创设真实及虚拟情境,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服务性角色的体验机会,达到提升其自我管理、增强服务他人的意识以及共同担当的能力。社长和社员都由孩子们通过自荐等方式评选出来,全员共同商讨决定服务内容和方法策略,并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在目前开展该活动的两个实验班,分别为每两周和一个月进行全员换届选举。服务内容的确定源于当下孩子们的关注点,以值日生为例,涉及的服务内容有:餐前分毛巾、分盘子、分饼干、拖地、扫地、抹桌子、自然角管理等,每位值日生只需做好其中两三件即可,自愿承担并认领职责。
教师还专门组建了QQ群或微信群,定期发布孩子们所关注的或由真实问题引发的有关服务话题方面的讨论,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和充足的时间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也能让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关于服务方面的真实想法。
如今,大班幼儿的表现是可喜的,当有些孩子为了能快点吃完饭而故意少盛饭菜时,“亮眼睛”就会提醒他们按量饮食;幼儿在园盥洗,特别是在冬天,很多孩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就走了,这时就会有“亮眼睛”站在卫生间门口,提醒大家洗手之前将袖口卷高,还要用肥皂洗手。杨铮贞老师班上的豆豆小朋友表现得尤为出色。有一次,一位小班孩子表示自己的衣服袖口太紧,卷不高,豆豆说:“你过来我帮你卷。”当有小朋友明明没有用肥皂洗手却想蒙混过关时,“亮眼睛”便想出了一个“闻一闻小手香不香”的办法……自从有了这些值日生和“亮眼睛”,教师的工作负担确实减轻了很多。
当然,也有孩子总是会忘记自己要做值日生的事情,或者吃好饭就急着去玩了,这时,“亮眼睛”就会提醒他们先把工作做完。值日生和“亮眼睛”之间是互相监督和互评的关系,他们不仅服务他人,同时约束自己,他们会把自己的意见记录在小纸片上。如果哪一位值日生或者“亮眼睛”被“投诉”服务不到位,可能会失去下一周期服务别人的机会。如今,“忘记自己当值”的情况几乎不怎么发生了,孩子们不仅清楚地知道自己何时当值,更会相互提醒。
由于不方便将拖把放进水槽,负责拖地的值日生会拿小瓶子,将水倒在干拖把上润湿了再拖,他们拖得兴起时,还会在午睡时间帮教师拖地。孩子们渐渐地喜欢上这份工作,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帮忙。现在,孩子们彼此之间,无论是服务者还是被服务者,都已经形成了好习惯,只需稍加提醒。
沈老师至今都还记得上学期刚开展活动时的一个经典镜头:午饭过后,负责擦桌子的孩子们拎起抹布的一个角只在桌面上拂了两下,就结束了打扫,竟没看到桌子上还残留着许多饭粒。不过数月,肉眼可见,孩子们各方面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苗海娟老师感慨:“这就是我们的‘未来人’,孩子们过着一如他们长大一般的生活,这已然成为他们现在的日常状态。”
国际创新理论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往往不是主观创新本身而是需求拉动起决定性作用。海宁马幼立足于“智玩·乐创”课程,通过给予幼儿恰到好处的支持,充分尊重其自由生长之权利,以幼儿的真实需求和发展需要为基点,建起了他们通往未来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玩中思考”“玩中发展”,极力为幼儿成长之天地“留白”,“创”未来无限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