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观念被中国人所熟知,规则遍布在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幼儿园也不例外。走进任何一个班级,耳畔不时响起的总是教师对孩子的规则提示:午睡时间保持安静、排队洗手不要拥挤、活动中要遵循游戏规则、玩完玩具后要收拾干净……
对新时代的教育者来说,“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逐渐在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也不断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可。近年来,陆續有幼教工作者开始质疑幼儿园的规则教育。我们支持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性,鼓励孩子创新,而在规则的束缚下是否只会造就一个个“听话”的孩子?我们提倡顺应孩子的兴趣与发展,旨在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参加幼儿园活动,那么,还需要用一条条规则去限制他们的行为吗?规则的约束是否与“以幼儿为本”的理念相互矛盾呢?这些问题一直引发着教师们思索与讨论。既希望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环节得以井然有序,又不希望孩子的个性被压抑,这样的“鱼和熊掌”该如何兼得呢?
教师有话说
Q:您如何看待幼儿园的规则教育?您认为,如何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同时保留孩子的个性,让其不会成为一个一味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呢?
规则意识是一个人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其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教师如果过于强调规则,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势必让幼儿变成听话的“机器”,影响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提出规则要求的同时,还应鼓励幼儿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保留其个性发展。例如,在玩桌面建构游戏“中国龙”时,我要求幼儿不要把积塑丢到地上、如掉在地上应拾起、活动结束要将积塑还原、不大声喧哗或影响他人游戏等。渐渐地,幼儿们形成了习惯,整个活动有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拼搭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中国龙”,教师不过多干预,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吉林省图们市先,锋幼儿园 孙书娟
规则的存在并不是让孩子听老师的话,而是在一日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那么,规则由谁来制订?怎么制订?我们会通过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发现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商讨,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建立游戏规则、班级公约等,这样的规则才能更好地被幼儿遵守。所以,要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订者,而不仅仅是被规则制约的对象。只有当遵守规则成为内化的行为时,孩子们才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规则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幼儿园张晓杰
首先,我认为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在小型的社会群体里生活与学习,必须和周围环境互动、与他人交往,其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的基本内涵和条件。因此,教师制订合理的规则是保障幼儿更好地行使权利、参与活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其次,如何在规则教育和幼儿的自主性、个性化发展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幼儿为本,实施规则教育,同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应准确把握规则的功能定位,明确规则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其自主性。在制订规则的同时,体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常态要求,让规则的执行更具变通性。在实施规则教育时,教师要提高自身诠释幼儿行为的能力,避免说教,通过游戏、实践和讨论等形式注重幼儿对规则的内化。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附属幼儿园戴季蓉
幼儿园里所谓的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刚入园的幼儿在接受集体教育时难免有一些不适。除了给幼儿关爱外,教师还应该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
光有自由,没有规则也是不可行的,有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时,教师要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其天性得到自然表现,就应该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利,不能把幼儿管得太死、太教条化。教师要让幼儿自由、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事物互动起来,在活动中让幼儿理解规则含义,从而在自由的基础上遵守一定的日常生活规则。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必不可少,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建立规则与制度的重要性,但要保证尊重幼儿,通过丰富的活动引导他们做既富有个性又懂规矩的孩子。
——国防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幼儿园汤伶俐
对新时代的教育者来说,“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逐渐在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也不断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可。近年来,陆續有幼教工作者开始质疑幼儿园的规则教育。我们支持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性,鼓励孩子创新,而在规则的束缚下是否只会造就一个个“听话”的孩子?我们提倡顺应孩子的兴趣与发展,旨在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参加幼儿园活动,那么,还需要用一条条规则去限制他们的行为吗?规则的约束是否与“以幼儿为本”的理念相互矛盾呢?这些问题一直引发着教师们思索与讨论。既希望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环节得以井然有序,又不希望孩子的个性被压抑,这样的“鱼和熊掌”该如何兼得呢?
教师有话说
Q:您如何看待幼儿园的规则教育?您认为,如何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同时保留孩子的个性,让其不会成为一个一味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呢?
规则意识是一个人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其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教师如果过于强调规则,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势必让幼儿变成听话的“机器”,影响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提出规则要求的同时,还应鼓励幼儿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保留其个性发展。例如,在玩桌面建构游戏“中国龙”时,我要求幼儿不要把积塑丢到地上、如掉在地上应拾起、活动结束要将积塑还原、不大声喧哗或影响他人游戏等。渐渐地,幼儿们形成了习惯,整个活动有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拼搭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中国龙”,教师不过多干预,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吉林省图们市先,锋幼儿园 孙书娟
规则的存在并不是让孩子听老师的话,而是在一日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那么,规则由谁来制订?怎么制订?我们会通过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发现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商讨,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建立游戏规则、班级公约等,这样的规则才能更好地被幼儿遵守。所以,要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订者,而不仅仅是被规则制约的对象。只有当遵守规则成为内化的行为时,孩子们才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规则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幼儿园张晓杰
首先,我认为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在小型的社会群体里生活与学习,必须和周围环境互动、与他人交往,其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的基本内涵和条件。因此,教师制订合理的规则是保障幼儿更好地行使权利、参与活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其次,如何在规则教育和幼儿的自主性、个性化发展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幼儿为本,实施规则教育,同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应准确把握规则的功能定位,明确规则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其自主性。在制订规则的同时,体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常态要求,让规则的执行更具变通性。在实施规则教育时,教师要提高自身诠释幼儿行为的能力,避免说教,通过游戏、实践和讨论等形式注重幼儿对规则的内化。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附属幼儿园戴季蓉
幼儿园里所谓的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刚入园的幼儿在接受集体教育时难免有一些不适。除了给幼儿关爱外,教师还应该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
光有自由,没有规则也是不可行的,有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时,教师要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其天性得到自然表现,就应该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利,不能把幼儿管得太死、太教条化。教师要让幼儿自由、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事物互动起来,在活动中让幼儿理解规则含义,从而在自由的基础上遵守一定的日常生活规则。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必不可少,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建立规则与制度的重要性,但要保证尊重幼儿,通过丰富的活动引导他们做既富有个性又懂规矩的孩子。
——国防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幼儿园汤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