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教师教学活动的五个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又是具体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有效运用。
1. 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2课时甚至3课时。如何使这种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具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总之,只有对教学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 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搞清楚了教学问题的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成功地寻求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比较难把握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细胞的化学成分”中有关蛋白质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但是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因此不易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肽键的缩合;有的学生是由于肽键想象能力较差,对蛋白质的肽键结构较难展开形象思维,因此对蛋白质结构的层次理解较差。同样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例如,在讲授基因的分离规律时,我们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等位基因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等,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语言与非语言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语言——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发现沟通中的问题,就立刻想法去纠正。
3. 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发现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如果发现新问题,谨慎地追寻新的问题的实质,针对新的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他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矿质代谢”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的观点,将水分代谢与之隔离出来。所以,在对这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具体运用时显得不是非常順利(如为什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白天与夜晚的差异很大,而矿质元素的吸收则相差无几等现象的理解)。意识到这个问题,进行教学时,在矿质代谢学习前,我们有意识地对水分代谢特别是水分的吸收进行强化复习。但尝试了以后发现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我们又对教学进行改进,在学习矿质代谢时引入相关问题,如根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那么这两类物质的吸收是不是同一过程?请根据以下现象作出判断:甘蔗对P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只稍微多一些,而甘蔗对水分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多数倍等。以此类问题开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指向:矿质代谢到底与水分代谢有何异同。在矿质代谢学习结束时,对上述问题再进行追问:什么原因使两者出现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细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应该说,教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与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度。例如,我们发现前几年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对较难开展,学生配合较差。但近两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有些我们一直以为是较难的知识现在解决起来好像比较容易了。细心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因为现在“生物高考了”,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
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即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监控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新疆北屯高级中学生物组)
1. 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2课时甚至3课时。如何使这种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具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总之,只有对教学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 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搞清楚了教学问题的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成功地寻求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比较难把握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细胞的化学成分”中有关蛋白质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但是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因此不易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肽键的缩合;有的学生是由于肽键想象能力较差,对蛋白质的肽键结构较难展开形象思维,因此对蛋白质结构的层次理解较差。同样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例如,在讲授基因的分离规律时,我们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等位基因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等,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语言与非语言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语言——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发现沟通中的问题,就立刻想法去纠正。
3. 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发现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如果发现新问题,谨慎地追寻新的问题的实质,针对新的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他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矿质代谢”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的观点,将水分代谢与之隔离出来。所以,在对这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具体运用时显得不是非常順利(如为什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白天与夜晚的差异很大,而矿质元素的吸收则相差无几等现象的理解)。意识到这个问题,进行教学时,在矿质代谢学习前,我们有意识地对水分代谢特别是水分的吸收进行强化复习。但尝试了以后发现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我们又对教学进行改进,在学习矿质代谢时引入相关问题,如根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那么这两类物质的吸收是不是同一过程?请根据以下现象作出判断:甘蔗对P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只稍微多一些,而甘蔗对水分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多数倍等。以此类问题开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指向:矿质代谢到底与水分代谢有何异同。在矿质代谢学习结束时,对上述问题再进行追问:什么原因使两者出现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细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应该说,教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与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度。例如,我们发现前几年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对较难开展,学生配合较差。但近两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有些我们一直以为是较难的知识现在解决起来好像比较容易了。细心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因为现在“生物高考了”,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
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即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监控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新疆北屯高级中学生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