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电力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进行阐述,对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监控技术、灵活经济调度运行管理技术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力调控一体化;监控技术;调度运行管理
1 电力调控一体化综述
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电力调控与监控合一。利用高科技实现操作智能化、自动化,是一种“变电站无人值班,运维操作站少人值班,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的工作模式。调控一体化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调控,由专门的调控人员执行,主要负责设备监督、遙控操作等调度工作。二是运维,由专门的运维人员操作,主要负责设备巡视、检查、作业应急处置等工作。电力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的试点项目,是对电力体系的调控和监控,加强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建设,提高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实现对电网监控与维护的管理体系。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下,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电网的调度、监控、运行和维护工作,工作内容多且复杂,在工作中时常出现分工不清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且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电网改扩建的进行,电网迅速发展,重新调整了电网结构,加大了工作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调控一体化的速度,注重分工,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的工作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没太大区别,只是同时运行维护站点,负责对调度指令的分解和执行,各部门各司其职,使调度中心的管理集中化、智能化,有效的利用资源,提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健康持续发展。电力调控一体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为地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样本。电力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的试点项目,它是根据设计水平年标准制定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对电网的规定标准,为以后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参考,为电网的发展预留了上升空间。第二,安全性能高。电力调控一体化科学设计、智能化、信息化,能切实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能有效的实现调度、集控、计量和配电等一体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 电力调控存在的问题
2.1 电网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很多大城市的配电网正处在从架空线向电缆转变的阶段,整个配网线路都逐渐实现电缆化。目前配网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单条输电线路混合使用。电网管理涉及到架空线、电缆、开关站等多个部门,这就加大了电网管理的难度。因此,我们要更新旧的管理制度,借助现代电力调控的一体化、上层建筑的管理机制、工作流程等方式对配网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网的业务流程,实现电网管理的集约化和效率化,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城市的配网维护部门很分散,从表面上看,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但是相关数据很容易丢失,造成数据资料管理工作混乱,加大了工作难度。
2.2 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式不当
好东西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操作。目前,很多地区有很多个电站管理部门,对于大量的电网设备来说,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不用说质量。再加上在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人员分布不合理,工作分工不均,导致工作质量低下,影响整个工作效果,且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种人员管理模式是不科学的,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此外,电网设备的操作比较复杂,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很大、要求很高。种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就导致了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减缓。
2.3 盲目调控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当前我国的电力调控在人力调控模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加上分散式的管理模式使智能化管理模式的难度不断加大,导致电力系统中调控管理存在普遍盲目调控的现象。从日常的调控操作来看,还是依赖原有的经验和传统方式来实现现在的管理,电网智能化、信息化、合理化的要求是不能被满足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智能电网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实现。配网架空线路的开关变更和分网,都会因现场的情况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难以控制的,加大了调控的难度。此外,配网运行部门所上报的配网调控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张电网或数张单馈路图,很少以区域性的电网图出现,所以调控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知,进而导致盲目调控现象普遍存在。
3 提高电力调控一体化建设
针对上述电力调控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力使在点子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建设。加快步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实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3.1 加强电网管理模式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一个堪比完美的管理模式,面对这些管理模式上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从根源上着手,俗话说的好:治病要除根,不能治标不治本。加强电网管理模式,要实行以GIS为基础的调控体系。在智能电网的模式下,GIS平台下的配网调控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中陈旧老化的模式,以配网数字化为管理前提,连接上配网自动化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监控与调度完美结合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在利用技术进行合理有效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电力企业集团管理团队的建设。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能把工作人员调动起来,让他们各尽所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2 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
针对人员不够、分工不均、工作压力大等问题,首先我们要对电网的运营情况进行具体、科学、合理的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然后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那些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的配网部门多布置一些人员,对于一些工作任务不多的地区就少安排些人手,对有能力的人就给其发挥水平的舞台,对不能胜任的人员采取培训学习或淘汰的方法。从而提高整个工作团队的工作能力,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提高工作效益,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我们要加强科技的建设,掌握核心技术,使电网操作系统智能化、信息化,这样也可以做到电力调控的精确化,减少错误,从而减少浪费,减少成本,获得利润。
3.3 加强调控的合理化
从上述文段中,我们知道电力调控中盲目调控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目前,能够解决这一方式的方法就是在自动化设备上应用先进的SCADA系统,从而很好的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技术上SCADA系统的智能升级就是电力调控一体化。虽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是对配网自动化的远程监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安装了自动化装备,所以,需要采用最先进的SCADA系统。同时,要求各个系统以及调控平台数据采用要以数据为中心,从而保证数据传输和交换的安全性、稳定性。此外,还要加强设备的建设和维护。通过大修、技改提出项目,申请资金进行通讯、远动、一次设备、继电保护、变电站安防、视频、门禁等系统的改造和升级,确保站内一、二次设备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信息传输的通道畅通,确保需要监控的信息可以全面准确上传。
4 结束语
随着电网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在电力系统中普遍实现了电力自动化。电力调控一体化作为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发展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在高度的管理模式下,运用高科技核心技术和企业人才,促进电力企业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程小伟.刍议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策略 [J].中国信息化,2012(20).
[2]李群.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
[3]刘宇丽.浅谈调控一体建设中的一些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关键词:电力调控一体化;监控技术;调度运行管理
1 电力调控一体化综述
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电力调控与监控合一。利用高科技实现操作智能化、自动化,是一种“变电站无人值班,运维操作站少人值班,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的工作模式。调控一体化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调控,由专门的调控人员执行,主要负责设备监督、遙控操作等调度工作。二是运维,由专门的运维人员操作,主要负责设备巡视、检查、作业应急处置等工作。电力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的试点项目,是对电力体系的调控和监控,加强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建设,提高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实现对电网监控与维护的管理体系。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下,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电网的调度、监控、运行和维护工作,工作内容多且复杂,在工作中时常出现分工不清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且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电网改扩建的进行,电网迅速发展,重新调整了电网结构,加大了工作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调控一体化的速度,注重分工,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的工作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没太大区别,只是同时运行维护站点,负责对调度指令的分解和执行,各部门各司其职,使调度中心的管理集中化、智能化,有效的利用资源,提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健康持续发展。电力调控一体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为地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样本。电力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的试点项目,它是根据设计水平年标准制定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对电网的规定标准,为以后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参考,为电网的发展预留了上升空间。第二,安全性能高。电力调控一体化科学设计、智能化、信息化,能切实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能有效的实现调度、集控、计量和配电等一体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 电力调控存在的问题
2.1 电网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很多大城市的配电网正处在从架空线向电缆转变的阶段,整个配网线路都逐渐实现电缆化。目前配网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单条输电线路混合使用。电网管理涉及到架空线、电缆、开关站等多个部门,这就加大了电网管理的难度。因此,我们要更新旧的管理制度,借助现代电力调控的一体化、上层建筑的管理机制、工作流程等方式对配网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网的业务流程,实现电网管理的集约化和效率化,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城市的配网维护部门很分散,从表面上看,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但是相关数据很容易丢失,造成数据资料管理工作混乱,加大了工作难度。
2.2 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式不当
好东西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操作。目前,很多地区有很多个电站管理部门,对于大量的电网设备来说,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不用说质量。再加上在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人员分布不合理,工作分工不均,导致工作质量低下,影响整个工作效果,且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种人员管理模式是不科学的,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此外,电网设备的操作比较复杂,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很大、要求很高。种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就导致了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减缓。
2.3 盲目调控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当前我国的电力调控在人力调控模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加上分散式的管理模式使智能化管理模式的难度不断加大,导致电力系统中调控管理存在普遍盲目调控的现象。从日常的调控操作来看,还是依赖原有的经验和传统方式来实现现在的管理,电网智能化、信息化、合理化的要求是不能被满足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智能电网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实现。配网架空线路的开关变更和分网,都会因现场的情况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难以控制的,加大了调控的难度。此外,配网运行部门所上报的配网调控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张电网或数张单馈路图,很少以区域性的电网图出现,所以调控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知,进而导致盲目调控现象普遍存在。
3 提高电力调控一体化建设
针对上述电力调控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力使在点子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建设。加快步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实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3.1 加强电网管理模式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一个堪比完美的管理模式,面对这些管理模式上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从根源上着手,俗话说的好:治病要除根,不能治标不治本。加强电网管理模式,要实行以GIS为基础的调控体系。在智能电网的模式下,GIS平台下的配网调控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中陈旧老化的模式,以配网数字化为管理前提,连接上配网自动化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监控与调度完美结合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在利用技术进行合理有效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电力企业集团管理团队的建设。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能把工作人员调动起来,让他们各尽所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2 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
针对人员不够、分工不均、工作压力大等问题,首先我们要对电网的运营情况进行具体、科学、合理的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然后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那些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的配网部门多布置一些人员,对于一些工作任务不多的地区就少安排些人手,对有能力的人就给其发挥水平的舞台,对不能胜任的人员采取培训学习或淘汰的方法。从而提高整个工作团队的工作能力,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提高工作效益,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我们要加强科技的建设,掌握核心技术,使电网操作系统智能化、信息化,这样也可以做到电力调控的精确化,减少错误,从而减少浪费,减少成本,获得利润。
3.3 加强调控的合理化
从上述文段中,我们知道电力调控中盲目调控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目前,能够解决这一方式的方法就是在自动化设备上应用先进的SCADA系统,从而很好的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技术上SCADA系统的智能升级就是电力调控一体化。虽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是对配网自动化的远程监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安装了自动化装备,所以,需要采用最先进的SCADA系统。同时,要求各个系统以及调控平台数据采用要以数据为中心,从而保证数据传输和交换的安全性、稳定性。此外,还要加强设备的建设和维护。通过大修、技改提出项目,申请资金进行通讯、远动、一次设备、继电保护、变电站安防、视频、门禁等系统的改造和升级,确保站内一、二次设备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信息传输的通道畅通,确保需要监控的信息可以全面准确上传。
4 结束语
随着电网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在电力系统中普遍实现了电力自动化。电力调控一体化作为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发展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在高度的管理模式下,运用高科技核心技术和企业人才,促进电力企业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程小伟.刍议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策略 [J].中国信息化,2012(20).
[2]李群.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
[3]刘宇丽.浅谈调控一体建设中的一些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