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手术中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利用奇偶平分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5例;参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价值。结果:比较后,实验组术后感染率、家属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手术室护理;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192-01
颅脑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交通事故、工伤、坠落等,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与其它损伤合并。此病类型有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患者会昏迷很长时间,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病情危急,容易使患者失去生命。患者在手术治疗时,临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以我院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为例,分析手术室护理在其中的运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研究于2017年11月~2018年9月开展,抽取此阶段颅脑损伤患者7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奇偶平分法,成立为两个小组,实验组(n=35)与参照组(n=35);资料显示,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5例,年龄最大值为61岁,最小值为19岁,平均年龄为(40.15±0.36)岁;参照组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1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4例,年龄最大值为62岁,最小值为18岁,平均年龄为(40.39±0.42)岁;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此次调查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患者家属均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署了书面文件。
1.2护理方法: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完成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符合患者标准;术前了解患者药物史及病史,术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患者清醒后,将其推人ICU,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实验组手术室整体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评估病情:接诊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肢体及神态,评估患者颅脑损伤程度,看其是否存在呼吸衰竭情况,依据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法;(2)急救护理配合: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帮助其将头偏向一侧,给予面罩吸氧,流量保持在每分钟4-6升,若有必要,可以将气管切开;手术时,监测患者双瞳及头部CT,明确出血情况;若患者心脏骤停,要进行心脏按压,对患者注射肾上腺素、利尿剂等药物,防止颅内压升高;在手术中,患者容易发生体温升高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利用冰帽,保护患者脑组织,同时给予其全身物理降温,保护好皮肤,防止冻伤;判断患者休克程度的指标为尿量,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尿液眭状,包括颜色、性质等,若其存在血压骤降、肢体冰冷的情况,要立即给予林格氏液治疗,输注速度要缓慢,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1.3观察指标:(I)术后感染发生率;(2)家属护理满意度:运用我院自制的量表,调查患者家属的满意情况,问卷分数区间为0-100分,非常滿意为80分及以上;基本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59分及以下。
1.4统计学分析:运用软件SPSS 19.0处理本次数据,计数x2检验,以(n,%)表示,若是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感染情况:表1显示,实验组术后感染患者为3例,少于参照组术后感染患者10例,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2.2两组满意度对比:结果见表2,患者家属对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为满意,统计学含有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与交通行业的发展日益兴盛,导致事故越来越多,颅脑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此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存在风险,及时手术非常必要。患者手术中,需要气管插管、引流等,侵入性操作比较多,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常规护理只关注环境与患者情况,忽略了细节问题,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率居高不下。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更加注重内容与细节,在每个环节都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提前预见护理风险,控制感染率。手术前,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状态,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在急救中实施,通过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高温护理、药物治疗等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也方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种手术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专业的知识,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实施整体护理以后,其效果得以改善,术后感染率只有8.57%,远远低于参照组的28.57%,体现了实验组方法的安全性。而在家属满意度上,实验组的概率显示为94.29%,优于参照组的74.29%,说明患者家属更加认可手术室整体护理效果,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结合颅脑损伤患者的特点,在其手术时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颅脑损伤;手术室护理;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192-01
颅脑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交通事故、工伤、坠落等,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与其它损伤合并。此病类型有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患者会昏迷很长时间,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病情危急,容易使患者失去生命。患者在手术治疗时,临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以我院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为例,分析手术室护理在其中的运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研究于2017年11月~2018年9月开展,抽取此阶段颅脑损伤患者7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奇偶平分法,成立为两个小组,实验组(n=35)与参照组(n=35);资料显示,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5例,年龄最大值为61岁,最小值为19岁,平均年龄为(40.15±0.36)岁;参照组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1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4例,年龄最大值为62岁,最小值为18岁,平均年龄为(40.39±0.42)岁;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此次调查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患者家属均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署了书面文件。
1.2护理方法: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完成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符合患者标准;术前了解患者药物史及病史,术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患者清醒后,将其推人ICU,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实验组手术室整体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评估病情:接诊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肢体及神态,评估患者颅脑损伤程度,看其是否存在呼吸衰竭情况,依据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法;(2)急救护理配合: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帮助其将头偏向一侧,给予面罩吸氧,流量保持在每分钟4-6升,若有必要,可以将气管切开;手术时,监测患者双瞳及头部CT,明确出血情况;若患者心脏骤停,要进行心脏按压,对患者注射肾上腺素、利尿剂等药物,防止颅内压升高;在手术中,患者容易发生体温升高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利用冰帽,保护患者脑组织,同时给予其全身物理降温,保护好皮肤,防止冻伤;判断患者休克程度的指标为尿量,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尿液眭状,包括颜色、性质等,若其存在血压骤降、肢体冰冷的情况,要立即给予林格氏液治疗,输注速度要缓慢,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1.3观察指标:(I)术后感染发生率;(2)家属护理满意度:运用我院自制的量表,调查患者家属的满意情况,问卷分数区间为0-100分,非常滿意为80分及以上;基本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59分及以下。
1.4统计学分析:运用软件SPSS 19.0处理本次数据,计数x2检验,以(n,%)表示,若是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感染情况:表1显示,实验组术后感染患者为3例,少于参照组术后感染患者10例,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2.2两组满意度对比:结果见表2,患者家属对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为满意,统计学含有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与交通行业的发展日益兴盛,导致事故越来越多,颅脑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此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存在风险,及时手术非常必要。患者手术中,需要气管插管、引流等,侵入性操作比较多,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常规护理只关注环境与患者情况,忽略了细节问题,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率居高不下。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更加注重内容与细节,在每个环节都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提前预见护理风险,控制感染率。手术前,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状态,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在急救中实施,通过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高温护理、药物治疗等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也方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种手术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专业的知识,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实施整体护理以后,其效果得以改善,术后感染率只有8.57%,远远低于参照组的28.57%,体现了实验组方法的安全性。而在家属满意度上,实验组的概率显示为94.29%,优于参照组的74.29%,说明患者家属更加认可手术室整体护理效果,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结合颅脑损伤患者的特点,在其手术时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临床意义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