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互动,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交流中,有助于陪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创新精神;互问互答;生活实践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目的是要把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其人格,开发其潜能。中学政治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肩负着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担。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创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
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的合作 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本文就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学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1.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我国向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师被人们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品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正向李岚清同志所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有些政治课教师仍然单纯凭师道尊严、口头说教、照本宣科来维持自己的课堂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有些政治教师口头上搞“创新教学”,实际上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不少政治教师仍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个性鲜明的中学生;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准,如此等等。落后的观念严重制约着创新教学的实施。
1.2 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接受前人或别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掌握知识技能来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许多教师将这种模式固定化,不管什么内容,一律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课上抄条条,课下背条条,只有教师的讲解传授,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缺乏学生的反馈,更缺乏来自学生的质疑。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也就成了“讲授法”为主角、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即使有谈话法、讨论法,最后总是以教师的“标准答案”为准。如果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也会让你无条件地服从教科书的观点。在这种模式和方法为主的课堂上,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受到压制。
1.3 教学手段单一,评价方法落后。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手段仍然局限在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册等狭小的范围内。教师的语言和教科书上的文字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媒体。教学评价方法也主要采用百分制的考试,试题形式中客观性试题仍占相当比重,主观性试题也对学生的思维作了严格限制。只要学生提出不同于教科书上的见解,就会遭到教师的“无情打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课成绩脱钩,理论与实际脱离,而教师和家长仍然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品行优劣的主要标准。在学生的心目中,只要能够在考试前抓紧时间突击,把教师总结的问题全背会,政治课准能考高分。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了创新教学的实施。
2.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切实实施创新教学
而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我们必须重新界定一堂好课的标准:
首先,看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尚自然,展个性”,①(蔡元培语),即教师是否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充分发展、长期发展,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这是评价思想政治课成败与优劣的一个总要求。
其次,看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训练、回答和笔记,学习活动整齐划一,呈现集体化的特点,教师则习惯于统一的指导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好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②(陶行知语)教师的使命不再是单纯地为让学生占有知识而传播知识,而是为了生成知识,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探求知识过程的快乐,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识和新能力。
第三,看课堂教学是否构建了多边互动机制。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大多呈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或者单向提问。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必须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网络,并且这种互动不是肤浅地停留在口头上的互动,而是信息互动和思维互动。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从表面看可能比较“混乱”,但这种“混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之后的混乱,远比没有经过主动思考而呈现的所谓流畅有序更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第四,看课堂教学是否围绕教学目标 设定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材上能找到答案的,也可以是高于教材,在教材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提出的问题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价值,能否调动学生探求结果、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态势,实现教学目标 。但必须谨防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满堂问“的倾向。 根据上述参照标准,下面就以初中思想政治课《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框为例,构建一个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与各位同行切磋交流。
第一步:激趣导入 调动兴致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框可设计这样的导语 :“传说当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黑暗混沌一团,盘古就孕育在这里面。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觉睡醒过来,觉得挺闷气,于是抓过一柄板斧,用力一挥,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天地开辟了,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就上升成了天,另一些浊而重的东西,就下沉而为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盘古成了“天地万物之始”。对于这一问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稍作点评,自然引出新课。
第二步: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太直露。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如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名人名言、热点问题、名片名段等等),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根据本框的重难点,可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一:请同学们起来说说校园及校外的生命都有哪些?这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询问,了解身边的各种生命,体会生命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而设计的。
问题二:多彩的生命构成力缤纷的世界,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从我们所了解的这些生命之间的故事来看,人类应该任何与其他生命相处呢?这一问题是让同学们感受到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爱,引导同学们思考人与其他生命之间应和谐相处而设计的。
问题三:为什么人类应该与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呢?请同学举例分析。这个小问题是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人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的原因。并用实际行动来关爱其他生命并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而设计的。
第三步:思考讨论 解决问题
对上述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的师问生答,然后由老师很快给出答案了事。建议按照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指导读书 独立思考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独立搜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发现的能力。
环节二:分组讨论 相互交流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讨论前可以分组,讨论过程中做好记录,特别是要记录下经过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环节三:多边互动 集体探究 这个环节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探求知识的喜悦和快乐,展示自我风采。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对所展示的观点进行相互评价。
环节四:共同总结 提炼升华 在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注意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以达到对探究主题的升华。
第四步:关注社会 拓展提高
在步骤三的基础上,提出高于教材的、更有思考价值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如本框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当今许多酒店中吃野生动物或是捕杀濒危物种等现象你持什么观点?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又是如何把课上所获得的体会、感悟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以上就是本框题的教学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笔者在此构建的教学模式并非绝对的,只是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个参考,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总之,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①②引自《中国传统教育》第263、279页。
收稿日期:2012-12-14
【关键词】创新精神;互问互答;生活实践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目的是要把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其人格,开发其潜能。中学政治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肩负着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担。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创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
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的合作 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本文就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学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1.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我国向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师被人们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品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正向李岚清同志所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有些政治课教师仍然单纯凭师道尊严、口头说教、照本宣科来维持自己的课堂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有些政治教师口头上搞“创新教学”,实际上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不少政治教师仍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个性鲜明的中学生;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准,如此等等。落后的观念严重制约着创新教学的实施。
1.2 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接受前人或别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掌握知识技能来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许多教师将这种模式固定化,不管什么内容,一律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课上抄条条,课下背条条,只有教师的讲解传授,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缺乏学生的反馈,更缺乏来自学生的质疑。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也就成了“讲授法”为主角、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即使有谈话法、讨论法,最后总是以教师的“标准答案”为准。如果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也会让你无条件地服从教科书的观点。在这种模式和方法为主的课堂上,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受到压制。
1.3 教学手段单一,评价方法落后。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手段仍然局限在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册等狭小的范围内。教师的语言和教科书上的文字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媒体。教学评价方法也主要采用百分制的考试,试题形式中客观性试题仍占相当比重,主观性试题也对学生的思维作了严格限制。只要学生提出不同于教科书上的见解,就会遭到教师的“无情打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课成绩脱钩,理论与实际脱离,而教师和家长仍然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品行优劣的主要标准。在学生的心目中,只要能够在考试前抓紧时间突击,把教师总结的问题全背会,政治课准能考高分。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了创新教学的实施。
2.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切实实施创新教学
而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我们必须重新界定一堂好课的标准:
首先,看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尚自然,展个性”,①(蔡元培语),即教师是否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充分发展、长期发展,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这是评价思想政治课成败与优劣的一个总要求。
其次,看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训练、回答和笔记,学习活动整齐划一,呈现集体化的特点,教师则习惯于统一的指导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好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②(陶行知语)教师的使命不再是单纯地为让学生占有知识而传播知识,而是为了生成知识,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探求知识过程的快乐,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识和新能力。
第三,看课堂教学是否构建了多边互动机制。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大多呈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或者单向提问。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必须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网络,并且这种互动不是肤浅地停留在口头上的互动,而是信息互动和思维互动。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从表面看可能比较“混乱”,但这种“混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之后的混乱,远比没有经过主动思考而呈现的所谓流畅有序更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第四,看课堂教学是否围绕教学目标 设定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材上能找到答案的,也可以是高于教材,在教材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提出的问题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价值,能否调动学生探求结果、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态势,实现教学目标 。但必须谨防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满堂问“的倾向。 根据上述参照标准,下面就以初中思想政治课《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框为例,构建一个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与各位同行切磋交流。
第一步:激趣导入 调动兴致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框可设计这样的导语 :“传说当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黑暗混沌一团,盘古就孕育在这里面。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觉睡醒过来,觉得挺闷气,于是抓过一柄板斧,用力一挥,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天地开辟了,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就上升成了天,另一些浊而重的东西,就下沉而为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盘古成了“天地万物之始”。对于这一问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稍作点评,自然引出新课。
第二步: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太直露。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如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名人名言、热点问题、名片名段等等),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根据本框的重难点,可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一:请同学们起来说说校园及校外的生命都有哪些?这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询问,了解身边的各种生命,体会生命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而设计的。
问题二:多彩的生命构成力缤纷的世界,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从我们所了解的这些生命之间的故事来看,人类应该任何与其他生命相处呢?这一问题是让同学们感受到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爱,引导同学们思考人与其他生命之间应和谐相处而设计的。
问题三:为什么人类应该与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呢?请同学举例分析。这个小问题是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人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的原因。并用实际行动来关爱其他生命并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而设计的。
第三步:思考讨论 解决问题
对上述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的师问生答,然后由老师很快给出答案了事。建议按照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指导读书 独立思考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独立搜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发现的能力。
环节二:分组讨论 相互交流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讨论前可以分组,讨论过程中做好记录,特别是要记录下经过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环节三:多边互动 集体探究 这个环节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探求知识的喜悦和快乐,展示自我风采。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对所展示的观点进行相互评价。
环节四:共同总结 提炼升华 在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注意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以达到对探究主题的升华。
第四步:关注社会 拓展提高
在步骤三的基础上,提出高于教材的、更有思考价值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如本框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当今许多酒店中吃野生动物或是捕杀濒危物种等现象你持什么观点?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又是如何把课上所获得的体会、感悟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以上就是本框题的教学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笔者在此构建的教学模式并非绝对的,只是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个参考,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总之,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①②引自《中国传统教育》第263、279页。
收稿日期: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