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济南卷烟厂卷包车间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式方法,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提高职工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一般管理人员、维修工、操作工技术比武,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工作热情;针对青年员工培养开辟了“双师一徒”模式,促进了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三维一体”基层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车间中心生产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人才培养 队伍建设
一、引言
济南卷烟厂卷包车间主要负责烟支的卷制和包装工作,车间拥有员工600余名,拥有现代化的卷包设备,从2009年开始已经连续8年产量突破一百万大箱,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烟草行业管理样板车间”、“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星级现场”等荣誉称号,是一个拥有浓厚底蕴的大型生产车间。近几年,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进入车间,青年员工比例逐年增加,知识结构越来越高。如何做好人才培养,稳定职工思想,为员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提高生产保障能力,顺利高效完成生产组织模式转变,成为首要任务。车间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技能竞赛、创新师傅带徒弟方式等加速车间人才队伍培养,着力提高服务生产中心任务能力。
二、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纽带作用,提升车间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是解决发展瓶颈的最好办法,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车间“胡新民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财贸轻纺烟草系统和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由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新民作为带头人,与车间15名工作经验丰富、创新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组成的创新团队。管理者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在生产经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胡新民科技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开展技术创新项目,为企业车间发展提供内动力。年初,紧密结合企业工作重点,围绕提质、降耗、增效方面制定工作室的工作计划、攻关项目,成立以工作室成员为核心的项目组,通过创新成果的实施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备效率、节能减排效果的不断提高,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传帮带活动,探索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新道路。先后编写各类技能培训教材和课件,特别是新型设备教材的编写;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需求的人员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利用各种技能竞赛、技术比武、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形式将多年积累的维修、保养、点检心得和经验传授给广大职工,提高员工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为激发广大员工创造性,开展以职工姓名命名的最佳操作法征集活动。面向全体员工,征集包括能提质、降耗、增效的先进技术、保养方法、操作维修流程等,并组织管理层和技术骨干从群众性、实践性、实效性、推广性四个方面进行评比,评出的最佳操作法以发明人的名字命名,以激发维修和操作人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形成车间层面的经验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职工各类技能竞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激励是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重要方法。济南卷烟厂每年都有优秀员工的评选,但是名额有限,到车间仅有几个名额,许多工作几十年的员工也从未获得过荣誉。针对这种现状,车间创立了包括操作工、维修工、质检工、一般管理人员的各类技能竞赛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提升技能水平的模式。
操作工比武。车间拥有300多名一线的操作工,是保证车间各项指标完成的主力军。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车间分会每年下半年开展大型的比武活动,比武活动从产量、质量、消耗、现场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比。为保证比武活动的公平公正,车间分会根据不同的机型进行划分,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同时为了激发更多员工的竞技热情,车间分会还设立的专项奖,如工艺质量控制最优奖励,节约达人奖励、合理化建议奖励等,使更多的操作工获得认可,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处处比贡献的良好工作氛围。
维修工技术比武。作为生产制造车间,车间拥有一支100余人的维修队伍,他们是保证车间设备正常运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车间的各项指标。车间每年开展机械维修工和机电维修工技能比武,从理论考试和实操比武两个方面出发,综合评价职工的技能水平。
质检员和新员工质量检验比武。按照“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厂”的主题,比武以加强车间质量管理为基础,以提升质量素质为目标,通过质量月质检员技术比武和新员工质量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质检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让新员工加强日常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树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稳抓实干、精益求精的理念,为提高产品质量贡献力量。
统计技术比武。为了更好的完成车间的各项生产指标,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促进工艺、质检、安全及支部建设等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让数据说话,提高员工分析数据的能力,车间分会组织各管理岗位人员开展统计技术应用大赛。选题内容结合本岗位实际情况自定,资料翔实、观点鲜明、见解独特、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指导性,极大地提高了一般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四、推行“双师一徒”模式,加速青年员工培养
近年来,随着新进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新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如何挖掘好、培养好、发展好大学生员工队伍成为了卷包车间的重要课题。“师徒制”作为一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历经千年传承延续,虽然各时期特点不同,但作为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始终没有改变,对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在社会飞速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当下,传统的一对一技术传承“师徒制”开始展现出一些不足,如缺乏规划性、长效性等。如何创新师徒制,让优秀传统重焕生机,使其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这成为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为更好的发挥师带徒功效,出台了“三定立、二要求、一总结”工作要求。三定立是指:定立一份师徒合同,定立一份执教计划,定立一个带徒目标;二要求是指:要定期进行考核,要进行出徒鉴定;一总结是指:师徒各自记录一本学习总结手册。师带徒活动的关键环节在于传、帮、带,考虑操作工师傅的技术能力,思想素质,道德水平等综合因素,同时结合新入厂大学生的所学专业、从事岗位等实际情况明确师徒职责,在签订师徒协议的基础上,制定规范严格的师徒教学计划,并由操作工师傅制定学生培养目标。
实行季度考核,协议期满出徒鉴定相结合的考核制度。车间每季度对师带徒情况进行考核,内容涉及师徒关系是否融洽、师徒工作表现及取得的成绩等,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师徒,督促他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在学徒期满后,对徒弟进行一次技能培训鉴定考试,真实检验徒弟的技术学习情况,并就师徒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鉴定,选评出优秀师徒对子,进行奖励。
针对新入厂大学生在角色转换、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创新、技术比武等各类活动中出现了经验不足、缺乏资料、困惑迷惘的状况,车间为更快更好的帮助他们成长,在充分分析现状、调研学生特长需求、总结以往经验的情况下,创新性地提出了“双师一徒”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入厂大学生配备技术操作师傅的同时配备发展辅导师傅一名。该师傅由往届大学生员工担任,将自己进厂后的成长心得、课题攻关经验、学习资料等与新员工分享。通过新老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经验分享,帮助新员工快速转换角色,并使其在学习借鉴大学生师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佳绩、脱颖而出。
车间重视新员工发展,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针对重大竞赛活动,如四项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工段采取“攻关小组”机制,即由大学生师傅带领徒弟协力攻关,师傅将上一年度中的比赛经验、竞赛技巧、参赛资料等悉数分享给徒弟,徒弟们则在攻关过程中对这些有益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再创新,该机制有效的完成了攻关经验的共享和传承,效果显著,在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结语
人力资源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竞争是核心,对笔者积极探索基层生产车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各类技能比武,“双师一徒”模式,积极为广大员工搭建了施展技能、岗位成才的平台。
关键词:人才培养 队伍建设
一、引言
济南卷烟厂卷包车间主要负责烟支的卷制和包装工作,车间拥有员工600余名,拥有现代化的卷包设备,从2009年开始已经连续8年产量突破一百万大箱,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烟草行业管理样板车间”、“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星级现场”等荣誉称号,是一个拥有浓厚底蕴的大型生产车间。近几年,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进入车间,青年员工比例逐年增加,知识结构越来越高。如何做好人才培养,稳定职工思想,为员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提高生产保障能力,顺利高效完成生产组织模式转变,成为首要任务。车间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技能竞赛、创新师傅带徒弟方式等加速车间人才队伍培养,着力提高服务生产中心任务能力。
二、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纽带作用,提升车间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是解决发展瓶颈的最好办法,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车间“胡新民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财贸轻纺烟草系统和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由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新民作为带头人,与车间15名工作经验丰富、创新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组成的创新团队。管理者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在生产经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胡新民科技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开展技术创新项目,为企业车间发展提供内动力。年初,紧密结合企业工作重点,围绕提质、降耗、增效方面制定工作室的工作计划、攻关项目,成立以工作室成员为核心的项目组,通过创新成果的实施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备效率、节能减排效果的不断提高,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传帮带活动,探索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新道路。先后编写各类技能培训教材和课件,特别是新型设备教材的编写;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需求的人员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利用各种技能竞赛、技术比武、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形式将多年积累的维修、保养、点检心得和经验传授给广大职工,提高员工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为激发广大员工创造性,开展以职工姓名命名的最佳操作法征集活动。面向全体员工,征集包括能提质、降耗、增效的先进技术、保养方法、操作维修流程等,并组织管理层和技术骨干从群众性、实践性、实效性、推广性四个方面进行评比,评出的最佳操作法以发明人的名字命名,以激发维修和操作人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形成车间层面的经验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职工各类技能竞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激励是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重要方法。济南卷烟厂每年都有优秀员工的评选,但是名额有限,到车间仅有几个名额,许多工作几十年的员工也从未获得过荣誉。针对这种现状,车间创立了包括操作工、维修工、质检工、一般管理人员的各类技能竞赛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提升技能水平的模式。
操作工比武。车间拥有300多名一线的操作工,是保证车间各项指标完成的主力军。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车间分会每年下半年开展大型的比武活动,比武活动从产量、质量、消耗、现场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比。为保证比武活动的公平公正,车间分会根据不同的机型进行划分,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同时为了激发更多员工的竞技热情,车间分会还设立的专项奖,如工艺质量控制最优奖励,节约达人奖励、合理化建议奖励等,使更多的操作工获得认可,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处处比贡献的良好工作氛围。
维修工技术比武。作为生产制造车间,车间拥有一支100余人的维修队伍,他们是保证车间设备正常运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车间的各项指标。车间每年开展机械维修工和机电维修工技能比武,从理论考试和实操比武两个方面出发,综合评价职工的技能水平。
质检员和新员工质量检验比武。按照“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厂”的主题,比武以加强车间质量管理为基础,以提升质量素质为目标,通过质量月质检员技术比武和新员工质量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质检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让新员工加强日常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树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稳抓实干、精益求精的理念,为提高产品质量贡献力量。
统计技术比武。为了更好的完成车间的各项生产指标,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促进工艺、质检、安全及支部建设等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让数据说话,提高员工分析数据的能力,车间分会组织各管理岗位人员开展统计技术应用大赛。选题内容结合本岗位实际情况自定,资料翔实、观点鲜明、见解独特、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指导性,极大地提高了一般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四、推行“双师一徒”模式,加速青年员工培养
近年来,随着新进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新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如何挖掘好、培养好、发展好大学生员工队伍成为了卷包车间的重要课题。“师徒制”作为一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历经千年传承延续,虽然各时期特点不同,但作为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始终没有改变,对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在社会飞速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当下,传统的一对一技术传承“师徒制”开始展现出一些不足,如缺乏规划性、长效性等。如何创新师徒制,让优秀传统重焕生机,使其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这成为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为更好的发挥师带徒功效,出台了“三定立、二要求、一总结”工作要求。三定立是指:定立一份师徒合同,定立一份执教计划,定立一个带徒目标;二要求是指:要定期进行考核,要进行出徒鉴定;一总结是指:师徒各自记录一本学习总结手册。师带徒活动的关键环节在于传、帮、带,考虑操作工师傅的技术能力,思想素质,道德水平等综合因素,同时结合新入厂大学生的所学专业、从事岗位等实际情况明确师徒职责,在签订师徒协议的基础上,制定规范严格的师徒教学计划,并由操作工师傅制定学生培养目标。
实行季度考核,协议期满出徒鉴定相结合的考核制度。车间每季度对师带徒情况进行考核,内容涉及师徒关系是否融洽、师徒工作表现及取得的成绩等,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师徒,督促他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在学徒期满后,对徒弟进行一次技能培训鉴定考试,真实检验徒弟的技术学习情况,并就师徒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鉴定,选评出优秀师徒对子,进行奖励。
针对新入厂大学生在角色转换、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创新、技术比武等各类活动中出现了经验不足、缺乏资料、困惑迷惘的状况,车间为更快更好的帮助他们成长,在充分分析现状、调研学生特长需求、总结以往经验的情况下,创新性地提出了“双师一徒”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入厂大学生配备技术操作师傅的同时配备发展辅导师傅一名。该师傅由往届大学生员工担任,将自己进厂后的成长心得、课题攻关经验、学习资料等与新员工分享。通过新老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经验分享,帮助新员工快速转换角色,并使其在学习借鉴大学生师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佳绩、脱颖而出。
车间重视新员工发展,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针对重大竞赛活动,如四项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工段采取“攻关小组”机制,即由大学生师傅带领徒弟协力攻关,师傅将上一年度中的比赛经验、竞赛技巧、参赛资料等悉数分享给徒弟,徒弟们则在攻关过程中对这些有益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再创新,该机制有效的完成了攻关经验的共享和传承,效果显著,在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结语
人力资源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竞争是核心,对笔者积极探索基层生产车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各类技能比武,“双师一徒”模式,积极为广大员工搭建了施展技能、岗位成才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