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这两大假设,探讨目前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的不足,谈几点启示以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质量。
关键词: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大学英语听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将语言习得归结为一种人类特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即天赋的内在的语言能力。沿承此理论,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力量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真正原因。本文将通过对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的介绍,总结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大学英语听力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希望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一、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一)输入假设
克拉申用“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回答了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才能习得语言。克拉申认为只有在非语法程序安排下获得足够的可理解的相关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也就是说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
输入假设重视学习者理解输入材料时所获得的较高一级的语言形式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的有无和深浅与学习者的情感密切相关,决定着语言习得是否成功,由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理论。
(二)情感过滤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阐述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克拉申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者与环境之间有一个受情感因素制约的非智力屏障―情感过滤”。也就是说,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过滤的作用,控制习得者输入和吸收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它控制着学习者接触的输入量与学习者吸收的输入量。与“情感过滤”有关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动机、焦虑和自信。高情感过滤限制习得,低情感过滤有助于习得。
二、从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看目前英语听力教学
大学扩招给学生更多的入学机会,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学苗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语言需要千差万别。大班授课,多则一百五六十人,少则六七十,听力输入一刀切,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有的还会产生自卑、害怕、甚至愤怒等消极情绪。听力教材形式单一,教学死板,语言输入有限,师生交流贫乏,学生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
作为听力教师,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实践上和心理上分析本科生听力水平不乐观的原因,改进我们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两大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的启示
(一)采用分级上课,实现因材施教
分级教学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大学英语听力分级教学,科学地划分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为了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听力训练,可以将听力课程分为初、中、高级三个不同层次,采取自愿选择和考核分级原则,将学生编入相应水平的班级,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不断地接触旧知识和新知识,“足够输入”才能完成。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由量变到质变的教学过程,从而保证听力分级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执行。同时,听力分级教学有利于构建新的听力教学模式和优化课程体系。分级教学考虑学生的认知策略、认知风格、动机、自信心等智力、情感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设计了多层次的、适合学生水平的课堂活动,降低情感过滤,为获得最佳的话语输入提供了实现条件。
(二)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极大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听力课都是在大教室里面,一台播放机,一本教材,枯燥单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图文、音像、动画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用直观、立体、动感的形式传递给学习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在视听活动中获得听力训练的最佳效果。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学习,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通过按钮请求教师的帮助,不惊动其他同学。教师用监听功能追踪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因材施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三)调整老师心态,创造低情感过滤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时才见效”。首先,教师要充满热情,不再是一脸严肃,增加亲和力,降低学生对听力课的抵触。其次,教材的选择上,要有趣味性、真实性,形式多样性。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辩论游戏,演剧等,达到听说糅合,相互促进,活学活用。再次,教师鼓励学生的勇气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然教学法鼓励学习者输出但不急于输出,允许“沉默期”。教师应多提供相应文化背景知识、语用知识,多引导学生听力策略的培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注重师生的交流,倡导互动型教学,主张课堂参与,保证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文化氛围。
四、结语
要提高大学本科学生的英语听力,提供数量充分难度适中的信息输入和争取较低的情感过滤值是当务之急。听力教师合理安排信息输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降低焦虑感。如果教师能够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对克拉申理论的理解和贯彻,听力课堂将变成师生乐于参与的趣味活动。
参考文献: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2.
[2]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外语教学,2002,(4).
[3]郑敏.情感过滤与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研究,2006,(5).
[4]李静,张娜.英语听力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大学英语听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将语言习得归结为一种人类特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即天赋的内在的语言能力。沿承此理论,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力量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真正原因。本文将通过对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的介绍,总结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大学英语听力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希望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一、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一)输入假设
克拉申用“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回答了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才能习得语言。克拉申认为只有在非语法程序安排下获得足够的可理解的相关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也就是说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
输入假设重视学习者理解输入材料时所获得的较高一级的语言形式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的有无和深浅与学习者的情感密切相关,决定着语言习得是否成功,由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理论。
(二)情感过滤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阐述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克拉申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者与环境之间有一个受情感因素制约的非智力屏障―情感过滤”。也就是说,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过滤的作用,控制习得者输入和吸收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它控制着学习者接触的输入量与学习者吸收的输入量。与“情感过滤”有关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动机、焦虑和自信。高情感过滤限制习得,低情感过滤有助于习得。
二、从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看目前英语听力教学
大学扩招给学生更多的入学机会,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学苗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语言需要千差万别。大班授课,多则一百五六十人,少则六七十,听力输入一刀切,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有的还会产生自卑、害怕、甚至愤怒等消极情绪。听力教材形式单一,教学死板,语言输入有限,师生交流贫乏,学生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
作为听力教师,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实践上和心理上分析本科生听力水平不乐观的原因,改进我们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两大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的启示
(一)采用分级上课,实现因材施教
分级教学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大学英语听力分级教学,科学地划分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为了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听力训练,可以将听力课程分为初、中、高级三个不同层次,采取自愿选择和考核分级原则,将学生编入相应水平的班级,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不断地接触旧知识和新知识,“足够输入”才能完成。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由量变到质变的教学过程,从而保证听力分级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执行。同时,听力分级教学有利于构建新的听力教学模式和优化课程体系。分级教学考虑学生的认知策略、认知风格、动机、自信心等智力、情感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设计了多层次的、适合学生水平的课堂活动,降低情感过滤,为获得最佳的话语输入提供了实现条件。
(二)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极大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听力课都是在大教室里面,一台播放机,一本教材,枯燥单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图文、音像、动画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用直观、立体、动感的形式传递给学习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在视听活动中获得听力训练的最佳效果。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学习,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通过按钮请求教师的帮助,不惊动其他同学。教师用监听功能追踪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因材施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三)调整老师心态,创造低情感过滤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时才见效”。首先,教师要充满热情,不再是一脸严肃,增加亲和力,降低学生对听力课的抵触。其次,教材的选择上,要有趣味性、真实性,形式多样性。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辩论游戏,演剧等,达到听说糅合,相互促进,活学活用。再次,教师鼓励学生的勇气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然教学法鼓励学习者输出但不急于输出,允许“沉默期”。教师应多提供相应文化背景知识、语用知识,多引导学生听力策略的培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注重师生的交流,倡导互动型教学,主张课堂参与,保证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文化氛围。
四、结语
要提高大学本科学生的英语听力,提供数量充分难度适中的信息输入和争取较低的情感过滤值是当务之急。听力教师合理安排信息输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降低焦虑感。如果教师能够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对克拉申理论的理解和贯彻,听力课堂将变成师生乐于参与的趣味活动。
参考文献: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2.
[2]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外语教学,2002,(4).
[3]郑敏.情感过滤与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研究,2006,(5).
[4]李静,张娜.英语听力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