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鲜明体现,也是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创新路径。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全程化三阶段四模块”培养模式,提高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鲜明体现。充分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高职教育实现校企全面、全程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职业生涯教育一定要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高职职业生涯教育与高职自身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相适应,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种培养目标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围绕企业办学。[1]与此相适应,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必须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与培养目标相协调。
(二)与培养模式相适应。
高职教育目前正处于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这也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工学结合以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因此,高职职业生涯教育要主动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研究校企结合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索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三)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高职院校学生是在高考招生的第三或第四批,与普通本科院校生源相比,他们的理论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他们的准职业人特性更加明显。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即将进入企业的人。高职学生正是处于职业生涯准备期的“准职业人”,如果不抓住这个基本特征,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四)与学制结构相适应。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有其特殊的学制结构。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其中的实习时间安排较多,可占到高职学生整体学业阶段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为此,高职职业生涯教育要拓展实践育人的视野,构建与学制特点相适应的全程化培养模式,并利用三分之一左右的专业实习实训的时间,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的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优势分析
利用校企合作进行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既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协调;又遵循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校企合作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办学,强化了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形势下,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遴选和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校内专职教师相互配合,形成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结构,整体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良好平台,通过鼓励和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和顶岗实践,改善知识与能力结构,积累职场经验与认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丰富了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能动性。
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或就业服务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单靠高职院校的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利用校企合作优化教学方案、共同开发课程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使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更接近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能够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设计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校企合作有利于开展体验式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不论是组织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还是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及个体辅导,都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和企业文化资源为高职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促进职业生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企业环境下,学生同时承担着职业人、企业人和社会人的角色,职业生涯理论的习得与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有机统一。作为一个职业人,他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能力,追求职业梦想,获得职业认同与回报;作为一个企业人,他需要爱岗敬业,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企业的专业技能,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认同企业的主流文化,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作为一个社会人,他需要遵纪守法,团结合作,通过自己的付出体现个体的社会价值。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各种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利益关系者的评价和自身不断调整的过程,最终构建从职业认知到职业行为的完整链条。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开展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共同关注。[3]这种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是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流程模型。
以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唤醒为起点,以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特色,通过“全程化三阶段四模块”培养模式的实施,达到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
(二)校企合作的三阶段教育目标的全程化设计。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职业生涯意识的唤醒,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低年级学生,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与潜能、优势与不足,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学习的价值和专业前景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通用性技能,提高基本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专业准备。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职业素质养成,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中间年级学生,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自我拓展,培养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事业观;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并根据自身条件、职业志向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和督促学生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决策,拓展职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化素质。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职业能力提升,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高年级学生,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决策的修正,帮助学生形成现实而正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价,树立开拓务实的职业观、创业观和择业观,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成熟度和职业行为的“自主、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实现人生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内在统一,完成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三)校企合作的四大教育模块在各阶段的配合运行。
1.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模块
此模块侧重在第一阶段实施。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阶段特点,构建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以学科渗透为原则,发动专业教师全员参与,探索职业生涯教育的学科教学模式,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注重引进和推广接近企业实际的培训类课程,并且可以将企业的典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将教学实践嫁接到企业的运作中,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和载体。
2.校企合作的素质拓展模块
此模块侧重在第二阶段实施。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结合高职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企业的参与,让企业来协助开展如职业生涯设计比赛、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模拟招聘、职业教育工作坊等互动性、专业性很强的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在自我体验中达到自我教育和提升,并自觉将习得的观念运用于现实的职业生涯世界。
3.校企合作的社会实践模块
此模块侧重在第三阶段实施。引进企业界有创业和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或专业培训人士作为学生的导师,让学生及早零距离接触到职场的行家里手,从而有目的、有侧重地实践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可通过参观、实习、考察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认识企业、参与实践、检验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近距离体验职场中启发职业生涯意识,培养职业品性素养。
4.校企合作的个体辅导模块
此模块在三个阶段都要兼顾实施。要不断扩大职业生涯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的服务水平。校内外职业生涯教育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参考职业测评结果,通过预约谈话、开通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监控,结合社会环境、职业需求的变化,指导学生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路线。
参考文献:
[1]朱发仁.高职院校“企业化”校园文化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30.
[2]黄红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教育模式探析[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1):55.
[3]黄咸强,谢嘉雯.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优势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11.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教育研究”(2010CY025)研究成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鲜明体现。充分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高职教育实现校企全面、全程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职业生涯教育一定要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高职职业生涯教育与高职自身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相适应,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种培养目标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围绕企业办学。[1]与此相适应,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必须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与培养目标相协调。
(二)与培养模式相适应。
高职教育目前正处于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这也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工学结合以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因此,高职职业生涯教育要主动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研究校企结合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索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三)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高职院校学生是在高考招生的第三或第四批,与普通本科院校生源相比,他们的理论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他们的准职业人特性更加明显。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即将进入企业的人。高职学生正是处于职业生涯准备期的“准职业人”,如果不抓住这个基本特征,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四)与学制结构相适应。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有其特殊的学制结构。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其中的实习时间安排较多,可占到高职学生整体学业阶段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为此,高职职业生涯教育要拓展实践育人的视野,构建与学制特点相适应的全程化培养模式,并利用三分之一左右的专业实习实训的时间,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的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优势分析
利用校企合作进行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既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协调;又遵循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校企合作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办学,强化了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形势下,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遴选和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校内专职教师相互配合,形成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结构,整体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良好平台,通过鼓励和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和顶岗实践,改善知识与能力结构,积累职场经验与认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丰富了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能动性。
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或就业服务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单靠高职院校的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利用校企合作优化教学方案、共同开发课程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使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更接近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能够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设计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校企合作有利于开展体验式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不论是组织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还是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及个体辅导,都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和企业文化资源为高职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促进职业生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企业环境下,学生同时承担着职业人、企业人和社会人的角色,职业生涯理论的习得与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有机统一。作为一个职业人,他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能力,追求职业梦想,获得职业认同与回报;作为一个企业人,他需要爱岗敬业,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企业的专业技能,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认同企业的主流文化,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作为一个社会人,他需要遵纪守法,团结合作,通过自己的付出体现个体的社会价值。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各种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利益关系者的评价和自身不断调整的过程,最终构建从职业认知到职业行为的完整链条。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开展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共同关注。[3]这种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是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流程模型。
以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唤醒为起点,以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特色,通过“全程化三阶段四模块”培养模式的实施,达到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
(二)校企合作的三阶段教育目标的全程化设计。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职业生涯意识的唤醒,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低年级学生,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与潜能、优势与不足,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学习的价值和专业前景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通用性技能,提高基本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专业准备。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职业素质养成,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中间年级学生,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自我拓展,培养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事业观;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并根据自身条件、职业志向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和督促学生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决策,拓展职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化素质。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职业能力提升,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高年级学生,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决策的修正,帮助学生形成现实而正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价,树立开拓务实的职业观、创业观和择业观,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成熟度和职业行为的“自主、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实现人生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内在统一,完成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三)校企合作的四大教育模块在各阶段的配合运行。
1.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模块
此模块侧重在第一阶段实施。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阶段特点,构建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以学科渗透为原则,发动专业教师全员参与,探索职业生涯教育的学科教学模式,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注重引进和推广接近企业实际的培训类课程,并且可以将企业的典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将教学实践嫁接到企业的运作中,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和载体。
2.校企合作的素质拓展模块
此模块侧重在第二阶段实施。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结合高职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企业的参与,让企业来协助开展如职业生涯设计比赛、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模拟招聘、职业教育工作坊等互动性、专业性很强的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在自我体验中达到自我教育和提升,并自觉将习得的观念运用于现实的职业生涯世界。
3.校企合作的社会实践模块
此模块侧重在第三阶段实施。引进企业界有创业和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或专业培训人士作为学生的导师,让学生及早零距离接触到职场的行家里手,从而有目的、有侧重地实践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可通过参观、实习、考察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认识企业、参与实践、检验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近距离体验职场中启发职业生涯意识,培养职业品性素养。
4.校企合作的个体辅导模块
此模块在三个阶段都要兼顾实施。要不断扩大职业生涯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的服务水平。校内外职业生涯教育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参考职业测评结果,通过预约谈话、开通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监控,结合社会环境、职业需求的变化,指导学生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路线。
参考文献:
[1]朱发仁.高职院校“企业化”校园文化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30.
[2]黄红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教育模式探析[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1):55.
[3]黄咸强,谢嘉雯.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优势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11.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教育研究”(2010CY025)研究成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